《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2024-05-14

1. 《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在拿到这本书都时候,看了几页,当时感觉好难懂,看了前三章,才知道心理学有各种流派,而发展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精神分析的心里发展
  
 B: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动欲区是嘴。
  
 2、肛门期(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3、前生殖器期(性器期)(3—6岁):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4、潜伏期(6—11岁):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
  
 5、青春期(12—20岁):青春期的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1.婴儿期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
  
 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
  
  
 如果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精心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学前期主动对内疚(4—7岁)
  
 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主动性;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容易产生内疚感。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4. 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
  
 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别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特别重要。
  
 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关注和鼓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
  
 如果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嘲笑他或对他漠不关心,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丧失信心。
  
 5. 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如果这样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就长大成人了。
  
 这一阶段是“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6.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
  
 只有建立了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没有同一性的人,就会担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就会离群索居中,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
  
 7.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50岁)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8.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50岁—死亡)
  
 如果个体顺利地度过了前面七个阶段,回顾一生,感到自己的一生丰富而充实,富有创造性,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自我完整感),因而不会惧怕死亡。
  
 反之,个体就会惧怕死亡,因为感到自己一生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因而产生绝望感。
  
 如果个体获得自我完整超过绝望,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二、其他人的核心观点。
  
 1、华生(J. B. Watson)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 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2、斯金纳(B. B. Skinner)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
  
 3、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增强,主动学习。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图式最先来源于先天遗传。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前两章讲了每个心里学家对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概念、优缺点再认)
  
 1、横断研究设计:
  
 概念: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答,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 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纵向研究设计:
  
 概念: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3、聚合交叉设计:
  
 概念: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优点: 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我们能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间设计等问题;
  
 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时间。
  
 二,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的心里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被观察者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其心理样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数 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而测验法是用测验量表来研究被试心理发展规律的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二者收集数据资料的形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测验法使用的是标准化量表,能得到可靠的资料,且信度和效度较高,具有标准化的施测、记分和解释程序。可以把测验法看成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同时它不再局限文字形式,还可采用非文字形式,如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4.心理生理学法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许多研究者开始从过去只在行为层面上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转向强调将行为研究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研究思路的转变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这种发展,研究者可以采用更为精密的仪器和设备,间接观察个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仪器设备和研究手段的进步,大大丰富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手段。
  
 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解释才能示其意义。
  
 随着发展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研究者需要注意进行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积极开展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广泛使用多变量统计技术和多种新的数据收集手段,并且重视运用训练研究和教有实验来获得更为真实的研究资料。

《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2.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一、成长与稳定
  
 1、身体发展:婴儿期的快速成长遵循四个原则
  
 头尾原则,指身体发展所遵循的模式是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进行至身体的其他部分。头尾原则意味着视觉能力的发展先于走路的能力。
  
 远近原则,指发展从身体的中央部位进行至外围的部位。
  
 等级整合原则,指简单机技能一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然而,后来这些简单的机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
  
 系统独立性原则,指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2、神经系统和大脑:发展的基础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贯穿全身的神经所组成。
  
 大脑的可塑性即发展中的结构或行为随着经验改变的可修改程度,对于大脑而言相当重要。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大脑的可塑性是最大的。
  
 相当贫乏的或受限制的环境会妨碍大脑的发展。
  
 漏包婴儿、对着婴儿说话和唱歌,或者与婴儿一起玩耍都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环境。此外,搂着孩子读书给他们听也很重要,因为它同时使用了多个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3、整合身体系统:婴儿期的生活周期
  
  将行为整合起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各种节律的发展 。节律是指反复的、周期性的行为模式。
  
 主要的身体节律之一是婴儿的状态,即所显示触动额对内在和外在刺激的觉知程度。
  
 4、婴儿猝死综合症,是指看似健康的婴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的一种障碍。
  
 二、运动的发展
  
 1、反射:我们天生的身体技能
  
 反射是受到某种刺激后自动发生的、天生的反应。
  
 踏步反射的练习有助于大脑皮质今后发展走路的能力。这种徐娜连刺激了踏步反射,踏步反射又反过来刺激了大脑皮质,为婴儿更早独立运动做好了准备。
  
 2、反射中的种族与文化间的异同
  
 莫洛反射包括婴儿的手臂往外伸出,看起来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多数科学家认为莫洛反射代表了我们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残余反应。
  
 反射也在进化,因为它们在人类历史的某一时刻有着生存的价值。
  
 3、婴儿期的运动发展:身体发展的里程碑
  
 粗大运动技能
  
 精细运动技能
  
 动力系统理论;如何协调运动发展
  
 动力系统理论描述运动行为如何被整合。泰伦所说的额“整合”,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多种技能的协调,包括婴儿肌肉的发展、知觉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以及执行特定活动的动机和来自环境的支持。
  
 爬行需要协调肌肉、知觉、认知和动机。该理论强调的是儿童的探索行为如何使他们的运动技能得以提高,这种探索行为在他们与周围的环境互动时产生了新的挑战。
  
 动力系统理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它 强调了儿童的自身动机(一种认知状态)对于促进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的作用 。
  
 4、发展常模
  
 常模代表了某一特定年龄段大样本儿童的平均表现水平。
  
 NBAS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测验大约需要施测30分钟,包括27中不同的反应类别,组成与婴儿行为的四大方面:与他人互动、运动能力、生理方面的控制,以及对应激的反应。
  
 5、婴儿期的营养:促进运动发展
  
 营养不良
  
 婴儿期严重的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障碍。
  
 年长儿童则容易患夸休可尔症,这是一种因恶性营养不良而导致儿童的胃部、四肢和脸部水肿的病症。粗略看上去,那些得夸休可尔症的儿童好像很胖。然而这是一种错觉,实际上那些儿童的身体真该因为缺乏营养而苦苦支撑。
  
 在有些情况下,尽管婴儿的营养充分,但他们看起来好像因缺少食物而得了消瘦病,表现为发育迟缓、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但真正的原因却是情感方面的:他们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情感支持。这被称作非气质性发育不良。
  
 肥胖
  
 事实上,应为其体重增加与儿童6岁时的体重有关联。另外有研究表明,6岁以后出现的肥胖与成年期的肥胖有一定的联系,说明婴儿期的肥胖可能最终与成年期的体重问题有关联。
  
 6、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对于小于12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
  
 近期研究表明,服用配方奶粉的婴儿比服用传统奶粉的婴儿表现出更好的认知发展。
  
 7、引入固体食物:什么时候吃?吃什么?
  
 虽然每个婴儿所需要的食物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婴儿颖首选谷类,其次是水果,最后是蔬菜和其他食物。
  
 三、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而知觉则是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赋予感觉以意义。
  
 1、视知觉:看世界
  
 深度知觉是非常有用的视觉能力,它能帮助婴儿获得有关高度的知识,以避免跌落。
  
 视崖实验
  
 婴儿天生对某些特殊刺激有偏好。
  
 2、听知觉:声音的世界
  
 婴儿天生具有对特定声音组合的偏好。
  
 事实上,我对某些 女性高频特质 的声音非常敏感,能保持全情的关注,这可能与我长期倾听母亲的诉说有关。
  
 但似乎,母亲的某些高频特质是“假高频”,声嘶力竭的后面隐藏着“越自证,越可疑”的矛盾。我一开始受益于高频女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我又想逃离这种高频的困扰,这其实是一种虚假高频。
  
 而最近在感受女儿歇斯底里的情绪失控中,我的头疼的厉害,内心无比的煎熬,我觉察了一下,是女儿的声音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唤醒了母亲对我的声嘶力竭的威胁。
  
 当我有了这种觉察,我就可以逐渐包容女儿的声嘶力竭。我开始觉察情绪背后的失控的欲望,我逐渐的可以理解母亲的苦难。
  
 3、嗅觉和味觉
  
 即使很小的婴儿,味觉也发展得相当不错,至少一些12-18天的婴儿只凭气味就能够分辨出自己的母亲。
  
 由于母乳是甜的,这种味觉上的偏好可能是我们进化过程中遗传的一部分,之所以保留下来是因为这种偏好提供了有利于生存的优势。
  
 婴儿还会基于当他们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母亲的饮食而形成味觉偏好。
  
 4、痛觉和触觉的敏感性
  
 有关大鼠的研究指出:在婴儿期经历疼痛会导致神经系统形成某种永久的环路,从而导致在成年期对疼痛变得更为敏感。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种说法,婴儿能够体验到疼痛,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里有个疑问?
  
 欲望是需要理解的恶,疼痛也需要。如果婴儿期遭受的疼痛最后没有被理解,他就会一直藏在体内,成为永久的环路呢?
  
 即使最小的婴儿对温和的触摸都有反应,比如轻柔的抚摸可以使一个哭闹、焦躁的婴儿安静下来。
  
 我最近跟儿子相处的不错,他经常让我给他拍拍背,轻微的抚触,他觉得很享受很舒服。而跟女儿的接触相对少一些,她似乎对我有些抗拒,我希望也能听通过轻微的背部抚触按摩,改善我们的关系。
  
 5、多通道知觉:整合单通道的感觉输入
  
 多通道知觉途径考察各个单一的感觉系统所接收的信息是如何整合和协调起来的。
  
 婴儿在多通道知觉方面的能力显示了婴儿复杂的知觉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儿期一直在发展。此类知觉发展得益于婴儿对于情境支持的发现,即特定情境或刺激可以提供的选项。

3. 第三周《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读书分享

第四章,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胎儿出生后的前四周,即为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这是一段过渡期,新生儿从在子宫内完全由母亲保护的状态变成一个独立 存在的个体。
  
 新生儿的平均体长约为50.8厘米,平均体重约重3.4千克。95%的足月儿出生时体重在2.5千克~4.5千克之间,身 高在45.7厘米~55.9厘米之间。男孩通常比女孩更高更重。
  
 新生儿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都有一个大脑袋(占体长的1/4)和向后缩的下巴(这样使喂奶变得更加容易);在婴儿出生后18个月内头骨都不会 完全接合。出生后,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呼吸、营养供给、排泄和温度控制等所有系统和功能都必须由自己 完成。大部分过渡工作都发生在出生后最初的4~6小时内。
  
 布氏量表 在高危情况下,父母、卫生保健者和 研 究 人 员 可 以 采 用 布 氏 新 生 儿 行 为 评 价 量 表 ( the 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NBAS)来评估新生儿对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识别新生儿神经功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预测其未来发展。
  
 婴儿有一个“内部生物钟”用来调节他们日常的吃饭、睡眠、排 便,甚至是情绪。这些觉醒、睡眠和活动的周期控制着婴儿的觉醒状态,这些周期似乎是天生且独特的。觉醒状态的变化与许多脑区相关联,所有身体系统的功能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大部分新生儿有75%的时间(约18个小时)用来睡觉,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通常会每隔三四个小时就醒一次,吃点东西。从第一个月开始,婴儿夜间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同时白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所需的睡眠总量减少。有些婴儿从第3个月起就能睡一整夜觉了。到6个月大时,婴儿通常在晚上可以连续睡6个小时,但 是夜间短暂的觉醒也是正常的,甚至在婴儿晚期和学步期也会出现此 现象。两岁的幼儿通常每天会睡13个小时,其中包括每天下午的小憩。
  
 最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能避免压力伤害的儿童的复原力。即使这些 儿童经受过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出生时有妊娠并发症,后来又面临 长期贫穷、家庭紊乱、父母离异或父母有精神疾病等问题时,很多儿童也能够健康成长且不会受到伤害。
  
 与胎儿期一样,婴儿的生长发育也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根据头尾原则,发展是从上到下进行的。因为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前 发育迅速,所以新生儿的头部会显得有些不合比例。随着儿童的身高增加和躯体发育,头部所占比例会逐渐减小(见图4-3)。感官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在学会使用身体下肢之前,婴儿先学 会使用身体的上半部分。他们先学会注视物体,然后才能控制躯体,在学会爬行和行走之前,他们早已学会用双手做很多事情了。
  
 根据近远原则(由内向外),婴儿的成长和运动发展都遵循从身体 中心向外周发育的定律。还在子宫中时,胎儿脑和躯干的发育就先于 胳膊和腿,其次是手和脚的发育,最后出现手指和脚趾。从婴儿期到 童年早期,胳膊和腿的发育始终快于手和脚的发育。与之相似,婴儿 首先发展运用上臂和大腿(这些部位更接近于身体中心)的技能,然后才是使用前臂和小腿的技能,随后是手和脚,最后是手指和脚趾。
  
 儿童在出生后最初三年的发育比之后的任何时期都要快。
  
 婴儿的遗传基因会对他们的高矮胖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遗 传因素会同诸如营养水平和居住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适当的营养对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出生后最初的三年里,婴幼儿喂养需要不断变化。
  
 通过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或免疫的疾病包括婴儿腹泻、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和支气管炎)、中耳炎(中耳感染)以 及 葡 萄 球 菌 、 细 菌 和 泌 尿 系 统 感 染、视敏度、神经发育、胆固醇水平以及长期的心血管健康都有好处。
  
 脑在出生前以及童年期的发育为个体未来的生理、认 知和情绪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人的脑重约为1.6千克,刚出生时,婴儿的脑重大约是这一重量的25%。三岁时,脑重会达到成人脑重的90%。六岁时,儿童的脑重已 经和成人基本相同了,但是特定脑区还会继续发育,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从受孕两周后开始,脑逐渐从一个空心管发育成大量的球形细胞 (见图4-5)。到胎儿出生时,脊髓和脑干(主要负责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率、体温以及醒睡周期)开始迅速发育。小脑(负责维持平衡和保持动作协调)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发育得最快(Casaer,1993)。
  
 大脑的每个半球都分为四个脑叶或部分,分别是枕叶、颞叶、顶叶和 前额叶,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见图4-6),发育速度也各不相同。负责视觉和听觉的大脑皮层(大脑表面)区域在婴儿6个月大时就会发育成熟。负责心理联想、记忆和产生精细动作的前额叶在之后数年内都在不断发育。
  
 脑的突然生长始于妊娠期最后三个月,并会持续到4岁左右。这一时期是神经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微笑、牙牙学语、爬行、走路和说 话等所有在婴幼儿期出现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发展的主要转折点都是在脑发育,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快速发育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才发现脑的发 育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也不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在出生前,脑 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但是基于大量动物研究,如今的科 学家认为,在出生后,尤其是在大脑皮层迅速发育的最初几个月里, 是经验“塑造了”脑。
  
 非共享环境影响(nonshared environmental effects)反映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孩子成长所具有的独特环境。同一家庭中的孩子拥有 共享的环境,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经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 外。基因型—环境相关可能在非共享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婴儿早期动作的发展是其生理和认知相互影响 的完美例证。感知觉帮助婴儿能够认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帮助他 们判断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运动经验以及对身体变化的觉知能够帮 助婴儿改善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即自己如果按特定方式行动可能会产 生什么后果。
  
 胎儿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胚芽期(受精至第2周)、胚胎期(第2至8周)和胎儿期(第8周至出生)。最初几周,孕妇缺少叶酸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儿科学 会药物委员会(1994年)建议,孕妇或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不要 使用任何药物,除非这些药对于她们以及孩子来说是必要的;胎儿出生前受到酒精影响是导致其心理发育迟滞最常见的原因。
  
 本周的第一次研讨交流学习活动即将来临,我们组的班长和同学们大力支持分享了很多资料,班长君君更是把PPT和演讲稿都准备好了。我负责胚胎期、婴儿期、学前期这几块内容,于是,为了让稿子更简练,这周的读书笔记我继续选读了《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婴幼儿期生理发展的内容。
  
 首先,我就被海伦·凯勒的故事打动了。其实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不幸的她却幸运的遇到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在老师爱与帮助下,她从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野蛮、任性女孩,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成长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之后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她写了很多书。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生命影响生命。
  
 书中除了介绍分娩、婴幼儿生理发育的理论,还有一段篇幅讲了婴儿死亡率、生病致死、受伤致死等等,心里特别难过,当妈以后就见不得关于孩子死伤这些事实,感觉人能自然出生到自然死亡真的是一个很艰巨的工程,过程中有无数的威胁,但人类繁衍生息,步入高度文明,不得不感慨人类的神奇和伟大。

第三周《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读书分享

4. 发展心理学第四次作业

第二章 婴儿期:形成生命的基础
  
  
 第四节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本节由以下几项内容:一、发展的四个原则  二、神经系统  三、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四、身体发展  五、身体技能  六、感知觉的发展
  
 一、发展的四个原则
  
 1.头尾原则:该原则是指身体发展遵循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进行至身体其他部分的模式。视觉能力的发展先于走路的能力。
  
 2.远近原则:该原则是指发展从身体的中央部位进行至外围部位。如躯干的发展优于四肢末端的发展,手臂的能力发展先于用手的能力。
  
 3.等级整合原则:是指简单技能一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然而,后来,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如,直到婴儿学会如何控制和协调每个手指的运动时才能抓握东西。
  
 4.系统独立性原则:是指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如,身体大小、神经系统和性别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
  
 二、神经系统
  
 所有情绪、任何运动以及所进行的思维,都是由同一个复杂的网络即神经系统所负责的。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贯穿全身的神经所组成。
  
 几个概念:神经元、突触、突触修剪、髓鞘、大脑皮质。
  
 三、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1.可塑性:发展中的结构或行为随着经验改变的可修改程度。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大脑的可塑性是最大的。大脑的许多区域还没有为特定的任务分化,如果一个区域受损,其它的区域可以接管其功能。所以。大脑受到损伤的婴儿比受到类似伤害的成人受影响要小,恢复更完全。
  
 2.敏感期:是一段特殊的但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时期,通常是在有机体生命的早期。在敏感期阶段,有机体与发展有关的一些特殊方面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有专家认为,如果婴儿在敏感期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早期环境刺激,就可能遭受损害或者无法发展出某些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将永远都不能完全恢复。
  
         许多发展学家认为,父母和照料者可以有很多简单的方式为儿童提供具有刺激的环境,促进儿童大脑的健康发展。如,搂着孩子读书给她们听,可以丰富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同时使用多个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3.节律:反复的、周期性的行为模式。如从清醒到熟睡,呼吸和吮吸。
  
 4.状态:婴儿在面对内外刺激时表现出来的觉知程度。可以用脑电图或EEG的装置来测量。如,警觉、慌乱、哭闹、睡眠。
  
 5.快速眼动睡眠:在年长儿童和成人身上发现的一种睡眠阶段,和做梦有关。研究者认为,这种睡眠能提供一种让大脑刺激自己的方式——一种称为自动刺激的过程。
  
 6.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指看似健康的婴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的一种障碍。
  
 易猝死的几种情况:1)男孩和非裔美国人是最危险的。2)低出生体重儿和阿普加新生儿评分较低的儿童。3)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4)大脑缺陷。5)被虐待。
  
 
  
  
 四、身体发展
  
 1.新生儿的体重约6斤多,身高约50多厘米。
  
 2.5个月大时,体重约14斤左右。
  
 3.1岁时,幼儿的体重约为20斤左右,身高约为76厘米。
  
 4.到2周时,体重约为24斤左右,身高约为91厘米。
  
 5.新生儿的头部占整个身体比例的四分之一;2岁时,头部只有身高的五分之一;成人期时,头部只占身高的八分之一。
  
 6.母乳喂养好。母乳不仅提供婴儿生长所必需的所有营养,还提供抵抗不同儿童疾病的免疫力。  同时,哺乳期间产生的激素,有助于产后女性缩小子宫,使他们更快恢复到孕前体型,并阻止排卵,降低再次怀孕的可能性。
  
 7.  婴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食用固体食物了。固体食物应该每餐增加一点,以了解婴儿的偏好和过敏情况。 添加的食物首选谷类,其次是水果,最后是蔬菜和其他食物。
  
 
  
  
 五、身体技能
  
 1.反射:在受到某种刺激后自动发生的、天生的反应。
  
         婴儿的一些基本反射:定向反射、踏步反射、游泳反射、莫洛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呕吐反射。
  
 2.粗大运动技能:新生儿能够造成的一些运动。如摆动手臂和双腿,抬头,撑起身体移动等。
  
 3.精细运动技能:一些协调四肢的能力。如小心地端起杯子,一滴不落地喝水。
  
         动力系统理论:关于运动技能如何发展及协调的理论。描述运动行为如何被整合。整合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多种技能的协调,包括婴儿肌肉的发展、知觉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以及执行特定活动的动机和来自环境的支持。它强调儿童的自身动机对于促进运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一个广泛用来测定婴儿的标准化工具即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简称NBAS。测验大约需要30分钟,包括27种不同的反应类别,组成婴儿行为的四大方面:与他人互动、运动能力、生理方面的控制,以及对应激的反应。
  
         研究的人群即常模,指某一特定年龄段大样本儿童的表现水平。只有当其数据取样来自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富含文化多样性的大儿童样本时才有效。
  
 4.影响发展的因素
  
 1)营养不良:指营养不适量和不平衡的情况。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智商低;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导致消瘦,使婴儿停止成长,最终导致死亡;年长儿童则容易罹患夸休可尔症,导致儿童的胃部、四肢和脸部水肿。
  
 2.非器质性发育不良:看起来好像因缺少食物而消瘦,表现为发育迟缓、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但真正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情感支持。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提供情感支持而得到改善。
  
 3.肥胖:个体的体重超过其身高所对应的标准体重的20%。婴儿期的肥胖可能最终与成年期的体重问题有关联。
  
 
  
  
 六、感知觉的发展
  
 1.感觉: 是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
  
 2.知觉: 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
  
 3.视觉: 婴儿的视力范围是一般成人的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六个月大婴儿的视力,达到了成人的视力水平。 婴儿更喜欢带图案的视觉刺激,他们对某些特殊刺激有偏好,喜欢曲线,喜欢三维图形,喜欢人脸胜过非脸图形。
  
 4.听觉:婴儿对于某些极高频和极低频的声音比成人更敏感,这种敏感能力在两岁之前,逐渐增强。 过了婴儿期,对极高频和极低频的听觉能力却逐渐下降。
  
         声音定位:相对于成人,儿童在精确的声音定位方面有欠缺,因为有效的声音定位需要在一个声音到达我们的双耳时,利用声音到达时间的细微差异来进行区分。右耳首先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源头在我们右边。由于婴儿的头比成人的小,所以同样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时间差小于成人,因此他们在定位声音方面存在困难。
  
 5.嗅觉和味觉
  
 嗅觉帮助婴儿区分母亲的气味。味觉与母亲饮食有关。
  
 6.痛觉和触觉
  
 痛觉:婴儿天生就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
  
 触觉:触觉是婴儿获取有关这个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六个月大的婴儿倾向于把东西放到嘴里来获取有关其结构的信息。
  
 7.  婴儿有能力去整合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

5.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毕生发展绪论。

一、对毕生发展领域的界定。
  
 
                                          
 
  
  
 毕生发展的主题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生理发展。强调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能力,饮食和睡眠需求对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什么决定了儿童的性别到产的长期结果是什么?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我们如何定义死亡等等。
  
 认知发展强调智能,包括学习记忆问题解决和智力研究的问题,包括婴儿期能够被回忆起的最早记忆是什么,看电视将如何影响智力,智力是否会在成年晚期衰退等等。
  
 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强调个体独有的持久特质,以及生命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问题包括新生儿对母亲和其他人的回应是否有差别,管教儿童的最佳过程是什么?对于性别的认同感,何时发展起来的等等。
  
 二、毕生发展的主要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连续变化和不连续变化
  
 连续变化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水平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上。不连续变化认为变化是在截然不同的阶段中的。
  
 2 关键期和敏感期。
  
 关键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不可逆。
  
 敏感期,有机体对所处环境中特定种类的刺激有更强的敏感性。特定环境刺激的缺失可能延缓个体的成长,但后期的经验也可以弥补早期的缺陷。
  
 3关注毕生角度还是关注特定时期。
  
 对于早期发展心理学家而言,答案倾向于婴儿期和青春期,显而易见相比生命中的其他阶段,绝大多数的关注都焦点都聚焦在这两个时期。
  
 4 先天和后天对发展的相对影响。
  
 三、毕生发展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学观点:关注内在的个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2 行为观点:关注可观测的行为。
  
 主要包括了解以下概念:经典条件作用,刺激替代和操作条件作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行为矫正。
  
 3认知观点:考察理解的根源。
  
 皮尔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指出所有个体都会以固定顺序经历一系列认知发展的一般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信息的数量有所增加,知识和理解的性质同样也会发生变化。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世界理解的发展可以有两个基本原理进行解释,同化和顺应。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家的工作也为自闭症的病因提供了线索,自闭症是一种主要的发展障碍,可导致年幼儿童显著的语言功能缺陷和自伤行为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罹患该障碍的儿童在其生命的头一年大脑呈现爆炸式的急剧发育,使得他们的头部明显的大于正常儿童。
  
 4 人本主义观点,关注人类的独特品质。
  
 人文主义观点强调自由意志,即人类对自身生活作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人文主义观点指出,所有人都有得到积极关注的需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被爱和被尊重的渴求。
  
 5 环境观点:更全面地看发展。
  
 发展的生物生态学理论。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生物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有4个层级的环境同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web系统和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儿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环境,家人看护着朋友和教师都作为微观系统的一部分。
  
 中间系统为微观系统的众多方面之间提供了连接,例如中间系统将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员工与雇主朋友与朋友相互连接起来,它体现了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外部系统包括诸如地方政府,社区,学校,宗教场所,地方媒体等社会机构代表了更广泛的影响。
  
 宏观系统代表了作用于个体的更大的文化影响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各种政府宗教和政治价值系统。
  
 时序系统是上述所有系统的基础,它涉及时间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包括历史事件和渐进的历史变化。
  
 生物生态学理论强调影响发展的各个因素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个层级彼此关联,因此如果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系统的其他部分。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认知发展是如何作为同一文化成员间相互交互的结果而进行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是通过和成人及其他儿童解决问题的互动而获得的发展,是儿童与其所在环境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人和环境影响着儿童,而儿童也反过来影响着人和环境。
  
 5进化观点:我们的祖先对行为的贡献。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毕生发展绪论。

6.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毕生发展绪论01

本章主要讲述了:
  
 毕生发展的定义、影响人类发展基本要素、关键问题、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
  
 1、什么是毕生发展,影响毕生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毕生发展是,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模式的学科领域。更具体来说,毕生发展是用于个体从受精到死亡的过程中有关 身体、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特征 的成长、变化和稳定性的科学途径。
  
 身体、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特征,即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可以把认知和人格结构放在一起组成心理要素,这样是否好记一些。
  
  生理发展, 考察身体的构造方式——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以及对饮食和睡眠的需要——如何决定个体行为。例如,身体发展的研究者可能会考察营养不良对于儿童生长速度的影响,而当下的物质极度丰裕是否也促进了肥胖症的蔓延。
  
  认知发展 ,旨在考察智能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们研究学习、记忆、问题解决和智力。他们感兴趣的客体包括,如果个体在生命早期曾亲历过重要事件或创伤性经验,在生命后期时将如何对其进行回忆。
  
  人格发展 ,是对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出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研究。人格包含什么,包括气质和性格,相对来说气质是不容易改变的,是先天的,性格是也不容易改变,但比气质还是容易改变。气质有四种典型的类型,分别是胆汁质(张飞)、多血质(孙悟空)、粘液质(沙和尚)、抑郁质(林黛玉)。性格又包含 态度特征 、 意志特征 、 情绪特征 和 理智特征 。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表现了一个人对待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在分析一个人性格的时,应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即态度,由此可预见他的其他性格特征。态度的成分又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ABC理论,A情感,B行为倾向,C认知。 ABC理论是指情绪不是由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 ,而是由经历了 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所引起的。实际上,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是知觉对感觉的赋予意义,所以知觉是对世界的解释,而非完美的如实再现。知觉是在感觉中寻找意义。心理咨询的核心便是运用理论假设进行知觉重组。)
  
 人格的 纵向结构代表着安全感的递减 ,从一般心理问题到严重心理问题,到神经症、边缘型人格、精神病性人格结构;而从 横向结构 又分为,自恋型、偏执型、分裂型、抑郁躁狂型、癔症型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流派采取不同的视角,比如精神分析从防御机制、认同整合水平、现实检验能力、自我觉察、原始冲突本质以及移情与反移情的角度,从横向和纵向分析人格结构。
  
 我自己的感受,所谓顿悟就是发生了知觉重组,随着对自我剖析后,越来越清晰自己的欲望和目标,做事情有的放矢,安全感得到提升。撸起袖子干就完了。
  
 社会性发展,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 社会关系的发展 、变化和保持的方式。
  
 人的一生如何 成长和变化 是毕生发展的研究核心。
  
 有个重要的概念: 社会建构 。本书强调每个年龄阶段都是一种社会建构。所谓社会建构,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共有观念。这种观念被广泛承认,但却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社会建构论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中一种新的思想潮流。它反对经验实证主义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所持有的反映论观点,认为心理活动现象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提出者:杜克海姆、马克斯韦伯、米德。
  
  影响毕生发展的要素 ,一方面由生物因素所引起:个体成熟的速度不同,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达到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二方面,特定的事件在哪个年龄阶段发生,也同样受到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发展的很多方面不仅受到广义上文化差异的影响,还受到特定文化中种族和社会经济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都受到常规的历史方面、年龄方面、社会文化方面,以及常规生活事件的影响。
  
 2、毕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1)、可以将发展视为连续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程度上的变化,比如个体在成年期之前的身高变化是连续的;也可以将发展视为不连续变化的组合体,变化发生在截然不同的阶段,是一种质的改变,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人格得到极大的改变,跟父母之间的互动减少。
  
 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很多类型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很明显,也有很多其他的变化是不连续的。
  
 (2)、关键期和敏感期。发展是否在很大程度上由关键期支配,特定事件造成的重大影响必须在关键期发生,才能正常发展,也就是说特定种类的环境刺激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后期不具备可塑性;而敏感期内,特定环境刺激的缺失可能延缓个体的成长,但后期的经验可以弥补早期的缺陷,具有可塑性。
  
 比方说,如果很小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过低,没有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身材矮小,后期无法弥补;而对于由于工作忙碌对孩子陪伴缺少造成的性格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通过学习甚至心理咨询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矫正。
  
 (3)关注毕生角度还是关注特定时期?
  
 对于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而言,答案倾向于婴儿期和青春期。
  
 然而这种观念在当今也发生了变化。发展心理学家相信,鉴于一下几个方面,完整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发展的成长和变化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中持续发生——正如我们贯穿本书所讨论的那样。
  
 二是每个人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身边的人群,即个体的社会环境。
  
 三是,如同发展心理学家保罗·巴尔特斯所提出的那样,毕生发展同时涉及了获得和丧失。
  
 四是,在毕生发展的各个时间点上,人们也在转换着投入自身资源(动机、精力和时间)的方式。当人们逐渐变老进入成年晚期时,更多的资源则用来应付失去亲人的痛苦。
  
 (4)、先天和后天对发展的相对影响。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发展心理学家并不主张行为是先天或后天单独作用的结果。相反,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而问题的细节部分同样被热烈地讨论着。
  
 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将先天——后天问题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一的对立两端,而一些特定行为则处于两者中间的某一处。
  
 3、毕生发展的理论依据
  
 理论,即对于所关注现象大量系统的解释和预测。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来理解表面上无条理的事实或原理间的关系。
  
 我们自己的个人理论建立在未经证实的偶然观测上,而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则更为正式,基于对先前结论和理论建立的系统整合。
  
 主要分为六个理论观点: 心理动力、行为、认知、人本主义、环境观点和进化观点 。
  
 一、 心理动力学观点 之精神分析,有一个故事:
  
  弗洛伊德精分流派 :将当下的冲突归因于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通过大量的情感宣泄,去寻找童年里黑屋子里面并不存在的猫。这只猫就是知觉对感觉的扭曲构成,即疗愈内在小孩,看见即疗愈,更强调前后呼应,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也是发生知觉重组过程。感觉上是形散而神不散。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 本我 、 自我 和 超我 。
  
  本我 是人格中未经加工和组织的、天生的部分,在个体中出生即蹲在。代表了与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动有关的原始内驱力。本我遵循的快乐原则,追求的目标是满足的最大化和压力的缓解。
  
  自我 是人各中 理性与理智 的部分。自我在个体外在的现实世界和内在的原始本我之间起着 缓冲器 的作用。自我所遵循的是 现实原则 ,其机能是抑制本能的冲动以维护个体的安全,并帮助个人整合到社会之中。
  
  超我 ,代表的是个人良知,用以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以为 自我有点像汽车的变速箱 ,采用各种防御机制控制本我的动力输出,以适应超我适应环境的需要。自我是在与重要养育人的互动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那么变速箱的变速逻辑就会存在卡顿,就像本我澎湃动力结果挂了低速挡,汽车开的东倒西歪;而本我动力减弱挂了高速档,根本无法前进。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谓健康的心理就像是灵活自如的变速箱,松弛有度的行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
  
 弗洛伊德还认为性心理发展是儿童经历一系列不同阶段的额过程,在这些阶段中,儿童通过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身体部分获得愉悦感的或满足。如果儿童通过特定的阶段无法使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或如果满足过度,就有可能发生固着。固着是由于冲突未被解决,而反映了某个发展早期阶段的行为方式。
  
 我以为像极了 变速箱的磨合过程 。跑多少速度,就输出多大动力。
  
  埃里克森的心理和会性理论 ,强调个体和他人的社会交互作用,认为社会和文化都在挑战并塑造着我们。心理社会性发展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埃里克森指出,发展变化贯穿了我们的生命,并经历了八个不同的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心理社会危机。它指出个体在每个阶段都要应付和解决一种危机或冲突。尽管没有一种危机可以完全解决,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至少个体必须充分地化解每一阶段的危机,以应付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要求。
  
 埃里克森的理论成为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而弗洛伊德成为性心理发展阶段。
  
  缺点:关于动力学干点对过去的行为提供了很好地描述,但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测却是不严密 的。

7.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什么是心理学

8. 《发展心理学》第11章 青春期生理和认知发展

一、生理的成熟
  
 在青春期平均而言,男孩一年能长高10.4厘米,女孩长高8.9厘米。女孩的快速生长期开始于10岁左右,而男孩子开始于12岁左右。到了13岁后平均而言,男孩高于女孩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
  
 女孩大约在11或12岁时开始进入发育期,而男孩则在13或14岁才开始,但也有例外,有些女孩在七八岁时就开始进入发育期了,晚的到16岁。
  
 男孩在12岁左右,阴茎和阴囊开始快速发育,3~4年后达到成人大小。
  
 到青春期随着神经元数量的不断增长,他们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青少年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髓鞘形成时的信息传递更有效率,前额叶到21 22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前额也是人们进行思考评价和做出复杂决策的脑区,它也是青春期能够实现的越来越复杂的智力成就的基础,前两个月也是负责冲动控制的脑区,前额叶发育完善的个体可以很好的抑制有愤怒或狂暴等情绪延伸出来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对这些情绪作出反应。
  
 这个地方我想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冲动的时候,法律会对他们有不同的量刑标准,可能就是从大脑还不够完善这方面来考虑的。
  
 二、认知发展和学校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使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是人们已经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阶段,大约12岁左右就进入了刑事运算阶段,可以抽象的思考蛋白问题,并且能够验证它所形成的假设。他们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实验的结果,来系统地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青少年在形式运算阶段还能够使用命题思维,命题思维是一种在缺失具体例子的情况下使用抽象逻辑的推理形式,例如运气斯维诗,青少年明白,如果某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正确。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到15岁左右青少年才完全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12岁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青年时期的自我中心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自我中心主义。认为全世界都跟自己的观点相同。
  
 2 假想观众。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3 个人神话。一些青少年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别人都不会经历。
  
 三、对青少年幸福的威胁
  
 青少年使用读屏有很多原因,有人是因为毒品所带来的快感,有人使用毒品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最后同伴压力也是原因之一,青少年对觉知道的同伴群体标准特别敏感。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阿杜老师推荐看两部影片,关于警察缉毒的故事,一个是《中华之盾》,另一个是《中华之剑》。
  
 一个人成为酗酒者的原因尚不太清楚,基因有一定的影响,酗酒在家族中遗传,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酗酒者都有存在酒精问题的家人,对一些有家族性饮酒问题的青少年来说,酗酒可能是有有酒精问题的父母或家庭成员所带来的相处压力而引发的。
  
 另外青少年的安全性行为仍然远远没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