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2024-05-13

1.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化的手段把单一冗繁的文字描述或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化的方式展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及成就:
         1、阿基米德: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成就: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2)、我们要学习阿基米德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忠于祖国的优秀品质。
         2、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
         成就: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荷马所作,是欧洲的最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之一,它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希腊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是“喜剧之父”,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底浦斯王》。
         3、阿拉伯民族的传统作品《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代表篇章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
         三、古代著名的建筑:
         1、罗马的建筑庄严、厚重,高大宏伟,设计巧妙,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还善于建筑高架引水桥,罗马建筑对欧洲和世界建筑有很大影响。(课本39页)
         2、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寺内有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3、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高大的教堂。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九上历史知识点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电、石油)的出现和利用。
         ②新机器(内燃机)和新产品的创制。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的出现。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电报、电话)的发明。
         2、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3、爱迪生:
         ①美国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②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等。
         ③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④名言:“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这九十九的汗水”。
         4、卡尔•本茨:德国人,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5、亨利•福特: 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6、莱特兄弟:美国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7、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 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①成员国:德、奥匈、意大利。②核心:德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成员国:英、法、俄。
         3、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4、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5、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4、转折战役: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法、德),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
         6、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7、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参与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战火燃遍欧亚非,阵亡人数840万,受伤人数2100万,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8、一战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性质外,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9感悟: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1、兴起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2、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理性主义。
         4、代表人物: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避免出现独裁和专制,首先在美国用于实践)
         ②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的导师)
         ③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品质:不畏强权,大胆否定权威,不懈追求真理。)
         5、影响:它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2.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图片

      借用历史思维导图工具,通过指导学生围绕重难点灵活制图,调动学生寻找知识内在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图片,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图片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古代西亚使用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是苏美尔人创造。
         3、腓尼基人形成了22个字母,称为腓尼基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4、古代希腊人在腓尼基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
         5、罗马人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6、中国商朝的文字叫甲骨文。
         二、世界三大宗教:
         (一)、时间、地点、创始人等基础知识点:(要记忆)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典作品
         主要节日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大藏经》
         “浴佛节”
         基督教
         1世纪
         西亚的巴勒斯坦
         耶稣
         《圣经》
         圣诞节
         复活节
         伊斯兰教
         7世纪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开斋节
         宰牲节
         (二)、佛教:
         1、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
         2、基本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要求人们忍耐服从,只有忍耐服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3、发展中的大事: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阿育王手上开始向外传播。
         4、如何评价?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反对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维护刹帝利奴隶主的特权,对渴望平等的劳苦大众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B、佛教所宣扬的“忍耐服从、刻苦修行”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百姓的控制,从而巩固他们的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基督教:
         1、原因: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外族多次蹂躏。在罗马统治下,他们的灾难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残酷镇压,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
         2、基本教义:基督教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3、发展中的大事:
         A、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后向地中海沿岸传播。
         B、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传播。
         C、11世纪,基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土坦丁堡为中心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四)、伊斯兰教:
         1、产生的原因:(1)、六七世纪时,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入侵,因此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这一时期,阿拉伯各部落均有自己信仰的神,这严重地阻碍了民族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
         2、基本教义:
         穆罕默德宣传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号召大家都来信仰“真主”,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
         3、发展中的大事:
         A、622年,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政权。
         B、630率兵进攻麦加,麦加贵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C、632年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D、8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伊斯兰教也广泛向外传播。
         4、如何评价?
         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五)、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补充的问题)
         1、三大宗教在产生和发展初期都对劳动大众有一定的吸引力,成为人们精神寄托。
         2、随着宗教的发展,最终都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加强对百姓控制的工具,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九上历史知识点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1、牛顿:英国人,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 现代科学之父”。
         2、 达尔文:英国人,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美国人,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人,主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被誉为: “心理描写大师”、“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2、凡•高:荷兰人,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代表作品——《向日葵》。
         3、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歌颂拿破仑的业绩);《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表现人类与厄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
   

3.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将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思维导图中,可运用图片、文字、颜色、形状等多种因素加深记忆,有助于复习。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思维导图 -百度百科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4.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同历史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的储存,同时也便于未来快速的复习。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         ★第1课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请简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注意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 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名言:条条道路通罗马)
         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基督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
         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
         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是主流。赞成和平交往。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2、“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话说明了罗马的强大和身为罗马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话反映出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和疆域的辽阔,同时也反映出罗马盛世局面的一个侧面。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创造了从0 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把它加以改造。12 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默罕默德)
         改进阿拉伯数字,并将它传到整个世界;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将伊斯兰教传到整个世界;《医典》和《医学集成》两本书,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
         三、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71年前往中国,得到元世祖赏识,在中国17年。
         2、《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四、课后小结:
         世界各个国家在历史舞台上活动时有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像日本那样以一种开放的、主动积极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文化,使自己强大起来。相反,开放、积极的文明与封闭的、被动的文明之间往往通过暴力冲撞来实现互相交流,比如武力征服和殖民扩张,导致了被征服地区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破坏,但人类文明最终要形成的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影响:
         (1)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 国际影响: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权利法案》:1689 年,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制定机构——英国国会;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③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年约克镇投降。
         ⑥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独立战争结束。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①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②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7、对华盛顿的评价: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8、《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5.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

  历史  思维导图  有利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重新构建和创新构建知识及思维的结构,从而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体系。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请简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注意  马拉松  运动的来历)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 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  文化  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名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
 
     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____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
 
     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
 
     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是主流。赞成和平交往。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2、“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话说明了罗马的强大和身为罗马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话反映出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和疆域的辽阔,同时也反映出罗马盛世局面的一个侧面。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创造了从0 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  方法  ,把它加以改造。12 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说说  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默罕默德)
 
     改进阿拉伯数字,并将它传到整个世界;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将伊斯兰教传到整个世界;《医典》和《医学集成》两本书,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
 
     三、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71年前往中国,得到元世祖赏识,在中国17年。
 
     2、《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四、课后小结:
 
     世界各个国家在历史舞台上活动时有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像日本那样以一种开放的、主动积极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文化,使自己强大起来。相反,开放、积极的文明与封闭的、被动的文明之间往往通过暴力冲撞来实现互相交流,比如武力征服和殖民扩张,导致了被征服地区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破坏,但人类文明最终要形成的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
      九年级上历史的知识点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启蒙运动(P113)
 
     1、兴起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2、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于英国,繁盛于法国
 
     4、文艺复兴被称为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 追求现世的幸福
 
     启蒙运动被称为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追求自由平等
 
     5、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避免出现独裁和专制,首先在美国用于实践)
 
     ②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的导师)
 
     ③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6、影响:它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P119)
 
     1、牛顿: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达尔文:英国人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中国的严复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P125)
 
     2、凡·高,荷兰人。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代表作:《向日葵》,在他眼里,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体验。
 
     3、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歌颂拿破仑的业绩)
 
     《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表现人类与厄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
   
   看过“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2. 初中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3. 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必修框架图 
 
   4.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 
 
   5.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6.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

6.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总览历史思维导图,可以查漏补缺,升华思想,巩固知识体系。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宪章运动:1837年,英国——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两颗巨星)研究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1、巴黎公社:
         ①时间:1871年3月28日 。
         ②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③失败:“五月流血周”。
         ④意义: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公社战士所体现的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
         2、《国际歌》: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3、“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861年
         3、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生自由。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
         (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8、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5课 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
         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
         ①内战爆发:1861年
         ②扭转战局:林肯颁布《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林肯的贡献: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7、18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 ①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②经济繁荣 ③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4、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力、石油)
         ②新机器和产品的创制;(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电话)
         5、特点:
         ①以电为核心;
         ②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同时进行;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④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影响:
         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
         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
         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7、爱迪生:美国人,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
         8、交通领域:
         ①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福特:(汽车大王)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③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火车时代———(英国 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多国 重工业)
         9、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0、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意、奥(德为核心)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1892年,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②.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便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7.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使同学们形成历史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对同学们今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历史单元1复习提纲         ★第1课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九年级历史单元1知识点总结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2、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
         (3)莎士比亚(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8.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将  思维导图  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右脑,通过图形和色彩刺激感官从而加强记忆。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复习提纲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
 
     ①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
 
     科学的发展
 
     ②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  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③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①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②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____《圣经》中的  故事  ,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③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题目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  传说  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看过“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 九上历史知识思维结构导图 
 
   2.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图表 
 
   3.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4. 初二历史上册的思维导图 
 
   5.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6. 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