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为何要进行行业分析?

2024-05-13

1. 为何要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为何要进行行业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分析了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但没有对社会经济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反映了各组成部分的平均水平和速度,但各部门的发展并非都和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速度增长、效益提高的情况下,有些部门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有些部门则高于或低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投资者除需了解宏观政治经济背景之外。还需对各行业的一般特征、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股票投资的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分析与公司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分析和板块分析两个方面。证券市场上的行业是指一个企业群体,这个企业群体的成员由于其产品(包括有形与无形)在很大程度上的可相互替代性而处于一种彼此紧密联系的状态,并且由于产品可替代性的差异而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板块则是指因市场表现具有联动性或处于相同的地域等共同特征而被人为归类在一起的一组股票,其共同特征往往被所谓的股市庄家用来作为炒作的题材。在宏观经济分析为证券投资提供了背景条件之后,我们需对不同行业和板块股票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表现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帮助投资者解决如何投资的问题。

为何要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为何要进行行业分析?

2. 行业分析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不同?

行业分析:要分析具体行业的现状、趋势、政策导向、行业细分门类的发展、替代行业及相关行业发展、重要行业企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宏观经济分析:则要必须结合全球经济走势和国内经济发展来把握,包括直接的经济数据指标和政策导向等。供参考。

3. 行业分析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不同?

1. 商业分析包括审视预计的销售额、成本和利润是否达到公司预计目标;如达到,则此产品概念才能进一步发展到产品开发阶段。2.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J.M.凯恩斯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创立者,他运用这种方法建立了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3. 宏观经济分析(总量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个量分析)都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这些分析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只研究经济中的数量(总量或个量)的变动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以既定的制度结构作为分析的前提,与数量分析相对的是经济学中的制度结构分析。拓展资料:1、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2、概念比较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行业分析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不同?

4. 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货币、进出口、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
一、进出口
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进出口贸易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
二、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政策是指围绕产业发展旨在实现一定的产业发展目标,而使用多种手段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的总称。
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共同构成产业政策体系。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

5. 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又反过来影响微观主体的决策(更多的靠预期)。微观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的决策影响制约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它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这里消费和投资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
举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如提高税率,会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居民消费减少,导致GDP下滑。
   再比如最近常说的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其实就是要改变现有的GDP增长方式——过分依赖资源能源的消耗、出口与政府投资。科技和人才的落后和国内的收入分配不均,使得企业投资少,居民没有更多购买力,这样的发展必然后劲不足,所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调整成为重中之重。

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析宏观经济对给我们什么影响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7.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GDP增长及波动情况)2、经济运行状况(1)生产情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2)需求情况(投资、消费、出口);(3)财政金融情况;(4)物价总体水平情况。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1)城乡居民收入情况;(2)住房情况;(3)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拓展资料宏观经济 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者之间是有联系和区别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8. 试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宏观经济学

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
  (1)资源约束。包括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资本数额等方面。

  (2)技术约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3)体制约束。体制规定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劳动组织、物质和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等内容,规定了人们经济行为的边界。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调整利率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政策
汇率政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