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2024-05-15

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解释如下: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槃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
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因此而最终达到涅槃。十方三世的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
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扩展资料: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萨低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般若,犹汉语所言之智慧。波罗蜜多,犹汉语所言之彼岸,这里指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生的真理。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尘世间所有物质与生命现象的总和。其中,色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认识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光与温度以及各种味道。受蕴,是指由于和外界各种物质形态的接触,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感受,如苦乐酸甜等。想蕴,是指由于心理感受所产生的种种性情反应,如善恶憎爱等。行蕴,由于苦乐酸甜等种种心理感受和善恶憎爱等种种性情反应,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佛教把这些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识蕴,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因此,所谓五蕴,乃是指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
  这句经文的大意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终极目标问题时,他透过纷繁的俗世生活,看清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因此超脱了一切的痛苦和厄运。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即遗骨之意,特指那些德行高尚的人在去世后(火化)遗留于世的灵骨。这种灵骨质地坚硬,呈结晶颗粒形状,堪称神物。所以,舍利非一般凡夫俗子之遗骨,乃是有修行者生前以无量功德结晶所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舍利是一个人在走完他的人生旅程之后的成功象征,舍利子是对成功者的一种尊称。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告诉未来的成功者: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俗世的生活需要生命真义的指引,生命的真义也需要通过俗世的生活去实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俗世的生活中有生命真义的存在,生命的真义也体现在俗世的生活中。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色蕴,也同样适用于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等尘世间所有的物质与生命现象。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观世音菩萨告诉未来的成功者: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和减少这些法则中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观世音菩萨告诉未来的成功者: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和减少这些法则中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有所得者,有也;无所得者,空也。所以,自然法则是真切可信的,于是我们能够觉悟到自然法则给予众生的那种公正无私的恩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心无挂碍,去追随人生的真理。因为心无挂碍,我们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就会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妄想,最终让自己超脱尘世的烦恼。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世音菩萨举证说明:三世诸佛,就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追随了人生的真理,最终成了高尚而又正直、待人平等友好、知道自己何去何从的觉悟者。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从这些成功者的故事中,你就可以知道,人生的真理乃是能够消弭生活烦恼的大神咒,是能够破除人间愚昧的大明咒,是能够带来光明前景的无上咒,是无可替代的无等等咒—它是如此真实灵验,绝不虚无。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所以,《心经》的主题就是告诉各位:去吧!去吧!让我们一起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吧!希望我们中间的每一位,都能够尽早地成就自己的一生。

3.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

佛门中修心的最著名的经典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部经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向其舍利子讲述,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心的,以及修心后的成果。
  佛说:观自在菩萨是修行“深般若”时,修成了无分别心,故而照见五蕴皆空,从而能度一切苦厄。佛向合利子讲述,一旦修成无分别心,就会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各宗门、各教派的真正的修行者,若真想修心,此“心经”不可不读。你若有门派、教派之见,就说明你有分别心,那么你的修行往往仅是处于低层次的、形式主义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有素者、无分别心者,是无宗教、门派之见的。观世音菩萨就是无分别心、无宗教、门派之见。观世音菩萨实际原已是佛,有人称之为正法明如来佛,有人知道,观世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
  佛说 摩呵 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全三卷)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尔时,如来在大雷音宫,遥闻菩萨演说上经,即舍涅磐相,腾身虚空,
  来投菩萨所在,化一长老,杂大众中,手持优钵曲云,视花微笑。
  长老于大众中起,合掌白言,菩萨,佛何以得空五蕴。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以行深观故,以自在观故,
  故得涅磐,得开一切微妙门,一切救苦难,一切真实不虚。
  法究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业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乃真五蕴皆空时,不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
  相,名曰诸法空相。
  
 如来能隐能现,无往无来,能以芥子包纳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无异常人。
  隐则慧眼不能睹,现则肉眼不能翳,无死无生,万劫圆明。
  吾不得而名,强名之曰金刚,尊其号曰如来。
  
 尔时,长老复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达岸无讹。
  
 菩萨曰,善哉善哉,是有发大信咒,发大慧咒,发大戒力咒,发无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脱离咒,一切吉神拥护灾难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来口授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子,乐依般若波罗蜜多者,谦持此咒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旦者他,安,加罗伐哆,罗加伐哆,罗加伐哆,梭呵。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是时,菩萨在大罗刹国紫金殿内,演说多心经已,复告诸舍利曰,昔我作王子时,
  即对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众生,不闻正道,不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生。
  
 舍利子,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舍利子,汝知如来有慧剑否,无也,如来依般若波罗蜜多也。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卫之则存,瞩之则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说大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罗阑牢连楼,萨哆蜜波耶,阑牢连楼,阑阑阑,哩尼耶,吻奈,
  喝喇阑〔〕,喝喇喝喇阑〔〕,安,安,嘛尼叭弥哄,俞萨洼奇,哆答答,
  怖叉萨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罗吐罗,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梭呵。[ftc=#EE1D24]心经[/ft]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

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观自在菩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的主要思想让心理没有负担,心情轻松,让人的思维能高效能的发挥。打个比方就像计算机让内存清空,硬盘也格式化,不装任何应用程序也不运行任何应用程序。这时候计算机的功耗最小,运算和运行能力最强,您再想运行某个程序时效率最高,正确性,稳定性也最高。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教我们如何达到这种高效能的待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健康程度也都会大大提高。通俗地讲这就是心经的主要思想。2、“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人对五蕴的认知和对“空”的认知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比如您看到一棵树,和您什么也没看到(实际上是看到空)在人的认知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您看到“树”,和看到“空”是一样的,都是您用眼睛看的动作和看到的结果,不管结果是什么,看的整个认知过程是一样的。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是指看到颜色和物体,与女色没有关系,色在佛教里概念非常广泛,主要指显色、形色和表色具体就不展开了;4、“受想行识,亦复如此”是指“受、想、行、识与“色”和“空”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的认知变现的事物,如果抛除人的认知,什么也将不复存在。有了这样得认识我们就不必事事执着,纠缠不休,就能给各种烦恼找到合理的理由,就能给心情放个假,我们就能活得轻松愉快,这就是智慧所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心经今译

观自在菩萨,在修行甚深微妙般若波罗密多之时,以睿智观照,察见五蕴皆空,发慈悲心愿,普度众生脱离一切苦难。

舍利子,应如此观色蕴法,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余的受、想、行、识四蕴,也应作如是观。

舍利子,此诸法所显示的相状亦空,所以只能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加以描述。

如此,则诸法体、相俱空。空性之中无色,亦无受、想、行、识。不仅无五蕴,亦无十二处,即: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亦无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无十八界,即: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十二因缘的生起门和还灭门诸法,即: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无智慧,亦无所得。

由于“无所得”的境界,菩萨修行般若波罗密多,除却烦恼,心中空寂,了无牵挂。因心无牵挂,也就无生死恐怖,远离颠倒空有、错乱真假的梦想,究竟证入涅槃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法的大智慧,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得知“般若波罗密多”是神用无方的大神咒、是无限光明的大明咒、是无可超越的无上咒、是无与伦比的无等等咒;能解除世间一切苦,真实不虚。

以下颂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原文为梵文,当世有两个版本译文流传最广,全文如下: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bo 一声)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 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拓展资料: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参考资料: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百度百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