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真的只有武力没智力吗?

2024-05-14

1. 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真的只有武力没智力吗?

其实,这句话只是当初拿古代天骄与现在的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优秀青年的出色,所以在描写是多少会带有一些降低其能力的味道。但是历史上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优秀的领导者,他所具备的绝对不可能只是简单地个人武力,必是智勇双全之人。

在当时成绩是汗打下的疆土是现在远远不能比的,就算是清朝最鼎盛时期,那也是要逊色三分。这些疆土也都是成吉思汗用一次次讨伐争取回来的,当时的成吉思汗对于领土的渴望,那是历代皇帝都比不上的,所以他打下的江山,是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成吉思汗也是第一个脱离传统对战的帝王,自己发明了很多战术,而且每一个都是能够运用在战场之上。最成功的一个就是闪电战了,一直被延续至今,也成为了军队中必备的一个技能。

再者就是个人方面的成就了,古代皇帝建立自己的王朝之后,往往会削弱自己的将军的权力,达到控制的效果,或者杀死自己的手下,但是成吉思汗从未杀害手下一人,他的手下也一直对其忠心,这就充分体现出成吉思汗并不是一个只有拳头没有脑子的人。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传奇。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这更加表明成吉思汗的成功绝不是仅来自于武力。当然,历史上的其他的著名领袖亦是如此,他们都是拥有着超常的智慧胸襟与理想的人。

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真的只有武力没智力吗?

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已经很成功了,为何有人还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

还没统一全蒙古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名字还叫铁木真。他从一个被部落抛弃的弃儿,最终靠着自己的硬实力逐渐成长为一代草原霸主。


但是!!!成吉思汗一生中究竟杀了多少人呢?
成吉思汗及其追随者发动战争共消灭掉40多个国家,歼灭超过400万正规军,建立起一个浮动时期达到4400万平方公里,稳定时期达到35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相当于当时文明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都为其所控制,因其奉行杀死男人征服女人的政策,所到之处流血漂橹,仅南宋就死于非命者即达5000万左右,总数应不少于一亿不多于两亿。

灭金,金国的人口统计与蒙古的人口统计相差四千万人口,估计被屠杀的至少在3000万左右,金国人8成以上被屠杀,世仇呀,但是大部分都是北方的汉人。
灭宋,屠城有所收敛,只有遇到顽强抵抗的城市才惨遭屠城,例如苏州,常州等,四川是第一个受害者,屠杀的也是最为厉害,几乎将当时的四川人8成都被杀光。按照宋朝的人口统计和蒙古的人口统计,相差2000余万人,而且这只是大概估计,具体数字天知道。


成吉思汗不管它是不是恶魔,但是对于一个统帅来说, 他个人的确是英雄,至今他和他子孙的战争纪录无人能够打破。但是他的做法依然是野蛮人的做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

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一、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三、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赏析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什么意思?

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什么意思

意思是: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一、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三、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赏析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5.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真的只识弯弓射大雕吗?没有文学才能吗?

认为成吉思汗是天之骄子,功高劳苦的赞颂,只识弯弓射大雕,充分说明成吉思汗的武艺超群,识字作为精湛的武术,用以打去自的敌人,英雄有用武之地,他最开始只是以自己能当皇帝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为从根本上解放劳苦大众为出发点的,所以最终虽然取得了政权,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革命必胜的信心的流露!


只是主席眼中真正的英雄为人民,是为解放人民牺牲的先烈。诗词的结尾更点出了这首词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比三皇五帝他也是军事家。而且骑马的技术很老练,军队的素质强过当时的中原多了。所以他的计划得逞,名扬四海。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更高。成吉思汗在军事战略上是有很大谋略的,他能审时度势,深入研究对方的实力及现状,综合判断后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然后付诸实施一举攻克,不断在对外扩张中淬炼军事才能,扫清西征障碍。然后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攻下了大片领土,可谓是披荆斩棘,势不可挡,建立了丰功伟绩。

成吉思汗代表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毛主席代表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大众,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年成吉思汗征服欧洲,其孙又一统中国,不说是非,但他的雄才伟略世无几人,不能断章取义去误领误会毛主席的原意。
有很多大将在他马前都走不上三和。这里面还要说明一点,就是有人极力渲染,说成吉思汗在征服南宋时杀了一,二亿汉人。真是无稽之谈。蒙元征服南宋时成吉思汗已经不在人世了。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真的只识弯弓射大雕吗?没有文学才能吗?

6. 成吉思汗你现在还会认为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吗?


7. 成吉思汗除了弯弓射大雕,还有什么﹖

成吉思汗戎马征战一生,缔造了东方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奇迹。作为一名目光远大、具有宏韬伟略的政治活动家,作为一位制军严明、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和复仇天神,他所创建立的赫赫业绩,对于蒙古人来说,或许是空前绝后的。 
     
    为完成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成吉思汗首先建立了一支组织严密、具有铁的纪律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颁布《札撒》,奖罚分明。对贵族将领与普通士兵几乎一视同仁。如在1202年攻打塔塔尔时,《札撒》规定:如果战胜敌人,不能私分战利品,战后共同分配;如果被敌人打败,速回原出发地,不回者斩。而成吉思汗的两位叔父及从弟违犯《札撒》,在战场上私分战利品,其战利品被全部没收。成吉思汗还曾说:凡诸临敌,不用命者,虽贵必诛(冯承钧《成吉思汗传》)。对待部下,成吉思汗主张教导和奖罚并重。违犯《札撒》一二次者教育;三次以上者流放到遥远的地方(余元庵《成吉思汗》)。同时,成吉思汗不打无准备之战,每次作战前都派人探知对方阵营的虚实,召开忽里勒台,详细讨论作战方案,一旦决定,毫不动摇。更为重要的是,成吉思汗也未曾打过不义之战。 
     
    在统一过程中,成吉思汗能宽厚待人,取得民心。据《元史》载:泰赤乌诸部多苦其主非法,见帝宽仁,时赐人以裘马,心悦之。被人们称为有人君之度者,其惟铁木真太子乎?(《元史》卷1《太祖本纪》)成吉思汗成为人心向慕的核心人物。 
     
    任人惟贤,量才适用。成吉思汗不仅打破蒙古内部的氏族部落界限和旧氏族贵族的特权,而且也打破了民族之间的界限。他所提拔重用的将领,基本上都经过实际战争的锻炼。他们当中,有贵族出身的人,也有平民、奴隶出身的人。如孛斡儿出是牧民子弟,哲勒篾是铁匠的儿子,迭该巴特尔是牧羊人,巴岱(歹)、乞失里黑原为奴隶,是成吉思汗册封的第一个达尔罕。成吉思汗的四大麾下:忽必来是巴鲁剌思人,速不台、哲勒篾是兀良哈人,哲别是泰亦赤兀惕人;四杰:孛斡儿出是阿鲁剌惕人,木华黎是札剌亦儿人,孛罗忽勒是主儿勤人,赤剌温巴特尔是泰亦赤兀惕部脱脱哥的家人。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部落,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1204年,成吉思汗俘虏塔塔统阿后,命他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元史》卷124《塔塔统阿传》),使蒙古人开始使用文字(畏吾儿文字),1206年成吉思汗又决定以畏吾儿字为官方文字。同年,成吉思汗命令失吉忽图忽用畏兀儿文字书写《青册》。1240年用畏吾儿文字写成的《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的第一部重要文献。 
     
    两次《札撒》的颁布,开创了以法治国的道路。统一局面的形成,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吉思汗为了加强与邻近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交往,曾诏谕在大道上设置哈剌赤(守卫),并颁布一条《札撒》:凡进入蒙古境内的商人,一律发给凭照(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以鼓励外商来蒙古经商(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就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据《元史·太祖本纪》载,成吉思汗一生灭国四十。他临终时还为灭金做了战略布署,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非能战,破之必矣!对内,成吉思汗为空前统一的中国,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在客观上史无前例地扩展了古老的中国,使她拥有了56个兄弟姐妹。可以说,成吉思汗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影响,超过了迄今为止所有的个人。 
     
    然而,成吉思汗所发动的征战,虽然最初皆以复仇开始,但进而讨伐过之,甚至横扫无辜,践踏自安之邦。大规模的西征,尤其征战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但同时,成吉思汗之对外扩张,在客观上颇有积极意义。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亚欧大陆正式沟通,东西方使节往来不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李思纯在其《元史学》中说:蒙古西侵,乃将昔日阻塞未通之道途,尽开辟之,而使一切民族种姓,聚首相见。元人周致中也在他的《异域志》里说,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其国极富丽,城郭房屋皆与中国同。……繁富似中国,商人至其国者多不思归。 
     
    总之,成吉思汗功过皆巨,影响久远。一方面是黄祸风暴,另一方面又是大同世界的开路先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成吉思汗创造出了蒙古民族最显赫的历史,成为他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成吉思汗除了弯弓射大雕,还有什么﹖

8. 成吉思汗并非“只识弯弓射大雕”,征服战略堪比教科书

 在冷兵器时代,统一的蒙古意味强大的骑兵力量,谁也不敢小瞧。
     历史 上占有蒙古周边土地的势力 ,虽然 常常成为中原王朝的强劲对手, 但是往往只是一方霸主,并没有征服广袤土地的意愿和实力。
      铁木真儿时,蒙古已经不能用四分五裂形容,大概相当“七分八裂”吧,当时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领导乞颜部, 父亲在铁木真的订婚宴上被毒杀后,铁木真到处逃亡,其部众有不少逃到了札木合的部落和周边其他部落 。铁木真在安答札木合和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的帮助下,重组了乞颜部,此后,蔑儿乞部抢掠了乞颜部,在札木合的帮助下,乞颜部击败了蔑儿乞部。
   十年后,札木合和铁木真闹翻了,因为铁木真的部下杀死了札木合的胞弟, 1189年,札木合发起了十三翼之战,击败了铁木真, 意外的是,札木合因为残暴渐渐失去民心,札木合的部众逐渐心向铁木真,乞颜部更加壮大起来,这样看来,也速该(成吉思汗父亲)时期的乞颜部实力很强,所以 札木合部有非常多的乞颜部旧部 , 这样札木合对铁木真的残暴就造成了手下乞颜部旧部的不满 。后来,铁木真击败王罕,基本奠定了草原的霸主地位。
      铁木真之所以能统一蒙古,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铁木真实力的成长非常快速,这是义兄札木合的支持 ,而札木合虽有大志,有能力,但缺乏谋略,只能做做草莽英雄,所以最终成就了成吉思汗。 二是乞颜旧部实力很强,分散到其他部落的部众仍有回归的凝聚力 。正是铁木真的出色表现,实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带回来了更多的部众。
    铁木真统一蒙古的过程体现了其超人的情商, 乞颜旧部、札木合、王罕等对铁木真的支持正说明这一点。不过,之后征服亚欧大陆的过程更体现了成吉思汗出众的谋略。
   1206年,铁木真被拥立为成吉思汗,是其统一蒙古的标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的第一个目标是金国,但是他并没有先和金国动手,而是开始试图控制西夏 。
      蒙古最初侵犯西夏是以掳掠为主,然后开始试图控制西夏,避免其与金结盟,成吉思汗击败并俘虏了西夏将领嵬名令公,并在1209年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今银川)。然后趁黄河和中兴府周边其他河流湖泊涨水,在河流下游筑坝淹城,城内不少房屋被淹,城墙也被水浸不再坚固,但是很快坝被水冲垮,蒙古对西夏都城的围困自然解除。事实上蒙古无意夺取西夏,大军已经撤走, 西夏军民经此一难大为震惊,国王李安全决定解除金夏同盟,愿意为蒙古军队的征讨出力,提供兵力和物资。 
   西夏成了蒙古的同盟,因其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源源不断地满足蒙古的军需。蒙古如果征服了西夏,就是金和南宋共同的敌人,会两面受敌,而且刚刚统一的蒙古还要管理这个和蒙古完全不一样民情的国家,难度很大,从这个角度说, 成吉思汗非常了解中原文化,非常了解蒙古需要的是什么 ,也有管理才能和管理经验。
   之后蒙古开始进入灭金的过程,成吉思汗亲帅大军在1211-1215年三征金国。第一次征讨时, 金国 求和未果, 布局45万金军主力防守野狐岭,被10万蒙军主力所破 。之后蒙古南北两路军队分攻东京(辽宁辽阳)和中都(北京),北路军队拿下东京,而南路攻打中都未果,在京畿区域掠夺一阵返回。
      蒙古第二次征金,征讨西京(山西大同),以成吉思汗中箭全军撤退宣告终结。 第三次征金,蒙古拿下了金中都北京,然后金国迁都到开封 ,成吉思汗结束亲征,派木华黎指挥少数部队对“南金”袭扰,自己率主力返回,准备西征。
   成吉思汗将金国大部分国土吞并之后不趁势而灭,反而能抽身返回,以提升征伐效率,这种战略思维即使当代战略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蒙古一共进行了三次西征,其中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知名度最高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就有成吉思汗亲征花剌子模的故事。不过,蒙古是不和花剌子模接壤的,1218年蒙古灭西辽,才开始和花剌子模接壤。
    那么,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为什么转而西征呢? 
       一是金的南方和南宋城池坚固,要从西征中获得利于攻城的武器便于破城。 成吉思汗意识到,蒙古兵实现了骑兵和器械兵结合的作战模式,自然横扫大陆没有敌手,这也是成吉思汗卓越战略思维的体现。
    二是相对于东南面往往以海边为征讨的极限,往西面的征讨并无止境。 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觉得征伐如入无人之境之后,必然以能更快速的开疆扩土作为乐事。
    三是把握灭金行动的节奏。 蒙古已经打下半个金国,趁势打下剩下半个金国或许不一定难,如果剿而不灭,那么南金国为了对抗蒙古,必将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长期生活在战乱,被蒙古占领后会感到反而好过一点,就实现了攻城先攻心的战略。
   之后,成吉思汗西征,1220年击败了花刺子模,1223年,打败钦察汗国和俄罗斯联军,占领了中亚广袤的土地。
      1225年,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联宋灭金,然后长子术赤西征和孙子旭烈兀西征,最后忽必烈灭南宋,终于形成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
    如果没有成吉思汗,蒙古未必不会统一,但一定不能征服大部分亚欧大陆。 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吉思汗就是为统一亚欧大陆而生,虽然凶残屠戮是其抹不掉的过失,但是伴随蒙古的衰落,文艺复兴逐渐开始,人类 历史 从此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成吉思汗的征伐很可能对 历史 的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 成吉思汗的征伐历程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融合,资本融合,从而开启了 历史 上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