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民营银行

2024-05-14

1. 为什么我们需要民营银行

  本来,以产权结构来界定民营银行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儿。但是,一位素来被尊为民营银行权威的专家不这么看———虽然我们缺少民营银行,但显然并不缺少民营银行专家。他认为,只有以公司治理结构来界定民营银行才“比较接近真理”。他并以民生银行(相关,
行情)为例来描述产权结构的次要性:产权结构并不一定等于公司治理结构,产权清晰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拥有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
  专家的话注定有专家的道理,专家的眼也注定有专家的盲区:良好的产权结构更有助于银行更接近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专家似乎也忽略了这样一点: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自身演绎出的结果,它并将在市场经济的后续演绎中不断得以修正、完善。在民营银行的创办中,我们当然应该看到这其中的后发优势,但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仍是产权所有者甚或银行经营者的事儿。我们相信一家优秀企业是市场竞争磨炼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而产权清晰的企业更能承受这种磨炼。我们相信银行亦复如是。
  至于民生银行,那只是一个特例,缺少标本意义。也因此,它要接受另外的约束。它为人所诟病的“工农中建化”不过是诸种特殊因素叠加的产物。
  退一步说,即使认为民生银行经营得不够成功,它也并不会因此就不是一家民营银行了。
  此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过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它也因此遭致反对者的强烈质疑。事实上,民营银行之于中国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追本溯源,银行业的种种弊病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市场化进程滞后,市场化程度不深,而这与银行业近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有关。中国20年的经济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所有制革命。显然,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例外。然而时在20年之后的今天,确实是加速推进银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时候了。推进银行业的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是个办法,但是,20年经济变革的经验表明,建立一个排除所有制歧视色彩的纯粹商业化的银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是个更为重要的办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民营银行,实际上就是期待银行业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至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过是这个标志性事件的附加值。

为什么我们需要民营银行

2. 民营银行的行长们为什么干不下去了?

彭洋/文(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授权本号刊发)
4月底,吉林亿联银行和重庆富民银行两家民营银行均传出行长离职的消息;除这两家银行外,去年下半年中关村银行和福建华通银行的行长也相继辞职。上述四位行长其中有三位履职均未满一年,在以“稳定、保守”著称的银行业来说,这样的闪电离职确属罕见,让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联系。或许,这跟民营银行目前普遍遭遇的行业困境不无关联。
虽然几位行长多人都出于“个人原因”离职,但有接近已离职民营银行行长的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离职的一个原因是其发现工作环境、工作方向都与计划有一定出入,比如在原银行擅长的是渠道,到新的银行很多业务受到限制,做不了,难以达到既定的预期。
“民营银行中,许多银行高管出现了‘水土不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管与股东之间在银行发展方向、业务重点等方面出现了分歧,资本的话语权更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一些民营银行中,大多数董事会成员不具备金融行业工作经验,银行高管的自主空间较小,战略以及经营方向很难做主,所以仍然是资本决定方向,这就发生了分歧,也导致了银行高管离职。
不过若仔细分析目前国内民营银行的现状,“水土不服”或许只是表面原因。
虽然据2017年底发布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17)》,目前已经获批开业的17家民营银行尽管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各项业务实现了良好较快发展。但事实上,民营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受到了一些掣肘,遭遇了业务瓶颈,比如“一行一店”模式。
根据银监会规定,民营银行必须实行“一行一店”模式,即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得跨区域。在“一行一店”模式下,有些民营银行干脆不设立线下网点,仅仅依靠互联网发展业务。
“民营银行毕竟是白手起家,要么纯粹没有线下的网点,有线下网点也只允许有一个线下的网点。在这种情况下,要去拉存款吸引客户就很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民营银行大多开业不久,手里的产品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管理层来说压力很大。此外,民营银行股东可能对回报之类的要求比较高。许多民营银行行长之前都是在比较成熟的银行工作,拥有成熟银行的经验,但在面对开拓型、且没有太强烈的股东资源支持情况下的民营银行时,相对来讲挑战会比较大,有些行长可能会不适应。
除了“一行一店”,民营银行在很多业务资格上也受到一定限制。根据央行2007年《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两年内无法进入同业拆借市场;根据央行2013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3年内难以通过发行金融债解决资金来源;由于不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成员,现阶段民营银行也没有资格发行大额存单吸收存款,目前只有华瑞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获得同业存单发行资格。
或许上述种种,才是民营银行行长“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

3. 民营银行究竟安不安全

我之前提到过,我们应该预留足够的流动资金去应各种突发事件,而流动资金最好的放置地方就是一些银行的智能存款,这种存款满足极高的流动性(随存随取,当天计息),不错的收益率(4%左右比大多银行存款要高得多),还有很好的安全性(属于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兜底)。
 
 所以这类型的产品,基本上可以说是集几种优势于一体了,但是会有人担心民营银行是否可靠,因为感觉所谓的民营银行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既没见到有实体的营业厅,也见不到实体的 银行卡 或者存折,会不会跑路等等,这些都是些很大的问题。
 
   
  
 
  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有啥差别? 
 
 其实关于民营银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是十分了解,民营银行实际上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银行业务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同样都是银行,需要获得国家发放的银行牌照才能开业,所以是受着非常严格的监管。
 
 如果民营银行出现了问题,监管层是要负上很大的责任的,这一点和P2P相比是天差地别。
 
 并且一旦有银行出现问题,对整个金融体系冲击巨大,所以不到一些极端情况,国家是不会轻易让银行倒闭的,另外无论大小银行同样拥有存款保险的保护,所以在资金安全性上差距并不会太大。
 
  股东成分不同。 
 
 而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银行的股东成分。过往我国的银行大部分都是由国资控,除了中工农建几大行之外, 招商银行 、 中信银行 、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实际都是央企;而民营银行股东则是民间资本比较多。
 
 而实际上,即使是民营银行,其实力还是很强的,目前成立的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了20亿以上,而且对股东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股东本身持续盈利而且对银行要有持续出资的能力,股东对银行的增信能力是很强的。
 
  为什么利息比传统银行高? 
 
 由于银行业是个牌照行业,所以不同银行之间的业务同质化程度很高,和其他银行一样,民营银行也是以存 贷款 业务为主的,在相同的业务下,民营银行相比大型的银行来说并没有竞争优势。
 
 民营银行并没有像其他银行一样在各个城市设立实体网点,所以存款的来源比较有限。存银行的人很多都是一些有一定年纪的人,而这部分人在它们那个年代的认知中只会在实体的网点去存款的,而且还有很多是用存折去存的,再差也要有个实体的银行卡才觉得安心可靠。
 
 而民营银行这种什么都只有线上去办的业务明显不能被这些人群所接受,会上网或者听过民营银行的名字就很不错了,想要它们去民营存款基本不可能,所以少了一批热爱把钱存银行的人群。
 
 民营银行的存款来源比较狭窄,所以它想要拉拢更多存款,必须要有其他的优势,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高息。
 
 但问题是,如今对于存款利率的上限,国家是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即使民营银行把利率上浮到顶,也很难吸引到客户,所以就搞了一些智能存款,去吸引储户。
 
 平日我们在一些 理财 平台都可以看到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身影,众邦银行的「众邦宝」,百信银行的「智慧存」等等都是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有什么风险吗? 
 
 有,但是都是极小而且影响不大的风险。
 
 由于智能存款实际上是5年期的存单,我们能够随时支取的原因是智能存款设定了我们的存单可以转让,而这个存单转让给谁呢?信托。礼叔经过分析这种智能存款的风险有两个。
 
 第一个是银行倒闭,每个人50万元以内的本金会有存款保险保障,并且本身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不需要担心。
 
 第二个是承接我们存单的信托机构违约了或者没钱去接了,我们怎么办?
 
 有两种应对方法,第一种办法是把存单持有到期,5年时间4.8%的年利率;第二种办法是向银行提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可以很快退出来,但利息方面就只能拿到活期的利率,0.35%左右的年化利息。
 
 两种办法要么牺牲一点收益,或者牺牲流动性,但是本金都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智能存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实除了智能存款,民营银行还有很多靠谱的理财产品,只不过目前在各大理财APP上推的主要还是这类存款而已。
 
 目前民营银行的产品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了,可以看到很多智能存款都出现了售罄+降息的现象,说明太多人去投资了,出现了「标荒」的情况。
 
 相信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的产品推出,而产品的性价比其实是不错的,往后礼叔会介绍更多好的产品给大家。

民营银行究竟安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