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

2024-04-28

1.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

1 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提高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只有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人文修养才能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1)青年教师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冲突。(2)青年教师积累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应课后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调整和优化课前备课、课中语言及学生管理和评价等环节,不断积累教学经验。(3)青年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观中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而不再是权威的领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因此青年教师要重塑新型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和教学之间联系诸多,二者必然互为依托,成为对方的有效驱动力。青年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坚持教学是学校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这一原则,将教与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5)青年教师提高人文修养。目前理工科课程教学多以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主,人文主义关怀程度较低[2]。理工科教学中人文元素的加入,可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追寻技术中美的感受,达到文理相通、文理渗透的效果。   
2 学校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学校应针对目前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和构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完善跟踪培训制度。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准入考核时提高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考核比例。明确教师在学校的双重身份,即学生的老师及教师培训的对象,加强教师长期跟踪培训机制。(2)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学咨询服务。青年教师认真、系统地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青年教师导师制可以帮助其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问题[3];学校聘请老专家为学校咨询服务人员,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教育教学政策评价与实施方面服务的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课堂观摩、教与学咨询等服务。(3)调整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引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校考评导向要由重科研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考评目的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调整;考评结果由保密型变向积极反馈型调整。(4)注重情感激励,凸显人文关怀。高校应注重情感激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学校及院系领导应尽可能对青年教师实行人情管理,通过人文关怀体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尊重和信赖[4]。 
3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
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共通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充分立足国情有助于推进和完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英、美、澳、印等国家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外高校先后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为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性、协作性的支持环境,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组织保障[5]。(2)提高待遇,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待遇差、生活压力大,国家应大力推行高校青年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履职尽责,激发我国教师队伍活力;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基金应继续加大青年教师项目资助比例;应合理保护高校教师,为教师提供最起码和较为充分的福利。(3)提高社会认可度,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社会舆论是教师工作认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定程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家长应多与教师交流,理性辨别舆论潮流,形成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社会应建立积极的舆论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

2. 如何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工作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需要具备以下三点
一、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八个因素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教书,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真理、传授科学,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用真理说服人。在课堂上,我们不论怎样旁征博引,不论介绍什么观点,一定要明确都是为了阐述真理,弘扬科学,不能误导学生。这是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人格的力量,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以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正向激励,成为学生的优秀楷模。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在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是其他任何影响都难以比拟的。 
二、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自古以来,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我们青年教师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吸取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形成:“教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这样才能讲出与众不同、具有感染力的课。 
三、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要努力提高学术境界和科研水平。高校的教有一个与其他层次教师的本质区别,那就是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要出好的科研成果,决不是三五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的实践与修改,不断地完善,才能有所收获。做为青年教师,在科研上不仅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一步步从“经师”成长为“人师”,是青年高校教师的短期奋斗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的那一天就是成为合格高校教师的时候。

3.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完之后,真是涨知识了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4. 高校青年教师出国的困惑 制出国有必要吗

这个更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的,有的人想出国留学,有的人不想出去留学,所以说这出国留学是没有分有必要去跟没必要去。看自己想不想去而已。
一、自费出国留学应具备的条件手续及有关规定
条件
1.自费留学不受学历、年龄的限制,凡具备条件者,均可申请自费到国外上大学(专科、本科)、读研究生或进修。

2.中学毕业生、自费大学生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可持有关证明材料直接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自费出国留学手续。
3.大专以上的公费在校生及毕业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国内服务一定年限或偿还高等教育赔偿费后均可申请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年限:本科毕业生为五年,研究生毕业为三年,专科及成人高校毕业生为二年;偿还培养费:专科生每学年1,500元,本科生每学年2,500元,硕士研究生每学年4,000元,博士生每学年6000元。)

4.博士毕业研究生自费出国做博士后研究不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
5.除上述条件外,自费留学还应具备:第一,通过正当合法手续取得足够的外汇资助或国外奖学金,即持有亲友提供的经济保证书(须得到所去国家的认可),或持有国外院校、科研机构或基金会等提供的奖学金或资助证明。所得外汇资助或国外奖学金,应能维持自己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应具有相当的外语水平。

二、手续及有关规定
在收到入学许可证和外汇资助证明后,如本人是在校学生或在职职工,要先向所在单位或学校提出申请,单位或学校应签署意见。然后本人持有关材料及单位签署的证明到当地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出国护照。公安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批复,发给护照。本人持护照到所去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办理入境签证。

高等学校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后保留学籍一年。在国外读研究生的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如本人自愿,可以转为自费公派留学人员,由我驻外使、领馆颁发“国家派出留学人员证明”,不变更护照和签证。

5. 哈尔滨金融学院怎么样

哈尔滨金融学院(Harb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院始建于1950年,历经了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黑龙江银行学校、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1983年2月,在黑龙江银行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所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金融学院(Harb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部属院校),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0年2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0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更名为“哈尔滨金融学院”。  学院北门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突出、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多种办学模式并存的普通高等学校,共为黑龙江省及全国培养输送了四万余名金融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金融战线的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学校是黑龙江省高校文明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66.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86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底,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111.3万册,电子文献总量14735.84GB。图书馆内金融类藏书无论数量质量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界首屈一指  第二体育馆
。全校有30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先进的语言教学系统,语音7个,投资保险实验室1个,金融实验室2个,证券模拟实验室1个,工商管理实验室2个,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股票分析系统、模拟投资系统,会计实验室6个,配备了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实验设备,模拟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系统,计算机实验室14个,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及教学设备,在财经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为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与环境。   校外实习基地90个,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校有综合性的体育馆、游泳馆、质量一流的优质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的田径场。
金融系
  金融系建立于1983年,是学校实行高等专科层次办学以来设置最早的系。2004年、2005年两年与东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培养金融学本科试点,取得成功。2010年金融系设立了金融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也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审核,并将于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金融系现有金融管理与实务(金融管理与实务联合办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三个专科专业,以及金融学专业一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400人。其中,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2001年5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并通过评估获得优秀,2002年10月被评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被评为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   金融系现有教师共51人,专职教师37人,行政人员及辅导员14人。专职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1人,在研博士后2人。
会计系
  会计系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于2001年10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又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试点专业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本专业必备的金融、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工作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主要从事金融系统会计工作,又可在其它行业从事会计工作和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通晓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地掌握会计行业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查账、分析、判断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够承担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工作。   会计电算化专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经济、会计理论知识,较强的会计工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适合在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金融行业及其它行业从事会计工作和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成立于1993年。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素质及层次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的系。同时有一支理论基础过硬,教育经验丰富,业务精,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结构较为合理,爱岗敬业,热心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系共有教工41人,其中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4人。在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8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占全部教师的89%以上,80%以上专职教师拥有硕士学位,70%以上专职教师拥有"双师证",现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四个专业。下设计算机系统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网络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和软件教研室五个教研室。现有在校学生1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我系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校级精品课《计算机网络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我系有两人获得全国金融系统"优秀教师"以及黑龙江省名师的光荣称号,一人获得校级名师,一人次获得省教学科研二等奖,多人获得学校"十佳教师"及先进教师。近年来,承担各种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系按照"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根据我系现有的专业设置和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先后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事业等十几家单位签署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协议,近年来,我系部分学生通过在苏州工业园区、哈工大银河和北京科瑞尔思等实习基地培训后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大城市就业。学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计算机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全新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计算机系在“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好各种职业技能认证工作,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为计算机系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资保险系
  投资保险系成立于2002年10月,设有1个本科专业—保险,2个专科专业—证券投资与管理和投资与理财,其中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于2002年11月份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拟开设本科专业投资学。投保系下设3个教研室、1个投资与保险研究所、1个辅导员办公室。目前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2004年修波老师的“案例型”教学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新课型教学改革研讨会并获奖。吴作斌老师获2006年度全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修波老师在黑龙江省“创新杯”竞赛中获创新能手称号。2005年9月教育部对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剖析”,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现有教师28人,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为10人;硕士研究生2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双师型”素质教师19人。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5年以来全系教师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编写专业教材15部;已结项的科研课题22项。在校生人数1000余人,为全国金融类企业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
商务英语系
  商务英语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当时隶属于基础部。2002年正式建系。建系之初只有一个教研室,教师十几人。每年招生两个班,约100名学生。经过几年的发展商务英语系现下设公共英语教研室,专业英语教研室1,和专业英语教研室2共3个教研室,教师人数近70人,并设有系办公室,资料室等机构。目前已有在校本科生170人,专科生550人,毕业生共700多人。经过近四年的跟踪毕业生社会调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形势看好。
管理系
  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7月,下设管理、营销和税务三个教研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深厚,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突出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43.8%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65%的教师已经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市场营销、金融营销、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ERP原理与应用、财政与税收、纳税实务、国际税收、税务筹划、税务代理实务等30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管理系现有财务管理、税务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在校生共计1200余人,先后组建学生社团7个,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法律系
  哈尔滨金融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05年7月,设有法律事务专业和文秘专业,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目前在校生达到487人。   法律系现有教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专职辅导员3人,书记、主任、秘书各1人。在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学位9人,占专业教师人数69.2%,具有“双师”资格人员7人,占专业教师人数53.8%。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法律系下设法律事务教研室,面向全校开设经济法和税法课程,同时承担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法律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新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础部
  基础部是哈尔滨金融学院建校之初就成立的一个教学部门,下设数学、语文   两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课程的   教学任务,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写作”、“公   共关系学”、“大学语文”、“秘书学”、“文书学”、“基础写作”等必修课程教学和   研究任务,还有“名著赏析”等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
思政部(社科部)
  社科部目前设两个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经济学教研室开设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   社科部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论文7篇,主编、参编教材20余本,出版学术专著4部,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
军体部
  军体教研部是我校十个教学部门之一,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校运动会、学生军训、体育设施管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团队。曾经多次在学校教学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2008年被评为"文明单位标兵"。
编辑本段学科师资
  学院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金融系、会计系、计算机系、投资保险系、商务英语系、管理系、法律系、基础部、思政部、军体部及成人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  第二图书馆
本科招生专业8个: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保险、英语(商务英语、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专科招生专业16个。   其中会计学专业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12月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专业。金融学专业、投资经济专业是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0-2009年,学校三年级学生可由学校推荐参加专升本考试,该校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率均在80%以上。2004年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招收本科班。学校主要为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培养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截止2009年8月,总计统招在校生人数9,813人。成人教育学院各层次在校学生1755人。   学院在培养具有金融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学校建设了一支理论基础过硬、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截止2009年底有教职工768人,正高级职称54人,副高级职称242人,中级职称208人。专任教师5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 381人。

哈尔滨金融学院怎么样

6. 大学青年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提高实践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人类社会本质的科学揭示。实践是人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
也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就无法联系并达到和谐统一。个体的实践活动对能力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
实践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其中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客体是主体要认识或改造的对象。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
形成并再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认识人的实践能力。能力总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它是控制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从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
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积极参与社会
实践,切实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夯实基础。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知识和技能外化为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学实践是青年教师知识和技能内化为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青年教师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思想陶冶和能力拓展,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教学指导和智慧火花的碰撞,还需要本人对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和完善。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俗语云“打铁必须本身硬”,要想培养出适应性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至关重要。只有教师有
过硬的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通用标准关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中,明确规定要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
职教师,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以预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就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0世纪,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指出:大学需要与科学长期、永久的接触,否则就会萎缩退化;而且需要与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整个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大学必须对其所处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这说明大学不仅需要科研还需要扩大社会接触,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作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和科研活动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掌握对于一个实际工程来说具体的施工顺序
是怎样的,施工中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等等,商学院的老师如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那么如何去指导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程序?作
为一个实践的导师,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对其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要点结合社会实
践以若干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使学生能够接受。

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革是必然的,其中关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肯定会有所要求的。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当前社会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优势。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需要和载体,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教学实践为主体

在我国,非师范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可直接担任高等学校的教师,这就从体制上决定了高校教师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其教学技能缺乏实践就是必然
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等。

目前,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岗前培训的形式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但是这种培训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第一,教师培训内容的
偏颇,现有教师培训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
讨论欠缺。第二,培训工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第三,少有职业化的培训
教师,培训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

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在教学领域是大家所熟知的“悖谬”现象。它指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理论不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不
能上升到教学理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高校一般围绕三方面展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工作: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方法与技术训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国
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关于教学内容方面,明确要求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对教学理论强调的比较多,对教学实践的重视还不够。

教学实践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主体,在实践中教学才能体会教学能力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青年教师大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四、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制度、学生个性、青年教师本身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因素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实践型的导师才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载体,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基于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最
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企业挂职、校企合作横向或纵向课题、青年教师实习基地、企业博士后等。作为提高教学能
力的主体,教学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从教学理论到教学能力的转化,是教学理论的拓展和体现。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微格教学、现场教学观摩、教学经验
交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导师制、指导大学生竞赛等。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又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青年教师不是先天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当然,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必然要对目前教师的评聘制度进行改革,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高校教师考核、评聘和培训办法改革的扶持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和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7.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规划未来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刘尧 每个人一生都有其职业生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潜能、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递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大学教师要真正担当起引领学生终身发展的使命,自己先要成为自觉设计职业发展的生命主体。为此,我国大学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不可或缺 近年来,有关大学教师由于备受工作压力而倦怠或离职等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对武汉市大学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受的压力显著增大,其中助教和讲师的压力感受更高于正副教授。现在的大学青年教师,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成就动机强、专业基础厚实、善于接受新知识,但他们中的多数没有经过教师教育,对教师职业知识了解较少,存在着角色适应困难、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现象。大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来解决。 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来看,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制定与实施职业发展规划可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行动,动态的职业发展规划能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对于学校来说,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增加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与忠诚度,学校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学校可充分利用内部人力资源,降低师资流动率,减少对外界师资的依赖性,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使各类资源的提供更具具方向感与使命感,有效的发掘、培养、提升可用之才。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仅是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教师体现自己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和主动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现实大学中,不少大学和青年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实际行动上缺乏自觉的发展设计,在方法和策略上缺乏有效选择和建构的能力,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偏差。“四步走”迈向成功目标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具有终身性、阶段性、专业性的特点。大学青年教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需要弄明白: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参考如下步骤:第一步,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奋斗动力。没有愿望,人生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和目标,动力就无法释放;没有目标的实现,就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青年教师要度过成功快乐的一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就必须有清晰的方向,定出明确的目标,然后做出有效的行为。第二步,找准努力方向、关注职业发展机会。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找到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人,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特别是大学里同行教授的意见。因为教师面临的客观机遇是复杂多变的,有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认识不足,所以学校有责任帮助青年教师准确地定位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步,分解目标、有助实现梦想。目标是未来的现实,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而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分解成小目标,可以轻松地完成目标。第四步,认清自我、制定实施方案。在制定职业规划的具体方案时,要不断地了解自身的条件,找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地地发掘自己的优势,分析自身的差距,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重点突破“高原发展期”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从时间上区分有: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短安排比较容易制定,中长期规划则较难做。青年教师入职初期的发展规划,主要是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帮助自己确立职业方向: 一是接受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这是教师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二是选择富有经验的教师作指导。青年教师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需要指导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中实现职业经验承传。 做好中期的发展规划,主要是走过“高原发展期”。青年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要积极突破现状,尽快走出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这个时候需要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态。采取内部调和的方法解决“职业高原”问题是最有成效和实用价值的,即从内部通过改变所处的环境来解决“职业高原”问题,寻求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这个时期还应接受提升培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选择接受合适的培训方式。融入教师文化也很重要,听取专家教授的经验介绍,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在一起讨论交流、分享经验,有助于青年教师走出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原期”。学校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报酬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更重视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他们能在向更高的职级晋升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同时建立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更关注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个人与学校同步发展 瑞典教育学家托斯顿认为,大学教师发展是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包含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四个维度。而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可以包含在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之中。所以,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责任,学校与教师必须密切协作,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与学校改革发展同步进行,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根据自身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定教师的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挖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发展。 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做些什么?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再六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构建教师发展的平台。教师是大学学科组织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学科带头人更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注重学科带头人发展,夯实教师发展的学科平台,使教师与学科共同成长。其次,建立创新团队与跨学科协作机构,促进知识共享交叉。科研创新团队不仅能把握学术前沿,选准研究方向,而且能在集体协作中形成创造的“迭加效应”。同时,大学应搭建平台,促成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利用学术的边缘效应探求新知、创新发展。 第二,建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制度。大学要根据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做好教师职业发展早期、中期和晚期规划,建立完备的职业发展管理制度,把职业发展规划纳入教师激励机制。 第三,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大学教师自我意识较强,对于他们要营造科学、民主、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平衡学术与行政的关系,以柔性化管理较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发展潜质。 第四,建立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学校要建立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教师职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未来发展的融合。 第五,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大学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寻求自我发展与学校引导的良性互动。第六,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教学支撑着学术,学术引导着教学。实施大学教师发展规划使教学与科研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从教师方面看,实施职业发展规划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部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和策略,制定发展计划以及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等。具体说:从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因素上看,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实施职业发展规划,教师要科学认识、充分利用这三个因素。青年教师要科学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准确把握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速度、感受;当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出现矛盾、职业发展受到重大的影响时,青年教师要处理好家庭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争取自己职业发展获得家庭的大力支持。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要能围绕着个人因素诊断问题、诊断自己、选择应对措施,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效地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规划未来

8. 高校青年教师怎么申请科研项目?

青年教师在申报课题时还存在着不能恰到好处地确定课题名称,确立研究内容时缺乏科学思考,构建研究队伍时明显急功近利,论证材料表述也是应付了事走过场,学术品质不足、投机心理比较明显等问题。
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申报教研课题误区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既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又可以促进高校科学管理与质量建设。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研课题;申报误区    教学研究是运用教育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实际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课题组成员专业化程度获得提高、学术素养得到提升。
高校加强教研课题质量管理,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高校教研课题申报质量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参与教学研究的队伍人数,与其获得立项课题的数量呈正相关。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学研究每年基本保证省级教研课题600项,各高校校级教研项目根据其重视程度确定立项总数(少则10项、多则五六十项),每个项目按5个研究人员计,每年每批次约有近万人(次)经常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如果从个体的课题申报行为角度考察,则每年每批次参与其中的人数远远比这多得多:每所高职院校少则几十近百人,一般普通本科高校三四百人,规模大的高校多达七八百人,可见其研究队伍之庞大。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支队伍的中、初级职称的年青教师占的比例相当大,他们或者因为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在教研课题申报或立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往往常见而普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研课题研究质量的学术水平层次的提升;或者因敬畏于课题研究“高不可攀”而视之为“禁区”,以至于无法着手或者不能有效地进行教研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尝试性地参与其中,但立项率很低。
另一个事实是:针对这些问题,各层面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够从有效管理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也就不可能针对问题提出规范的应对策略来指导或服务于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因此,广大教师尤其是涉足课题研究领域不深、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教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捉襟见肘”或者困难重重。
(一) 混淆不同性质的课题研究
初涉教学研究领域者,因为对其含义把握不准确,很容易与教育科学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将“中外农村医学教育比较研究”问题作为教研课题申报,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该如何区别这两类课题?第一,看问题的指向是教育问题还是教学问题;第二,看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行动问题;第三,看最后的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还是方案、应对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给别人阅读,用来交流还是供自己应用后可以推广的。由此不难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学课题,后者是教学研究课题。
由此可知: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或一般方法论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般规律、原则或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实践检验”不是其成果的必经途径;教学研究是教学的具体行动或专项工作研究,针对教学实践现存问题提出的具体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现状,“实践检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必经途径,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明乎此,就不会“张冠李戴”。
(二) 课题表述不恰当、提炼不简约
表述不恰当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错把“文章标题”当做“课题标题”。文章标题与课题标题的根本区别在于:思想内容的容量上明显是前者“小”而后者“大”,形式上的区别标志是前者没有标志词,后者有“研究”作为标志词。二是没有理顺思路,影响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