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024-05-14

1.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行为在某一特定时期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这种现象最初由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劳伦兹发现。他通过实验,提出了印记的概念。所谓印记(imprinting),是指某些动物在初生婴幼期间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劳伦兹发现,刚破壳的小灰天鹅第一眼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成妈妈。如果是母天鹅,就跟着母天鹅走;如果是母鸡,就跟着母鸡走;如果是劳伦兹,就认为劳伦兹是妈妈,跟劳伦兹走。从表面看,动物此种原始性特殊反应与其生存本能有关,但就灰小天鹅也跟随其他客体的现象看,显然不是动物的种族遗传,而是后天学习。劳伦兹进一步发现:印记只在出生后某段时间内发生,刚孵出的小鸭小鸡等禽类的印记现象,只能在一天之内发生,超过 30 小时印记将不会发生。小狗的“母亲印刻”是一个半月,错过,这种行为便得不到发展。劳伦兹称可能产生印记的有效期间为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印记一旦形成,即长期不变。
   还是看劳伦兹实验的小天鹅。如果小天鹅认了母天鹅为妈妈,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天鹅;但如果小天鹅认了母鸡为妈妈,情况是不是还一样呢?母鸡不会游泳,小天鹅的游泳能力还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吗?母鸡不会飞翔,小天鹅的飞翔能力还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吗?
   此后,人们把这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于是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将关键期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在这个关键期内施教,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大家熟知的“狼孩”就是典型的错过关键期,终身难以弥补的事例。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从脾气、秉性到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模一样。她不会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用嘴叼着吃,不会用手拿。后来,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回归人类社会,但成效了了。她用了2年多才学会站,6年多才会走,4年内仅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错过了关键期,虽然接受了几倍于常人的良好教育,终不能使其养成普通两三岁孩子就有的良好习惯。
   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斯曾经做过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出生不久的婴儿。
   第一所孤儿院里,32个婴儿被4名护士看护。这些孩子到1-2岁时,能自己坐起的还不到一半,会走路的更没有一个--—而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最晚9个月就开始能自己坐起了。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来,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都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征,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
   另一所孤儿院里,则是刚送到第一所孤儿院里显得迟钝的同龄婴儿。不同的是,这里的护士努力用母亲的方式来照顾婴儿。这些原本迟钝的婴儿后来健康成长了。
   第一所孤儿院里,每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爱和关注可想而知。第二所孤儿院里,孩子跟护士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互动,他们被抱着喂食,被扶着坐起来,可以玩玩具,可以牵着护士的手走路。
   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关键期的发展对日后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到3、4岁的阶段中,如被剥夺感性经验,缺乏社会交往,疏忽智力教育或没有双亲的抚爱、照料等,都会严重影响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甚至极少量的感觉激励都能产生很大的成效。那么,你的陪伴和爱对于小小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如果现在你不陪伴,那么以后再多的弥补都无济于事。
   儿童各种能力的增长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有各自的发展最佳期,发展孩子的能力如果能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遗传是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决定条件,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行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客观条件,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不管是谁,纵然拥有超出常人的先天素质,如果不在关键期给予教育,将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关键期对孩子一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千万不要错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在关键期内施行教育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有心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不断尝试新的做法。诸如几岁学习外语、几岁上幼儿园,会更好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都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注意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和强化,给孩子一些成功的感觉,以使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
   下面有一些学前孩子的关键期,可以参考:
   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了解孩子的关键期,在孩子能力还未到达之前等待,在孩子能力到达之时施行。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哪里

婴儿期:1~3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4~6岁——形状知觉形成、数的概念获得、词汇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童年期:7岁~11岁——思维发展、纪律观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儿童品德发展有以下特点:
第一、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第二、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第三、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是小学儿童品德整体发展转换期,即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3.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观点包括:
  
 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比重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这些变化是个体获得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
   第四,个体发展的早期对环境改善和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4.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个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甚至是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学习,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PPT-1     “儿童早期”是指哪个时期呢?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主张把人的一生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 分别是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
  
 这里的儿童早期就包括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也就是0~6岁的这段时期。
  
  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里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难以弥补。
  
 近年来,学者们多把关键期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他们指出,关键期是因缺乏某种刺激,或面临某种刺激而造成的发展结果是不可逆的一段时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在错过特定的时机之后,并不一定不能弥补,所以关键期的概念不宜普遍应用。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机问题,采用“敏感期”较为恰当。
  
  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 敏感期 是指,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的发展迅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儿童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近年来,学者们多将敏感期用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认为敏感期是大脑对特定行为模式的经验反映最灵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顺利通过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会发生质的飞跃,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到另一个层面。
  
 6岁以前的孩子,家长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即指孩子敏感期,在激发孩子潜能的同时,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如果成长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束缚或者约束太多,那问题就变得严重了。
  
 一个不能按照自己内心引导去做事的孩子,他的内心肯定是极度不安的,在这种不安全感的影响下,不仅潜能不能的得到顺利的发展,他的性格形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是敏感期呢? 
  
 比如孩子生来就爱吃手并且乐此不彼。有一个阶段特别执拗,给啥不要啥,不给杀要啥。喜欢捉迷藏,喜欢躲在桌子底下,钻进柜子,都是孩子经历敏感期的表现。
  
  PPT2   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 
  
 因为时间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全部涉及,只讲三个原则,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再详细分享。
  
 0~2岁半
  
 视听觉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
  
 2~3岁
  
 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自尊敏感期
  
 3~4岁
  
 审美和追求完美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执拗敏感期
  
 4~5岁
  
 情感表达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性别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5~6岁
  
 阅读和书写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社会活动和社会规则敏感期
  
  PPT3   敏感期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要给孩子自由 
  
 3岁左右的小孩小便之后,喜欢用脚踩,用手抓,抹到衣服上,身上,脸上。而且会沉浸其中,玩非常的开心,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动力学的角度讲,这是性本能的驱使,在用尿液占领属于男人的地盘。
  
 这时候的妈妈们都是怎么反应的呢?大多数会上去制止孩子,说脏不脏啊?孩子不听的时候,会强行把孩子抱走,有的还会在小屁屁上拍两巴掌,搞的孩子本来挺开心的,变成了大哭。
  
 这是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在探索液体,是流动的,根据容器不同还能改变形状,孩子是在感受空间的存在。但这时候孩子的探索被家长莫名其妙的制止了,当然会哭闹。这一敏感期孩子常常会通过扔东西、爬高、把自己藏在柜子底下等行为感受空间的存在。有些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就会制止,觉得这样的小事儿无所谓。
  
  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孩子是非常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到,孩子每一次哭闹,都有一个需求没有满足。
  
 二三岁的孩子经历收集敏感期,会喜欢攒花花绿绿的糖纸啦,男孩子攒恐龙,攒各种武器,攒车。有的妈妈嫌烦,嫌弃不利于家里卫生,会硬生生的把孩子的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企图让孩子找不到就忘了。
  
  孩子敏感期中的行为经常被家长干预,这时候内心会常常被不满足感包围,这样心理状态下,孩子就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 而且孩子不会停止探索,会偷偷的拿别的小朋友的。而且孩子很可能得出一个经验:很多事情需要背着家长做。这一经验的影响下,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有的孩子就发展出了非常不利的情况,比如偷盗等行为。
  
  相应能力得不到提高。 
  
 敏感期不仅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其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需要。每种能力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敏感期。比如有些孩子感觉学几何吃力,很难产生立体感。他妈怎么也想不到这和当年自己扼杀了孩子玩尿,爬高,扔东西有关。
  
  PPT4   原则二: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著名的《小王子》中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大多数人都忘记了。如果能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或难过的事,也许你和孩子之间就没有距离,因为你,也变成了孩子。
  
 能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自然就会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了。其实每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带着童年的烙印。
  
  PPT5 
  
  请思考: 
  
  作为母亲的  女人  和作为女人的  母亲  有什么区别? 
  
 
  
                                          
  PPT6   爱是一剂良方 
  
 孩子为什么提倡母乳呢?只是因为母乳的营养吗?不是,还是因为母乳过程中亲自互动,给孩子形成了安全型的依恋。孩子在妈妈的眼中,看到了稳定和安全。如果妈妈是情绪不稳定的,不兑现承诺的,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所以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中,不能坚持的小孩是因为安全感不足,无法预测一个安全的结果。
  
 任意一个敏感期,家长的爱都是他们顺利做过敏感期的重要保障。语言敏感期,家长只有用爱去包容孩子的那些“脏话”、“废话”等,在秩序敏感期,家长只要用爱去感受并了解孩子的秩序,孩子才能充满安全感的度过这一敏感期。
  
  PPT7   原则三 学会耐心的等待 
  
 当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时候,逼迫他去学习,只能促使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家长总是不能用爱包容,敷衍推脱孩子的需求,只能是更加的延长执拗的时间。
  
 比如孩子要求妈妈喂自己吃饭,妈妈怕惯出坏毛病,就是不喂。说你自己会吃,为什么让妈妈喂呢?孩子和妈妈亲近的需求没有满足,就会经常有各种无力要求。
  
 因为他搞不懂,妈妈到底爱不爱他。但是如果妈妈愉快地满足孩子,就不会一直执拗下去。
  
 
  
  PPT8   总结 
  
 1. 孩子的敏感期表现的时间等不能一概而论,不要局限在讲到的时间和处理方式上。
  
 2. 切记养育者要达成一致,如果确实意见不一致,不要当面争吵,一方管孩子的时候另一方保持沉默,背后沟通。不然小机灵鬼会钻空子,非常懂得试探大人的底线。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左右不是。
  
 3. 如果您觉得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读懂孩子的行为,那就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无为而治!
  
 4. 警惕被理论的条条框框限制,成为知障。条条大路通罗马!
  
   

5. 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有哪些?


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有哪些?

6. 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有哪一些?


7.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列举至少5个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最普遍,最明显的便是忧郁症,针对少年儿童和青年而言,学习是唯一的每日任务,可是因为有一些小孩成绩不太好,一直跟不上,因而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而见到其他小孩,尤其是一些优秀生,成绩好,学习培训快,从而一比照,导致学习培训跟不上的学员更为消极,没法承担精神压力。因而导致一些学员自甘堕落,乃至消沉悲观厌世。
有一些小孩不爱说话,不当和人言谈举止,当她们刚迈入学校大门,迈进新领域,没法与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住校生,在集体宿舍遭遇着与他人开展彼此融洽,融入生活方式等领域的问题。此外,再加上测试的经常,学业的压力,导致她们不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常常处在焦虑的心态,因而造成的焦虑抑郁症。
家长该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对孩子的评论要以激励为主导。许多家长在孩子表现好的情况下随便夸几句就过去,在孩子表现不太好的情况下,则会大骂孩子,对孩子说一些不太好的语句。家长不应该只了解责怪孩子,反而是要协助孩子寻找表现不太好的缘故,随后对症治疗,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给与大量的在意和正确引导。因而,应对孩子的错误和不成功,家长要建立准确的教育观,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那样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备较大的危害。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在充满爱和温馨的家庭里日常生活,那样的孩子他会觉得尤其有归属感,做一切事情都是会满怀信心,十分开朗。因此家长在孩子眼前不必透露出自身工作中的不如意及其和亲人的分歧。由于家长的这种事情跟孩子并没多少的关联,可是孩子会认为自身犯了错误,使自己沉浸在惊惧和愧疚当中。因而,构建一个充斥着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特别大的功效。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rlGOWHGWBYTvCjZoanb3A
?pwd=ngy5 提取码: ngy5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列举至少5个

8.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年龄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
1、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2、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3、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4、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5、出生到3岁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6、1岁半左右:有意识注意发展关键期;
7、2岁左右:分解性观察能力发展关键期;
8、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9、3岁-3岁半:永久记忆能力发展关键期;
10、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11、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12、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
13、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14、3~4岁,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5、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16、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识字、外语口语的关键期;
17、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18、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
19、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0、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21、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22、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23、6岁是掌握的词汇最快的关键期,也是知觉(形状、大小、方位、浓度)发展的关键期;
24、6岁左右是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5、6岁左右是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26、6岁左右是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27、6——16岁是身体锻炼最有效的关键期;
28、6——7岁是速度、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29、7岁是多思路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0、8岁是儿童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1、8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32、8岁左右是儿童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
33、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
34、8——16岁是力量和耐力增长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