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行业有多难?你还会在行业坚守吗?-

2024-05-17

1. 2022年建筑行业有多难?你还会在行业坚守吗?-

 近期,某著名电商平台裁员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据称,这家电商平台将裁员美誉为“毕业”。看来行业寒冬已经蔓延到了之前发展势态火热,被称为新兴产业的互联网行业,许多互联网大厂也不得不走了裁员之路,除了某电商平台以外,靠着社交电商起家,在SaaS赛道上遥遥领先的某赞也被曝大规模裁员了。这些底子厚、门路多、财力广、资源丰富的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了。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低迷的时代,建筑行业自不必说,在行业寒冬席卷互联网行业之前,建筑和地产行业已经遇冷。近两年,某些地产头部企业面临阵痛,陷入行业困境;某些建筑设计院发不出来工资、疯狂压榨员工、暴力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
   首先是  地产行业  从业人员面临的巨大裁员压力。比如万科员工从高峰时期的13万人,一下子降了20%。除了万科之外,其他房企如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一年内员工人数下降比例超过了30%。河南建业集团更是被曝从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直接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裁员61%,一时间引起行业震动。即使没有裁员,降薪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80家上市房企薪酬增速连续三年在减少。今年伊始,恒大、祥生、融创等纷纷出现债务危机,底下员工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房企职工也不得不迎来了转行潮。
      其次便是  建筑设计行业  。建筑设计院与房地产的关系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前几年房地产势头如火如荼,建筑设计院也跟着大赚了一笔,但是现在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遭受打击,作为房地产行业前端的建筑设计院,日子也并不好过。设计院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其实大部分的设计院并不是事业单位而是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多数建筑工程设计院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裁员是很多设计院的无奈之选。虽然部分大型国有设计院没有直接裁员,但停发奖金,只发基本工资,没有年终奖也是基本操作了,这也让诸多从业人员陷入迷茫,无法适从,不知道未来这种情况会不会愈演愈烈。
   再来看  施工单位  ,开发商不好过,开发资金不足,前期压价使得大部分工程几乎无利可图,实际上很多项目从中标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意味着开始亏损,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切实有效的手段来控制投标经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那么很有可能会亏的裤衩都不剩。此外建筑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是导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比如近段时间水泥建材价格疯涨就导致不少施工单位叫苦不迭,国家不得不进行干预和调控来控制水泥价格的涨幅。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的材料费要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左右,原材料的暴涨直接导致了建设资金的成倍投入。这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特别大。但是为了工期,为了工程款,还是得如期完成月度工程量,然而往往工程回款难度大,这就导致了企业要一直垫资,就像个无底洞一样。低价中标、垫资施工、原料人工价格疯涨、拿不到活、借贷困难等等压的施工单位喘不过气来,行业从业者自然是跟着倒霉了。
   2022年了,直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暂时没有看到建筑行业有回暖的势头,反而各大地产巨头暴雷躺平、建筑企业破产重组的消息频繁传出,难道行业真的已经到了触底的阶段了吗?各位建筑行业从业者选择依旧坚守还是另谋他路呢?

2022年建筑行业有多难?你还会在行业坚守吗?-

2. 2022年建筑行业何去何从?

2022年建筑行业趋向数据化。
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强基础、补短板、两新一重是期间重要的投资方向,新老基建共同发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想要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2022年,新的一年里,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形如何,我们来分析一下。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5G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引领下,建筑企业开始逐渐摆脱粗放,基础、传统等标签。
工业4.0和物联网(IoT)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生产力、效率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使用协作技术来连接站点和办公室团队,从质量审计到智能建筑软件,流程正朝着数字化工地发展。未来,数字化将成为建筑行业的趋势之一。
建筑企业可以巧妙地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工作技术相结合,比如建筑信息管理、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其他监控工具,有便于实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改进预测和施工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人工智能还能通过分析工作现场的照片并识别工人行为的危险情况或高风险趋势,发出预警以此提高安全性。

3. 2022建筑行业是不是要垮了

您好,建筑行业确实挺难的,裁员,减薪,加之疫情影响,但是跨倒是不会跨,我们可是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摘要】
2022建筑行业是不是要垮了【提问】
您好,建筑行业确实挺难的,裁员,减薪,加之疫情影响,但是跨倒是不会跨,我们可是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回答】
2021年的房地产,注定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政策最多,政策最密,最严的一年。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下,其下游涉及的地产人、建筑从业者来说,也是行业内艰难的一年。上半年部委发布的调控达到46次,全国累计500多次,也是这么多年来最多,频率最密,最严的一次!同时房地产商在2021年也是阵痛的一年,恒大、花样、宝能、佳兆业等等,纷纷陷入了行业困境,可以说是从未设想的!旁观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调整,建筑从业人纷纷面临裁员、减薪、岗位调整等困境。房地产行业历经16年来的巨大增量后,成交量屡创新低,行业一片哀嚎。面对当下头部房企频频暴雷危机以及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大势来看,连万科作为头部房企,拥有着健康财务状况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也不免在披露的财务报中直面收入利润的大幅下降。建筑行业内的从业人员也随着这波潮流,发生巨大变化。【回答】
首先是地产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裁员压力如万科员工从高峰时的期的13万人,一下子降了20%。除了万科之外,其他房企如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一年内员工人数下降比例超过了30%。就算没有被裁员,房企的员工薪资也都受到影响。80家上市房企薪酬增速连加续三年在减少。正是由于房企的整体行情不好,房企职工也不得不迎来了转行潮。【回答】
其次是建筑设计行业开发商不好过,设计公司,尤其是以地产建筑设计为主的部分设计公司变相降薪裁员,上海有的设计公司,从年中就开始降薪裁员。虽然部分国有设计院没有直接裁员,但停发奖金,只发基本工资,没有年终奖。让诸多从业人员无法适从。据业内人士透露,其所在的设计公司提出让设计师签字,签字内容为“鉴于市场现状,愿意与公司共进退,自愿降薪,然后后面留着一个空格,”居然让设计师自己填写降薪的比例!甚至提醒各位设计师,比例填写范围在15~35%之间填写,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填写。签约设计师私下里与同事们打听,原来,只要填写比例小于25%的都被直管领导叫去做思想工作,最后都被迫妥协,签下了屈辱的名字,仿佛重现14年的地产低谷历史。可笑的是,大家都很惨的时候,会关注那个最惨的人,大家纷纷有些好奇谁填的50%,后来才明白,填50%的就是个实习生,是院里某个中层的亲戚,家境殷实,来这边上班就是找个寄托。【回答】
再看施工单位原材料不断上涨,成本成倍增加!在工程建筑行业中,原材料的费用在总体费用中,向来是占大头的。近年来,原材料一直处于连续上涨状态,到了今年,原材料的价格已经水涨船高,对于普通小企业来说已经是高不可攀了!一般,建筑工程的材料费要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左右,所以原材料的暴涨,直接导致了资金的成倍投入。这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特别大。但是为了工期,为了工程款,还是得如期完成月度工程量,然而往往工程回款难度大,这就导致了企业要一直垫资,就像个无底洞。工程建筑行业是一个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资金这块,款项繁多,种类繁杂,除去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维护/租赁费等这些之外,还有各种治理费用,扬尘治理、环保治理、砍树赔偿,以及各种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工资保证金,各种资金缴纳下来,早已是心力交瘁。最后,啥都到位了,只有甲方的工程款到不了位!【回答】
2021年,建筑行业从业者是坚守还是毅然决然转身而去?建筑行业红利期已过,建筑行业本身就受政策影响较大。面对行业下行,国家在2021至2022的中国经济年会上提出,对于还想坚守的广大上下游从业者来说,房地产仍然是国家支柱产业。不管是房产开发、设计还是施工,地产这么大的行业,也会有头部活的很好,稳定下来,未来每年通过市占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未来10年依旧可以获得2倍gdp的利润增速。那么在行业波谷修身养性,多拿出些以前忙碌的时间来陪陪家人,锻炼身体,学学新技能,未来等到行业波峰的时候,我们再回头看。往前看,才是我们要真正学会的人生课题。【回答】
现在20多岁还有必要继续做这个职业么?乘着年轻可以称早转业【提问】
每个行业都有好的坏的,比如计算机,外行人人都知道高薪,但是裁员潮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回答】
改行你要好好考虑清楚,毕竟你在这行业有一定基础了【回答】
从头来舍去一切值不值得,不做这行业,以后去哪,竞争得过别人专业出身的吗,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回答】
考虑一下,谢谢解答【提问】
好的😄【回答】

2022建筑行业是不是要垮了

4.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道题呢。根据资料显示,2023年建筑市场会好一些。今年建筑业普遍处于低迷期其一,政府投资项目紧缩,因疫情原因,部分财政收入转向支援抗疫工作中,使得基建及非必要工程立项受减,财政投入减少其二,非政府投资项目,也是受限于疫情,大企业资金回笼难,大部分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暴露出现金流短缺现象。尤其是万达,恒大等企业债务暴雷后,银行减少了授信,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原来还没到暴雷期的企业集中暴雷,建筑业哀鸿遍野。其三,因疫情影响,大部分人“现金为王”的意识增加,普遍都将手头现金储蓄起来,不在像之前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大手笔投资消费,从导致市场经济流通减缓,将原来快速流通经济状态下掩盖的资金不足暴露出来,市场现金量减少。其四,前面三者相互交错,构成一个连锁的死循环,企业资金回收慢,薪资发放受影响,薪资不稳定,消费者消费意识收缩,消费减少,又导致企业资金回收慢。资金就转少了,税收也减少了,投入基建及补贴的钱少了。无限死循环,需要有一个点能破局才能解。【摘要】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道题呢。根据资料显示,2023年建筑市场会好一些。今年建筑业普遍处于低迷期其一,政府投资项目紧缩,因疫情原因,部分财政收入转向支援抗疫工作中,使得基建及非必要工程立项受减,财政投入减少其二,非政府投资项目,也是受限于疫情,大企业资金回笼难,大部分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暴露出现金流短缺现象。尤其是万达,恒大等企业债务暴雷后,银行减少了授信,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原来还没到暴雷期的企业集中暴雷,建筑业哀鸿遍野。其三,因疫情影响,大部分人“现金为王”的意识增加,普遍都将手头现金储蓄起来,不在像之前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大手笔投资消费,从导致市场经济流通减缓,将原来快速流通经济状态下掩盖的资金不足暴露出来,市场现金量减少。其四,前面三者相互交错,构成一个连锁的死循环,企业资金回收慢,薪资发放受影响,薪资不稳定,消费者消费意识收缩,消费减少,又导致企业资金回收慢。资金就转少了,税收也减少了,投入基建及补贴的钱少了。无限死循环,需要有一个点能破局才能解。【回答】

5.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

亲,2023年建筑市场会回暖一些但是不会很好,毕竟时代已经变迁了。【摘要】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提问】
亲,2023年建筑市场会回暖一些但是不会很好,毕竟时代已经变迁了。【回答】
进行建筑商品和相关要素交换的市场建筑市场是建设工程市场的简称,是进行建筑商品和相关要素交换的市场。建筑市场是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建筑产品的交易场所。建筑市场有有形建筑市场和无形建筑两部分构成,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收集与发布工程建设信息,办理工程报建手续、承发包、工程合同及委托质量安全监督和建设监理等手续,提供政策法规及技术经济等咨询服务。无形市场是在建设工程交易之外的各种交易活动及处理各种关系的场所【回答】
狭义的建筑市场是指交易建筑商品的场所。由于建筑商品体形庞大、无法移动,不可能集中在一定的地方交易,所以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市场为无形市场,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它主要通过招标投标等手段,完成建筑商品交易。当然,交易场所随建筑工程的建设地点和成交方式不同而变化。【回答】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

6.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

首先,中国房地产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疯狂增长,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2》,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这个数据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35.2平方米,法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平,德国的人均居住面积略低于46平方米,韩国人均住房面积34平米左右。【摘要】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提问】
短期内情况应该不会更好了。【回答】
首先,中国房地产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疯狂增长,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2》,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这个数据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35.2平方米,法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平,德国的人均居住面积略低于46平方米,韩国人均住房面积34平米左右。【回答】
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加重,未来人口总数很可能会下降。从2016年到2022年,我国净增人口分别为809万、737万、530万,467万,202.4万,48万,下降趋势明显,未来大概率出现负增长。所以从数字来看,房地产进入严重过剩的阶段,也就是市场上的房子比人要多,供给比需求要多。【回答】
总结起来就是,房地产正经历挤水分,去泡沫阶段,这个过程对于房地产从业者,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建筑设计院,都会是漫长而痛苦的。【回答】
2023年建筑市场会不会好一些亲,短期内情况应该不会更好了。2023年应该和目前差不多,不会更好【回答】
亲,年关将至,近期疫情普遍比较严峻,国家政策已放开,出行请注意个人安全,请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回答】

7. 2022年,建筑行业发生巨变,对建筑工程企业有哪些影响?

资质是建筑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是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资质改革关乎行业发展全局。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种资质政策频频发布,多种建筑资质面临取消、合并!
建筑行业发生巨变,已经取消或拟取消的资质有哪些?
一、4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已取消)
2014年11月6日起,各省级及以下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停止受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等4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首次申请、增项申请和升级申请。2014年12月6日起,停止受理上述资质申请。
二、园林绿化资质(已取消)
2017年4月14日住建部官网正式发布通知,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
三、招标代理资质(或将被取消)
2017年7月,根据招标投标协会的座谈会通知,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组织市场主体、业内专家学者就取消招标代理资格对招投标市场的影响和效果等会议内容进行研究座谈,在国务院“放管服”的背景下,招标代理资质或将被取消。
四、工程咨询资质(即将取消)
发改委前段时间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拟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资质认定后期会调整为社会组织对工程咨询单位开展行业自律性质的资信评价。
五、劳务资质取消实行试点(时间未定)
根据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将积极推进建筑用工制度改革。研究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大力扶持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发展。浙江、安徽、陕西3省取消劳务资质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紧接着在2021年6月30日住建部印发了《建筑业 “证照分离”改革衔接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21年7月1日起,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停止受理(附件)所列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三级、丙级等)的首次、延续、增项和重新核定的申请。
在2022年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三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在2022年2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等4项资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在此,资质改革内容已经很明晰了,涉及到人员数量、业绩指标、增值税等,一场关乎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越来越近!

一是资质办理越来越难。虽说部分资质被取消,但对于建筑企业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在办理资质时,肯定对资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二是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开放市场,减少了每年企业资质维护的成本。在招投标活动中需要的资质都不一样,准入门槛降低,企业不用重复办理繁杂的资质,另外,“无纸化”,取消“八大员”等举措都使得资质进一步简化,节省其流程。
三是国家取消部分建筑资质是从整体做出的抉择。从近几年来,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一直是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出发点。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住建部出台的一系列资质政策,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筑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适应建筑市场变化以及社会需求,整改建筑行业市场,更好地实现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从大环境来看,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提速,资质、招投标、验收等新政策陆续下发,行业的门槛降低,对建企的要求却更高。
市场方面更是竞争激烈,好项目难抢,剩余的要求多、垫资多、中标难、利润低,市场蛋糕不够分,让缺乏竞争力的建企越发难以生存。
大环境因素只能说影响着建企的发展,而真正决定建企生死的其实还是建企本身。
在无法改变大环境和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从建企自身出发提升竞争力,降本增效,成为了每个建企管理者都需要去主动思考的。
建筑资质的等级是证明工程建筑企业能力的一种方式,只有企业的资质等级越高、越齐全,代办公司企业的施工能力就更加高。并且建筑资质越齐全越高的话,企业就能从事大量同行业不可以承接的工程项目,也更容易在招投标工作中突围,获取更多的工程项目,并为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打下基础。

成立至今,在全国设有100余家资质分公司,以“创新发展,追求卓越,诚信经营,注重服务,完善管理,互惠共赢”服务社会,顺风设计师团队均为5年以上设计经验人员组成,管理层具有二十多年设计行业经验及人脉资源,拥有专业的预算、投标专员,可提供全套的招投标服务。
不管建筑资质如何改革,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改革之后办理资质的难度更大了,所以,如果迫切需要资质来承接项目的话,目前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选择,那就是工程建筑设计资质加盟成立分公司,方便快捷,最主要的是资金安全有保障!

2022年,建筑行业发生巨变,对建筑工程企业有哪些影响?

8. 2021建筑行业该怎么发展?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超过一半,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为主要碳排放阶段
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和交通领域大体相当;但若从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几乎是碳排放量最高的部门。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半数,其中建筑材料(钢铁、水泥、铝材等)占比28.3%;运行阶段(城镇居建、公共建筑、农村建筑)占比21.9%,施工阶段占比1%。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特点,在建造和使用阶段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建材生产及施工阶段碳排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节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采用集约规模型数字化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材料消耗;另一方面,其后期采用机械化安装方式,大幅度规避了建筑废弃物出现,能耗减少超20%,节能减排优势明显。



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优势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节约的用电量以及在使用阶段节约的能耗。碳排放方面,根据《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中的测算结果显示,装配式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减少碳排放,在建造阶段减少碳排放645.66吨,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2415.9吨。



政策大力支持装配式施工方式的推广,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各地的政策也在大力支持装配式施工方式的推广。广东、安徽、陕西等多数省份均对此设立了2035年渗透率达到30%的目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则更为严苛,分别设定了2020年渗透率达到30%、50%的目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续加码,以数字化技术支持绿色环保的新型施工方式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随着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末,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