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

2024-05-13

1. 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

  【三国将军名号】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蜀汉篇】
  蜀汉武将(219年后)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曹魏篇】
  曹魏武将(221年后)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东吴篇】
  东吴武将(222年后)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三国武将官阶】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 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

2. 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

皇帝以及文官不算……
(不同时期人物不同,以下举例说明)
东吴:
最高军政长官吴侯孙权

兵马大都督周瑜

兵马副都督程普

上将 黄盖

中郎将 甘宁 太史慈等

校尉 陈武 董袭等

还有一些职位都是些无名小辈,不提了

在将军中,一般的排名是这样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杂号将军。

其实在东汉(三国之前),太尉是掌全国军事行政,以下才有
大都督
副都督 
都护 
卫将军 
镇军大将军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左将军 
右将军 
前将军 
中郎将 
军师将军 
先锋将军 
偏将军 
奋威校尉 
折冲校尉 
祭酒 
旗门 
骁骑 
小校 

而这些在三国时期部分仍沿用,不过东吴就没有太尉这等官级

3. 东汉的军队职位名号是什么?

汉代军职: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伍的主管为伍长,每伍编士兵五人。

    什的主管为什长(斗食),每什分左、右两伍,编士兵十人。

    队的主管为队率(比百石),每队分前、后、左、右、中五什,编士兵五十人。

    屯的主管为屯长(比二百石),每屯分左、右两队,编士兵百人。(历史明确记载其已经进入将军的视野,属于军官之列)

    曲的主管为军候(比六百石),每曲分前、后、左、右、中五屯,编士兵五百人。

    部的主管为中郎将(比两千石)、校尉(比二千石)、司马(比千石至六百石不等),分左、右二曲,编士兵千人。

    军的编制历史无明确记载,不过大将军部曲分五部,北军分五部(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京都编制应该是大汉帝国最正规的编制。

东汉的军队职位名号是什么?

4. 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是什么?

  【三国将军名号】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蜀汉篇】
  蜀汉武将(219年后)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曹魏篇】
  曹魏武将(221年后)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东吴篇】
  东吴武将(222年后)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三国武将官阶】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 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5. 西汉时的“将军”称号是如何由来?

西汉时的“将军”称号仍然具有战地或某一方面军司令官的性质,还不算是武官的正式官称,因此级别并不固定。比如与匈奴作战时卫青作为全军统帅,号“大将军”;有的以战略方向为号,比如“贰师(西域有贰师城)将军”、“度辽将军”;有以所指挥部队为号的,比如“材官将军”、“楼船将军”、“骁骑将军”等等。

西汉时的“将军”称号是如何由来?

6. 东汉的军队职位名号是什么

汉代军职: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伍的主管为伍长,每伍编士兵五人。

    什的主管为什长(斗食),每什分左、右两伍,编士兵十人。

    队的主管为队率(比百石),每队分前、后、左、右、中五什,编士兵五十人。

    屯的主管为屯长(比二百石),每屯分左、右两队,编士兵百人。(历史明确记载其已经进入将军的视野,属于军官之列)

    曲的主管为军候(比六百石),每曲分前、后、左、右、中五屯,编士兵五百人。

    部的主管为中郎将(比两千石)、校尉(比二千石)、司马(比千石至六百石不等),分左、右二曲,编士兵千人。

    军的编制历史无明确记载,不过大将军部曲分五部,北军分五部(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京都编制应该是大汉帝国最正规的编制。

7. 汉朝将军职位有哪些品级

汉朝将军位,分六品近百种称呼杂号将军更是无法统计。那么汉朝的将军有哪些呢?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这些官职的将军是有哪些人呢?
1、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史记·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汉朝将军职位有哪些品级

8. 汉朝将军职位有哪些品级?汉朝将军有哪些

汉朝将军位,分六品近百种称呼杂号将军更是无法统计。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
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
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
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
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
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
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