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市的闽台祖地

2024-05-17

1. 光州市的闽台祖地

 一、唐初陈氏将军率府兵与眷属入闽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岭南泉州、潮州之间“蛮獠啸乱”。高宗诏归德将军光州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将校自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前往南绥安县地,镇抚“蛮獠啸乱”。初战获胜,后因蛮獠势炽,进攻失利,加之将士不服水土,退守九龙山(今漳州市南),奏请朝廷派兵增援。朝廷遂诏陈政兄陈敏、陈敷再领府兵“五十八姓”与部分眷属5000多人增援,陈政母魏氏、子陈元光随行。军队行至浙闽交界处,陈敏、陈敷皆染病卒,其母魏氏,率军前行,与陈政会合。陈政初平“蛮獠啸乱”,军屯故绥安县云霄镇。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卒,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蛮獠啸乱”,屯垦建宅,治水兴农,主商兴教。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朝廷准建置漳州,诏授陈元光首任刺史,主要将领诏为漳州及属县官员。两次入闽的府兵与眷属8000多人,落户为漳州及属县居民。二、唐末“三王”率乡民义军入闽唐朝末期,黄巢起义风潮遍及中原,寿州王绪义军占领光州,胁迫固始县佐史王潮与弟王审邽、王审知带领乡民5000多人起义,从光州王绪 。农民义军各部不能协调,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王绪军南走,转战途中王潮更代王绪率军选向入闽,拥众万人,除暴安民,受闽民拥戴。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诏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审邽为泉州刺史。光化元年(898年),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随“三王”入闽的5000多光州附近民众,在闽地安家落户。    南宋,于澎湖设置戍防,岛境为泉州属地。此期已有光州士民入闽后裔入澎湖开发。赵汝适著《诸番志》记载:南宋时澎湖隶属泉州晋江县。元代,福建省府曾治泉州,“距瑠求(台湾)为近”,台湾收附。《元史》“瑠求”与“三屿”记载:元成宗元贞三年(1291年)九月,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收复台湾,澎湖(三屿)早附。其后,福建沿海泉州、漳州居民陆续开发台湾,垦植、经商,至明代末年居台人数已达10万。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末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军队漳泉民众2.50万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沿海漳州泉州居民随之大批徙居台湾。连横撰《台湾通史》记载:“郑经弃金厦,沿海人民航海而至者十数万人。”郑经居台,不归清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领军漳泉民众2万人,收复台湾,又有漳泉二州居民数十万徙居台湾。郑成功、施琅皆祖籍光州,所带领民众也多祖籍光州。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台湾中原士族后裔居民在60万以上。乾隆二十年(1755年),全台户口将及100万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全台200万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建省,人口320余万。  台湾省现有2300万人口,其中有80%以上是明清时期福建省及广东省移民后裔;他们大多数又是晋唐及宋代来自光州的先民后裔。1979年台湾人口统计公布:全台1740万人,其中汉族民众1700万人,占全台人口的82.75%;1700万汉族人口,广东客家姓族20%,福建姓氏族占80%。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从户口与姓氏表明:台湾共有82.90万户,737个姓氏,有63姓族谱记载先祖从光州府迁入福建,再由福建迁入台湾。63姓的总户数为67万,其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81%。这63姓族谱大多数都明确记载:先祖来自淮南光州固始等县。

光州市的闽台祖地

2. 光州的闽台祖地

光州地处江淮地区西部,是中原地区至江南过渡性地带。西汉,武帝曾三迁徙闽中庶民处于江淮间,沟通江淮地区与闽地的南北民徙路线。两汉之末及三国,长安与洛阳两京一旦遭乱,京畿士族、百姓便逃徙而南,光州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适合士家大族耕读生活,有些择居于光州。西晋末年,宗室“八王之乱”,河洛士族先徙光州,再徙闽地。唐代,因奉诏戍边和举义,光州士民两次大批徙居闽地,遂为闽人。宋元中原每遭战乱,光州士民仍然南向徙闽。明清之际,闽地光州后裔迁徙台湾和东南亚等地,故今闽台许多大姓氏族视光州为祖根之地。 一、潢川、光山两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潢川县经济快速发展。08年,潢川县GDP总量达到98.9亿元,工业增加值3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3亿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08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8万,建成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6.6%,在全省县级排名第1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超万元。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GDP排位第47名,位居前列。光山发展进入快车道。08年,光山县GDP总量75.0亿元,工业增加值1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亿元,城镇化率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2元。合并计算,两县GDP总量173.9亿元,工业增加值50.2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信阳市(含师河、平桥两区),高于信阳东部的省扩权县固始23.6%。城市化水平位居信阳市之后,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超万元,为两县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二、“潢光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优势1、经济基础较好。综合考量两县经济总量、在省、市经济排位以及快速发展势头,启动“潢光一体化”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一体化”后能够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乘数效应,成为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的“发动机”2、交通优势明显。两条(京九 宁西)铁路、两条高速公路(沪陕 大广)、两条国道(312 106)、两条光缆(京九、乌沪)、西气东输两条支线均经过潢川,形成了五个黄金“十字交叉”。使潢川县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地位。3、经济区域中心地位日渐明晰。随着信阳经济一体化进程,信潢固沿路经济带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三个节点:西有信阳,东有固始,潢川、光山正处于中间节点。全省看,北有郑汴洛经济带,“一体化”后,加速信潢固经济带的中部隆起,势将形成南北对称的小“郑汴洛”。以潢川为中心,北有郑州,南有武汉,东有合肥,潢、光处于此圆形“一小经济圈”的中心点。历史上,两县经济基础薄弱,处于经济圈的谷地,以“一体化”为契机,促成经济规模化,建成信阳副中心,是破解困境的有效途径。4、特色产业已具规模。潢川已形成了“世界鸭王”-华英集团、糯米粉定为国家标准的黄国粮业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已具规模,年产值超30亿元。花卉经济走向全国,建立了巩固的经销网络,年产值超16亿元;2001年始,潢川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至今已进入成熟。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独具特色,是潢川经济稳定、长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体化”另一坚实基础。5、文化资源丰富。中国金桂为代表的潢川花产业形成的花文化、黄湖、黄国故址(国保单位)、中华黄姓起源等一批历史、传统文化走向全国,以至世界华人圈,光山亦是司马光出生地。丰厚的文化要素,历史底蕴为“一体化”注入了重要的人文、个性内容,奠定了文化基础与支撑。三、“潢光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历史上看,潢川即是豫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唐宋元明为光州,清设直隶州,建国初期置潢川专署,1952年迁入信阳至今,发展机遇因此中断。进入新世纪,京九铁路建成后,省政府提出了“北抓商丘,南抓潢川”的发展规划,后列入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和首批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全省35个扩权县之一,2005年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一五”发展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的6个县之一,再次重现发展机遇。全国看,信阳处在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区域中心,是沿西宁铁路东承西进的中继,潢、光正处于副中心位置,“一体化”有借势发展的潜力。进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省管县”步伐。以“一体化”促成“省管县”,以“省管县”获取省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反哺“一体化”,形成良性发展,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利益于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计划,潢川已争取资金3.34亿元,位于全省黄淮四市第一,全市第一,部分资金可用于启动“一体化”进程的前期准备。四、“潢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践“一体化”的经验不多。前些年,河南省有过“渑义一体化”(渑池、义马)试点。“一体化”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件创新工程,要有办大事的魄力与决心,令人鼓舞的是市委、市政府站在“实现中原崛起,推动信阳经济大发展”的高度,开始审视、布局“潢光一体化”。在此,提出若干思路,以期抛砖引玉。1、整合行政资源,首先实施行政一体化。建设中心城市,周边应伴有卫星城,潢川、光山同为县级城市,无主、次之分。“一体化”的唯一选项就是“融城”。而“融城”的首要是实施行政一体化。前期可组建强有力的“一体化”领导机构。机构拟应市级规格,市主要领导负责,两县主要领导参加,实施“市长工程”。兼顾效率、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统一有序地进行行政资源整合。2、整合城市规划,实施城市布局一体化。两县原有城市建设规模及实施部分已有相当基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规划升级,重新定位主城区,划分城市功能区,重点规划产业集聚区。鉴于潢川的区位优势、经济地位,光山应积极向北发展,潢川适度南倾。3、整合行政区划,实施区划一体化。“一体化”区域有潢川、光山两个县级区划,一个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效率、集约为原则,拟应实行“两办一区”体制,即潢川办事处、光山办事处和开发区。4、整合经济资源,实施经济一体化。光山工业基础较好,潢川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特色突出,立足于区位优势商贸、物流发展势头强劲。突出两地优势,合理进行经济布局。如:在建的华英工业园可沿潢光路向南延伸,鼓胀产业集聚区,形成沿路经济带。5、整合基础建设,实施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着手潢光路的拓宽改造,建设高等级公路。二是启动、加快面向开发区的京九大道和面向沪陕高速门户的万亩花卉示范园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主城区的向心力、辐射力。三是论证、规划沿潢川火车站、光山县城、潢川县城的环路建设。四是从细节入手,如可先期开通潢光两地市内公交。6、整合宣传资源,实施对外宣传的一体化。潢、光两县要统一思想,充分利用两地宣传资源,通过部门、媒体、网络、人文等各个渠道,立体宣传,面向全省、全国积极推介“潢光一体化”,招商引资,获取政策支持,为“一体化”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潢川县“十二五”规划,按照功能对接、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的要求,坚持把潢光一体化放在信阳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建设理念和标准,动员全市力量,着力推进潢光的区域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加快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潢光一体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末,使潢光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成为豫东南、皖西、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通讯枢纽城市;以轻工、商贸为主的生态宜居复合型城市。  ● 2009年2月,信阳两会首度提出:加快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2010年6月,“潢光一体化”规划协调领导小组成立,由信阳市常务副市长李广胜任首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在信阳市发改委。● 2010年11月,潢光一体化座谈会在潢川县召开。● 2011年4月,潢光一体化新城现状航测工作顺利完成。● 2012年2月,信阳市启动城镇化组团发展规划编制,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