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佛教打坐方法有什么不同?

2024-05-15

1. 道教佛教打坐方法有什么不同?

道教佛教打坐方法的不同之处如下
1、发心不同。道教打坐,多为追求长生久视,或求成仙;佛教发心破除我执、开发性智,以达离苦得乐;
2、内容不同。道家多修金丹、元神出窍,佛教多诵经持咒、或参话头。
3、结印不同。各有教传,本不相同。
4、打坐时间要求不同。道家讲阴阳,多在子时,佛教不讲阴阳,不限时辰。
打坐姿势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扩展资料
打坐六要点
六个要点
1、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
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2、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
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3、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4、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5、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6、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坐

道教佛教打坐方法有什么不同?

2. 道家和佛教的打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佛教和道教的打坐有什么区别,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瑜伽冥想被称作“移动中的冥想”,并不是打坐的。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能打坐,打坐也可以冥想,做体式也可以冥想。瑜伽冥想最常用的方式是躺着【摊尸式】,次常用的方法是【唱颂】,然后是【体式】,然后是【呼吸法】,然后是【跳舞】(你没看错),然后才是【打坐】。另外还有【践行】,【学习】,【奉爱】等等冥想的方式。瑜伽中的冥想是很高的境界,跟佛教和道教的概念都不同。道家的打坐很多时候是为了守一静气。道人练阳,有时候不得不收敛阳气,而且这是到了很高的地步再谈打坐。没有专注的能力,只能是空耗精神,身心分离。佛教只练阴、不练阳,不可取。出离之道,违背人性。善建者不拔。瑜伽有很多流派,凡是教人怎么呼吸、怎么冥想的都不靠谱。道法自然,专注的状态就如同睡觉一样,无为之为,日用而不知。所以,自然呼吸,专注目标去呼吸,而不是专注呼吸而呼吸。冥想空耗心神,看似放松,其实是以神凝神、骑驴找驴,神不静自然不能养。最后是身心分离、走火入魔。不是虚言。专注可以补神。真正的专注是不知道自己在专注,专注于目标而不是专注于达到这个目标过程中的身心反应。鱼在水中不觉水。平时多锻炼,动增阳,动而能静(比如,动得越多,坐得越久,就是这个道理。)、动静结合,自然温润如玉、含而不露,这也是气质高表现。每个人审美不同,明辉不溢,同气相求了。求仁得仁而已。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3. 道教跟佛教的打坐有什么不同

到家打坐修炼的是气,重视的是呼吸,通过调节气息,达到让人心神宁静,血脉畅通,甚至到最后感应天地的目的。道家有这样的说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所以道家修炼的最终目的在于”合道“,也就是让修行者与道结合为一。
佛教的禅坐,虽然与道教类似,也要求人调节呼吸,镇静心神,然而初级的禅坐,有一套佛教的观想方法,比如说五停心观,是五种让修行者在静坐时进行形象观想的法门,目的是让人净化自己的欲望。当然最后打坐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智慧,让人生起智慧,能够清净涅槃。
可以这么说,道家打坐,比较重视与通过改善体质,来提升人的精、气、神,最后让人得道。相信通过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改变人的生命层次。而佛教的禅定则比较重视人精神与思维方面的修炼,相信通过纯思维上的改变,来提升人的生命层次。

道教跟佛教的打坐有什么不同

4. 道家打坐姿势和要点

首先让眼象布帘似地自然垂下,不用力紧闭,也不开缝外视,修炼意念,做到心无杂念,万念归一。
  
 练功姿势应把脚盘起坐下,臀部可以垫高一点,这样有助于盘坐。男左脚抱右脚,女右抱左,这样既利坐稳又便久坐,也有助于思想入静,保肾固精,温暖体下部。男以左手女以右手的大指尖置无名指内关节近掌处,将四指附盖于大指上,使手成筒状。将另一只手的大指插入筒内,合成『太极手印』放置小腹部位,以舒适自然为好。扣手可以益气助阳,温暖上体。盘脚、扣手、垂帘三个动作,垂帘是核心。为便于在工作间隙辅以非正规训练,可不盘脚扣手,只如前述要求垂帘即可。盘脚、扣手、垂帘后,克制自己什么都不想,做到心无杂念,只是毫不费力地默观自己的『玄关窍』,就好象注视着那里一样。若是心静不下来,就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只数一次,数得越慢越好,并想着呼吸的气体进入了玄关窍,直到入静后忘记了数数。这样既能帮助入静,又充分地吸收了氧气,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练此功要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不要主观地希望有什么效果。经过持之以恒的练功,根据各自体质、年龄、入静程度,或早或迟会出现痒、动、响、开四种反应。痒是脸上、窍上、生过疮的病灶出现象小虫咬似的痒感,如出现,请你不要搔它,这是排除浅病毒的现象,很快就会自行消失。摹动了是从玄关窍由表及里出现脉博似的跳动,如出现也不要去管它。晌是窍内出现;如弹指甲,或象鱼吐泡似的音响,有时随着缓慢的呼吸而有节拍,响到数百次之多,使人舒服极了,有人称其为『观音』。功练到如此境地。说明你已进入性命之门,一般疾病早被驱除,使你容光焕发。
                                          
 一团小白光环,膨胀起来好像充满整个宇宙,收缩以后,就像小小的芥籽退到遥远的地方。有时好似『窍位』豁然洞开,显得幽深玄远,有时又好像看到万里长空,一望无际,人们称此为『性天』。出现了,不要留恋,没出现,不要企冀。任其自然,才能进入更高境界。收功的时候,把手搓热擦脸,预防感冒。因练功后,关玄窍已开,其它窍道也跟着打开。这时最易伤风感冒。以手搓脸,是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的可靠方法。精气神是生命的主宰,练功要先弄明道理,再修性命,以致性命双修。这是经实践检验后确定下采钓正确的修炼途径。
                                          
 打坐时,须注意:应将裤带,领扣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完全松驰,处于自然状态。最好自备一套宽大柔软的棉麻练功服。注意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刚吃过饭或饥饿时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在静坐时,最好选择静室,因人而异,但避风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否则,在打坐时风寒侵入身体很难医治。初学静坐,不要勉强久坐。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宜,但坐的时间也不要太短。三十分钟左右为合适。如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坐处必须垫高二三寸。起座时,应用双手搓擦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再离坐,并作适当的运动以便身体恢复常态。静坐时口宜轻闭,呼吸自然、舌抵上腭,上下牙齿轻轻接触,似着非着,有微微颤动之感。同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驰,心情自然放松。如果姿势不正确,养成习惯,就难以改正了。而且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影晌,这是非常符合心理生理的自然法则,应该切实遵守。禁忌!功法因人而异,不可拘泥。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圣者处于『无欲』。世人处于『有欲』。有欲与无欲同时出自内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两者同样深不可测,是所有学科的总纲领。
  
 老子本章可以归纳四个内容:
  
 第一、宇宙能量可以借助事物名称来说明。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第二、万物生成始末。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三、修为表现形式。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玅);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
  
 第四、世界的万物表现根源。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

打坐的正确姿势如下: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在左腿上,反之亦可。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肩张,两肩...3、手结定印于脐下,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

6. 佛家打坐的正确姿势

佛家打坐的正确姿势是脊椎自然挺直,两肩舒张但不挺胸。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为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脚上,脊椎自然挺直,两肩舒张但不挺胸。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头不俯仰、不歪斜,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最后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

佛门注意事项
一、进寺庙,尽量长衣长裤不化妆,不大声喧哗,语出不敬。很多庙很穷,买门票就是供养,是一件大功德。
二、进门可以点蜡烛、三支香,供养佛法僧,大小无所谓。还可以带鲜花、水果、素食、布料、香油、茶叶等,放在佛台上做供养,分别代表求美丽、求成就、求衣食、求智慧、求清净等等的缘起。
三、看到穿黄、红、灰色僧服的,统一叫师父就行。通常师父经过,都应该站起身,双手合十表示尊敬(除非在吃饭、厕所)。看到师父搬抬东西,要马上帮忙,注意不要师父感谢,这是积福,一感谢就打折了。
四、进出大殿尽量走小门,拜两边拜垫。中间大门、最中间的拜垫,是主持用的。看到有人在做法事,念经,不要打扰,站到旁边,跟着拜、念都行。自己拜的时候,有人在旁边敲钟,是帮助你上达天听,拜完合十感谢一下。

7.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为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脚上,脊椎自然挺直,两肩舒张但不挺胸;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头不俯仰、不歪斜,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最后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 
    佛教最理想的打坐姿势是“七支坐法”。实际上,七支坐法主要是对身体的七个要求,分别为双足跏趺、脊直、肩张、手结定印于脐下、头中正、双眼微闭、舌舔上腭这七个。对于佛教打坐的姿势来说,有着男女之分。其中,男士主要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脚置左脚上,称为“金刚坐”;而女士需要将右脚置左腿上,再将左脚置右足上,称为“如意坐”。
    
    除此之外,手结定印于脐下也有男女之分。男士主要为将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而女士是将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需要注意的是,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而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再就是,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打坐最重要的就是,意识的放松。

佛教打坐的正确姿势

8. 打坐的姿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