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无菌

2024-05-15

1. 什么是商业无菌

商业无菌

商业无菌的是在一般贮存条件下,产品中不存在能够生长的微生物。
概述
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备注
这种状态叫做商业无菌.

什么是商业无菌

2. 广州天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是微商模式吗?

并不是微商模式,其实这家公司主要走的是社交新零售模式。

3. 生物技术员是干什么的?

生物技术员就是从事有关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包括发酵工程技术,植物、动物、微生物工业、商业培养,生物实验、试验研究的辅助人员。

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有助于生物学的学习,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本专业的学习计划旨在开发对科学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实质的理解和鉴赏,同时也是对生命现象所涉及进程的认识。将生物学作为专业的学生或许乐于与人、数据、和事物打交道。他或她应具备计划、组织、分析、批判、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交流、注重细节和洞察事物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最基本的天赋。其个人特征可能还包括好奇心、决断力、进取心、自我约束和创造性。 

就业机会 

农业科学家  生物研究员  生物化学家  生物摄影师  生物统计学家  植物学家  学院教授/研究员  消费品研究员  生态学家  教育节目制作人  昆虫学家  环境教育人士  环境影响专家  水产业生物学家  基因顾问 园艺学家  工业卫生学家  保险索赔代表  海洋生物学家  医药技术员  医学插图画家   微生物学家  博物馆馆长  核能医药技师  公园博物学家  医药研究员  药物学者  医生  植物病理学家  职业杂志编辑  公众健康官员  研究技术师  研究员  科学图书管理员  科普作家  科技插图画家  科技信息专家  中学科技教师  科技代表、销售员  科技作家  毒物学家  兽医  野生动物管理者  动物园管理员、园长  

潜在用人市场: 
学院,大学等教育场所  咨询公司  化学肥料和种子公司  食物工业  温室  医院  实验室  当地政府  木材、造纸和伐林公司,军事部门  非盈利性研究组织  医药公司  私人工业  公众健康服务   科学出版公司  中学  动物园

生物技术员是干什么的?

4. 生物对人类对社会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学习生物有前途么

这些虽然是我从别的地方直接复制的,但生物对人,对社会,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这些只是一部分证据罢了
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生物的研究也必将辉煌!

http://www.biox.cn/content/20051212/41325_1.htm
人们希望生物科技的最新手段能够帮我们渡过劫难。在过去20年间,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尽管如此,科学家仍然不得不承认生物技术在蛋白质和基因层面的突破仍然无法追赶病毒变异的速度。人类因此开始感到不安全,生病了就去看医生,但是,当问题突然出现,而专家束手无策时,信任便面临崩溃,于是,你感到很不安全;而行业的环境也并不乐观,生物技术在药物定价、专利保护及干细胞研究和克隆等问题上的争议也在妨碍生物技术的成长。  
 
历史学家曾经将19世纪末称为医药行业的繁荣时期,显微镜学的进步所引发的微生物及人体生理学的进展,让科学家能够找到一个又一个传染病的发病原理。尽管今天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研发的极限之旅,但是,生物技术如同一扇通向美妙未来的大门已经被打开,这一次,科学家希望发现能够改善从心脏病、癌症、抑郁症到艾滋病等所有疾病的治疗方法。  
 
 
为攻克癌症人类所做的努力  
 
    生物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影响力无疑是一个乐观的信号,现在,癌症,曾经的不治之症在某些科学家眼中已经是可治愈的慢性病。仅2004年全年,就有4种可以治疗癌症的药物Avastin、Tarceva、Iressa、Erbitub获得了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而美国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生产的阿瓦斯丁(Avastin)一直是最抢眼的新药,用于肺癌和结肠癌的治疗。一些分析师预计,2007年其销售额将达到32亿美元。今年第二季度,阿瓦斯丁的销量同比增长85%。  
 
    科学家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了解,让生物技术将过去化学药品无法治愈的疾病实现可能治愈。仅过去一年,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批准了20种生物技术新药,其中包括治疗失眠、多种硬化症、失禁的药物;而仅在癌症领域,今天有400余种药物正在进行人体试验,而其中有许多是有针对性的智能化药物,它们甚至可能把药品对人体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巨大的突破归功于人类对于基因的认识。自1973年利用细胞培育法首次批量生产可产生有用人类蛋白质的基因以来,科学家通过基因调控,寻求疾病过程的新分子;1982年,美国Lilly公司将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此后,科学家探索出基因治疗的办法:找出可以做为治疗的“目的基因”,然后用DNA重组的方法使目的基因在人类靶细胞中得到表达。它要求这种基因在人体细胞中能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蛋白,通过它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2003年,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进步,之后,人们利用从数万人身上提取的样本组建了DNA数据库,通过基因比较,研究人员将基因变异和各种疾病联系起来,告诉人们为什么某种药物只对部分人有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心脏病,为什么癌症在有些人体内扩散更快,现在生物医药行业进入“个性化医药时代”。  
 
    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是我们目前所运用的两种生物科技治疗手段,它们最终的目的是能够通过改变患者细胞的遗传结构来纠正基因错误。然而,相比基因药物,基因治疗步履缓慢。  
 
    基因治疗就如同给患者体内的基因做一次手术,“基因治疗不是向患者提供药物,而是一种实验性的医学干涉,包括改造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抵抗疾病”,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刘德喜说。然而,困难在于基因治疗对技术要求极为苛刻,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好的基因传导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正常的基因放到病变的细胞里面,而不引起其他任何疾病;与此同时,由于基因和疾病之间,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对应,很多疾病往往和多个基因病变有关。所以,只有掌握所有对疾病起作用的基因的功能后,才有可能在临床普及。  
 
    长期以来,诊断技术落后于药物开发,制药公司对研发诊断化验装置并无多大兴趣,现在,生物芯片的发展将有助于基因检测的更加便利。生物芯片(Biochip)为生物技术的诊断打开了方便之门。过去,生物制药的筛选只能在个体水平、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而现在生物芯片根据生物分子间特异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实现对DNA、RNA、多肽、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成分的快速检测。
 
    Mtraid遗传公司已经上市的4种诊断化装置,就能够快速化验出易患乳腺癌、结肠癌和黑瘤的敏感基因。  罗氏公司在今年1月发布了一款名为Amplichip的设备,是第一个通过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来确定病人对一系列药物的反应的基因检测设备。这个只有一块邮票大小的硅芯片,能够检测出基因对药物的吸收程度。通常,细胞中的DNA、RNA,蛋白质及化学信号都会对疾病的出现产生影响,而这款设备通常可以检查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程度。  
 干细胞的梦想与现实  
 
    作为基因治疗研究的新领域,干细胞研究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患者体内的多种组织实现再生。干细胞依据可塑性强弱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前者获取于胚胎阶段,是干细胞中最具可塑性的全能干细胞,理论上可以转化为任何一个身体组织和器官。也就是说,当面临病变或者坏死的身体组织或者器官时,医生要做的就是像换汽车零件一样,以旧换新即可挽救患者性命。  
 
    虽然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是生物技术行业最引入注目的领域,但这仍然只是遥远的梦想。胚胎干细胞之父、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在今年5月宣布,他们已经从克隆的人类胚胎中提取出多个干细胞株,此后,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伦理道德的争议仍然让这项技术难以继续,事实上,最接近产生治疗方法的还是争议较小的成体干细胞研究。  
 
    中国的两家公司在这一领域显示了卓越的能力。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公司称其开发的医用角膜切片和注射液可以治疗角膜病和帕金森病,一旦推向市场,公司将实现全面赢利;而持同样说法的另一家公司是天津泰达协和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研发的治疗血液病的干细胞新药“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完成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第一期临床试验研究,已经和北京、天津等6家医院开展了临床合作,“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解决骨髓移植时异体排斥的难题,大大增加了骨髓提供者的来源。  
 
    而将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相结合治疗遗传性疾病,尤其是成体细胞基因治疗由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而成为当前基因治疗研究的主流。加拿大多伦多的科学家进行了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试验,研究人员把导管从腿部或者颈部的主静脉植入体内,通过心脏到达肺部动脉,然后通过导管把干细胞导入,这种直接向患者肺部注射干细胞的方法既能将基因准确导入指定部位,又能减少病毒可能引发的其它基因功能不正常。  
 
    干细胞公司正在为传统的制药公司注入活力。总部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市的Stemcellsciences公司以专利形式合作,由辉瑞提供研究课题,Stemcellsciences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再将研究成果出售给辉瑞,向辉瑞收取专利费用,实际上更类似于辉瑞将胚胎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外包给stemcellsciences。这种合作协议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此外,他们还出售干细胞研究仪器和胚胎干细胞项关产品。  
 
    干细胞研究仍然是个风险极高的领域,“制药厂希望规避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风险,而我们这种小公司从事研发可以降低风险”,Stemcellsciences副总裁Hugh  ilyine对《环球企业家》说,来自中国、英格兰、法国和荷兰各国的干细胞领域专家聚集在这家公司,从1999年第一次引入风险投资到伦敦上市只用了6年时间,而第一个产品cell  culture  media将于2006年上市并进军美国市场,并同美国公司制定了分销和市场合作协议。  
 
    尽管研究人员开始了针对成体干细胞接二连三的试验,但是,我们未知的盲点仍然很多。比如,成体干细胞的灵活性不如胚胎干细胞,但是成体干细胞更容易控制,事实上,更多的研究亦表明,干细胞若真的可以转化成心脏细胞,但是病人好转的程度仍然有限。  
 
    在胚胎干细胞领域,最新的进展是71号法案的解禁可能成为这个领域巨大的机会。美国田纳西州议员Bill  Frist和布什决裂,力挺通过《加州再生医学草案》(简称71号法案),支持联邦经费用于更多的胚胎干细胞建系研究,这将为美国的胚胎干细胞研究雪中送炭并带来3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长期以来,布什政府坚持“要搞胚胎干细胞,没门!”,认为干细胞来自胚胎,胚胎是有生命的,不能在破坏生命的前提下拯救生命,而这一次,在71号法案的压力下,布什政府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而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两个研究小组宣称其找到了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提取胚胎干细胞,又不至引发伦理争议。即在将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移入受精卵之前,先将能够导致其成为胚胎必需的基因移除或者限制转换其表达,然后再开始提取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即这个“胚胎”即使不被破坏,日后也不可能发育成人,伦理之争自然就无从谈起。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目前美国国会已批准其在动物身上试验该理论。  
 
 
前景乐观的生物学时代
 
    如果20世纪是信息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生物学时代,生物学将重塑工业时代并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在这一时期,生物科学家将凭借基因组等新兴工具在细胞层面掌控生命;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经历过去两、三年间冰封期后逐渐回暖,传统医药制造商对生物医药开始下注,投资者对生物技术市场的表现恢复信心。各国政府都下大力气希望能够抢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中国亦不例外。  
 
    42岁的程京是全球生物芯片领域的卓越领导者。他所领导的博奥公司(Capital  Bio)  与美国生物芯片领先制造商Affymetrix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在美国成功实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商品化。这家公司位于北京市郊某豪华科技园,开发新型生物芯片,这是一种把电子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用于监测医学实验进程的工具,从食品安全到药物检测。程京在美国呆了12年,成为该领域的专家,5年前,他回到中国开始创业。在程看来,这个领域可以发挥中国的优势,无需大量基础研究,只需要应用现有发现的领域,少数拥有专长的科学家可以迅速做出贡献,该领域同时也结合了医学以及中国更深厚扎实的电气工程技术。  
 
    博奥代表了中国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的一流研究。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生物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长17%,至546亿美元,美国企业占四分之三以上。风险投资中有36亿美元筹自美国,14亿美元筹自欧洲。但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是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将给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中国政府已经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来自中国政府和国家的经费支持,促进了中国干细胞的研究及产业化,而曾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并在私人部门工作过的中国科学家为中国庞大的科学家队伍增添了专业色彩。李凌松和赵春华就是其中之一。李凌松领导的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干细胞的商业化运作。赵春华领导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研究所则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其产业化运作。  
 
    迄今为止,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具备最高水平的是转基因农作物领域。中国开发的一种转基因棉花,它的种子有源自土壤有机物的蛋白质,能保护植物免受某些疾病侵扰。这类种子发明于1990年代,目前被用于中国65%的棉花作物中,该发明减少了80%的杀虫剂用量。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表示:“我们证明了并非只有西方国家才能在该领域创新。”  中国不能够再错过任何发展的机会,尽管人们普遍抗议某些生物技术的发展,例如转基因作物和治疗性克隆,但是,科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全球无数患者已经从生物技术中受益,“当你眼看着你的舅舅、外婆、堂兄因为帕金森症离开你,你当然由衷地希望能早日找到治疗的办法”,美国共和党议员Gordon  Smith说。这位俄勒冈州的共和党成员来自有名的帕金森症家族,他曾经是布什最信任的盟友,最近公开支持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http://www.biox.cn/content/20051212/41325_1.htm
 新华社曼谷7月11日电  (记者杨晴川)参加正在这里举行的新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国际会议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专家11日在发言中表示,新生物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产量、减少饥饿、增加国民收入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注重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自己的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指出,就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就转基因食品等新生物技术带来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时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开发和应用适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的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同时表示,为了使生物技术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应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并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肯尼亚农业研究所专家克里斯托弗·尼加贝博士在发言中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农业人口也占大多数,因此更需要发展能够消灭农业病虫害和促进农业发展的生物技术。为此,发展中国家应选择自己最需要的生物技术作为重点科研项目,跟上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的潮流,并广泛地寻求国际合作。
  阿根廷专家伊斯特班·霍普教授指出,发达国家处理生物技术等有关问题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培养自身的科研力量,大力提倡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样才能妥善地解决新生物技术带来的问题,确保这些技术发挥最大效益。
  本次会议于10日开幕,主题是“新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安全和社会”。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3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消费者团体和环保组织代表以及工商企业家正通过对话,探讨在新生物技术问题上达成有关国际共识的途径。“发展中国家与新生物技术”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5. 生物航煤从哪里来?

  生物航煤一般指生物航空煤油。
  生物航煤的原料有废弃动植物油脂(地沟油)、农林废弃物、油藻等。

简介:
  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拓展生物航油原料来源,开发餐饮废油和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油的技术。2013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应用
  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
  2015年3月21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波音737-800型客机,搭载15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于8:20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后,于10:50平稳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生物航煤从哪里来?

6. 生物传感器领域目前商业化的产品有哪些?

在医学中,被用于对人体免疫检测

7. 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

 1、商业生态系统建立在企业生态位分离的基础之上所谓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单位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总和。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由此,竞争就出现了,其结果是这两个生物不能占领相同的生态位,即产生生态位分离。商业世界也一样,企业对资源的需求越相似,产品和市场基础越相近,它们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就越大,竞争就越激烈。因此,企业必须发展与其他企业不尽相同的生存能力和技巧,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分离。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生态位的企业。企业生态位的分离不仅减少了竞争。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间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环提供了条件。 2、商业生态系统强调系统成员的多样性多样性概念来源于生态学,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在环境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物种与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摄食依存关系,自然界形成了多条完整的食物链并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进行着生态圈内物质流动与能量传输的良性循环,食物链的断裂将极大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多样性对于商业生态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多样性对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扮演着缓冲的作用;其次,多样性有利于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的创造;最后,多样性是商业生态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先决条件。 3、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员对于保持系统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可以根据各个种的作用划分为: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和偶见种。其中,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因为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同样的道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关键企业对于系统抵抗外界的干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所支持的多样性在遇到外界干扰时充当了缓冲器的作用,从而保护了系统的结构、生产力和多样性。 4、商业生态系统认为系统的运作或动力不是来自系统外部或系统的最上层,而是来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的、自发的通过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系统规则,这是协同学最根本的思想和方法。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复杂性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通过底层(或低层次)子系统的竞争和协同作用而产生的,而不是外部指令。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通过竞争而协同,从而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势化,并因此支配整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一定的规则下,不同种类的、自我管理的个体的低层次相互作用推动着系统向高层次有序进化。 5、商业生态系统,尤其是虚拟商业生态系统具有模糊的边界,呈现网络状结构商业生态系统具有模糊的边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每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内部包含着众多的小商业生态系统,同时它本身又是更大的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其边界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次是某一企业可同时存在于多个商业生态系统生存,犹如青蛙既属于湖泊生态系统,又属于草地生态系统一样,飞利浦不仅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合作取得先进的光电技术,也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设计统一的电话系统。 6、商业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并通过自组织不断进化商业环境不断的在改变。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来说,只要条件满足,自组织就不会停息。也就是说。也就是说随环境不断进化。

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

8. 医药生物的生物技术的三次革命

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可以说与生物技术的科技革新息息相关。从1973年发明基因工程技术到1990年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再到2001年后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的后基因组计划发展,经历了三次主要的生物技术革新。伴随着相关技术应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生物制药产品,造就了三类不同的生物制药公司。一、基因重组技术——产业化的开端最早的一批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来获得蛋白质。由于科学家对部分蛋白如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EPO、tPA、第VIII因子等的加工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疗效了解较多,这类蛋白也就成了第一批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重点。我们称为“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绝大部分重组蛋白药物是人体蛋白或其突变体,主要作用机理为弥补某些体内功能蛋白的缺陷或增加人体内蛋白功能,安全性显著高于小分子药物。虽然生产条件苛刻,服用程序复杂且价格昂贵,但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因而具有较高的批准率。同时,重组蛋白药物的临床试验期要短于小分子药物,专利保护相对延长,给了制药公司更长的独家盈利时间。这些特点成为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的重要动力。当今全球第一和第二的生物制药公司——安进(Amgen)和基因泰克(Genentech)是这类生物技术公司的代表。安进由一群科学家和风险投资商于1980年创建,并于1983年在Nasdaq上市。但直到1989年6月,安进的第一个产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商品名EPOGEN)才获得美国FDA批准。1991年2月,公司第二个产品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NEUPOGEN)获得批准。EPO和G-CSF都是正常人体产生的蛋白质。在基因重组技术诞生前,EPO主要从贫血患者的尿和绵羊血中提取,提取率非常低,且极不稳定。1983年,人EPO基因克隆和表达的成功,使rh-EPO(recombinant human EPO)的制备成为现实。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EPO和G-CSF成为了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生物技术药物之一,为安进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公司也因此迅速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全球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最初也是进行生物技术“加工”。1976年4月,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与DNA重组领域奠基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Boyer教授创建了基因泰克。公司开发出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抑制素、tPA、第VIII因子等蛋白产品,完成了最初的积累。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是生物技术产业中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如今,重组蛋白药物虽然仅占全球处方药市场的7-8%,但发展非常迅速,1989年重组蛋白药物的销售额为47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410亿美元,几乎是1989年的9倍。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密码”的破译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刻,2001年。这是新千年的纪元,也是人类生物技术发展史上可谓空前绝后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年,以美国为发起者,在全球范围内以基因测序、基因组织结构分析为核心技术内容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基本完成。HGP于1990年正式启动,目标是对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碱基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人体中有万亿个细胞,每一秒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化合物被合成,数千个相关生物化学反应发生。所有这些都依赖于每个细胞中的DNA精确地指导合成人体必需的建筑材料——蛋白质。在这些过程中,任何地方的一个小失误都会导致病态或者死亡。因此,引起疾病的基因可能是药品开发潜在的靶目标。即使在估计的3万-10万的所有人类基因中,只有5%-10%能够产生可行的药品研发靶位点,它仍然为制药业的药品研制开辟一个富饶的矿脉。毕竟,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药品研究的艰苦努力仅仅局限于500个左右靶目标的医学开发。生命密码的破译促使诞生了新一类的生物技术公司,我们称它们为“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作为研究工具”的公司。1993年,曾供职于礼来、基因泰克和一家风投公司的Levin以8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创立了作为基因组计划产业化的标志性企业——千年制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千年制药建立起了一个技术平台,研究发现基因在疾病中的重要角色,主要盈利来源是技术转让以及与大型传统制药企业的合作研发。1997年,千年收购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hemGenics,这提升了它寻找具有下游开发潜力药品靶位点的能力。千年对上中下游的掌控能力使之成功地吸引了大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联盟。例如1997年,拜尔和千年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千年将负责为拜尔发现225种新的药品靶位点,而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总共也只发现了500个药品靶位点。与拜尔的交易成为制药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联盟之一。三、后基因组时代——从生命本质寻找药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在应用研究方面,蛋白质组学将成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和药物靶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的技术发展最具应用潜力的是蛋白质结构功能模拟技术。简单的讲,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设计完成所需要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但是因为现有模拟方法涉及的计算机算法较为繁琐和初级,在大分子模拟的效率和准确性上都存在较大不足,导致应用面受到限制。但是小分子结构功能模拟在应用层面则初现端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分子设计在治疗型单抗和治疗型疫苗药物中的应用。从原理上来说,治疗型单抗更适合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指的是不由外源病原体引起的,因为机体基因的突变、异常表达或基因本身遗传易感导致正常生理功能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疾病。比如说类风湿关节炎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这样的疾病,因为异常基因和机体正常基因相似性很高,理论上讲只能使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才能将它们区分,并随后引发不同的免疫反应将异常分子清除。而治疗型疫苗更加适合治疗外源性的病原性疾病。致病因子一般都是外源性的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分子能够通过一定的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并对正常的机体分子产生影响,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治疗型疫苗的设计主要依靠模拟病原分子,并通过模拟计算病原分子与免疫系统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疫苗进行相关位点的改进,以打破病原分子逃避免疫系统的机制,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清除病原。由于疫苗分子与病原分子在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疫苗分子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应该与病原分子相当,采用这种治疗方案不会因为产生额外的毒性而受到限制使用。1、治疗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的突破使得科学家可以建立免疫细胞与永生化肿瘤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制备特异的选择性抗体分子,即单克隆抗体(MAb)。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被视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蛋白功能研究与药物发现的命脉,已成为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开发热点,是目前全球生物技术界最为注目的一个领域。由于具有高度特异性,单抗即可被当作一种治疗药物,也可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单抗的临床转化率和批准成功率较高,例如治疗癌症的单抗药物批准成功率接近30%。因为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单抗药物即使在专利保护到期后也不易被仿制,不易受通用名药品价格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具有很高的市场回报率。随着治疗性单抗市场高速发展,欧美市场上市的20个单抗药物中就有6个销售额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Genentech在这个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95年,Genentech收购了IDEC公司研制的名为Rituxan的新药,这是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1997年获得FDA的批准。现在Rituxan已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之一。随后,Genentech又相继开发了几种治疗性单抗并获得FDA批准上市,这些产品上市以来销售额快速增长,该公司也一举跃居世界第二大生物制药企业。目前上市的单抗药物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和免疫性疾病方面。肿瘤治疗一直是抗体药物研发最活跃的领域,目前上市的抗体药物中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占最大比例,进行临床II期或III期试验的候选抗体药物中40%用于抗肿瘤治疗。单抗对相应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这是其靶向性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基础,因此,确定并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的分子靶点是研制单抗药物的关键。最早上市的单抗药物为鼠源抗体。由于人体内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临床上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人源化是单抗药物的发展趋向。2、治疗型疫苗治疗型疫苗(Therapeutic Vaccine)是另一类靶向治疗药物,是能够打破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治疗型疫苗能在已患病个体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消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疗。主要应用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感染、移植排斥、超敏反应等。与治疗型单抗相同的是,肿瘤治疗也是国际上治疗型疫苗的最主要应用领域,与单抗不同的是,治疗型疫苗多运用于病原体引发的肿瘤治疗。从产业化情况来看,治疗型疫苗的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步履蹒跚,迄今为止,治疗型疫苗在开发过程中临床研究或商业推广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在一些以特殊研究对象为基础的小样本临床研究中,治疗型疫苗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但以美国这个全球最为重要的医药市场来说,至今只有两例治疗型疫苗获得批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众多实体肿瘤缺乏特异性抗原,尽管目前已在实体肿瘤中发现了500多种肿瘤抗原,但只有少数抗原较为特异,且这些抗原免疫原性较弱。即便在癌症预防性疫苗研究领域,由美国Merck公司研制的专门针对宫颈癌和生殖器官癌前病变的癌症疫苗才于2006年9月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之所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宫颈癌病因明确是分不开的,而宫颈癌也只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找到明确病因的肿瘤之一。第二,疫苗缺乏有效的抗原递呈。现有的疫苗在此环节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进入的大部分疫苗与APC不能充分接触难以实现抗原递呈;二是即使有少量疫苗被APC捕获,也因抗原表达量甚微难以发挥有效的抗原递呈。第三,如何打破机体免疫耐受。尽管目前通过采用共刺激分子修饰的疫苗有可能打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实验数据。尽管如此,治疗型疫苗具有的靶向性治疗特点仍然吸引着许多公司跃跃欲试,目前全球有超过65家公司在研167个治疗型疫苗产品,特别是在肿瘤治疗领域,预防和治疗型癌症疫苗的出现被称为本世纪制药界最值得期望的突破之一。有研究报告显示,癌症疫苗市场2007年将达4.81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