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2024-04-28

1.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柯林斯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者一位领导者如何从Good上升到Great层次,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而非领导者,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震撼,而是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实现个人的成功。我就在这本内容丰富的书中选择一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字作为切入的视角,通过生活中留意到的一些小故事,和这些视角结合到一起,来展开这篇读后感。---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的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知识、背景和实际技能。我认为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诚信是基本的为人操守和交往原则。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做人的本真、一个人所坚持的信念、人生的追求等却可以左右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一个工人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失去了赖以维生的工具。他在河边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财神出现了,工人向他诉说自己的不幸,财神非常同情他,便跳入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一把金斧头来问工人,工人却摇头说:"这不是我们的那一把。"又过了一会,财神又捞起一把银斧头来,工人还是摇头。最后,财神捞出一把铁斧头,工人看见了高兴的说:"谢谢你,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很喜欢他的诚实,于是连金斧头、银斧头也一起送给了他。工人回家后,向他的同伴们讲了他的遭遇。其中一个贪心的家伙也决定试一试。他跪在河边,故意把斧头扔进河里,然后也假装痛哭,这是财神又出现了,很快财神拿出一把金斧头来,没等财神问他,他马上说:"还给我,这就是我丢的那把。"财神见他不诚实,就和金斧头一起消失了。最后,他连自己的斧头都找不到了。可以看出,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一切。同样重要的还有工作热忱。热忱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人问两个一起工作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我正在砌砖块。"而另一个回答:"我正在盖大教堂。"很明显,这两个人对工作的热忱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就足以改变这两个人的发展方向。还有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点是责任感。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规定的内容就是一份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公司的态度。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如果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坚持"责任到此,不能再拖",出现问题也绝不推托,而是设法改善,那么就将赢得更多的赞誉。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一匹走的很好,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把后面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的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的那匹马便轻快的前进,并且对前面的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们越要折磨你。"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的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自主自发的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么终将会获得回报。想逃避责任、不劳而获,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斯托克代尔悖论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是什么。斯托克代尔悖论要求我们拥有一种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直面生活的勇气。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是简单的乐观,坚持到底最终将会胜利。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患了关节炎,身体逐渐衰残,终于得靠轮椅代步,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他的手指扭曲变形,只能用指尖握笔,却仍继续作画,每画一笔都得忍受那椎心刺骨的痛苦。一位朋友问他:"你既然要忍受这么大的痛苦,为什么还强要作画呢?"画家回答:"有一天痛苦会结束,然而美的效果却永远长存。"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到底、努力奋进的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我想这个小故事同样也证明了斯托克代尔悖论。---刺猬理念的三环图三环图中的核心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家公司招聘职员,面试时主考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10减1等于多少?"一些应试者神神秘秘的趴在主考官耳边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一些人自作聪明说:"10减1等于9,那是消费;10减1等于12,那是经营;10减1等于15,那是贸易;10减1等于20,那是金融;10减1等于100,那是贿赂。"只有一个应试者回答说:"10减1等于9。这是事实。"最后这个应试者被录用了。其实很多事情原本就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将事情简单化,将精力集中在一个线索上进行处理,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就可以了。--列出不该做的事项比列出该做的事项更重要一天,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座椅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馆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头放完之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的太快:"也许没满。""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满满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以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道理?"一位学生回答到:"无论我们的工作多么繁忙,行程排的多么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是可以多做一些事的。这门课讲的是时间管理。"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把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信息是,如果你不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我觉得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很好的补充了"列出不该做的事项比列出该做的事项更重要"的这个观点。做事需要分轻重缓急,必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且首先把它付诸实践。---没有瞬间的奇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同样的,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深厚的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从事事业的不断学习、进步、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奇迹是可能的,但是瞬间的奇迹是不可能的。我们所看到的美好瞬间,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练。一位63岁的老人从一个地方步行到另外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在常人看来,一个年岁已高的老人根本不可能到达。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他最终到达。在那儿,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他。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他?他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到了这里。其实从这本书中还能延伸出很多东西,从工作到生活,都能给我们积极的指导。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且自己的水平也有限,书中提到的很多东西,需要时间和经验帮助着慢慢理解和消化。为了力求生动避免空泛,我采用加入小故事的方式来写读后感。对于我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文中若有什么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您指出。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2.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    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   1、确定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     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      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      二、最有启发的几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     读了《从优秀到卓越》,感想似乎很多,但要表达出来,似乎又觉得自己的语言是那样的缺乏,不过我确确实实感觉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次读它,总是有些地方能引起我心灵的震撼,它默默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的,改善思维,改变习惯,确实很难,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我想只要认识到了,就是新的起点。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那么他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你完善自我的良师益友。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解读了优秀员工的含义,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道德等几个方面,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深思和反省,为我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做好一个工作,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对工作的,对别人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要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力争上游,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自己,超越自己。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全心全意热爱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方能让自己取得提高,做好工作。对工作负责。工作成果是考察一个员工的主要指标,对工作要积极主动、尽善尽美、善始善终并敢于承担责任。接受一个工作的同时,就是接受了一项使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相关的个个环节,保证个个环节的顺畅无误,将工作圆满完成是最终的目的。不因为工作中有困难而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圆满的交代。
     另外,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掌握方法“走捷径”。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法宝。工作的方法不是教条的,也不是僵化的,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的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勤于思考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受前人的思路约束,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积极寻找有效的“捷径”提高效率的思想;积极学习就是努力挖掘自己本身的潜力,并向周围的人学习,汇集所有人的智慧,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快速掌握就是在“捷径”找到以后,快速吸收、掌握学习到的新知识,为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储备知识力量。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的有效运用就会使工作效率逐步的提高。无论是员工还是团队所依托的强大后盾都是所在的企业,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对员工来说就是最大的团队,企业给了员工归属感,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与员工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对员工来讲,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看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密切关系,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有保证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要热爱自己的企业,维护本企业的形象,随时保持高度的企业危机意识,时刻不忘给自己的企业提供有益建议,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员工的热情,就是企业的活力。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要具备工作的各项能力,还要拥有忠诚的品格。忠诚是人的宝贵品格,也是一个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没有忠诚的品德,即使有再强的`工作能力,企业和社会也不会认可。没有忠诚的品质、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员工,在企业中难以得到认可,败德行为得到的利益也只是暂时的。简单说,就是要学会工作先要学会做人。
     以上是我对《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我想如果我们都能按照书本上的法则“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向着卓越员工的目标迈进,一定能使我们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共同实现!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2     在我拿到《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二者有什么区别?我特意去百度查了:优秀不是样样满分,也不需要天生好资质,但一定要有自律的基础。例如并非是享受单调的工作,但是能够做到自律,这就是优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保证进步。卓越,是另一种优秀,就是高超出众,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往往是一种由梦想支配的战略境界、地位。一个人、一个企业,只有立非常之事方可能称之为卓越。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少走寻常路,锐意进取,勇于变革,常常引领一个时代、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事标竿。一句话,卓越是能够在实现自己超出常人独特价值的同时,还能主动的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那么作为采购员的我们是属于5级经理人的第几级呢,1级是能力突出的个人,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作出巨大的贡献;2级是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为实现集体目标贡献个人才智,与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我们工作中会遇到这样一类人常说: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行,不需要管别人怎么样,这样的人可能永远停留到1级经理人甚至不能称其为经理人;3级是富有实力的经理人,组织人力和资源,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4级是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清晰可见、催人奋发的愿景,向更高的业绩标准努力;5级是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
     那么从优秀到卓越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当我们取得了杰出的业绩时,我们要学会谦逊,回避大家的恭维,做到不自吹自擂,把杰出的成绩持续下去,戒骄戒躁;为了长远的目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毅力,遇事冷静从容,分阶段制定好目标,建立标准去执行解决困难;当遇到问题是首先要想是否是自己的问题,不应推卸责任埋怨别人,或者说自己运气不好,凡事自省后方可找到问题所在,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成功时不能将功劳全部归结到自己身上,要将结果归功于团队的努力,大家的协助。
     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品格。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3     很久没有写读后感了,以前看书大多都是“海边拾贝型”的,俯拾而待,兴之所致。而今老师们,不但要推荐好学有益的书,而且,还要思考,写读后感。这种“启发”、“研究式””的读书方法,对我们忙于生意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相信,再懒的人,在老师面前都要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因此,我要衷心感谢张院长和老师们。
     学了《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尽管很粗糙学了,但也有很多感想,特别是从纵观中国的企业,优秀的不多,而卓越的就更少,不论是优秀也好,卓越也好,需要人—思想—行为三要素,而三种要素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才能实现质的跨越,才能从优秀到卓越。下面我重点谈一下对刺猬理念的理解和感想:
     刺猬的理念源于格林的寓言故事,狐狸和刺猬。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伯林认为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而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实际上几乎过于简单的——刺猬理念。要想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就必须超越仅仅是称职这一局限。如果因为某项业务是你的主营业务,或仅仅是因为你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好几年或几十年,就认为自己在这一行能做得最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关键是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业务,只有心醉神定的事业才是你的前途所在。
     刺猬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专注一、二件事。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但从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真正要做到刺猬的理念,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公司是新成立才二年多的新公司,是一家医药物流配送企业,去年深圳市医药招标,我们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去年配送量3亿元。当企业经营业绩较好,想在短时间做大的思想越来越急切,
     在这时候,去年下半年收购了一间酒厂,但效果很差,现在的产品还没有正式面市。因此,在现实中,企业经营得好,思想容易膨胀,企业经营得不好,总想用各种方法去尝试,结果大都不好。因为,没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否具备在这个行业做好的条件(客观、主观)?什么是驱动企业引擎的力量?也就是说,要用三环理论来分析企业或个人的现状和未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企业的定位,从而制定中长期的企业战略,组建一支素质优秀的团队,逐步形成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4     在阅读完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中的很多观点比如,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刺猬的三环理论、核心策略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无论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都隐约的感觉到一个问题,许多作者的观点我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仔细思考一下之后,我又会觉得作者的观点貌似有什么问题,所以,我想讲一下我的感受并且同时表达一下我的疑问。
     首先,我想讲我认为贯穿整本书的一个问题。《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讲到的例子都是那些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间里股票市值大涨的公司,作者和他的同伴们从1000多个案例中选了11个,从股票市值上来看,这些公司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业绩的增长幅度都高于大盘的3倍以上,尽管从数据上来说,这些公司都是非常卓越的,但是或许是出于人类天生的对于数据的怀疑,我总感觉有什么问题在其中。虽然很多人认为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的真相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一直认为既然数据是认为采集的,那么这个所谓正确的数据就一定会带有一定的立场。比如说棒球比赛中存在的一些诸如盗垒、保送、上垒、策略性放弃等人为的因素会干扰比赛的数据统计。
     因此,我认为,市值高的公司不一定是一家卓越的公司,比如说中国的中石化,30年前中石化也许连一家优秀的公司都算不上,但是,现在他确实世界500强,事实上在中国诸如中石化这样的公司数不胜数,他们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垄断、官方背景、以及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还有,也许某一家公司他完全做到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各种管理措施,但是就是没有完成卓越(请原谅我无法举出具体的例子,但我认为一定会存在)。所以,我会觉得会有这个问题,就好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为作者在选择案例时很自然的排除了诸如中石化以及那种拥有成为卓越的一切条件但就是没变得卓越的公司,而且,作者在选择对照公司带有一种很明显的倾向性,即通过对比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我一直很迷惑于是因为卓越的公司所以有卓越的市值,还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卓越市值,从而来说明这家公司在某方面来说是卓越的。
     其次,我想讲一下我既觉得很正确有觉得有失偏驳的刺猬理念。《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强调的刺猬理念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组织性的观点,一个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论,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这个观点我很认同,但是对于书中柯林斯认为的即应该把这种观点当作实践方法,用应该将这种观点奉为追求的目标的思维,我很难认同,尽管我同样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简单的,但是我更认为为了追求简单的本质,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只要可以获得简单的本质。即我认为柯林斯坚持用“一”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果,而我则觉得可以用“多”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果。同时,对于同样在这一节中所讲的内部三环观点我认为非常非常正确,对此我将它们简化为三点,热情(你对什么充满热情)、能力(你能在什么地方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动力(是什么驱使你的经济引擎),我想,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完整的认识并贯彻这三点,就算不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也绰绰有余了。、
     最后,我想讲一下关于本书最后一节中的关于在维护核心意识的同时,并不断改变策略和方式这一观点。可以说,我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甚至完全打消了我在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想到的一个担忧,如果这是一家卓越的企业,但他抛弃的原本的核心思维,这还算的上是卓越的公司吗?就好比是怀着改变中国互联网的百度公司,因为业务需要去做了房地产,缩小甚至放弃的互联网业务,这还是百度公司吗??(举了个夸张的例子,现实中不知道百度做不做房地产)幸好,书中的在维护核心意识的同时,并不断改变策略和方式这一点给了我一个答复。但是随之而来,我又有一个新的疑问,到底什么程度的改变策略和方式是维护核心意识容忍的极限,改变策略和方式到底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核心意识,还是单纯的试图获得更高的利润,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比如说书中举例的迪士尼公司所恪守的给成百上千万人带来幸福和对创意的追求,但是他在80年代采取的国际化策略和90年代的游轮策略,让我很怀疑迪士尼的动机,到底是恪守核心,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反正就我所知的并且是我认为的,在当今迪士尼公司估价不断上涨的同时,迪士尼的动画片反而丧失了以往的纯真、美好和感动,现在只有现在被迪士尼收购并任保持独立制作的皮克斯动画所出产的动画片才能让人回想曾经的迪士尼动画。
     以上所以这样都是我读完《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在之后的一点不知对错的想法,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或者是荒谬的地方希望指导老师能够见谅,谢谢。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5     看完《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一章,我首先想到的是恩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是个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你能不断地进步,追求卓越”。那个时候只是感觉老师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或许是年少不更事,竟没能很好的领会“卓越”的含义,今天再读这本书,却让我对这个词的分量有了新的理解。
     其实第一章主要是阐明了这本书的整体框架,逻辑结构,研究方法,提出本书的重点“实现优秀到卓越是可能的,本书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论证如何从优秀到卓越”。不难看出本书的研究结论都是在分析了大量客观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且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是相当严密的,巨轮模型让我们对“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了然与心。卓越的过程就是巨轮旋转起来的过程。笨重巨大的飞轮,刚开始推动它转起来是那么地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歇地推动,让它蓄积大量的动能,当到达那个临界点的时候,巨轮也就飞快的旋转起来,而且势不可挡。当然推动巨轮的力量也很重要,它要有“第五级经理人”的领导,要遵循“先人后事”,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而且还要坚信信念”……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要有一种信念。
     文章开篇就提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其实看到这句话,让我们难免有些困惑,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达到了优秀的层次,不就更接近卓越了吗?会什么反而会阻碍“卓越”的实现呢?但想想现实中的例子,就不难发现,这句话却有道理。在某个行业优秀的企业有很多,他们利润可观,员工福利好,企业体制成熟,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口碑,并且还能在比较长得时间内保持这种优势,这个时候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安于这种现状,因为他们觉得对他们而言各个方面已经够好,他们只要保持现状,就可以有好日子。一旦有这种想法,这个企业就很难再进步了。其实这也就符合了为什么第一一般只有一个,而第二第三却可以有多个,而且排名越往后数量越多的现状了。而没有做到卓越的企业很多时候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卓越”,为什么要“卓越”,怎样“卓越”。
     “令死神望而却步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我想说的是 “卓越”也不能仅仅局限为“优秀”的更高一个层次,她应该是无限向上,向前的一个级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保持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去发现和创造美好,让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变得更加美好!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4.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读了《从优秀到卓越》,感想似乎很多,但要表达出来,似乎又觉得自己的语言是那样的缺乏,不过我确确实实感觉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次读它,总是有些地方能引起我心灵的震撼,它默默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的,改善思维,改变习惯,确实很难,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我想只要认识到了,就是新的起点。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那么他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你完善自我的良师益友。本月的学习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解读了优秀员工的含义,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道德等几个方面,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深思和反省,为我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做好一个工作,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对工作的,对别人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要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力争上游,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自己,超越自己。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全心全意热爱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方能让自己取得提高,做好工作。对工作负责。工作成果是考察一个员工的主要指标,对工作要积极主动、尽善尽美、善始善终并敢于承担责任。接受一个工作的同时,就是接受了一项使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相关的个个环节,保证个个环节的顺畅无误,将工作圆满完成是最终的目的。不因为工作中有困难而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圆满的交代。如果工作中有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找借口推脱,并在错误中学习,不重复同一个错误。对工作伙伴亲切友爱。繁重的工作对每员工的身心都会造成压力,而压力避免不了的同时,对工作环境的气氛就有很高的期望。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工作,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工作环境的制造者,所以,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是相互的,最后的受益人还是自己,所以,微笑吧,微笑着面对自己,微笑着面对他人,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了对各方面正确的态度,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工作,而工作能否做好,还取决于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依靠团队的力量,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并用最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达到工作目标最正确的途径。“没有完美的员工,只有完美的团队”员工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高效的团队就是大海,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脱离团队,而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就是一盘散沙。员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要首先考虑团队的利益,只有团队的利益得以保证,员工的权益才有保证。要与团队里的其他人员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方能完成团队共同的工作目标,也使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涉及到与上级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其中与上级的关系要求员工要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对上级的工作布置,要求员工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因为“没有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一钱不值”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明确自己工作的目标,贯彻始终的尽职尽责,工作中个个环节的把握控制,最后达到合乎要求甚至比要求标准更高的工作成果,该员工方可称为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并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具备执行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另外,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掌握方法“走捷径”。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法宝。工作的方法不是教条的,也不是僵化的,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的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勤于思考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受前人的思路约束,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积极寻找有效的“捷径”提高效率的思想;积极学习就是努力挖掘自己本身的潜力,并向周围的人学习,汇集所有人的智慧,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快速掌握就是在“捷径”找到以后,快速吸收、掌握学习到的新知识,为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储备知识力量。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的有效运用就会使工作效率逐步的提高。无论是员工还是团队所依托的强大后盾都是所在的企业,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对员工来说就是最大的团队,企业给了员工归属感,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与员工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对员工来讲,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看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密切关系,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有保证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要热爱自己的企业,维护本企业的形象,随时保持高度的企业危机意识,时刻不忘给自己的企业提供有益建议,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员工的热情,就是企业的活力。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要具备工作的各项能力,还要拥有忠诚的品格。忠诚是人的宝贵品格,也是一个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没有忠诚的品德,即使有再强的工作能力,企业和社会也不会认可。没有忠诚的品质、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员工,在企业中难以得到认可,败德行为得到的利益也只是暂时的。简单说,就是要学会工作先要学会做人。
  
   以上是我对《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我想如果我们都能按照书本上的法则“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向着卓越员工的目标迈进,一定能使我们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共同实现!

5.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     《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很有兴趣,那就是有关技术的在一家卓越的公司里的位置。总的来看,没有一个第5级经理人是把技术放在首位的,甚至很少把它排进前5位。但是于此矛盾的就是这些卓越的公司又是最新技术的开创者。合理的利用合适的技术,而又不惧怕新技术的挑战,技术不是第一位的!
     最后的“飞轮与厄运之轮”让我重新思索了自己以前制定的某些东西,让我觉得自己太过于急躁了。只有在前期的慢慢积累,才会有以后的飞速发展。1945年山姆。沃尔顿以一家单一廉价商品店起家,7年以后才开了第二家店。接着又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商店。他用了25年,将一家单一的廉价商品店发展成为拥有38家沃尔玛店的大型连锁公司。从1970年到20xx,沃尔玛抓住突破契机,一跃成为拥有3000多家商店,收益达1500亿美元的大公司。相比之下,自己以前制定的10年计划,则显得那么的不成熟和稳重。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成就一家卓越的公司,首先就是要有耐心。找到第5级经理人,然后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让这些人才个就其位。也就是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职位。再就是耐心的找到自己的刺猬理念,并坚持它。培养出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同时要利用好合适自己的技术,不盲目跟风。注重积累。本书中一直贯穿其中的词语,应该是“合适”这个词吧。合适的领导者,合适的员工。合适的制度,合适的方向,合适的技术。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合适为前提。有时我也会暗自的夸一下自己,因为发现以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书中的理念相吻合,比如专一的理念,比如合适的人才,合理可学的制度,再比如公司的利益为第一位的!
     “度”这个字很难运用,通常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才叫做“度”。其实看似简单的“合适”也是最难得,毕竟人就是复杂的动物,管理很难!不管怎么样,要有耐心才可以,不然的话,即使是现在站在巅峰,迟早也会灭亡的!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2     在阅读完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中的很多观点比如,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刺猬的三环理论、核心策略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无论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都隐约的感觉到一个问题,许多作者的观点我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仔细思考一下之后,我又会觉得作者的观点貌似有什么问题,所以,我想讲一下我的感受并且同时表达一下我的疑问。  
     首先,我想讲我认为贯穿整本书的一个问题。《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讲到的例子都是那些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间里股票市值大涨的公司,作者和他的同伴们从1000多个案例中选了11个,从股票市值上来看,这些公司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业绩的增长幅度都高于大盘的3倍以上,尽管从数据上来说,这些公司都是非常卓越的,但是或许是出于人类天生的对于数据的怀疑,我总感觉有什么问题在其中。虽然很多人认为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的真相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一直认为既然数据是认为采集的,那么这个所谓正确的数据就一定会带有一定的立场。比如说棒球比赛中存在的一些诸如盗垒、保送、上垒、策略性放弃等人为的因素会干扰比赛的数据统计。因此,我认为,市值高的公司不一定是一家卓越的公司,比如说中国的中石化,30年前中石化也许连一家优秀的公司都算不上,但是,现在他确实世界500强,事实上在中国诸如中石化这样的公司数不胜数,他们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垄断、官方背景、以及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还有,也许某一家公司他完全做到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各种管理措施,但是就是没有完成卓越(请原谅我无法举出具体的例子,但我认为一定会存在)。所以,我会觉得会有这个问题,就好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为作者在选择案例时很自然的排除了诸如中石化以及那种拥有成为卓越的一切条件但就是没变得卓越的公司,而且,作者在选择对照公司带有一种很明显的倾向性,即通过对比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我一直很迷惑于是因为卓越的公司所以有卓越的市值,还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卓越市值,从而来说明这家公司在某方面来说是卓越的。
     其次,我想讲一下我既觉得很正确有觉得有失偏驳的刺猬理念。《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强调的刺猬理念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组织性的观点,一个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论,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这个观点我很认同,但是对于书中柯林斯认为的即应该把这种观点当作实践方法,用应该将这种观点奉为追求的目标的思维,我很难认同,尽管我同样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简单的,但是我更认为为了追求简单的本质,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只要可以获得简单的本质。即我认为柯林斯坚持用“一”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果,而我则觉得可以用“多”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果。同时,对于同样在这一节中所讲的内部三环观点我认为非常非常正确,对此我将它们简化为三点,热情(你对什么充满热情)、能力(你能在什么地方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动力(是什么驱使你的经济引擎),我想,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完整的认识并贯彻这三点,就算不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也绰绰有余了。、
     最后,我想讲一下关于本书最后一节中的关于在维护核心意识的同时,并不断改变策略和方式这一观点。可以说,我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甚至完全打消了我在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想到的一个担忧,如果这是一家卓越的企业,但他抛弃的原本的核心思维,这还算的上是卓越的公司吗?就好比是怀着改变中国互联网的百度公司,因为业务需要去做了房地产,缩小甚至放弃的互联网业务,这还是百度公司吗??(举了个夸张的例子,现实中不知道百度做不做房地产)幸好,书中的在维护核心意识的同时,并不断改变策略和方式这一点给了我一个答复。但是随之而来,我又有一个新的疑问,到底什么程度的改变策略和方式是维护核心意识容忍的极限,改变策略和方式到底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核心意识,还是单纯的试图获得更高的利润,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比如说书中举例的迪士尼公司所恪守的给成百上千万人带来幸福和对创意的追求,但是他在80年代采取的国际化策略和90年代的游轮策略,让我很怀疑迪士尼的动机,到底是恪守核心,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反正就我所知的并且是我认为的,在当今迪士尼公司估价不断上涨的同时,迪士尼的动画片反而丧失了以往的纯真、美好和感动,现在只有现在被迪士尼收购并任保持独立制作的皮克斯动画所出产的动画片才能让人回想曾经的迪士尼动画。
     以上所以这样都是我读完《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在之后的一点不知对错的想法,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或者是荒谬的地方希望指导老师能够见谅,谢谢。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3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易于操作的教学使用手册般的教育著作。语言平实、方法具体,体例特别——一天一篇,共180篇,根据时段不同,安排不同的关注点和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像饭后茶点,轻松翻阅,有心的人总会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激发灵感。
     纵观全书,没有高大上的操作策略,反之,有的是日常基本教学策略,是具体方法细节。尽管这些案例做法很多我们日常教学中也曾经尝试过,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很熟悉,就是一线教师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我们遇见了,同时也被忽略了;或者有些问题遇见了,只是简单解决,更缺少连续性的有效措施。
     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界吧。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会不平凡。作者在前言里写到: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深以为然。
     作者用这个特殊叙述方式引发我们对常规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假如我们能够自觉审视每天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在寻找能够比昨天、比上一次更可行的方法教学的.话,你不想进步就难。
     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已经卓越的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本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日常教学。
     很喜欢每小结的编排体例: “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
     静心思考环节中抛出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比如第三天的主题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请静心思考”里这样提醒我们:你是否足够了解你的学生?如果能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进一步让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好。”
     “你可以这样做”环节,则给出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完成了”,这部分更是策略层面的引导,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细致。比如第三天的做法中有一个发放问卷。在“完成”环节提醒:
     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之后,不要只是把它们收上来放在文件夹里作为摆设。如果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展现出……
     有教师会把调查问卷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学生的同意……
     ——这里,提醒采用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否则有什么后果。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正确操作,而不是简单开个“药方”。而是让我们“如何煎服”,有哪些禁忌。
     这种表述,新手便于直接借用,熟手便于针对自己的行为反思,便于改进。尤其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一篇“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特别是面对每天繁杂的教育工作,我们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简单处理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深入细致的,要学会归类,学会在时间分配上要学会把控。
     草草读完,放在案头,不时翻阅。不会全盘照搬,但作者这种行文方式可以成为我们行事方式,如果在与学生的每一天,都会静心问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必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何做,做后效果如何,接下来需要继续怎么做的话,我想,我们会避免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中永远没有万能的方法。
     但是,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立场上去反观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每天改进一点点,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的话,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4     其实中午12点多就看完书了,应该不能说看吧,是浏览。从鸣谢,前序,到后面的答疑(后面的筛选对象的原则我并没有仔细的看)。但是我却没有马上写下我的心得,反而是先去博客写了写,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更不用说是写读书心得了。算是先去练笔了。
     应该说刚刚开始是抱着完成复试任务去买了《从优秀到卓越》,去看这这本书的。但是现在看完了,我很想说,谢谢,谢谢成亚让我有机会选择柯林斯,选择《从优秀到卓越》。
     有些遗憾,因为本人目前的能力有限,所以书中有些东西我并不能完全读懂,甚至领会。对于柯林斯所写的从优秀到卓越的黑匣子中装的是什么内容,书里面也是强调了很多遍了,第5级的经理人、选适当的人选上车(良好的团队、优秀的继承人)、刺猬理念(这个里面的三环理论我也没有太明白的)、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环境、技术加速、累计与突破,由此卓越诞生。
     我总觉得综起以上内容,第一点“第5级经理人”则是最为关键,当然也不可忽略其他因素,同时我也觉得作者也是花大幅笔在这个因素上。一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能达到第5级经理人的标准的话,他也一定可以组建最好的,最高效的团队,执行最明智的抉择。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坚持不懈的创新发展。一直能够使企业从优秀转变成卓越,并且一直卓越下去。
     另外说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但是却是我读这本书时最真实的想法(也是我觉得值得我去学习的):第一,作者本人,说实在的我并不了解,但是通过书前的大篇幅的“鸣谢”,我知道他是一个谦逊,有着感恩的心的人。他才是作者,他却说这个不是他的成果,他将这个归功于所有为之工作的人,哪怕付出了仅仅一点点。第二,通过书中所写的黑匣子的内容。我在想我自己,现在的我不算优秀,更谈不上卓越,从一个企业的进化,推论到我个人。我个人应该怎么从平凡追求优秀,进而有可能卓越(我在想应该看《基业长青》的)。说到这里有点自嘲,人家看书,都是从小面看到大道理,我却反了。却在告诫自己该如何提升自我,但是我却不承认这个道理,因为目前的我是一个正在追寻工作的我,我目前需要的就是这个。
     我知道我写的心得不多,但是我认识到了书买对了,目前的我只能看到我自己的发展,我把书放在枕边,希望可以多加看看,多加鞭策自己。当然我也需要更多的像这样卓越的书籍来提高自己。也希望有一天,当我实现我的提升自己的第一步的时候,我可以想象并且一步步努力实施如何把黑匣子里面的东西变成现实。
     另外我也真诚的祝福,无论是否有我的参与。成亚都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一个百年企业。也愿成亚文化源远流长。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5     看完《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一章,我首先想到的是恩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是个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你能不断地进步,追求卓越”。那个时候只是感觉老师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或许是年少不更事,竟没能很好的领会“卓越”的含义,今天再读这本书,却让我对这个词的分量有了新的理解。
     其实第一章主要是阐明了这本书的整体框架,逻辑结构,研究方法,提出本书的重点“实现优秀到卓越是可能的,本书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论证如何从优秀到卓越”。不难看出本书的研究结论都是在分析了大量客观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且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是相当严密的,巨轮模型让我们对“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了然与心。卓越的过程就是巨轮旋转起来的过程。笨重巨大的飞轮,刚开始推动它转起来是那么地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歇地推动,让它蓄积大量的动能,当到达那个临界点的时候,巨轮也就飞快的旋转起来,而且势不可挡。当然推动巨轮的力量也很重要,它要有“第五级经理人”的领导,要遵循“先人后事”,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而且还要坚信信念”……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要有一种信念。
     文章开篇就提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其实看到这句话,让我们难免有些困惑,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达到了优秀的层次,不就更接近卓越了吗?会什么反而会阻碍“卓越”的实现呢?但想想现实中的例子,就不难发现,这句话却有道理。在某个行业优秀的企业有很多,他们利润可观,员工福利好,企业体制成熟,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口碑,并且还能在比较长得时间内保持这种优势,这个时候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安于这种现状,因为他们觉得对他们而言各个方面已经够好,他们只要保持现状,就可以有好日子。一旦有这种想法,这个企业就很难再进步了。其实这也就符合了为什么第一一般只有一个,而第二第三却可以有多个,而且排名越往后数量越多的现状了。而没有做到卓越的企业很多时候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卓越”,为什么要“卓越”,怎样“卓越”。
     “令死神望而却步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我想说的是 “卓越”也不能仅仅局限为“优秀”的更高一个层次,她应该是无限向上,向前的一个级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保持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去发现和创造美好,让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变得更加美好!

《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

6.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    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   1、确定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     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      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      二、最有启发的几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

7.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2001 年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柯林斯和其研究团队对 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500 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出 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俞利军 先生翻译。   1、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著,读后感觉受益非浅。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 5  级经理人,第 5 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看来这也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我作为控股公司下属公司的一名年轻管理人员,将以此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看镜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控股公司也面临着因投资规模大,所投资产业回报期长所引起的现金流量不足的经营困难,但我们只要正视困难,坚信我们所投资的港口物流行业具有辉煌的前景,并不断的努力,我们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我认为可以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 刺猬概念 ” ,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     五、飞轮效应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飞轮效应对我的启示是: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动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相反,不确定的甚至是多变的公司战略会使“巨轮”一会儿朝某个方向旋转,过一会儿停下来改变方向,不多久又朝另外的方向旋转,因而不能积累起持续不变的动量,最终陷入“厄运之轮”。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8.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感]当一滴水遇到海洋,慨叹海洋的广阔是因为她走过了小 溪,江河;有了比较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更好,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感。从优秀到卓越, 是一个过度,一种升华。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通过对选 取反系的目标企业的大量的调研和访谈,总结归纳这些做到 “卓越”的企业的共同点提供给众多管理者实现卓越的一些 “站在巨人肩膀”的经验。 读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了解了企业从优秀走向 卓越的 7 个方面重要内容,顿悟了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其中 书中举例了刺猬与狐狸的一则寓言令我印象深刻:狐狸设计 了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进攻,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 四周徘徊,等待最佳的攻击时间,但刺猬只是简简单单的一 招就解决了问题———只要它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 向四面八方。因此不管狐狸用了多少种狡猾的方式向刺猬进 攻,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你是刺猬,还是狐狸呢?书中引出了刺猬理念,并讲述 了刺猬理念的三环图:1、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 秀的;2、你对什么充满热情;3、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雅培公司能够成为卓越的公司,是因为它能生产价格更低的 保健品;吉列公司创造需要尖端制造技术的日常必需品,因 此成为优秀企业;纽柯公司在文化和技术生产低成本钢材方 面有卓越贡献等等,他们都清楚自己在哪一方面能成为卓 越,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感》。 由此可见,这些企业的卓越成功来源于其心血的积累和 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刺猬理念,而我自己对刺猬理念 的理解是:纷繁复杂的事情能用简简单单的方法解决,而且 正确科学。而狐狸理念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里无底, 永远处于各种问题的纠缠之中,陷入了往复循环的解决问题 的困境,看似忙碌与多谋,却是徒劳无效。 回想自己的工作方式,做过狐狸,也做过刺猬。比如有 时叫上一帮人来解决一个问题,本来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 但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离题万丈,两 个小时下来问题仍未解决,这时我们是在做着狐狸的工作。 后来我们把问题列出来,让大家提出解决的办法,再归纳, 清晰明了。同样一个问题,十多分钟就解决了,这时我们是 在做着刺猬的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 多。 这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花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来总 结前人留下的经验和财富,并把其变成简单的办法和规律, 因此其也成为了一个卓越的人。在读着此著作时,我的内心 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我们见证了无数比较“平凡”公司的发展 随着作者一步步的解析我们也明白了他们是如何“飞越”起 来的真理: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 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等。从疑惑到认同到 感悟,这是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如何让这种收获发挥最大 的作用——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能一生只做一件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不管是人生还是企业——都必然会成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