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5-14

1.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分产业看,第一至第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125亿元,增长7.9%,增速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7%。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而且占GDP的比重也超过第二产业,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201 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今年第三季度继续延续了这样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其他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目前,我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今年年初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在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出口增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内需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多年来宏观调控希望达到的效果。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5。收入分配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一方面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在提升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一变化趋势对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十分重要。
  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
  中西部经济加快发展,区域结构有所改善。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地区发展潜力得到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增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分产业看,第一至第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125亿元,增长7.9%,增速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7%。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而且占GDP的比重也超过第二产业,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201 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今年第三季度继续延续了这样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其他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目前,我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今年年初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在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出口增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内需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多年来宏观调控希望达到的效果。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5。收入分配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一方面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在提升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一变化趋势对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十分重要。
  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
  中西部经济加快发展,区域结构有所改善。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地区发展潜力得到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增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3. 以下哪些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

答案:
1.要素成本“拼不过”了,倒逼我们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外部需求“拉不动”了,倒逼我们优化需求结构,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3.粗放发展“走不通”了,倒逼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进军中高端。
4.完整的产业体系环环相扣,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的根基。
5.巨大的国内市场欣欣向荣,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不竭“动力源”。
6.丰富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7.把握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就要继续发挥制度优势,拧成一股绳,打好攻坚战。
8.把握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还要保持战略定力,稳住精气神,打好持久战。
供参考。

以下哪些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

4. 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把什么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

简短表述,中国经济正抓住转型升级良机:
 
 中国经济这驾疾驰30年的马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结构长期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镇化、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等。专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结构大调整时期,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希望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也要抓住这次机遇,完成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内外夹击必须转型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双重压力。“对中国而言,当前受到了内外夹击,如果不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未来就没有出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外部看,美国、欧洲等国家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往靠发展虚拟经济、金融业和服务业,但在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最近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本回流等,这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竞争压力,中国若不尽快进行产业升级,很快就会被边缘化,被淘汰。
  张茉楠指出,目前中国低端制造业也很难维持,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越来越低,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制造业,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竞争压力。高端制造业有发达国家堵截、低端制造业有发展中国家追击,在此环境下,中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从国内看,也有诸多因素逼迫尽快转型升级。张茉楠认为,当前国内面临人口红利减少、要素成本上升、竞争力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若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的概念早已提出,“十二五”规划将其内涵进一步丰富,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分析说,这些转变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经济的增长从更注重数量向更注重质量方向的转变;经济的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到依靠投资、出口和内需,而且以内需为主导的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当前是转型良好机遇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每次经济艰难之时,都是改革自身问题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称,中国经济大约每隔10年,会有一次体制上的递变,一次结构性改革,令经济破茧而出。
  张茉楠认为,全球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家都在变,这其中就蕴涵有机会,谁转型转得快谁就能赶上新一趟世界经济列车。中国企业若不加快创新、研发,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肯定就没有出路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研究员巴曙松表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是当务之急。在外部市场动荡的环境下,要重点拓展内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将社会资金更多引入到实体经济中,放松一些门槛较高行业的准入管制,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
 
重点要提升产业链
  下一步应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提出应从八个方面来应对: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
第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七,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第八,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对于人们常常提到的扩大内需,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张茉楠认为,中国需求不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目前中国制造业还没有很大的优势,国民经济基础薄弱,靠消费拉动世界经济是发达国家给我们设下的一个陷阱。必须制造业和内需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制造业,要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打下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个轮子是扩大内需,但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国富到民富,藏富于民,让百姓有钱花。
  “一味转向消费,整个经济基础会出现风险”,张茉楠提醒说,西方是高福利国家,敢消费。我们若过于激进谈消费,有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转型要沿着产业链往上走,不要偏重消费。以上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助力.经济结构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助力.经济结构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6.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助力.经济结构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有多重含义: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

7.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构筑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既有的约束条件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它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二元经济的发展方式。这具体表现在:一、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民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并不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培训,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农民转向新经济部门都需要经过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突出出来,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都需要给予重新认识,这正是需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所在。二、资本的流动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资本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待工业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流向农业,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任务,这就需要资本在两个部门间实施合理的配置。应选择的正确战略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互动。三、市场实现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扩张,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和知识,它的应用将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知识经济部门与传统经济部门之间构建共生共荣的关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努力实现3个转变:一是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贡献却不高。为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原本就存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还在继续强化,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却较低,这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传统增长模式下,一方面,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另一方面,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一些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名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去换取微薄利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重要要求。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十二五”时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而要真正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调整经济结构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我们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同时,还要使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次,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尽管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其三,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十一五”期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其四,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来,我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投资力度,支持兴建了一批重大的节能环保工程,同时又淘汰了大量的落后产能,使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消费方式正在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有效地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最后,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实践表明,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推动科学发展根本上要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目的,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调整和重组过程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调整经济结构

8.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功能总是

     B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优化产业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小于部分功能之和,A的说法错误,CD的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和材料无关,正确答案是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整体和部分的功能有三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三当整体以不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材料说的是“优化结构”,很明显对应的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