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你凉凉了

2024-04-28

1. 滴滴,你凉凉了

01
  
 最近,有一则比较大的新闻,就是滴滴正在出售该公司旗下的第二大业务-橙心优选,一款社区团购平台。
     
 
  
    
 
  
  
 在这之前,橙心优选更是用户口碑下滑,差评不断,更有人说,橙心优选订单量十分的小,平台的刷单量就能占到四分之三,实在让人咋舌。甚至有人直接在很多的社交平台上贴出了砍价骗局,比某夕夕过之而不及。实话说,橙心优选走到今天的这番处境,跟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有很大的关系。
     
 
  
  
 回想起去年4月,滴滴刚刚成立橙心优选的时候,就放出了豪言:橙心优选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第一名。但仅仅过去了1年多的光景,就为大家示范了什么叫做:天狂有雨,人狂有灾。
  
 
  
  
 02
  
 去年9月,滴滴公布橙心优选业绩的时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单日订单超过280万元,仅仅没有过了2个月,就飙升了700万元,2020年底更是每日有1200万元的业绩,风光无两,盛极一时更是超过了当时的兴盛优选。
     
 
  
  
 但这么好的势头,为什么到了今年中旬就要变卖身家呢?
  
 
  
  
 我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橙心优选的流量被截断
  
 
  
  
 今年6月,滴滴偷摸在将5亿国人的大数据提供给美国,期间不顾国家严正警告,悄悄地在美上市,引起国人震怒。
  
 
  
  
 之后,监管单位立即对滴滴启动了安全审查工作,中间毫不留情地下架了滴滴以及旗下25个手机APP。
     
 
  
  
 虽然滴滴打车能够靠着多年的用户沉淀还能勉强维持运营,但旗下的众多APP,包括橙心优选已经入不敷出,没有流量的加持,实在撑不下去了。
  
 
  
  
 没有源头活水,在互联网的生意中,已经被判了死刑。
  
 
  
  
 第二,橙心优选的众多供应商跑路
  
 
  
  
 随着橙心优选的负面新闻不断,以及裁员降薪搬家等一系列骚操作之后,背后隐射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了。
     
 
  
  
 在互联网中,大平台始终掌握着卖家的生死权,一个产品首先是需要商家供货,买家收到货后才会付款打账,期间有一个时间差,但橙心优选如此大动作,不免造成供应商的巨大恐慌,断了供应链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谁也不想最后一无所有。
     
 
  
  
 第三,目的性不纯
  
 
  
  
 为了抢占社区团购的市场份额,甚至有人声称滴滴为此准备了100亿美元的专用资金。
  
 
  
  
 为了快速抢占一席之地,橙心优选一上架,就开始一波常规操作,什么优惠券,福利券,首单奖,拉新奖,互联网上能有的套路全部玩了个遍,就恨钱砸的还不够猛。
     
 
  
  
 不仅有各种高价补贴,甚至价格也低到离谱,0.99元的鸡蛋,0.99的苹果,3.99的花甲等等,价格低到让供应商都气愤,橙心优选上的价格比供应商的还低,甚至连供应商自己都要在平台上买货发货,做起了左手倒右手的生意。
  
 
  
  
 其实滴滴疯狂的这么砸钱,并不是说发了多大的善心,只是为了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公司实力,提高公司的估值。并没有说真正的用心去做好零售,供应链,服务等重要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当一个公司的初衷都不纯,那怎么可能将公司做好?
  
 
  
  
 第四,“奶水”被断
  
 
  
  
 果不其然,今年上半年,橙心放开了融资通道,资本疯狂涌入,最终拿下了11亿美元的A1和A2融资。
     
 
  
  
 由此看出,橙心如此不计后果盲目的补贴,背后是由庞大的资本集团支持着,而资本集团更是看到橙心背后的滴滴强大的造血能力。
  
 
  
  
 但是东窗事发,现在7部委展开联合调查,滴滴都被封了,自身都难保了,树倒猢狲散,哪还有人继续给橙心输血呢?
  
 
  
  
 03
  
 
  
  
 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4000多家电商入局社区团购,百分之90的都是亏损状态,剩下的百分之10也是不亏不赚,维持平衡,更别说赚钱了,一个没有。
     
 
  
  
 其中大家熟知的每日优鲜,上市7年时间,每年都在亏,最近三年更是亏了67亿元;叮咚买菜这2年亏了50多亿。
  
 
  
  
 为什么社区团购口号很响,但赚钱的都没有呢?
  
 
  
  
 究其根本,还是商业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存在着问题。
  
 
  
  
 因为整个社区电商团购,看来看去,并没有创新,纯粹是为了资本争夺,左右倒右手,没有带来新的供给侧,也没有创新生产力,光顾着跟老百姓抢饭碗了。
  
 
  
  
 但抢就算了,还造了一些高大上的名词,什么干掉家里的冰箱,什么颠覆夫妻店,更有说是颠覆菜市场。
  
 
  
  
 资本整天想的就是如何赚钱,如何颠覆,各种光鲜亮丽的概念扑面而来,一般人还真的是一头雾水。
  
 
  
  
 其实大部分都是故弄玄虚,比如原来您在菜场买的菜是从菜农-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最后基本直接就到了百姓手中,期间经过中间商的加价顶多也就在50%—100%左右,5块钱的产品,最后顶多卖到7-10元,还是非常合理的价格。
  
 
  
  
 但社区平台打着颠覆概念,直接从菜农手中拿货,省掉了中间的供应商,但背后的电商运营,配送成本,仓储成本,股东分红等等,这么多隐形的成本加起来,比之前的还要高,效率根本没有得到创新的变化,只是换了一个成本更高的中间商。
  
 
  
  
 因此,在社区团购方面,老百姓还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实惠和效率。
  
 
  
  
 往往一个颠覆的企业,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颠覆;
  
 
  
  
 比如微信,从来没有大张旗鼓地说要颠覆电话和短信,但是现在打电话和发信息的几乎很少了,因为微信真正的改变了人们过去的需求和效率。
  
 
  
  
 比如苹果,并没有说颠覆手机,但苹果出来手机之后,过去所有关于手机的形态都消失了,因为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和 娱乐 需求。
  
 
  
  
 总之,不要披着颠覆的外衣,做着资本抢夺的 游戏 ,少一点颠覆,多一些创新,少一些内卷,多一些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企业也要担负国家兴亡的责任, 社会 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才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生存之道。

滴滴,你凉凉了

2. 滴滴大概率是凉了吗?

就目前来看凉不了的,就现在滴滴的上座率叫车频率来看,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龙头地位暂时都还取代不了,全国各地现有网约车平台200多家,滴滴高峰时期市场占有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虽然后面像美团打车,高德打车联盟,等等涌现一大推网约车平台,滴滴市场份额被分,像高德联盟之类的一起几十个小平台,平分下来市场占有率都不高。好多平台都是开通部分城市,而滴滴早已全国各地开花,有的偏僻地方好像也就滴滴能叫到车,小平台根本不行。不要忘了滴滴注册网约车司机还要一千多万,虽然可以注册别的平台,现在来看还没有那个平台能消化这么多司机。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滴滴龙头地位还是没有平台能够代替的。
  
 凉不凉不知道反正我是对他失去兴趣了三年城市英雄路过
  
 车主端App已经下架,虽然说客户还能在微信支付宝上叫车,但司机端已经没有新血液注入了,目前滴滴前景不妙。
  
 不是滴滴是整个快车网约车都凉了!价钱太便宜了,司机赚点养老生活费到时可以,想富裕点不可能的,目前的司机单价,一天不跑个三百多公里以上根本不赚钱
  
 肯定要凉凉,滴滴现在已经走在困境中,司机对平台失去信心,服务意识肯定要急剧下降,遇到不顺心的摆谱的乘客,就会失去耐心,从而爆发矛盾。最近这样的事情出的太多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乘客也会慢慢对滴滴失去信心,从而转向其它平台。
  
 凉肯定不会凉,不过不会在一家独大是真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中国都不能违背祖国母亲的意愿,国强则民强
  
 已经凉透了。我们这边已经没人用滴滴了
  
 目前还是有点温度的,但是估计会一直捂着它,不让他出现在软件市场,趁着这个时候,其他软件赶紧抢占市场,捂它个一年半载,市场稳定,滴滴也就凉凉了
  
 滴滴这几年作恶多端,但滴滴毕竟只是公司,只是工具,关键是实控人,凉了是杀一儆百,放过是法制建设的反面教材,公司凉不凉无所谓,公司里的坏人,必须凉。
  
 
  
 敢于公开违法、一切向钱看的公司、会一直热下去吗?

3. 滴滴打车下架了吗?

国家网信办通报,滴滴出行App由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现已被下架。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通报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这份通报,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立刻受到广泛关注,直接进入微博热搜第一名。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其实在这份通报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就已经提示了“滴滴出行”存在数据安全风险。


注意事项:
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这应该说是标准化的功劳,也是大型生产流水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铁路车辆的外形开始有了改变,尤其是客车车厢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并没有重大的改变,只是具体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学先进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车体是车辆上供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车辆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早期车辆的车体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钢板、弓形杆等来加强。近代的车体以钢结构或轻金属结构为主。

滴滴打车下架了吗?

4. 滴滴是下架了吗?

1、7月2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进行审查,7月4日网信办给出审查结果,证实滴滴出行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2、随即各家的应用商店都开始下架滴滴出行及其相关的25款应用APP,并且在7月16日网信办等7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公司,对滴滴展开全面网络安全审查,直到如今,这场审查依旧没有结束。
3、而在滴滴出行接受审查,滴滴系相关应用下架的情况下,网约车市场的局面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首先,由于滴滴出行当下没有了新用户进入的通道,所以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其他企业纷纷加码拉新活动,给出了一系列的拉新优惠,美团方面更是直接推出美团打车APP进行市场竞争。

4、其次,在抓住新用户的同时,各家网约车平台还开始通过相关免佣金抽成的手段从滴滴平台“挖走”司机,这无疑是对于滴滴现有业务的冲击,毕竟组成网约车业务发展的两大核心就是司机和用户。
滴滴应用下架后首次出手
面对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双向夹击,滴滴似乎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当下滴滴正处于接受审查阶段,无法推出更多的措施来进行市场化竞争,滴滴前期建立起来的行业壁垒根本无法起效。

5. 滴滴要凉凉了吗?

滴滴最近状态不太好。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间,滴滴出行挂牌纽交所上市。滴滴出行此次IPO的发行价为14美元,一共发行3.168亿股,募资44亿美元。
上市首日,滴滴出行股价高开27%,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合人民币超过5000亿元。
2天后,国家网信网宣布,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受上述消息影响,滴滴出行突然跳水式闪崩,股价一度跌去10%。又是一个2天后,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再次发布消息:“滴滴出行”App下架。
接二连三的消息打破了滴滴“低调上市”的设想。要知道此次滴滴上市没有创始人发公开信、没有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新闻通稿少的可怜、连App自身都没推出什么庆祝活动。
总的来说,其新闻完全淹没在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赴美上市的新闻之下。甚至于美股部分投资人把滴滴的股票代码都认错了,一股脑的买到了叮咚买菜头上。

注意:不可否认,2018年滴滴顺风车发生的恶性安全事故,和随之而来的行业强监管导致滴滴亏损加大是主要原因。但归根结底,滴滴自身的发展模式就决定它在扩张生存之路上有两点无法规避的问题。
首先,监管。网约车涉及公共交通出行,在中国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然而,在长达数年的过程中,网约车都只能在灰色地带野蛮生长。不少地方政府曾出台措施限制司机使用打车软件,地方执法部门也不时查处网约车的“非法营运”。
出于鼓励新经济发展的考虑,政策也在不断完善。2016年7月28日,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但是滴滴要想合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2016年底上海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是沪籍,而当时滴滴在沪逾40万司机中,仅有2.5%具有沪籍满足合规条件。
其次,与司机和乘客的博弈。利润丰厚的平台、收入满意的滴滴司机、价格优惠使用粘度大的滴滴用户是滴滴这个商业模式中的不可能三角。

滴滴要凉凉了吗?

6. 滴滴要凉了吗?

不说别的,当我看到这张图就认定它肯定要凉到底了。
  
 没想到我们熟悉的滴滴是这样的一个企业,里面有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竟然连我们的部分领土都敢隐去,实在是可恶至极。别说现在不会用,就是今后我们肯定也不会再用它了。
  
 滴滴肯定要凉了,出卖祖国利益,出卖个人信息,现在正是全球疫情期间,中国的企业更应该在国家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为国出力,这个时候扯国家的后腿,肯定会凉的。
  
 肯定要凉! 滴滴本来就不是一家有 社会 责任感的公司,没有 社会 责任感的企业很难长期发展!
  
 以前顺风车事件到如今涉国家安全事件,为了钱可以出卖任何东西的吃相实在太难看了,这样的企业也真没有存在的意义!除非换主!
  
 先来梳理一下滴滴最近经历的两件大事。
  
 一是在美国完成了上市,这可能是滴滴今年最重要的事情了。美股上市后滴滴具有了和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国内互联网企业同样的地位。同时,滴滴融资到了一大笔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了。滴滴可是经历了21轮融资,背后的资本们都在等待其上市的那一刻,只要滴滴一上市,未来就能套现获利。
  
 二是滴滴被网信办进行了安全审查并停止注册新用户。同时,网信办又在上周日晚间公告了最新消息,也就是要求各大应用平台下架滴滴出行APP。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滴滴无法获得新用户了,同时也意味着老用户仍然可以使用滴滴。
  
 上面两件大事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滴滴上市在先,网信办公告发布在后,所以也就是有了最近两个交易日作为刚刚在美股上市的新股,滴滴股价遭遇了大幅下挫,资本们没能立马兑现滴滴上市后的股份市值上升。
  
 不过,这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看出有关部门并没有准备将滴滴彻底打倒。如果在滴滴上市前就公布安全审查会发生什么呢?说不定滴滴将会因此被美国证监局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那么此前的融资款也将还给股民,这对于滴滴可以说是属于资本市场上的凉凉了。但这样的事情并没发生。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打车市场中的大部分份额被滴滴占领了,滴滴拥有超过9成的市场占有率,而新的增量客户本就不多了,滴滴的每日订单大部分是通过存量客户,也就是已经下载了APP并注册的用户完成的。网信办并没有停止滴滴出行APP的使用,这就意味着滴滴在日常经营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相反,如果禁止现有客户使用,将被视为经营层面的凉凉。
  
 因此,滴滴既没有在资本层面出现凉凉的情况,经营上也没有凉凉的迹象。现在要说滴滴会否凉凉还太早,我甚至看不到任何它会凉凉的迹象。
  
 网友朋友们容易过分解读一些信息。大家还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的事情吗?先是蚂蚁集团被暂停上市,后来反垄断机构进驻阿里调查。最后的结果是对阿里罚款182亿元,数额虽然创造了记录但说阿里凉凉则差得远了。对于蚂蚁集团来说,上市是失败了,但蚂蚁集团本身并不是非常缺钱,且现在的支付宝、余额宝、借呗、花呗、蚂蚁基金和保险不都好好的在吗?对于普通人来说甚至没有感受到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综上所述,仅就现在的信息来看,滴滴还不会凉,本次处理是敲打一下滴滴,让它知道即使企业做得再大只要违反了规定照样会受到处罚。也让滴滴知道了
  
 
  
    
 
  
 在南京的时候用滴滴的人还是蛮多的,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在用,听说有什么优惠什么的。
  
 就拿我个人而言,我是属于打车比较少的那种,如果打车的话一般都在支付宝出行里面打车,专门下个滴滴出行我觉得比较麻烦。
  
 打车会选择比较多的车型,接单的快车比较多一些,应该不属于滴滴的吧。
  
 南昌这边,滴滴完全没多大市场,乔爸爸妈妈打车一般都不用滴滴,会选择另外一个公司的,具体什么没记住,但都说滴滴没这个好。
  
 所以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滴滴的知名度很高,几乎每个软件达人都知道,但随着竞品的出现,市场份额占比已经在逐渐缩小了。
  
 至于是否要凉凉了,应该没那么快,没之前那么火热,倒是真的。
  
 
  
 滴滴肯定不会凉,滴滴给我们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 ,以前打出租偏僻地方根本打不着 ,黑车又特别黑,要价高。只有滴滴给我们无车一族带来了真正的便利 。

7. 滴滴活该被下架

滴滴最近被国家有关部门勒令下架,已经有几天时间了,这是从滴滴出卖国家地理、百姓个人信息的角度,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定肯定是相当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少人讲,滴滴对 社会 是有贡献的,方便和丰富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对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做了很大的改善。事实上也没人人否认这一点。不过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滴滴出行公司对整个 社会 的不可或缺,滴滴不是唯一一家叫车平台公司,滴滴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没有滴滴出行,我们照样还有其他的打车软件。会有人担心,如此的对待滴滴,会让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人人自危,但如果这么严重的泄露事件不加以惩治,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敢肆无忌惮,惩治犯罪,杀一儆百,给后面的企业做出警示,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滴滴作为平台型企业,不管他们把高 科技 讲的天花乱坠,说到底,仅仅是作为需求者和被需求者连接的中间平台,充当着中介的角色,拿部分利润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依靠垄断地位,压榨司机确有不妥。举个简单的例子,24元车费,平台7元,司机17元,刨去各项成本,只是提供了平台,利润跟投资者差不多。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赌钱,输钱自理,赢钱跟赌场平分,道理应该差不多。
  
  呼吁国家,不仅对出卖信息的行为进行惩处,也对垄断行为加以监管,这里不仅仅指滴滴,外卖、 旅游 、购物等领域同样存在问题。靠前期资本投入,锁定用户,行成行业垄断,压榨商家,最终的结果是某某公司,估值几千亿,实际是靠无数奋斗者堆积起来的,而成就他的人,谁是可以替代和抛弃。我们的 社会 不应该牺牲多数人,让个别人暴富!

滴滴活该被下架

8.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滴滴出行下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原因一: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用户的出行路径和沟通对话都会被记录。
原因二:滴滴出行未经审核私自赴美上市,泄露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信息、通勤、出行及城市所有的街景数据、甚至是国家安全信息。

注意。
2018年05月16日,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0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会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同年08月27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