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20170706

2024-05-16

1. 《聪明的投资者》-20170706

要先确保本金的安全性,再获得适当的回报
  
 要有策略和原则,并能够耐心地坚守
  
 要对财务报告足够的重视,对一些会计骗局要谨慎
  
 要关心管理层的行为和股息
  
 
  
 格雷厄姆的忠告:
  
 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在介入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是熟悉这一领域
  
 投资不应该建立在乐观情绪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
  
 
  
 防御型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资金,决不能少于其资金总额的25%,且不得高于75%;与此相应,其债券投资的比例则应在75%和25%之间。
  
 
  
 防御型投资者选择股票:
  
 1.适当的企业规模:选择大公司,尤其是工业企业
  
 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
  
 就工业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应该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两倍——所谓二比一的流动比。同时,长期债务不应该超过流动资产净额,即“营运资本”。就公用事业企业而言,负债不应超过股权(账面值)的两倍。
  
 3.利润的稳定性:过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
  
 4.股息记录:有连续支付股息的记录
  
 5.过去10年内,每股利润的增长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期初和期末使用三年平均数)
  
 6.适度的市盈率
  
 当期股价不应该高于过去3年平均利润的15倍
  
 7.适度的股价资产比
  
 当期股价不应该超过最后报告的资产账面值的1.5倍。然而,当市盈率低于15倍时,资产乘数可以相应的更高一些。根据经验法则,市盈率与价格账面值之比的乘积不应该超过22.5。
  
 
  
 积极型投资者选择股票的建议:
  
 1.财务状况:(a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至少达到1.5倍;(b)(工业企业而言)债务占净流动资产的比例不高于110%
  
 2.盈利稳定:近5年的数据中没有出现赤字
  
 3.股息记录:目前有一些股息支付
  
 4.利润增长:去年(1971年)利润高于1966年的利润。(可以简单地判断:去年的利润要高于五年前的利润)
  
 5.股价:不高于有形资产净值的120%

《聪明的投资者》-20170706

2. 再读《聪明的投资者》(7)

   
        
    安全边际是稳健投资的主线 
     
   本书的第20章,也是巴菲特推荐的章节,题目是“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英文原文为Margin of Safety,也有书将其翻译为“安全性”,但从信达雅的角度来看,安全边际显然更胜一筹。相对而言,本章的第一小节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好在这并不会影响对于本章主要思想的理解。
     
   正如格雷厄姆在本章一开始所讲,无论是明确的表达,还是间接的陈述,安全边际始终是《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的主线。而在阅读本书的前面章节时,我们评价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时,其实是因为格老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已。
     
     
   格雷厄姆推荐的投资组合是由高等级债券、高等普通股和其他股票构成的。
     
     
   在选择债券时,格雷厄姆提出“铁路公司的(税前)利润至少应该在该公司总固定费用的5倍以上,并且连续几年保持这样的业绩。”,这样的要求,可以保证即使未来公司利润下降,只要不超过80%,从理论上可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支付债券的利息,因此可以说针对债券利息预留了80%的安全边际。
     
     
   根据资本资产结构理论,企业价值(EV)=股权价值+债权价值。因此,格雷厄姆在书中讲到,如果企业1000万美元的债务,而企业价值是3000万美元,由于债权的求偿权在股权之前,所以2000万美元的股权价值就天然的构成了债权的“缓冲价值”,而这部分股权的缓冲价值就是债权的安全边际。
     
   因为股权价值与平均盈利能力相关,而平均盈利能力和利润及费用相关,所以 企业价值中超出债权价值的差额(本金的安全边际)和利润超出费用的差额(利息的安全边际),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带来的结果是一致的。 
     
    极端情况下普通股的安全边际 
     
   从债券推及普通股,格雷厄姆认为使普通股具备安全边际的第一种情况是:
     
     
   同时,格雷厄姆也提到上述情况出现的时间: “1932年-1933年股价低迷时期,一些财务实力很强的工业企业就处于这种地位” 。
     
   换句话来说,这种安全边际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前述的结论接受起来没有难度,但是对其所描述的情况理解起来却比较难。
     
   我的理解如下:公司发行债券的利息水平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如果以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成功发售年利息为8%的高等级债券的话,意味着该等财务状况对应普通股的估值应该高于12.5倍(100/8,同等财务状况下,股票应该享受风险溢价),而股票的售价低于债券的价值,大致的意思应该是估值低于12.5倍。
     
   所以,股票价格时低估的状态,因此才有后半句所描述的安全边际的存在。
     
   接下来,格雷厄姆举了National Presto工业公司的例子。 “1972年,该公司股票的总市值为4300万美元,由于公司近期的税前利润为1600万美元,因此能够轻易的支持这部分股票的价值。”  
     
   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40%,NP公司的市盈率也不到4300/(1600*60%)=4.5倍,所以此时买入公司股票具有充足的安全边际。这个理解是否正确呢?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普通股的安全边际 
     
   在一般情况下,格雷厄姆认为普通股: “其安全边际表现在预期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债券现有的利率。”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在描述普通股的安全边际时,格雷厄姆依然将债券的的收益率作为比较锚点。但是,在这个表述中的“ 大大高于 ”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但是,在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前,接受《金融分析师》杂志巴特勒采访时,更加明确的表达了股票具备安全边际的标准:
     
     
   所以,一般情况下,格雷厄姆认为 “普通股的盈利收益率是高等级债券利率2倍时,普通股投资才具有安全边际”。 
     
   如果以此来指导我们现在投资的话,我们用十年期国债利率代替AAA评级债券,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为3.15%,对应普通股盈利收益率为6.3%,对应的市盈率为15.87倍。也就是说,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以当前的债券利率来看,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在15.87倍时,进行股票投资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上面给出的是结论,格雷厄姆也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按照这个标准可以产生安全边际。假设股票的盈利收益率为9%,债券的利率为4%,以债券收益为锚点,则股票收益率高出债券利率的这5%收益,在10年之内,可以达到股票购买价的50%,而这一部分收益就构成了非常可靠的安全边际。
     
     
   在格雷厄姆看来, 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不必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 
     
   正如前面提到,无论是债券还是普通股,其安全边际的来源都是基于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而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会存在预测不够准确的情况。当安全边际足够大时,即使预测有偏差,也会使投资者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遭遇风险。
     
   巴菲特曾经讲过“模糊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的观点。在我看来,上述观点的成立,应该是建立在有足够的安全边际的基础上的。
     
     
   按照上述的标准,格雷厄姆认为在债券利率高达8%的1972年,市盈率为12倍的普通股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因为12倍市盈率对应的盈利率为8.33%,股票收益率高于债券利率的部分仅有0.33%,即使以10年为期,该部分收益也无法累积足够的安全边际。
     
   所以,我认为 安全边际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过高的购买价格 。尽管格雷厄姆补充提到: “付太高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的风险,并不是普通的证券购买者面对的主要风险”, 但是安全边际依赖于购买价格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
     
   根据过年的观察,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最大敌人—— “经济状况有利时期所该买的劣质证券”。 
     
   这种情况具有很大欺骗性,由于是在“经济状况有利时期”购买的,所以, “证券购买者把当期较高的利润当成了‘盈利能力’,并且认为业务兴旺等同于安全边际。” ;由于是劣质证券, “也必然在不利条件下经历令人不安的价格下跌” 。所以,在这种情况是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容易陷入亏损的困境中。
     
     
   格雷厄姆在此也讨论了成长股投资的安全边际问题。他认为“只有对未来的计算是稳妥的”,并且不付出过高的价格购买,成长股的投资就可以预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但是,由于成长股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所以购买价格一般都会偏高,很容易无法提供适当的安全边际。
     
   而在廉价证券投资时,投资者更容易拥有安全边际。因为廉价证券或者烟蒂股投资的要义是 “以5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元的资产” ,这其中的差额就提供了廉价证券的安全边际,并且可以吸纳计算失误或情况较差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廉价证券的特点是 “该企业的未来既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也不是明显没有希望”。 因此,即使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买入的价格足够低,安全边际依然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投资结果。
   但是,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书中344页的 “……证券的市场价格高于证券的评估价格的差额。这一差额反映了证券的安全边际” 这句话,实在让人费解。在我看来,他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其实是“以5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元的资产”。
     
     
   分散化的本质是“大数法则”,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是分散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从个股而言,即使具备充分的安全边际,也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不好结果,通过分分散化的多只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 所购买的具有安全边际的证券种类越来越多” ,从而实现 “总体利润超过总体亏损的越来越大” 的结果。
     
   格雷厄姆在此用了轮盘赌的案例在说明这个观点,在输赢机会之比为37:1的每次赌注为1美元轮盘赌中,只有赔率高于37元时,参与者才具备安全边际,这样的赌局参与的次数越多,取胜的机会才会越大。这个例子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分散化的作用。
     
   而这个原理是所有赌博 游戏 的基本原理,就是只玩 “赔率大于概率” 的局,其他局不参与,才能保证最大的获胜机会,当然假设条件是本金无限。如果在本金有限的条件下,则需要控制每次下注的数量,具体下注的数量则需要参考“凯利公式”的计算结果。
     
     
   格雷厄姆认为安全边际是区分投资和投机的标准。
     
   那些建立在主观判断基础上的,不能得到任何一组有利证据或任何一种推论支持的行为,都是投机行为,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边际的保护;而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则来自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的简单和确定的数学推理,而这种基本的定量方法在未来不确定的条件下能够继续显示出好的结果。
     
   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安全边际贯穿于格雷厄姆的投资行为中,因为无论是由债券和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比例,还是选择债券和股票的标准上,他都有明晰的标准和具体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甚至还列出专门的章节去阐述“大型、知名、财务稳健型公司”的具体标准。
     
   同时,基于安全边际的概念,格雷厄姆还进一步澄清了传统投资和非传统投资的概念。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除了高等级债券和普通股之外的非传统投资,例如:二类公司的普通股,中等级别的债券和优先股等,因为其风险比较高,所以是投机性的。但正如前面所讲,安全边际依赖于购买的价格,因此,
     
     
     
   在格雷厄姆的关于安全边际的论述中,基于单个证券的安全边际和基于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理念共同提升了投资的安全性,安全边际和分散化原则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
     
   作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在继承格雷厄姆最核心三大投资思想的同时,却抛弃了分散化原则。而之所以抛弃这个原则,最根本是因为双方在投资标的选择上的差别。
     
   格雷厄姆强调的是“烟蒂股”投资,而 “烟蒂必然是肮脏的,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通过分散法则,保证这些烟蒂  大多是  都还能免费吸一口就好”。 所以格雷厄姆的强调“低估+分散”,其中的低估就是安全边际,分散是因为“踩到屎是必不可少的成本。”
     
   而巴菲特在费雪投资思想和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同时也在邓普斯特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公司相对失败的投资实践中真切遭受到了痛苦,另外也通过喜诗糖果的投资享受到了投资优秀企业的喜悦。因此,最终走上了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的道路。既然投资的标的从“肮脏的烟蒂”改换到了“优质企业”,所以,“低估”变成了“合理价格”,“分散”变成了“集中”。
     
   对此,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讲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符合这样的标准。所以一旦发现合乎标准的企业,你就应该大量买入。”  这里面的合乎标准的企业就是指优秀企业,大量买入就是要集中持有。
     
   2001年,巴菲特到佐治亚大学特里商学院进行演讲。他向学生解释了投资的“20个孔眼”法。他说:
     
     
   这里面除了明面上所讲的谨慎投资之外,也蕴含着一旦做出重大决策,就是集中投资的理念。
     
   所以,巴菲特称自己是 “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 时,其中的15%改变主要就是抛弃原来的低估+分散的烟蒂股投资模式,而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并集中持有的投资模式。
     
     
   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格雷厄姆在第20章最后一个小节做了本书的总结。
     
   首先,他认为 “每一种公司的证券都应该首先被看成是针对特定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或债权“ ,而那些不以企业的价值为基础进行的投资,则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准则。所以他给出关于投资的的第一准则就是: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即通晓自己的业务” ,要充分了解证券的价值。
     
   其次,是投资顾问的选择问题。不要轻易让别人管理自己的业务,除非你真正理解他的行为或者相信他的品格和能力。
     
   第三、投资理由要建立在可靠计算的基础之上,要正确处理好概率和赔率的关系,远离那些概率不高的机会。
     
   第四、要能够战胜自己。 “在证券领域,一旦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并得出了经过验证的判断之后,勇气就成为最重要的品德。” 
     
   令人欣喜的是,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你不具备上述品质,但是能够按照本书里面防御型投资者的所要求的严格标准行事,也可以相对轻松的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

3. 再读《聪明的投资者》(1)

   用“再读”的字眼,是因为在2015年曾经读过一次。
     
   现在看来当初第一次读这本书,应该是完全没有看懂,唯一的收获是知道了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公式,顿时觉得好像是掌握了至高的武林秘籍一样,见到任何一只股票都套到公式里面算一下,看看到底值多少钱。因为对于其中限制条件和分析过程懵懵懂懂,所以即使勉强得出一个数字,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谱,然后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如果估值和投资有这么简单,多少比我更早读到这本书的人应该早都发财了。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人还在满世界寻找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投资公式,以期掌握财富倍增的密码,而书中最有价值的关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反倒被抛到一旁了,这才是珍珠蒙尘一样的最大悲哀。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被奉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华尔街教父”。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一书,这本书的问世,宣告了格雷厄姆投资体系的基本成型,在书中格雷厄姆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实例,使得证券分析的过程,所有步骤都可以重复、并可以验证的科学,从而奠定了格雷厄姆在投资领域无可争议的大宗师地位。
     
        
   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是《证券分析》的大众普及版。作为普及版的证券分析书籍,《聪明的投资者》的影响更大更广泛。作为格雷厄姆最为出名的学生——巴菲特——就从该书中收获颇多。在格雷厄姆去世之后,巴菲特为本书的第四版,也是最后一版,写了序言,在序言他这样写到:
     
   1950年的巴菲特19岁,已经有过7年的炒股经历,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方法。根据唐朝在自己的书籍《巴芒演义》里的描述: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在1970年给格雷厄姆的写信说,在他阅读到《聪明的投资者》之前,他的投资一直是 “激情而非理智的” 。此后,巴菲特通过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申请,并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并在毕业几年之后,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成为格雷厄姆公司的员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学习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最终开启了投资世界的封神之路。
     
   《聪明的投资者》在1949年出版之后,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格雷厄姆每隔5到8年就会进行一次修订,1949年第一版,1954年第二版,1965年第三版,1973年第四版也是格雷厄姆修订的最后一版。
     
       
     
   这个版本的中译本,2010年8月1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出版,书名《聪明的投资者》,由王中华和黄一义翻译。
     
        
     
   巴菲特为本书所做的序言中,非常的简短,但是也提到了非常有价值的两个观点。
     
   第一点,这本书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获得投资成功的 “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 ,但是投资者还必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二点,要善于利用股市的愚蠢行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的原话如下:
     
     
     
   最新的修订者贾森-兹威格总结了格雷厄姆核心的投资思想,这些核心的思想至今看来依然并且在将来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主要包括:
     
   第一、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
     
   第二、善于利用市场先生。
     
     
   第三、牢记安全边际。
     
     
     
   最后,贾森-兹威格告诫读者:“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 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
     

再读《聪明的投资者》(1)

4. 聪明的投资者的介绍

《聪明的投资者》共有三个版本,都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分别是:2010年8月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精装)、2011年7月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精装)、2014年07月《聪明的投资者》(实战版)。

5.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2)

 
        作为防御型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自己没有时间深入分析股票,也不能承受高风险,应当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这是真理,我想也是大部分难以坚持的真理,毕竟高回报的故事在耳边经常刮起。格雷厄姆给这类投资者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是股票投资资金不低于其流动资金总额的25%,但不能高于总额的75%,且不能轻易超过50%,也就给投资设定了一个谨慎上限。财务风险并非只存在于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而且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相对于进攻型的投资者劳心劳力,防御型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投资,将自己的资产区分不同帐户,严格限定自己的投资帐户占比,保留自己日常生活必须帐户占比,最好的防御就是有力的进攻。而这些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用约束取代猜想“的精髓。
        作为积极型投资者,有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相对也能承受相对较高的风险。投资债券、优先股、频繁的短线交易,对高收益的渴求,内外兼顾的对冲组合,打新股,这些积极进攻的姿态,似乎更诱惑人去认为自己是积极型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强调,在股票分析和操作投入相当时间和精力的人才是,大部分工薪族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不是。将个人资产区分投资帐户占比,也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毕竟100%的资金满仓对任何个人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非是赌徒。格雷厄姆给积极型投资者推荐的三个投资领域:1)股价偏低、市盈率不高、不太受欢迎的公司 2)购买廉价证券,有足够的规模和盈利业绩 3)有特殊情况的待重组公司。
        本书第8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和第12章《对每股利润的思考》是巴菲特建议读者好好详读的章节。前者强调市场的不可测波动的固有特征,让任何投资理论不可能一直有效,无论是道氏择时交易理论,还是估计方法,任何一个方法只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投资的可靠性就越来越差。后者强调是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分析公司始终是要盈利才能持久经营,才能持续收到回报的原则,如何选择股票的基本方法。对于市场波动,投资者主要兴趣是在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股票;而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个值得入手的潜力公司?看管理层、看财报。管理层的人员构成、对市场经营和股息分配的态度;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一个公司年底了口袋还有多少现金,营业现金流量是否稳步增长、资产负债表查看企业有多少债务。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的评价也应该是选股的一大参考要素。
        最后,用这样的话小结一下,聪明的投资者更关注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对于能控制的因素进行控制
        【篇三】《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2)

6. 《聪明的投资者》是怎样一本书?

教授价值投资投资的书,作者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还是援引一些评价来看这是怎样一本书吧。

       “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沃伦•巴菲特
  “完整地传达了格雷厄姆的巨大成功和广受欢迎的投资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原则。”——《货币》杂志
  “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得对于几何学、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纽约证券分析协会
  “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沃伦•巴菲特
  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的评论

7. 聪明的投资者的出版信息

这部《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第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并为其提供投资成功所需的情绪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专业书籍。至今,它仍然是面向投资大众最好的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是经过修订后的第4版,旨在将格雷厄姆的理念运用于当代金融市场的同时,保留其原文的完整性。为了便于理解,在格雷厄姆的原文页下增加了一些注释,而格雷厄姆的原文注释则移至书后的“尾注”中。在格雷厄姆原著的每一章之后,你都会看到一篇新增的评论。在这些引导读者的内容中,将添加一些新的例证,以此来说明,对今天的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的原则仍然是多么贴切(以及多么使人思路开阔)。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本书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通过教育我们,这本书也能够获得新生。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的出版信息

8. 聪明的投资者的内容简介

本修订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其中大量的注释和每章之后的点评非常有价值。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书籍,而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