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为何叫瘦西湖

2024-05-15

1. 瘦西湖为何叫瘦西湖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障河。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嘉庆二十年(1815)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此后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一小部分。五亭桥。小金山。 

1980年代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扬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全市总面积6653.81平方千米,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457.19万,其中市区人口115.13万人。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安、盐城,东联盐城、泰州,西与天长、南京、淮安交界。拥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长143.3千米。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9月13日举行,《2005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排行榜正式发布。扬州全国排名第27位。生活质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江苏共有11个城市上榜,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徐州、泰州、淮安。 
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大桥、京沪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等。 
宁启铁路:扬州始发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8年,扬州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 
瘦西湖 个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京杭大运河 扬州八怪纪念馆 汉广陵王墓 唐城遗址 东圈门汪氏小苑 

特产 
红烧狮子头 富春包子大煮干丝 酱菜 牛皮糖 扬州老鹅—盐水鹅 扬州炒饭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北,座落着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瘦西湖风区。“三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惟扬州有之。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瘦西湖开挖莲花梗新河,直通平山堂。当时扬州的一些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在湖之两岸争相建筑,大而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据《水窗春呓》卷下记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 
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 
清代瘦西湖共有二十四景,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环抱,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岛屿、土丘,加以人工的修饰,构成一个山水环抱,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6�1波罗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法。”旧时的扬州曾是“十里林亭通画舫”,荡舟游园,这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早在清代,扬州以花船为业者甚多,其时有歌舫、酒舫、乐舫、诗舫、灯舫、菜舫、膳舫、歌舞舫等。目前,各种画舫虽未恢复旧观,但湖上已有花船荡漾,小者如木船,大者如画舫。画舫分隔为前庭、后庭和中堂三个部分。后庭为唐代七翘角屋顶,上复琉璃筒瓦,舫柱雕花,四面窗花别致,好似一座小型的古典建筑飘浮水面。每艘画舫可载游客20余名。游人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每当月满时,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灯光点点,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乘着皎洁的月色,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此湖光水色,无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游瘦西湖后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香港一位人士写诗赞道: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景点珠连:红桥修禊、长堤春柳、梅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二十四桥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瘦西湖为何叫瘦西湖

2. 瘦西湖是什么样的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因为湖身曲长,两岸花木疏秀,风景纤丽而得名。它是在弯曲的河流边土阜间,相势布置建筑物和树木花卉而组成的风景区。


沿湖香影廊对岸是游湖登舟的码头,这一组统称“后冶春园”为瘦西湖的起点。向北按次序依次是歌咏亭、虹亭、船舫、西园曲水到长堤春柳,是湖的人口处。堤边植柳,古时的堤延伸到后湖平山堂山下。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位于湖的中心,是四面绕水的岛屿,北架八龙桥,贯通彼岸。岛山多为土丘,顶端有风亭,凭栏远眺,全园景色历历在目。北望后湖长春桥,山西麓有湖的草堂、绿荫馆、玉佛洞和小南海等景,东麓有桂花厅、月观,对岸在“四桥烟雨”的废址上建有富春、长春两个公园。南麓有琴室、架红栏桥(玉版桥)与南岸“桃花坞”废址相接。这里还有疏峰馆、听鹂馆等景。


从玉佛洞西进是三面临水的吹台,又名“钓鱼台”。亭四周用墙封闭,开圆形洞门,从亭门可以看到对湖的五亭桥和另一岛屿上的白塔。


五亭桥原称“莲花桥”,在莲性寺之后,因为寺址周绕有水形如莲花,其后有土埂名为“莲花埂”,桥位于此故得名乙桥上架置五亭,俗又称“五亭桥”,是通往观音山、平山堂必经之地。桥身用青石砌成,下面由十二个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十五孔。平面呈工字形,两侧加阶梯,桥面上矗立琉璃攒尖顶方亭五座,正中为主亭,体积加高,其四角各配置一个单檐的方亭。每逢月满,从正侧桥孔观望每洞各映一月,金色荡漾众月衬桥,使湖景更加美丽。


桥南也有一座小岛,是“法海寺”即莲性寺址,寺已毁,仅余白塔一座,为喇嘛塔形式,下有方形台座,其上作圆形塔肚,中间开佛龛,塔顶以塔刹(十三天),伞盖承宝瓶结顶。这一高耸的建筑物与桥相呼应为全湖的精华所在。

3. 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的文献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扩展资料: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别于杭州西湖的雍容,大气,却表现出了扬州西湖的纤细、苗条和婉约。“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从此,“瘦西湖”之名被流传至今。
本诗的作者汪沆出生于清朝的康乾盛世,但却写了这么一首讽刺社会奢靡风气的诗,是具有极大的勇气的。也正因为作者的这份难得的社会责任感,才使这首诗流传至今,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提出瘦西湖之名的,究竟是谁?有人说是本诗的作者汪沆,也有人说是更早一些的扬州吴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汪沆的这首诗使得扬州瘦西湖之名享誉全国。直到现在,导游介绍瘦西湖的开场白中,都先要提到这首诗,说明瘦西湖名称的由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瘦西湖

为什么叫“瘦西湖”

4. 一开始瘦西湖叫什么,为何又改名瘦西湖

材料一:

历史上,扬州濒临长江,古运河贯纵全城,水网发达,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盐商富贾一方.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来扬州,为满足皇帝游览,扬州盐商竟相出资,沿水筑园,沿湖造景,累
计有二十四景之多."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是当时园林盛况的写照.

    瘦西湖是当时园林最为集中的一处,它原名叫保障河,是一条护城河,也叫长春河,是蜀
岗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了迎接康熙和乾隆两朝皇帝的南巡,扬州盐商以及官僚在两
堤争地购园,逐渐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

    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扬州堪称瘦"扬州这西湖的瘦是从何而来的呢?乾隆年间
的诗人汪亢曾经拿杭州西湖和扬州西湖做了比较.他把杭州西湖比成唐朝美女杨贵妃.雍容
华贵,而扬州西湖则是汉朝美女赵飞燕,轻盈苗条.两座城市,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的风景名
胜,同样的消费水平.唯一不同的是两座西湖的比较,一胖一瘦,所以汪亢写下了"垂杨不断接
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做瘦西湖"

    杭州素有销金锅子之称,而扬州的消费也可以用"腰缠十完贯,骑鹤下扬州"来形容.西湖
胖瘦之比,按现代的审美观来说,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一代文豪朱自清先生称赞汪亢起名之
妙,他说"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清末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游览了瘦西湖之后也
说"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呢,便是瘦西湖名称的来历了

材料二:

    《鹿鼎记》第二回写道:“清朝康熙初年,扬州瘦西湖畔的鸣玉坊乃青楼名妓汇聚之所。”这一句话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瘦西湖的名称在康熙初年是否已经流行?第二,瘦西湖畔是不是名妓汇聚之所?
    先说第一个问题。瘦西湖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的河,它本来是古扬州的护城河,名字叫“保障河”或者“炮山河”。“瘦西湖”是后来出现的名字,但这个名字流行于何时呢?      
    一般认为,最早提起“瘦西湖”名字的人是汪沆。汪沆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杭州人。这位汪沆也算是满腹诗书的,当时他的藏书在江南颇有名气,但他无意于仕途。他和当时许多杭州文人一样,经常往来于扬州。在一次游览了扬州红桥风光之后,汪沆信笔挥毫,写下了《红桥秋褉词》的绝妙诗句,其中一首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的大名便风行天下。按照现在的观念,汪沆是应该取得“瘦西湖”名字的专利权的。但是汪沆其人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才出生的,由他首先倡导的“瘦西湖”名称当然不可能在他出生之前的“康熙初年”就已经流行。因此,《鹿鼎记》的说法显然不确。
    再说第二个问题。旧时青楼集中的地方,北京在八大胡同,南京在秦淮河,上海在四马路,苏州在阊门。那么,清代扬州的“名妓汇聚之所”在哪里呢?
    据记载,清代扬州青楼集中之地并不在瘦西湖畔,而是在其它一些地方,首先是钞关。《扬州竹枝词》云:“钞关门外狭邪家,向晚争催绾髻丫。”《广陵竹枝词》云:“秦楼夹道钞关南,是处人家外宅男。”都是写的清代扬州钞关的风情。钞关位于扬州城南,为南北水上交通咽喉,沿岸排列各种店铺、市肆,又有各色旅人、客商,是一个以风月繁华出名的地方。清初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描绘过这里的情景,说这里有密巷百十条,其中充塞着无数风尘女子。旧时扬州人形容女性美丽,通常用两句话,一是“琼花无二朵”,一是“钞关数第一”,由此也可见其影响。钞关之外,又有新胜街、石牌楼、多宝巷、新大原等处。在李涵秋的小说《广陵潮》中,饶二对他的兄弟说道:“我一到扬州,上了岸,我便跑到多宝巷一带地方……”就是写的此意。清代瘦西湖画舫里曾经有歌女活动,但《鹿鼎记》说瘦西湖畔是“名妓汇聚之所”显然不合史实。

5. 西湖就是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的“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瘦西湖”? 来由一: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 当时,盐商中首富有三家,他们附庸风雅,经常到湖上游玩、宴客。这年春二月,三个盐商来到湖上凫庄小宴,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欣赏湖面景色。大盐商年龄最长,阅历多,以长兄自居,他喝了几杯酒,就说:“我们这个保障湖,风景多好啊,一点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却叫保障湖未免有点不相配。”二盐商惯于见风使舵,见大盐商发这通议论,立刻凑趣说:“高见,高见。我们扬州文人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件事,实在叫人遗憾。”三盐商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接着说:“起个名字,还要文人?我看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我们三人思量思量,不信就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三个人酒不喝了,都在低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大盐商先开口,他说:“我们的保障湖在扬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为如何?”二盐商马上附和说:“妙,妙,把保障湖改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三盐商看了二盐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二位都到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啊!我们这个湖怎配称西湖呢?依小弟之见,叫‘小西湖’还差不多。”大盐商摇摇头,心里有话:这个“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就说:“‘小西湖’还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字来。” 就为这一个字,三个人又在苦苦思索了,过了好一会,二盐商开口了,他说:“我们这个西湖,虽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点,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里长,我看不如叫它‘长西湖’。大、三盐商都摇头,不同意。他们于是又想出一大堆名字来,什么“金西湖”、“银西湖”、“绿西湖”、“蓝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没有一个中意的。这一来,他们才感觉到替湖起一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颇有兴趣地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大盐商见了,就说:“那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 这位书生并没有过来,他站起来劈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的这个湖是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依我之见,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个字一出口,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再邀请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来由二:瘦西湖原称保障河。据说,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汪杭的文人来到扬州,观赏了此处的风景后,写下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便是瘦西湖的由来

西湖就是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6. 瘦西湖,为什么是瘦?

1 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 当时,盐商中首富有三家,他们附庸风雅,经常到湖上游玩、宴客。这年春二月,三个盐商来到湖上凫庄小宴,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欣赏湖面景色。大盐商年龄最长,阅历多,一向以长兄自居,他喝了几杯酒,就说:“我们这个保障湖,风景多好啊,一点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却叫保障湖未免有点不相配。”二盐商惯于见风使舵,见大盐商发这通议论,立刻凑趣说:“高见,高见。我们扬州文人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件事,实在叫人遗憾。”三盐商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接着说:“起个名字,还要文人?我看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我们三人思量思量,不信就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三个人酒不喝了,都在低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大盐商先开口,他说:“我们的保障湖在扬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为如何?”二盐商马上附和说:“妙,妙,把保障湖改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三盐商看了二盐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二位都到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啊!我们这个湖怎配称西湖呢?依小弟之见,叫‘小西湖’还差不多。”大盐商摇摇头,心里有话:这个“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就说:“‘小西湖’还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字来。” 就为这一个字,三个人又在苦苦思索了,过了好一会,二盐商开口了,他说:“我们这个西湖,虽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点,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里长,我看不如叫它‘长西湖’。大、三盐商都摇头,不同意。他们于是又想出一大堆名字来,什么“金西湖”、“银西湖”、“绿西湖”、“蓝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没有一个中意的。这一来,他们才感觉到替湖起一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颇有兴趣地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大盐商见了,就说:“那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 这位书生并没有过来,他站起来劈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的这个湖是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依我之见,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个字一出口,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再邀请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2 瘦西湖原称保障河。据说,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汪杭的文人来到扬州,观赏了此处的风景后,写下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便是瘦西湖的由来。

7. 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的文献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扩展资料: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别于杭州西湖的雍容,大气,却表现出了扬州西湖的纤细、苗条和婉约。“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从此,“瘦西湖”之名被流传至今。
本诗的作者汪沆出生于清朝的康乾盛世,但却写了这么一首讽刺社会奢靡风气的诗,是具有极大的勇气的。也正因为作者的这份难得的社会责任感,才使这首诗流传至今,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提出瘦西湖之名的,究竟是谁?有人说是本诗的作者汪沆,也有人说是更早一些的扬州吴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汪沆的这首诗使得扬州瘦西湖之名享誉全国。直到现在,导游介绍瘦西湖的开场白中,都先要提到这首诗,说明瘦西湖名称的由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瘦西湖

为什么叫“瘦西湖”

8. 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为何叫瘦西湖

1、来由一: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
 
 2、当时,盐商中首富有三家,他们附庸风雅,经常到湖上游玩、宴客。这年春二月,三个盐商来到湖上凫庄小宴,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欣赏湖面景色。大盐商年龄最长,阅历多,以长兄自居,他喝了几杯酒,就说:“我们这个保障湖,风景多好啊,一点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却叫保障湖未免有点不相配。”二盐商惯于见风使舵,见大盐商发这通议论,立刻凑趣说:“高见,高见。我们扬州文人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件事,实在叫人遗憾。”三盐商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接着说:“起个名字,还要文人?我看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我们三人思量思量,不信就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三个人酒不喝了,都在低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大盐商先开口,他说:“我们的保障湖在扬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为如何?”二盐商马上附和说:“妙,妙,把保障湖改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三盐商看了二盐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二位都到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啊!我们这个湖怎配称西湖呢?依小弟之见,叫‘小西湖’还差不多。”大盐商摇摇头,心里有话:这个“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就说:“‘小西湖’还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字来。”
 
 3、就为这一个字,三个人又在苦苦思索了,过了好一会,二盐商开口了,他说:“我们这个西湖,虽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点,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里长,我看不如叫它‘长西湖’。大、三盐商都摇头,不同意。他们于是又想出一大堆名字来,什么“金西湖”、“银西湖”、“绿西湖”、“蓝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没有一个中意的。这一来,他们才感觉到替湖起一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颇有兴趣地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大盐商见了,就说:“那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
 
 4、这位书生并没有过来,他站起来劈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的这个湖是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依我之见,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个字一出口,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再邀请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5、来由二:瘦西湖原称保障河。据说,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汪杭的文人来到扬州,观赏了此处的风景后,写下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便是瘦西湖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