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镇的历史沿革

2024-05-13

1. 静海镇的历史沿革

 到鸦片战争前夕,静海县的面貌已大为改善,人口激增,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耕地200万亩,分东、西、南、北四路,辖 348个行政村,总户数达46000户,人口17万多人。1937 年 , 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 , 静海沦陷后设“静海县公署”。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 , 国民党政府在静海设静海县政府 , 由河北省沧州专署管辖。另外 ,1944 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静海县西南部和大城县部分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 ,设置静大县人民政府 ,由冀中第八分区管辖。 1945 年 3 月,静海县和大城县分设 ,静海县仍属冀中第八分区。1948 年12月 ,静海解放 ,静海县人民政府由东藏庄(现属河北省大城县)迁到静海镇 ,由河北省天津专署管辖。1949年3月 ,原津南县的砖垛、湾头、中旺、马圈、抛庄 5个区并入静海县。1958 年11月 , 青县、静海县合并 , 称静海县 ,县治静海镇 ,改属天津市。1961年5月13日 , 青县、静海县分置 , 静海县驻静海镇 , 改属河北省天津地区。1973 年8月1日改属天津市。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静海县,设立天津市静海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 静海实施“引资兴县”,载体建设初见规模。规划建设了静海经济开发区、团泊风景区、天宇科技园、恒泰科技园、子牙环保产业园、城区商贸住宅区、天马方舟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等7个县级重点区域和12个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各园区已具备了接纳大中型企业入驻的条件。静海发展环境良好,服务一流。拥有3所大学分院、8所职业中等学校及一批初、中等教育机构。区内设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和商检、工商、税务等机构。建有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客商中,建立“一站式”办照,低收费报建、无干扰经营、送上门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承诺制、无偿式、全过程服务。 静海发展的定位是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目前正规划建设水体旅游区、新兴工业区、现代物流区、中心商住区、绿色生态区、高效养殖区六大城市板块,静海的未来将预示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自 然 地 理静海区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天津市西南部,海河流域下游,其东北、东南地区分别与天津市西青区及大港区接壤,西北部与河北省霸州市交界,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文安、大城县相接,南部是河北省的青县和黄骅市。静海区处于东经116°42~117°12之间,北纬约38°35~39°4之间。全区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0公里。 静海区的地形比较平缓但多洼淀。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平均地面坡降为1/2米。最高地点在西南端的小河附近,海拔约7.0米左右;最低点在团泊洼水库北端库区内,海拔为2.4米。静海区的主要洼淀有贾口洼、团泊洼及东淀,历史上曾是黑龙港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河系的滞沥和分洪区。静海区为平原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又可分为洼地冲击平原和滨海平原两部分。南运河以西为黑龙港洼地冲击平原,南运河以东属于滨海平原。静海区的地形平缓,适于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耕作,但地势低洼,易生涝灾。

静海镇的历史沿革

2. 静安区的历史沿革

静安境域成陆于晋唐之间。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地属华亭县高昌乡,北依吴淞江(苏州河),南濒北长浜。境内有东西芦浦和涌泉浜、石浜等诸多河流,更有名胜涌泉,亦名沸井浜。据南宋《云间志》载:“沸井浜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向西越界修筑的第一条马路,便是通向静安寺的涌泉路(华名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年,又以静安寺为起点,向南修筑徐家汇路(后名海格路,今华山路),向北修筑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以后,向西又修筑愚园路和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遂使静安寺地区逐渐成为上海市西郊的交通枢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界,境地自静安寺(向北划一直线至小沙渡)以东地区全部划入公共租界。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扩张,将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至此,境地成为三界(公共租界占65%、法租界占10%、华界占25%)分治的局面,静安寺地区则是三界交汇之处。民国26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租界成为“孤岛”,大批难民拥进租界,人口急剧上升,经济畸形发展。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租界。民国32年8月,汪伪政府“接收”租界,将公共租界改称第一区,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民国34年12月,国民政府按原警区设32个行政区,境地分属第十(静安)区、第十一(新成)区和第十二(江宁)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5月30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静安、新成、江宁区,区划未作变动,但接管时将静安区改名为静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静安寺区复改称为静安区。1956年2月,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东境并入新成区,西境并入长宁区。1959年12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再次调整市区区划,撤销新成、江宁区建制,将江宁区全部、新成区成都路以西地区以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地区合并重新建立静安区。1960年1月,静安区正式成立。全区划分为14个街道办事处,1961年12月18日,将1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8个。1964年9月,又调整为10个街道办事处。1994年10月境内街道办事处建制调整,华山路与愚园路、万航渡路与余姚路、康定路与江宁路、武定路与张家宅、威海路与延安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合并为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 2015年9月,静安区和闸北区同时召开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会上宣布,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区政府目前设在常德路370号。撤二建一后,两区强强联合,建立联合党委,下设三个党组。“撤二建一”的具体方案还需等中央审批。 2015年10月16日,根据上海官方媒体《闸北报》消息,9月29日在闸北区政府十五届十二次全会上,区委书记、区长安路生作了全会的主题报告,其中在要求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任务时,他着重提到“确保闸北静安两区‘拆二建一’工作平稳有序。 2015年11月4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工作大会,正式宣布闸北静安两区合并。合并方案于2015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

3. 静安区的历史沿革

 静安境域成陆于晋唐之间。
  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地属华亭县高昌乡,北依吴淞江(苏州河),南濒北长浜。
  境内有东西芦浦和涌泉浜、石浜等诸多河流,更有名胜涌泉,亦名沸井浜。
  据南宋《云间志》载:“沸井浜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
  然水腾涌,昼夜不息。”
   
  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向西越界修筑的第一条马路,便是通向静安寺的涌泉路(华名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同年,又以静安寺为起点,向南修筑徐家汇路(后名海格路,今华山路),向北修筑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
  以后,向西又修筑愚园路和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遂使静安寺地区逐渐成为上海市西郊的交通枢纽。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界,境地自静安寺(向北划一直线至小沙渡)以东地区全部划入公共租界。
  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扩张,将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
  至此,境地成为三界(公共租界占65%、法租界占10%、华界占25%)分治的局面,静安寺地区则是三界交汇之处。
  民国26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租界成为“孤岛”,大批难民拥进租界,人口急剧上升,经济畸形发展。
  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租界。
  民国32年8月,汪伪 *** “接收”租界,将公共租界改称第一区,法租界改称第八区。
  民国34年12月,国民 *** 按原警区设32个行政区,境地分属第十(静安)区、第十一(新成)区和第十二(江宁)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5月30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静安、新成、江宁区,区划未作变动,但接管时将静安区改名为静安寺区。
  1950年6月28日,静安寺区复改称为静安区。
  1956年2月,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东境并入新成区,西境并入长宁区。
  1959年12月3日, *** 上海市委决定再次调整市区区划,撤销新成、江宁区建制,将江宁区全部、新成区成都路以西地区以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地区合并重新建立静安区。
  1960年1月,静安区正式成立。
  全区划分为14个街道办事处,1961年12月18日,将1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8个。
  1964年9月,又调整为10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10月境内街道办事处建制调整,华山路与愚园路、万航渡路与余姚路、康定路与江宁路、武定路与张家宅、威海路与延安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合并为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
  
  2015年9月,静安区和闸北区同时召开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
  会上宣布,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区 *** 目前设在常德路370号。
  撤二建一后,两区强强联合,建立联合党委,下设三个党组。
  “撤二建一”的具体方案还需等中央审批。
  
  2015年10月16日,根据上海官方媒体《闸北报》消息,9月29日在闸北区 *** 十五届十二次全会上,区委书记、区长安路生作了全会的主题报告,其中在要求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任务时,他着重提到“确保闸北静安两区‘拆二建一’工作平稳有序。
  
  2015年11月4日上午,上海市委、市 *** 举行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工作大会,正式宣布闸北静安两区合并。
  合并方案于2015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
  
   

静安区的历史沿革

4. 静海寺的历史沿革

静海寺建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明成祖敕建。当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1409年)返国时(1411年),明成祖朱棣为彰昭郑和扬大明国力雄厚,厚往薄来,使“海外平服”之丰功;同时为供奉郑和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种植稀异树种如西府海棠等,敕建静海寺。近年严中对此说提出质疑,认为静海寺是明仁宗于洪熙元年郑和守备南京时敕建并赐名“静海”的,是为了“昭太宗皇帝圣德”,因为是朱棣“命使(郑和)航海”的。至于“成祖敕建“说,严中认为乃自晚清至今一些修志者误解前代方志所致。明成祖是在郑和六下西洋回来后的1424年去世的。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对派船出航的热情似乎没有成祖高,于是郑和就被任命为南京守备。无论静海寺是否此时建的,郑和此时却住在静海寺。初建时的静海寺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等殿宇,环之以钟楼、井亭、观音阁、华严楼、玩咸亭、三宿岩等建筑和景观,连同方丈室、僧房,占地2万多平方米,崇殿耸翠,飞阁翔丹,盈视饱览,宏丽壮观。十六世纪中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游历天下,曾在静海寺考察海外药材,如乳香、没药、血竭等。号称“金陵律寺之冠”的静海寺此时可谓名垂青史,殊荣非常。此后的百年间,静海寺几经沧桑。清咸丰年间和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惨遭兵乱,大殿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和几间残破的僧房。静海寺的兴废,无言地诉说着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蒙受的屈辱。曾几何时,这里香客如云,佛轮常转,但香火终于敌不过战火的淫威。1 8 4 2 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威逼,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意向。又在泊于长江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大英帝国。中国人在“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铁律下,蒙受着长达一百五十五年的奇耻大辱。静海寺也从此与香港岛有了不解之缘,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静海寺建成之后,因年久蠹坏曾于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年间三次重修。据记载,正德年间重修后,静海寺有四殿、六堂、四亭,还有方丈室、楼、阁、画廊等。明清时静海寺规模宏大,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静海寺中曾供奉郑和在洪熙元年守备南京期间为纪念永乐年间六下西洋而铸造的一尊铜鼎,该鼎在清道光年间仍供奉于寺中。静海寺内还曾供奉郑和塑像,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犹存。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月,静海寺被大火焚毁,仅剩山门天王殿,后得以重建。 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五百多年间,静海寺历经灾难与战火,解放之后仅乘偏殿数间。1987年在旧址复建628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由于不是原貌的修复,故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为了迎接香港回归,1996年底,进行了扩建,使陈列馆的占地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整体建筑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古朴典雅。举世闻名的明城墙依伴着狮子山蜿蜒而过,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静海寺恰似画面上独特的一景。静海寺集荣辱于一身,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院内有“三宿岩”、“天妃宫碑”、铜镜“史鉴”和警世钟等景点。

5. 静海区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静海区共有18个乡镇,其中2个乡:良王庄、杨城庄;16个镇:静海、独流、唐官屯、王口、中旺、陈关屯、台头、子牙、大邱庄、蔡公庄、梁头、团泊、双塘、大丰堆、沿庄、西翟庄。静海区下属384个行政村。

静海区的行政区划

6. 静海区概况

静海区是天津市市辖区。东北、东南分别与天津市西青区及大港区接壤,目前静海区大致分为两个板块静海西侧靠近静海站附近新房均价在一万四左右,静海东侧团泊湖板块均价在九千左右。

7. 上海静安区历史??????、求大神帮助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境域在唐、宋两代,隶属华亭县高昌乡。元、明、清三代隶属上海县高昌乡。1899年,境域大部划入公共租界西区。1914年境域南部1/10土地划入法租界。其余地域均属上海县法华乡(区)。
1949年5月30日,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
静安区地名志
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复改称静安区。解放初,境域分属静安、新成、江宁区。1956年2月,上海市区划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成区,西境并入长宁区。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至今。静安区设有威海路、延安中路、愚园路、张家宅、武定路、江宁路、康定路、余姚路、万航渡路、华山路等10个街道。1994年10月境内街道办事处建制调整,华山路与愚园路、万航渡路与余姚路、康定路与江宁路、武定路与张家宅、威海路与延安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合并为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

上海静安区历史??????、求大神帮助

8. 上海静安区历史??????、求大神帮助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境域在唐、宋两代,隶属华亭县高昌乡。元、明、清三代隶属上海县高昌乡。1899年,境域大部划入公共租界西区。1914年境域南部1/10土地划入法租界。其余地域均属上海县法华乡(区)。 1949年5月30日,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  静安区地名志 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复改称静安区。解放初,境域分属静安、新成、江宁区。1956年2月,上海市区划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成区,西境并入长宁区。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至今。静安区设有威海路、延安中路、愚园路、张家宅、武定路、江宁路、康定路、余姚路、万航渡路、华山路等10个街道。1994年10月境内街道办事处建制调整,华山路与愚园路、万航渡路与余姚路、康定路与江宁路、武定路与张家宅、威海路与延安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合并为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