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铁一直在亏损,国家还要不停地建设高铁?

2024-05-17

1. 为什么高铁一直在亏损,国家还要不停地建设高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各领域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高铁作为中国战略性工程之一给我国打来了诸多好处,近年来中国高铁线路不仅在国内广泛铺设,东西南北全面贯穿。
而且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展开还接手了很多海外投资项目,可是据媒体报道高铁目前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很多人好奇那为什么国家还要不停地建设高铁?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讲!
首先高铁处在亏损是事实,但这仅仅是从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国家建设高铁不仅从经济方面考虑,从民生角度进行考虑的话。国家发展高铁不仅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给人们提供另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其次是要想富先修路。一些铁路运输投资是根据国家整体运输规划设计安排的铁路投资需要符合国家的经济规划。比如煤炭。钢铁。铁矿石。等资源品的运输。解决部分地方的交通制约瓶颈。
最后就是高铁的快捷,中国高铁同时还担负从各个战区快速运兵到指定地域集结的责任。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应该不计成本去发展高铁。如今的中国高铁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誉,令西方各国羡慕不已。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也是对广大老百姓负责。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高铁一直在亏损,国家还要不停地建设高铁?

2. 为什么中国高铁连年亏损,却越建越多?

知道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吗?没错,就是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和高铁。
其中,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中国高铁以高速度,稳定、舒适的乘坐环境闻名于世界,高铁不但提高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还带动了沿线的经济、科技的发展。
凭借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等,中国高铁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拿下了一项项中外高铁项目,大国风范彰显无遗,一条条疾驰而过的钢铁长龙,代表的是中国制造,中国速度!
但是,少有人知道,中国的高铁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平均每公里高铁的投资就有1.3亿元,而我国高铁里程已有25000公里,可以想象,我们国家的高铁票价是无法收回来的。
那为什么国家还是坚持修修建高铁呢?不求近功,不安小就。中国深谙此点,高铁给沿线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中国制造打下了名声,长远来说,中国高铁可谓是双赢!
中国曾以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著称与世,但,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后历经艰苦奋斗,当代中国告别了屈辱史,在新时代阔步前行!中国高铁,中国速度!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喜欢我们的节目请点赞+关注哦

3. 半年亏955亿,高铁年年亏钱,为什么还要年年修?

如果要问中国有哪些领先于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很多人会想到盾构机,5G,两弹一星等等科学技术。

而在这些技术当中,有一项技术,起初是落后于他国,而后技术引进,实现超越,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全国的技术,这就是高铁技术。高铁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名片,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出行,也在作为出口技术慢慢地影响着其他国家。但和盾构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不一样,高铁几乎是年年亏钱,甚至有的时候收入还不如贷款的利息多。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审计报告》,仅仅是2020年的上半年就亏损了955.4亿。那么问题来了,高铁年年都在亏钱,可为什么还年年都在不停地修建呢?

极简高铁发展史
中国领土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导致对高铁的需求巨大。但是我们国家高铁领域的发展却是要比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晚20-30年。早在1964年,日本新干线就已经通车,不仅如此,欧洲的法国和德国也很早就发展了高铁。

我们国家一直都在关注着高铁的发展,在1984年还出版了一本《高铁》的著作,在这本书当中,整理了各国高铁的发展情况。从1990年开始,铁道部门就开始构想如何修建高铁。
1999年8月16号,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开工,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专正式建成通车。在2008年,京津高铁正式通车之后,我们国家的高铁迈入了时速300公里以上。现在高铁的总里程数达到了3.79万公里,时速超过300公里以上的线路总里程超过了1万公里,占全世界所有高铁总里程数的2/3,我们国家的高铁网络已经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网。高铁的建设还在继续中,预计到2025年,高铁网的总里程可以达到6万公里。

那么,问题就来了,高铁年年都在亏钱,可为什么还要天天修,规模还越来越大呢?
高铁的益处
高铁的建造成本十分昂贵,2006年开始修建高铁起,到2010年就已经累计投资超过了一万亿。这些资金主要有几个方面,一部分来自于贷款,一部分来自于原铁道部发行的债券,剩余的一部分则有地方政府提供。但还是远远不够,于是铁道部甚至开始考虑引入社会资金,举个例子,2010年2月,京沪高铁的4.537%股权就被挂牌,向社会招标,以60亿的价格转让。而京沪高铁总建造成本要达到2209.4亿元,在当时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印度也曾经想要效仿中国修建高铁,结果6年过去了,一米都没有修出来。

即便是高铁建设好了之后,也并不是立马可以有钱的,几乎每一条铁路在运营的第一年都会遭受亏损。我们就以京津城铁为例,第一年旅客人数达到了1870万人次,营收11亿元,亏损7000万,第二年累计旅客人数达到了2230万人次,收入达到了14亿,亏损5000万,预计要16年才能收回初期的成本。再比如,石太客运专线第一年亏损达到了7亿。即便到了现在,高铁总体上也还是亏损的状态。

从提议修建高铁开始,就不断地有人质疑高铁是不是有必要?他们还质疑高铁的票价是不是能够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
不过,现在来看,高铁不仅仅是有必要,如果通盘来考虑,高铁并不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它所带来的益处远远高于建造它所付出的成本。那建造高铁都有哪些好处呢?
有一个词可以很好地概括高铁带来的好处:高铁经济效应。
中国有一句老话:想致富,先修路。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就发现,高铁的修建可以显著地提升沿海城市的GDP,高铁每投资一个亿,就可以让周边地区的GDP增加1.8个亿,甚至让很多原本是贫困村实现脱贫。

之所以高铁有如此的效应,主要在于它能大幅度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使得货运长期紧张的局面得到改善,同时加快了物流周转的速度,这可以大幅度提升经济生产力。其次,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高铁的建设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等等,这本质上就是在刺激经济。就拿京沪高铁来说,修建过程中总共聘用了11万名工人。而高铁修建好后,所在地区的各个产业也会因此大幅度发展,能够同时带动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行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它可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流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说白了就是铁道的相关部门在亏钱,却让其他相关产业和城市获得更大的收益。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修建高铁长期来看是一件好事。
高铁技术的出口
当欧美国家看到中国修建高铁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之后,他们也开始纷纷效法中国,可是当他们开始计划建造高铁时才发现,他们的高铁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国,想要修建高铁,只能靠进口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就是说,高铁技术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技术的出口,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高铁技术的主要出口国。

半年亏955亿,高铁年年亏钱,为什么还要年年修?

4. 为什么中国高铁宁愿亏钱,也要继续建设?

我国高铁已经亏了4万亿,为什么还要不断建设?看专家怎么说的

5. 中国高铁超多人坐,为什么却年年亏损

随着高铁线路在全国铺开,出行乘坐高铁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面对现在高铁票价上涨,很多小伙伴就会说,高铁不是便民的东西吗,票价这么贵,铁路公司每年能挣不少钱吧,可是铁路公司真的挣钱吗,按照目前的统计,2016年中国高铁运送旅客已经达到了15亿人次,光东南沿海的高铁日均运送量就达到了81.8万人,平均客座率达80%以上,

尽管保持了非常的运送能力,但是中国高铁其实大多数是在亏钱的,为什么会亏钱呢,首先咋们来看看动车的造价,现在普通250km/h的动车组1.3亿一列,平均一节动车车厢的造价就差不多1600万人民币,是速度快一点的350km/h的动车组1.9亿一列,平均一节车厢的造价更是高达2300万,这些还仅仅是普通高铁要是防风沙和抗寒的那价格就更惊人了,而咋们中国在去年年底,在役的高铁列车就已经超过了2500列,这个造价算起来真的是让人目瞪口呆了,

可是也有人说,高铁票也不便宜啊,十几亿的人次,怎么也不至于亏钱吧,其实上座率高的也就只有有限的几条线路,大多数线路还是入不敷出的,而且铁路公司的负债达到了4万亿,每年的利息就需要偿付3000多亿元,按照高铁一次运600个人算,平均票价500元运一次也就30万,这还不是纯利润,相比一下负债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

中国高铁超多人坐,为什么却年年亏损

6. 高铁为何长期亏损?

这几天,“高铁”话题在接二连三的报道中持续升温。
上周五,中国高铁迎来首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价格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
可此次优化调整,除少量涉及车次票价下调外,绝大多数涉及车次票价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宁波至深圳段一等座票价涨幅最高超过50%。

今天,一则有关高铁盒饭背后暴利的消息更是引发激烈讨论。

该报道指出,按照高铁出售的快餐份额比例,20元的包子套餐,成本在6元左右;45元的杏鲍菇炒牛肉饭,成本最高16元;而15元套餐的成本仅为5至7元。

事实上,高铁的票价问题、餐价问题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不少人拷问其中“暴利”几何,并猜测高铁肯定“油水”颇丰。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高铁大多在亏钱
对于此次跨省调价的原因,媒体报道称,与相关企业亏损不无关系。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南沿海高铁日均开行动车组622列,日均发送旅客81.8万人,平均客座率达80%以上。尽管保持非常高的能力利用水平,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仍然出现亏损。
将目光投向更大范围就会发现,中国高铁其实大多在亏钱。
2015年,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京津6条高铁账面利润为正,除了京津高铁外,其余线路都在运行5年之内实现扭亏。

当年京沪高铁2015年营业总收入达234.24亿元,净利润65.81亿元,不少人惊呼京沪高铁已成为“全球最赚钱高铁”。

但《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大部分线路还在持续大面积亏损,中国高铁整体处于巨额亏损中。
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有许多高铁无法打破亏损的局面。据了解,郑西、贵广、兰新、成贵、南广、兰渝等多条中西部高铁线路都在亏损,有的甚至距盈利遥遥无期。
网易《回声》曾称,没人知道高铁运营亏损的精确数字,不管是原铁道部,还是后来设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从没透露过中国高铁的具体亏损情况。
但仍然可以从已有数据和资料中看出整体盈亏的端倪。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铁路总公司负债合计约4.09万亿,2015年还本付息约3385亿。高铁负债约占铁总负债总额的60%,即需偿还本息约2031亿。

2014年12月,世界银行(World Bank)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高铁的旅客发送量大概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的25%。
高铁的票价一般是普通客车的3倍,而2015年中铁总的客运总收入为2506亿元,相当于其中有一半、也就是1250亿元左右来自高铁客运收入,远不足以偿还高铁负债产生的本息2031亿。
正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所言,我国所有高铁线路一年的总收入,尚不足以覆盖路网建设时银行贷款的利息部分。
高昂的成本
高亏损的背后自然有一笔高投入的账。虽然世界银行2014的研究论文称中国高铁的低成本引人注目,至多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依然是造成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就已经建成的线路来看,建设成本往往超出最初的预计。
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中显示,当时武广高铁建设成本为930亿元。但到了武广高铁前期筹备协调会议上,透露的投资额却涨到1166亿元,还不包括实际投资额追涨的部分。
京沪高铁项目建议书中的预算为1600亿元,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则加码到了2209亿元。而京津高铁投资额也在时速提升到300公里后,原先的预算大涨,最终突破200亿元。

高铁建设迎来的第一个投资“黄金期”是在2008年。彼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中国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而据了解,这个计划的三分之一给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近1万亿元的资金投向了高铁,其余约30%的资金用在了原有铁路的维护、更新等改造工程上。
也是在这一年,调整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关于高铁的规划方案,将“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规划目标从“到2020年建设1.2万公里”增加到了1.6万公里。
此后,随着高铁建设步伐的加快,巨额投资带来的债务也如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
与建设成本相比,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运营成本。在高铁顺利建成之后,成本的压力将体现在日常的运营上。

运营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个是直接的变动成本,包括电费、人工费、维修维护以及一般的物资消耗等费用;一个是车辆、线路的折旧费;然后是财务费用,也就是建高铁时的贷款、借债每年要付的利息,仅这一项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然而目前我国高铁运营成本较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甚至造成了“浪费”。
其一,就算是客运淡季大部分列车照样在运行,设备的维护、职工的工资,这些都是一大笔花费。
其二,有关高铁提速的问题也存在争议。
2011年,铁路部门出于“更好地确保安全”考虑而将高铁全面降速,五年之后,随着高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和高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铁路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从“安全论”变成了强调“经济账”。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从现行300公里时速恢复到350公里时速,50公里的时速提升,将使运营成本上涨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很多人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认为长期降速反而造成单位运输成本的上升和铁路投入资源以及旅客时间的浪费。
中国中车人士此前表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长期按照300公里运行,京沪等长途高铁线与民航相比竞争优势被削弱很多,高铁未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一种浪费。

今年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相近的观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网中,高铁和动车设计速度一般为350km/h、250km/h,但目前的运行速度多为300km/h、200km/h,导致资源浪费。
列车运行速度提高,既可开行更多的临客,解决节假日出行难的问题,满足旅客探亲访友等多样的出行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旅行时间缩短为基础,适当提高票价,从而改善投资效益。
地域间的差距
高铁盈利与否与其沿线的人口密度息息相关。
长三角区域的高铁普遍盈利能力突出,遵循了“人口红利”的逻辑。比如京沪高铁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以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这两大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经济区。
沿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7%,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占了11个。沪宁、沪杭、宁杭三条高铁则是贯穿了中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域。

多位对铁路网有研究的人士都认为,高铁盈利与否最关键的支点还是沿线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所带来的客流量提升。
相比这些人口密集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很多通往西部地区的高铁运营情况显得非常窘迫。
早在2010年1月就投入运营的郑西高铁(郑州—西安)比京沪高铁更早面世,盈利能力始终堪忧。按照郑西高铁当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繁忙区段2010年每天开行59对高铁动车组、2018年每天125对、2028年每天177对。

然而,如今郑西高铁每天仅开行30对左右高铁动车组,非但没有递增,连6年前的计划都大打折扣,上座率更是不足五成。
在运营两年后,铁总曾披露过,由于这条高铁线亏损14亿元,拖累原本盈利4亿元的郑州铁路局亏损10亿元。
专家认为西部地区内部流动性较小,从郑州去西安的客流较少,这样的线路只有在铁路网打通后才能在客运量上实现好转。
同样惨淡经营的恐怕还有耗资1435亿元的兰新高铁(兰州—乌鲁木齐),目前兰州到乌鲁木齐每天仅开行5对动车组,只有兰州到西宁这条用时一个多小时的短途线路开行了较多对动车组。
尽管其后车次、客流会逐渐增加,但和东部的高铁相比,其盈利速度相当缓慢,收回成本亦是遥遥无期。
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客流不足等因素,都增加了中西部尤其是西部高铁建设的沉没成本,想全面实现扭亏非短期内能够实现。
在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京沪高铁的盈利模式显然无法复制。

其他运输工具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高铁开通的线路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且比飞机更具价格优势,选择高铁出行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公路、航空业的提升以及高速公路的迅速增长使高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有人研究发现,一旦乘坐高铁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无论从时间还是价格上来看,飞机出行仍然是主流的选择。
今年1月5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运行图。随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厦门将首次开行到云南昆明的“G”字头列车,全程只需12小时41分钟。
未开通高铁前,从厦门至昆明,绝大多数的市民选择的是飞机,少部分的市民选择普速或大巴。一般而言,从厦门至昆明淡季的飞机票在300元-500元,时间约3小时15分;从厦门至昆明的大巴票价为500元左右,需要一天时间。
对比而言,无论在时间上和票价上,在这段路程中高铁相比于飞机都不具有优势。
油价低迷让航空公司成本进一步降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机票价格进一步下降,这些也都在三大航的最新年中财报中得以体现。高铁曾以性价比优于飞机而大受欢迎,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在衰减。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公路及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也在加快。2016年我国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取消政府还贷二级路收费站49个、收费里程6119公里。

此外,客运转型升级加速推进。22个省份初步实现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110个城市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年客运量超900亿人次,定制公交、商务快巴、社区巴士等多元化公交服务便利了城乡居民出行。
高铁的一部分乘客不可避免地被分流出去。
价格算高吗?
尽管有关高铁票价太高的抱怨不绝于耳,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是世界高铁大国中,唯一一个定价低于航空的国家。无论是在高铁的创始国日本,还是在欧洲的德国与法国,高铁的票价定价都是要高于航空的。
根据2014年1月《人民铁道报》的统计,高铁平均上座率为70%。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高铁二等座票价分别为0.28、0.48元/人公里。该价格为传统特快火车票价的三到四倍,但低于或与打折机票价格差不多,低端票价与城际巴士的费用相当。
该票价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高铁票价相比,只有其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根据官方旅行网站,法国每公里1.5-1.95元人民币;德国:约合2.11元人民币;日本:约合1.8-1.93元人民币)。
高铁的竞争力从来就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而是在于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拥有宽大的空间,能够自由的走动,能够自由的看手机上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高铁每公里每人约四毛钱,四毛三到四毛五,东南沿海这条线可能只有3毛钱或者更低,比汽车运输更便宜,偏离了合理的价格水平。
此次票价调整前,东南沿海高铁长期执行国家1997年批复的高等级快速软座票价标准,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不利于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和充分竞争。

由于时间、站点的限制,乘坐高铁时会出现乘客买不到票,而实际高铁车厢空位很多的现象。
如成都至都江堰的动车,由于有到郫县、犀浦的短途,会导致成都至都江堰的乘客买不到票,而过了郫县、犀浦以后又会出现大量的空位,造成了运力短缺与运量不足并存的尴尬。
而通过自主调价之后,从价格因素出发,可以让一部分短途的客人选择公交、汽车等其他出行方式,从而达到对交通出行工具优化合理配置。
有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这次对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不仅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发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铁都在亏本运营,可国家还是在大力发展高铁项目,因为它能够带来的不仅是客运收入。
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对发达城市向周边地区的联动、辐射效应更强,在规划的十几个国家级城市群中,高铁就是联接周边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关键设施。
以盈利速度缓慢的兰新高铁为例,其对中国西北部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一些边远地区纳入了中心城市的“五小时生活圈”。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部署下,这条高铁线路的政治意义也十分重大。
因此,高铁与普通铁路一样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赢利和投资回收有一定的周期,投资回收期较长。高铁赢利要看铁路市场的发育、运量等具体情况,每一条线的赢利时间也不等。
不过北京交通大学李红昌教授也有所担忧,目前我国高铁摊子铺得过大,速度目标值过高,可持续性差等特点需要进行反思。

7. 中国高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为何还是不断建造,令


中国高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为何还是不断建造,令

8. 高铁已经亏损几万亿,为何还要不断建造?

高铁基本上每年都是亏损的情况,至少在我们国家是这样的,因为高铁尽管票价不便宜,但是高铁的造价太贵了,仍然是每年亏损,我们国家尽管每年都亏损,但是仍然是在不断的建高铁。
高铁的票价比正常的火车要高得多,正常的火车大概是100公里10块钱到15块钱,但是高铁的价格就要高出很多了,高铁基本上是。40块钱到50块钱,你们高铁的速度提升了三倍左右,价格也提升了三倍左右,尽管如此高铁仍然每年亏损,因为高铁承建的时候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收回,而且我们国家这种制度,这种基础设施的运用模式,又决定了不可能大规模的去上涨,高铁的票价以此来收回成本,所以就只能靠时间了。
高铁重建的时候,大概1公里需要一个亿左右的成本,这只是轨道的建设一辆高速列车,比如说和谐号复兴号这些列车他们本身造价也相当的高,而且它也是有使用年限的高铁的列车,基本上使用年限在20年到30年不等,因为第1代第2代到第3代有所不同,不过基本上就是在25年左右就要更换。这都是运行所造成的巨大成本,在短时间之内没有办法弥补回来,所以造成了高铁连年亏损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高铁铁路等基础项目的建设真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领先的了,因为就算是在美国,他们也是大规模的去发展航空,他们航空技术设施较为完善,飞机场比较多,但是高铁基本上不会见什么,在一些欧洲国家他们虽然有高铁,但是运行速度有没有我们快,其他的国家就更少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