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简史》所感

2024-05-13

1. 读《人类简史》所感

把数以亿万年计的人类史、五千多年的世界史,压缩概括到一本仅有四百多页的书里,并能令人饶有兴趣地读完,而且感觉受益匪浅,这大概就是《人类简史》能全球畅销的原因。
  
 还记得读过的那套《中国通史》五本中最薄的也比它要厚。——原本对世界史不甚关注,沉醉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灿烂辉煌中,读过《人类简史》后会发觉外边的世界同样精彩。而且据于年代,横向杂思,还会对中国历史产生新的认识和想法,正如该书中不经意的那句话所言:“知识就是新的东西”。
  
 《人类简史》是由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于2014年写成,而他是1976年出生,可谓英年才俊。
  
 《人类简史》从书名看像是史书,但内容异于常规——并非简单地以时为轴罗列史实,而是从不同的领域、角度、立场——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科学、心理等方面,解读一些世界大事的来龙去脉,从中诠释世界历史的变革与进程。读起来有点哲学书的意味,其富含哲理的叙述,使人深受启发,在体会着“人如尘埃”的意境中,令人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类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其中,感触最深的一段是:资本主义起源及帝国主义的兴盛。
  
 以前,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几乎没什么感觉,读后有了新的认识。——
  
 1492年,身为意大利人的哥伦布为出海探险筹措经费——此时的欧洲虽有了资本投资,但规模极小,因为人们普通看不到投资的前景和收益。他多国游说,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为其投资,条件是探险的收益,按一九分成:哥伦布得一成。
  
 在1492年10月12日凌晨(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类似于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首次踏上月球一样。)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外围的岛屿。可惜他至死都以为这仅仅是东亚的某块陆地,实则是世人之前从未闻知过的新大陆——世界七大洲中的两洲——南北美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自此开始,陆续有了美洲的甘蔗园种植、非洲的黑奴贩运、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及贸易。可以说是新大陆的发现,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西班牙;是新大陆的发现,使资本主义开始流行并盛行于世;也可以说是新大陆的发现,把世界推进了近代历史的长河。
  
 如果把哥伦布的远航探险与同时代的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探访横向比较一下,能更好地理解资本和帝国的含义。
  
 郑和于1405年至1433年间,在永乐大帝的支持下,七下西洋,无论航程还是规模远大于哥伦布——最多时近三万人,大小船只二百多艘,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仅有三条小船,九十多人。郑和是奉了永乐皇帝扬威远邦,通好他国,亦或是寻亲访友的诏令,而作的探访式远航。
  
 而哥伦布是为了利润而作的探险和征服式的远航;前者目标不明,缺乏动力,逐渐销声匿迹;后者则目的明确,动力强大,而且不同形式的资本投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措施,紧随其后,纷至沓来,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利于榨取利润,并统治被征服的民族,这使得西班牙国家的辖区范围越来越大,于是便形成了帝国的雏形——所谓帝国就是在可以灵活调整的疆域内,对许多民族实行的统一的政治秩序。
  
 类似上述通过某个史实,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历史背景,并把历史变迁浑然一体地连结起来,是该书的一个特点。
  
 比如,对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是从帝国主义的盛行及鼎盛上来阐释;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是从科技的巨大进步上来展现;人类的未来发展,是从人性的心理诉求上来启发读者的思考与展望。
  
 在写到当前世界的繁荣时,作者大篇幅谈起了快乐的话题。获得利润是资本的快乐,扩大或影响统治的范围是帝国的快乐,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满足是个人的快乐。
  
 无论是谁,在得不到快乐时,都会想方设法地采取对应的措施。就拿资本来说,在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千百遍的背景下,战争无疑是双亡,毫无利润可言,资本的快乐惟有另谋他途。他途会是什么呢?除了科技上的巨大发现和突破外,最可能的也是最广阔的利润来源是新大陆般的太空。但从涉足外星球至今五十余年,进展似乎不及预期,原因无非是异乎寻常的互联网的出现。
  
 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财富原有的存在状态。举一个现实的例子:现在公共场合的小偷几乎绝迹,是因为人们极少使用现金,偷无可偷;即便存在手机里虚拟的钱,因为手机的加密限制及银行的严密措施,也使偷窃行为变得得不偿失。依循此理,大而言之,国与国之间再投资于战争去征服和掠夺财富,就变得毫无意义,注定要赔本。于是,掌握资本的帝国的快乐就只能求助于同样虚拟化的影响力。而最终可能形成的世界结构很可能是全球性的帝国,也就是世界性的互通互联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探索太空的必备条件——足够强大的投入及众望所向的愿力。
  
 再联想一下世界“狂人”马斯克的超前设想,他的太空移民计划几百年后,谁敢说没有实现的可能呢?届时,现在未知的外星球将是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就如同五百年前世界未知的美洲大陆之于当代。
  
 读完《人类简史》,有利于读者用全球视野来观察和理解当前的世局。
  
 读《人类简史》,有利于用全球视野在回顾中国历史时,产生新的、深刻的认识。
  
 读《人类简史》,还有利于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人与自然界之间一些问题。比如生态平衡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以及生命的意义问题等等。
                                          
 
  
  
 总而言之,此书值得一读。

读《人类简史》所感

2.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精选2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1      有读者认为这本书并无新意,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将一些零碎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本质上也没有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价值。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本书的厉害之处不在于提供了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也不在于表达了前所未有的观点,而在于,用可读性强的生动的文字,有理有据,视角宏大,系统性的阐述了人类的过去、现在,也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其间也对金融、宗教等历史进行了描述。      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内容,以及作者试图提出的观点,都做到了逻辑自洽,而不是生硬说教,至于其中的信息谬误?目前也并没有发现有人明确提出,因为作者确实都是引经据典而来,你可以不认同他提出的观点,但没法反驳他所描述的信息。      总之,这本书提供的价值,或者说看点在于:      1、有趣的知识点;      2、整体性和系统性。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网红"书,因为能做到一点就已不易,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定会成为经典之作。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2      书籍介绍从人类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史,其中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学革命等几个阶段,以及每次重大变革对人类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会对世界有另一种认知。      下面内容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加大,自然法则或许会因为人类而改变。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还是被战争毁灭?或是被人类亲手创造的某种东西奴役?      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哪些才是人类进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发展为了金钱?还是为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的生活空间从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变广的条件下,可以寻找全世界同样爱好的人,可我们在拥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时,同时也疏远了身边的实际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难道会比实际的“社群”让我们更加不寂寞吗?      现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战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区燃起。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个朝代有现在这样安全和“自由”。      说到自由,自由与平等生来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个人的自由与人类的平等似乎从进入农业革命开始就无法解决。并且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仰,一个资本家、一个佛教徒、一个回族穆斯林、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犬儒主义者现在看来,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过去,不用说中古欧洲十字东征,即使是上个世纪,这个场景都可能让人无法想象。现在面临的或许不是信仰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历史已逝,未来可期,珍惜现在。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3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农业革命,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倒不如说是农作物利用了人类、驯化了人类,因为农作物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而反过来,人类却已经离不开农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样,科技离开了人类还是否存在?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所有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只有往前发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农作物那样离开人类而存在。我会想,到底是农作物和科技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还是人类掌控了这个星球?      在一万年前,小麦只不过是生在中东地区的籍籍无名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传播,在短短的一万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的传播,小麦的生长范围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广泛,同样其他农作物也跟随人类去到它们之前从没到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科技也是一样,每一个科技产品面世的时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没有电的地方还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绝大多数有人类的居住地都已经有电,各种科技产品随着人类走遍世界,你没觉得这个现象和农作物很像么?      他们都是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控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能够控制人类。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量。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4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代表了欧洲封建社会、农奴制以及罗马天主教会权威的衰落与消失,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晚期危机后,开始步入近代。      文艺复兴运动于十四世纪中叶开始兴起,这场延续了近300年的反对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复兴古典文化反对神学等封建落后的思想,开始逐渐地解放人们被束缚的思想。人们不只是聆听教皇与皇帝的命令,而是更希望能去“表现”自己的思维,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也被称为表现时代,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十六世纪具有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英国、美国、法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近代欧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开始走向世界,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经济贸易和科技迅速繁荣发展,并在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潮。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但也激发了各种矛盾与战争,人们开始致力于创造一个美好和平的新世界。      古代人们的野蛮与独有的艺术,中世纪的封建思想,近代欧美国家的迅速发展,这些历史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陌生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去了解它。因为每个时期的人们都会受到一种局限性,朝着自己当下的利益前行,甚至闭关自守,满足于当下。作者在最后一章曾引用一个法国人的话:“人们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就是讽刺和同情,讽刺引发的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情导致的哭泣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洁净无瑕。”当我们走进人类的整个发展史时,我们也许会讽刺那些昏庸迷信的人,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们,同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更长远,更深刻的反思。      历史向我们展现的一切,都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训诫。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5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6      最近阅读了《人类简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变对我触动颇深,尤其是在认知革命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败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击败同时期不同的人类族群,依靠的就是群体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类的DNA中的。      从一开始的河边有狮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虚拟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条与DNA进化不同的通向顶点的进化之路。这和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可见知识和可知知识是如此的相似,灵魂转向所面对的理念何尝不是一群人虚拟出来的。我们人和几千头黑猩猩在会场中截然不同的表现,不是因为我们有纪律,有约束,而是潜藏在我们精神深处的某种虚拟的存在,而我们相信它,有时候会把它称为信仰,有时候会是原则,有时候会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实它就是根植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某个虚拟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产生了新的取向。我们究竟是把教育变成一种管理,还是引导。是相信儿童,等待儿童成长,还是用一个个强硬的条条框框,不断地规范孩子的成长。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一种,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像《浪潮》中的孩子们一样,陷入权威主义的漩涡,虽然听话,虽然守纪律,也仅仅是一时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样会回到原本无序的状态,而痛恨过去的老师。      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的德育发挥真正的作用,深深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孩子们真正的信仰,唤醒沉睡在内心的道德,自能成长,自守规则,在自然中受到引导,不断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该去坚守的。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7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瓦尔赫拉利,这本书根据作者自己视角讲述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现存的物种都是经过若干年的进化,人类也早已进化到了生物链的最顶端。随意科学的快速发展,科技革命将一些多少年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节?C智人末日,强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会不会使人类遭遇危机?这将带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发展异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现如今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几十年的克隆羊,现如今可以做人体仿生器官;几十年前的超大电脑的运算速度,远远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机;很多以前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如今也都有特效药;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让我们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8      《人类简史》,这本书并不简单,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书,被翻译成了很多很多版本,从石器时代讲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现在,从全方面分析了人类。我觉得身为人类,我们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了解,也是人类的一个自我反思,推荐大家阅读。      人类,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我们演变了那么久,很多人还认为这整个世界就是我们人最为特别,我们是最聪明的,独一无二的,但从演化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在现代的世界里我们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种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种,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比如猪,猪有美国的猪,有中国的土猪,也有野猪等等。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据统计,在历史上存活的人种数不胜数,我们人并不是一条直线型的进化,比如先从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时代有很多的人种是同时存在的。      其中跟我们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们的脑容量比我们还高,抗寒能力以及体型都比智人厉害,但是为什么最后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种了呢?      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们的祖先和我们有同样的自私基因,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所以将其他的人种赶尽杀绝,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体,智人在过去的三万年里已经太过于适应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就是造物主的极致。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在提出我们智人其实也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人会大发雷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有一种人种。这就是我们自私的基因,我们自恋的原因。      但是成为那么聪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的脑容量是全物种最大的,现代智人可以达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体25%的能量,而相对于其他的猿类,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动物了,更少。如此聪明的大脑和脑容量换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缩,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说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赛SAT它考不过你,但是可以在几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这样的选择和策略是好是坏呢?没人知道。      因为我们有如此聪明的头脑,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世界的生态都会因为智人的聪明和自大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在生物学里面,有一种概念叫“物种入侵”,就是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带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亚的蟒蛇,因为没有天敌,食物充足,它们大量繁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人种起源于非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智人能够迁移到各个大陆,然后对那些地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态平衡破坏,那么我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入侵物种”呢?      举一些例子,澳大利亚,是智人第一个受害者,当时的澳大利亚有着与其他很多大陆不同的生态链,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种,比如双门齿兽、袋狮、巨型蜥蜴等等,都陆陆续续的灭绝了,而它们灭绝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登上澳大利亚的时间。虽然有人会为智人脱罪,说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但周围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时间推翻了这个理论和说法,巨型动物的灭绝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是它们放松了对人类的警惕,一个小小的猿类无尖齿和利牙,自然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还有一个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将灌木和树都烧了,留下草来吸引这些巨兽,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巨兽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怀孕时间长,怀胎不多,间隔长,就算几个月人类就只杀一只双门齿兽,几千年也会慢慢的灭绝。所以如果智人并没有登上澳洲,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      同样的情况发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驯鹿、犀牛、巨型地懒和剑齿虎,都惨遭毒手,并且灭绝的时间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陆的时间,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样发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区,马达加斯加北极都没能幸免。      我们人类现在还在一步步的毁灭地球,如果我们并没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陆,那些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现在的严重工业化和过度开发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毁灭地球,很多的物种也在灭绝的边缘。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类的自省,我们因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对整个生态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我们应该感到愧疚,也同时感恩这整个地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读到这一部分,让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大智若愚,人类过于聪明,导致这个聪明进化成了灾难,反而那些脑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动物们,对地球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在我们过度滥用我们的优势时,同时也伤害了很多,夺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类简史,我觉得人类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和生态,请为我们的生态和地球多多考虑,珍惜它爱护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们其实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人类简史》优秀读后感 篇9      今年年初参加了一个读书群,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目标――看书11本,给自己的奖励是买一架钢琴。《人类简史》是今年看的第一本书,书中观点确实值得人细细思考。      最开始我和同事讨论马和驴结合产的骡子能否繁殖后代这一问题,同事顺势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这一个月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了。      书中有很多观点都令人深思。人从智人时代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一系列的变化到底是发展还是后退?现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钱、公司、国家、时间等都是人类联想并通过共同的信任而存在,并不客观存在,那是不是说明我们都活在一片虚幻中?现在的社会不论经济、科技都比以前发展地快得多,可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快乐吗?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成为超人类的世界,那时人还是“人”吗?      这一个个问题出现,我的心发出震颤。仿佛我所认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来都应该是无意义的,那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这短暂的一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关于快乐,文中也给出了几个不同的观点。一是快乐是人的主观感受,因此现在的个人自由主义认为人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想法。二是从生物学来讲,快乐不过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寻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快乐,这里的快乐类似于快感。这一种观点细想一下,令人胆寒。如果快乐完全由肉体产生,由人所控,那人生岂不是太空虚了一点?三是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快乐包括其他的情绪,相比起我们漫长的一生,都只是一时的、短时间的波动。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万事都放下执念,对所有情绪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即都只是一时的波动),放下执着和放弃追求,那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平静。这种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但却也汲取到了一点反思。对于消极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而对于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适当追求,当然我们应该更注重追求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也应该学会放下。

3. 《人类简史》观后感

《人类简史》这本书我还记得是刘真老师送的书,因为全班就我跟另一位同学完成了她交代的作业。作为一名文科生对历史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对于整个人类的历史的认知来说就有些欠缺了,这本书刚好弥补了这些认识。接下来就我对《人类简史》这本书谈谈收获。
  
 第一部分讲的是认知革命,是从人类的发展之初开始讲起。人类最初只是整个地球上不起眼的生物之一,通过学习和对事物的认知,让我们人类得到了许多新技术、组织能力甚至眼界,从而走出亚非大陆,前往外面的世界。这一章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采集社会。那个时代人口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庞大,那时的人口每天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没有固定居所,整个身家财产都带在身上。因为他们那时没有意识种田,只用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采集不同的食物就可以满足一天的温饱,甚至还很健康。那时没有传染性疾病,因为人类根本聚不到一起,就不会相互传染了。那时也没有因为个人私欲而争论斗争,因为私有财产到农业社会才出现的。那个时候一家人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寿命没有我们如今这么长,但那时每个人都相对来说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讲的是农业革命,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大约是公元前9500年至公元前8500年前,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东部的丘陵地带。为什么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其他地方,书中做了这样的解释:大部分的动植物其实都无法训化,简单来说只有这几个地方的植物才时候种植。人类为什么会从采集到最后决定定居不在搬迁呢?书中是这样写的:当时人们在采集到野生谷物的时候,有多的谷物会带回到居住地,但是到居住地这个路途中会有一些掉到地上,最后这个路的周围也都长出许多小麦。慢慢的人类就发现了小麦可以种植,于是人类部落逐渐能够放弃四处流浪的生活方式,在某地住上一个季节,甚至形成永久性聚落。但这样对于那个年代的他们来说是好还是坏呢?作者辩证的看待了这个现象。随着人类开始住进永久村落,粮食供给的增加,人口也开始增长,人口的增长带来的是粮食反而不够吃,儿童死亡率一路飙升,永久聚落也成为了疾病传染的温床,粮食的丰收还会引来盗贼和敌人。迫使他们筑起高墙,严加警戒。
  
 当人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农耕回到原来的采集生活呢?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积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选了。 作者还拿现代奢侈品举例: 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 细想一下,在以前,寄信是件麻烦的事情,得亲自动笔、写封信、贴邮票,还得走到邮局去寄。想得到回信,可能得等上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至于现在,我们可以随时就寄一封电子邮件,传到地球的另一端,而且如果收件人在线,可能只要一分钟就能回信了。我们确实省下了所有的麻烦和时间,但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
  
 可惜事与愿违。在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络的事儿才会写信,写起信来也不是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逐字逐句的写、考虑再三,而且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微信、钉钉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消息,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回复。我们以为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了过去的10倍,所以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农业社会带来的压力影响深远,这正是后代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虽然农民勤劳,希望保障自己的未来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未实现。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层,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为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活的数量。可以想象,正是因为这些征收来的多余粮食养活了战争、政治、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靠着农民多生产出的粮食,加上新的运输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后形成了村落、城镇、都市,就算有能力养活某个城镇的1000人或某个国家的100万人,还是无法确保这些人都同意如何划分领土和水资源,如何解决争端以及在干旱或占时该如何应变。而如果对这些事项都无法达成协议,就算大家谷仓满满还是会发生冲突不断。虽然有了部落城市,但是如何能够让人类发展出大规模合作的本能呢?书中提出了一个点“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虽然人类在采集时代也没有这种合作的生物本能,但因为有了共同的神话故事,几百个陌生人就能够互相合作。拿我国秦朝来举例,秦始皇统一中国靠的是什么?为何能管理4000万人,税收可以支持数十万士兵,以及有超过10万官员的复杂的朝廷系统?所有的这些合作网络,都只是“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
  
  伏尔泰曾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但可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如果人们希望某个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能维持久远,大部分的人(特别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须真正相信他。就拿我国的仁义礼智信来讲,如果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它,儒家思想绝不可能持续了两千多年。 
  
  想要改变现有由想象构建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构建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现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
   
  
 第三部分讲的是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够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  “文化”  。
  
 首先展现的是我们熟悉的“金钱”文化;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再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书中评价到: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为什么我们都会相信贝壳、金币或者钞票?原因在于:我的邻居都信。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1、万物可化   2、万众相信。其次展现的是帝国文化;然后带来的是宗教文化。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那些在当代看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常常就是最后成真的事。
   
  
  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为了剥削他人而设计出的阴谋,而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所出现的心理寄生虫。从出现之后就开始剥削所有受到感染的人。
   
  
  历史有太多的可能性。而许多的可能性最后都未成真。 所以我的历史老师常说“历史不容假设”
  
   
    第三部分讲的是科学革命。所谓的科学革命就是将人类带到阿拉莫戈多(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地点)、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因为将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
  
 接下来讲讲“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这个循环是科学、政治和经济这三者互相回馈,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不可能成功。反之,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力。我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鸦片战争几乎没有发展科学,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几千年。我们的祖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够找出支配自然界的法则。然而,现代的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却有着不同之处。首先,现代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更重要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是可能是错的。其次,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我们通过收集各种观察数据,在用数学工具进行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然后,取得新能力,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展出新的科技。
  
 19世纪我国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照抄或者购买都完全不是问题),我国缺少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究竟欧洲在现代早期培养了什么潜力?让他能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这个问题有两个相辅相成的答案: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高速发展,从而推动国家发展。国家富强后反推科学继续发展,给予帮助,让科学诞生出更多生产力,继续循环。
  
  社会上有两种贫穷:1、社会性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2、生物性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得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接下来介绍的是资本主义,这让我又想起一直想看的一本书——国富论,这本书看完后《国富论》将成为下一本!
  
 资本主义虽然追逐金钱,但他们也不是盲目的。他们教条里的第一条就是:“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仔细思考后确实该当如此,金钱存着对社会发展来说并没有多大好处,只有不断的新建工厂,创造就业,这样就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这让我想到了埃隆马斯克,他在我眼里就是不断的挑战不可能。在挑战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和金钱损失,但这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就目前来看)。
  
  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大多数的历史书籍强调的都是伟大的思想家、英勇的战士、慈爱的圣人,以及创造力丰沛的艺术家。这些书籍对于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瓦解、帝国的兴衰、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对于这一切究竟怎么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却只字未提。这本书很神奇的讲到了人类快乐,作者从各个学派收集了解到对快乐的各种理解。而我看中了一句话:“  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
  
 最后一点讲到智人末日,说实话把我讲怕了,看到科学家对生物的研究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改造器官,改变基因,人造器官等等,真可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真的有末日呢?
  
 最后,看完确实增长了我许多见识,让我对人类的历史了新的认识,也激起了我想了解跟多的欲望!

《人类简史》观后感

4.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9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简史读后感1    作者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火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约30万年前,人类祖先对于火的使用已经是信手拈来了。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是对付狮子的利器。由于火的小心利用,人类把原本无法穿越的贫瘠灌木丛变成了充满猎物的原野。大火烧完一片地方后,留下了烧焦的动物、坚果和植物的块茎。
    但火最重要的作用是烹饪。黑猩猩咀嚼消化生的食物需要5个小时。而人类由于学会了烹饪,花费在咀嚼消化上的时间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烹饪杀死了食物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烹饪的出现让人类的食物选择范围大大增加。一些学者也认为,烹饪使得人类的肠道长度缩短,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火也让人类和其它动物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其它动物纵然有强壮的肌肉,巨大的牙齿,宽大的翅膀,但也只能利用自然的力量,却不能对其控制。而人类学会使用火,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点火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而且,使用火的力量和人自身的身体构造、形态和力量没有关系,即便是一位形单影只的女性,也能点燃大火烧光整片森林。火的使用意味着很多事情都会接踵而来。
    人类简史读后感2    作者以一种宏观视角来解释人类发展的历史,带我们参观人类发展对整个地球生态和自身的影响,相比于历史教科书将人类的发展归于生产力的发展的观点,作者更看重虚构的故事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多了一些人文的情怀。读完本书,也跟着作者思考,我们现在真比我们那些狩猎采集者的祖先幸福吗?
    从物质层面上讲,我觉得我们是比他们幸福,虽然有些人说如何渴望回归自然的生活,但真的让你生活在野生的丛林中,我想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在原始丛林中待几天估计就待不下去了。回归自然到野外去旅游,更多的是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小小不满,偶尔发发的牢骚罢了,对自然的向往也只能是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关于人类为什么要发展,发现的目的是什么,可以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找到答案。智人发展了,所以智人存活了下来,那些落后的人种,最后都灭绝了,发展是为了生存,虽然人类已经称霸了地球,但宇宙中是不是有其他的智慧生物存在仍然是未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拼命发展,以至于在将来某一天,我们遇见了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不会向毛利人遇见现代人类一样。
    浩瀚星空,虽然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人类简史读后感3    尤瓦尔·赫拉利对金钱的看法。不论我们来自哪里,信仰如何,钱永远是全世界的共识。它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个信任,书中所说,不同于宗教的“源于本心”,而是在“其他的人都信任”这个巨大的前提下达成的。
    另外关于钱,其实书中也有一个论点我觉得对我很有启发。现在的我们看种姓制度、奴隶制度,只觉得那时的人没有伦理道德可言,无知而且傲慢。其实现在这种阶级歧视并没有被消除,而这个歧视就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异。富人永远可以用钱享受特权,而穷人不可以,就如以前白人孩子能够去上学,而黑人孩子却不能进入同样的学校一样。
    而更重要的是,很多富和穷的差距,其实是从出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被定义的了。也就是说,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和别人有了差距,这和我们所鄙视的被废除掉的歧视有什么差异?
    但总有值得开心的地方:只有穷与富的差异,是可以被我们改变的。肤色无法改变、民族无法改变,但有没有钱,是所有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不过需要的努力程度不一样罢了。
    这是我们智人现在做到的微小的,但非常重要的改变。
    人类简史读后感4    到底是智人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智人呢?
    或许根本没有答案。
    作为智人之一,我虽然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采集生活,但并不想接受朝不保夕的日子,也许现在的生活就是经过了种种取舍才存在于此的。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是历经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得来,而历史的进程从无对错。那就接受现在的生活,去选择未来。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分岔路,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以后都将成为确定的历史,这一笔但求问心无愧。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用信任构筑体系,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家都相信,那么一切都是真的、可发展的。智人不停地进步,越活越复杂,牵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和平。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铸造了这个世界,是不是反而困住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滴油,用来推进这个世界的发展。也许地球本来就是想留下文明与故事,而现在只是众多传说中一段属于智人的传说。
    人类简史读后感5    人类简史:人之所以从动物能到上帝自己感悟归纳最后两个字合作。
    1、直立改变了人的身体结构,手发挥了更多作用视眼更广。
    2、火的发明提高了生命的质量,不再受限于身体结构。
    3、语言使人能容纳更多的信息,能够传达更为复杂的意图。
    4、想像使智人有信仰,多庞大的群体依然能够合作。如同钱是虚拟的,但我们因为钱能建高楼大厦,与无数陌生人在合作。因为我们都相信钱有价值。一头狮子在吃一块肉,你永远无法说服它说我给你很多钱,你能换无数的肉。
    为什么说一切归根于合作,许多动物都有合作,都有语言,都能利用自然条件。但是任何动物的合作都无法通过庞大的量,陌生的群体而有序合作。任何动物的语言都没法像人一样叙述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如同我可以和别人说,我明天8点的高铁从广州到长沙。一句话叙述了我要干嘛,什么时间,从哪到哪,什么样的方式。单拿一个人,一头狮子一口让你毙命,一只大象一脚可以把你踩扁,但是再多的狮子也无法建起高楼大厦,再多大像也无法到达月球。因为我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合作方式。
    人类简史读后感6    短短的十二个小时,完全不足以领悟到作者的智慧,但又觉得读完该写点书评跟大家有个交流,粗糙行文。
    七万年前,智人如有神助般进化成功,一举将其他种族抛到了身后,各族在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灭绝,这其中包括比智人强壮的多的尼安德特人。人类在星球没了天敌,通过想象,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利用金钱,各个体之间充分协作;通过科技,一步步发育的更加强大。时间快进到二十一世纪,星球已经没了能威胁智人的种族,但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全球有60万亿美元的财富,但依然有很多人在饥饿的边缘挣扎;平等自由深入人心,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联合国各主权国基本和平共处,星球上却存在着毁灭所有人无数次的原子武器……教育,医疗,恐怖袭击,不胜枚举。而帮助人类站上食物链顶端的科技,似乎也跑出来凑热闹,基因工程,仿生学,吉尔伽美什计划,看似为人类谋福利的背后,撒旦也磨刀霍霍,看似人类即将封神,但也别忘了西欧“诸神的黄昏”。盛极必衰,只希望人类不会走上恐龙的路,数百万年之后,地球上新的霸主指着人类的化石,教育子孙。
    人类简史读后感7    远古人类距离现在也不是很遥远啊!
    总被初中生物书上的一句话困扰: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总觉得原来人也不过就是动物,很多事情用看动物的角度去看,有种错乱的感觉,徒增烦恼,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就是人本质如此,不要要过分强调,否则凭添烦恼和苦闷。
    关于财富、地位与阶层,同样生而为人,却相去甚远,每个人的存在是随机的,统治起源于偶然,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原则产生了剥削,占据有利地位的为巩固地位开始说故事、教化、创造游戏规则,未占据有利地位的只有向规则靠拢,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变动并未打破规则,只是换了个门脸,虽然游戏规则也在不断进化,但某些核心本质从未改变,比如剥削。
    最后,作者阐述的超脱感官追求的佛教理念看的我生无可恋,要么是动物,要么是神,而唯独没有说在这中间应该如何摆正位置,看完有种不会做人了的感觉,当然这也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得来说,作者的上帝视角让人耳目一新、视野开阔,思维也活络了。
    人类简史读后感8    清晰的脉络梳理人类历史,宏大的视角叙述智人演变背后的推动力。智人一路走来,从与其他动物弱小的地位,到遍布地球各大洲,灭掉其他大型动物,到认知革命,创造虚构故事,使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和交流成为可能,进一步奠定地球霸主地位,再到农业革命,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世界,与其他生物建立清晰界限,并开始训化奴役其他生物。然后到科技革命,科技与军事,与工业,与帝国,与资本,相得益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合作,遵循同一个虚构故事,本以为下一步是探索外太空,征服外星人,没想到是智人对自身的塑造,把地球上的生物都玩了一遍,改轮到自己了。生物改造,仿生人,机器人难道那些只在电影里见到的神话竟然会成为将来的事实?
    人类究竟想要什么?要去往哪里?这一路从来没有过清晰答案,也从未有过达成一致的计划,一切皆属偶然,在一次次追求进步的本能驱使下,一个个生命的努力下,踏上了这样一条路,而与此同时,这一切又是如此必然,如果没有走这样一条路,又可能会是怎样一条路呢?当智人在心灵上还是一无所知的婴儿时,手里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到达永生,这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在我看来,这只能是灾难。
    人类简史读后感9    终于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当初看第一本人类简史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很独创的观点,风格也有些像我很喜欢的作家凯文凯利,于是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来,感觉第二本未来简史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很多观点也都是别人说过的,也没有凯文凯利的犀利和惊人。第三本今日简史,我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以为是个凑数的作品,但读完了反而很有惊喜。
    回顾历史是容易的,展望未来也不难,难得就是认清自己,认清当下。
    三本书读下来,可以看清尤瓦尔赫拉利的理论在逐步完善,第一本中惊鸿一瞥一点而过的想法,在第三本里渐渐有了完整的理论和观点。作为读者,参与了作者思想完善的过程,还是挺开心的。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但似乎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近乎是避嫌一样的故意轻视。
    比如犹太教,比如以色列的复国主义,我个人认为对世界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作者严重似乎完全不值得一提,还专门用了好几页贬损了犹太人们的自以为是,我想这本书在作者自己的祖国大概不会卖得很好吧?
  ;

5.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上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丹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是一本试图写清人类历史的书,它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走向生物链的顶端,而人类又要走向何处。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而是类似于外天空史学家,正在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复盘。
 
 在作者看来,人类历史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另创新局。
 
 数万年前,地球上并不只有一种人类,尼安特人是一种和智人基因类似的人类,而在认知革命后,尼安特人以及其他许多种人类都遭到了灭绝,而罪魁祸首就是智人。人类为了生活,为了取得更多的食物,残杀动植物,残杀自己的同类。
 
 人类在农业革命的过程中,有了文字的出现,开始记录事实和数字,而人类的残暴更加严重,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一直在上演。
 
 当今设备属于科学革命阶段,人类产生了各种文明,各种主义,发明了多种武器。而这些并没有改变人类的残暴,人类为了资源还是在继续地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生态危机。也在与同类进行战争,造成人类死伤无数。
 
 生态危机可能危机智人本身的生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严重污染、大量动植物灭绝,自然的不平衡会不会造成人类的灭绝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知晓,自然界已经开始向人类报复。
 
 最后,引作者最后一段话,简洁的表明他的观点:
 
 “此外,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从独木舟变成帆船,变成汽船,变成飞机,再变成航天飞机,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前往的目的地。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样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审,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6. 读人类简史有感

读人类简史有感
    
    1.
    最近,我读完了《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2014)。
    
    它是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写的畅销书,主要讲人类这个物种(即智人)的历史。全书最大特点就是,作者完全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历史,有大量的独特观点。它不是学术著作,而是表达个人的历史观。
    
    最惊人的一个观点,大概是他对人类的前途相当悲观,认为人类可能即将灭绝。
    2.
    全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叫做《智人末日》。
    作者感叹道,人类社会存在了七万年,真正的大发展只是最近两三百年。但是,再过一千年,人类是否还会存在,已经很可疑了。
    
    "今天,人类正在让许多物种灭绝,甚至可能包括自己。如果今天发生核灾而让世界末日降临,人类将毁灭,而老鼠和蟑螂很可能继续生存下去。或许6500万年后,会有一群高智商的老鼠心怀感激地回顾人类造成的这场灾难。"
    我们还有多久时间?没有人真正知道。如果智人的历史确实即将谢幕,我们这些最后一代的智人,或许该花点时间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
    3.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可能灭绝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高速发展。
    技术带来了现代化生活,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别的不说,眼下的危机就是,短期内就会有大量失业出现,许多人将变得毫无用处。
    
    "技术造成的人力精简,将在今后5年内,导致全球发达国家失去710万个工作岗位,但在科技、专业服务及媒体领域,将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两相抵销之下,未来五年内,将会净损失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与白领阶级为主。"
    ---- 摘自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的工作》,2016
    上一次的工业革命,体力劳动被替代了,比如,水车替代了拉磨,汽车替代了马车。这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智力劳动将被替代,计算机替代我们做计算和判断。
    体力岗位没了,人类可以从事智力岗位。可是,智力岗位也没了,人类去干什么呢?
    4.
    今年5月,美国达拉斯发生袭警案,一名狙击手放冷枪,打死了5个警察。最后,他被包围在一片建筑群里面,但不知道他的确切位置。
    
    警方就派出一个遥控机器人,在建筑群里巡查,一发现目标,就扔出一颗**,一下子就把罪犯炸死了。整个行动高效、快速,警方没有任何流血。更重要的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警察杀死人类。
    
    可以想象,随着犯罪行为的增加,以及罪犯装备的升级,机器人警察将会得到推广,取代人类警察打击犯罪。人类士兵也会被取代,以后的战争就是机器人战争。
    《人类简史》作者的公开说:
    "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司机。我们已经有了无人驾驶的汽车。他们不喝酒,不疲惫,比人类驾驶还要安全。当所有的汽车都变成了无人驾驶,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车辆联网,形成一个车联网。这样的话,交警可能也不需要了,因为所有的车都可以通过这张网络获取道路信息。"
    无人驾驶不仅会让司机和交警失业,而且长远来看,会消灭整个运输物流行业的工作岗位。比如,既然车辆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那么送货的快递小哥也不需要了。
    5.
    人的价值体现在他/她的工作成果。如果有些人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过去,工业革命吸收了农业释放的数十亿人力,将人类的劳动形态从田野和作坊,变成了工厂和办公室;现在,工厂和办公室开始释放人力,又有什么行业可以吸收他们呢?
    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智力和体力两方面,机器都比人类能干。你要么比机器更能干,要么比机器更便宜,否则你怎么跟机器竞争工作岗位呢?
    6.
    有人说,技术会创造新工作,只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淘汰。这对一部人也许可以,但对大部分人这样要求是不现实的。
    "(世界经济论坛统计,目前的小学生长大后,65%会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孩子们在中学或者大学学到的大多数东西,等到40、50岁的时候可能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如果他们还希望继续保住工作,那就得不断地改造自己,而且频率得越来越快才行。"
    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学习,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意愿。大多数人只希望生活舒适,不愿意动脑筋,去搞懂那些抽象的公式。而且,要求40、50岁的人跟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一样拼搏,也不现实。如果终生学习是唯一的就业出路,那对于多数人来说,就是没有出路。
    7.
    尤瓦尔·赫拉利说,人工智能取代了那些简单技能的工作岗位以后,人类当中会出现一个庞大的、无用的无产阶级。
    "未来,人类可能会分化为两个主要的等级:一个全新的更先进的精英阶级,很聪明,很富有,有更好的基因和更长的寿命;还有一个全新的一无用处的无产阶级,他们将越来越穷地等待死亡,可能变成没有工作、没有目标、整日靠**度日、戴着VR头盔消磨时光的乌合之众。"
    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都会因此被颠覆。
    当代国家建立在人对国家有用的基础上的,大部分人的角色是工人和士兵。如果这些角色被机器取代,那么底层的人们对国家来说,也就不再重要了。国家很可能会忽视他们的需求,只是出于社会稳定的目的,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而人们也比以往更依赖政府,因为如果政府停止救济,他们就无法养活自己。
    
    尤瓦尔·赫拉利将这种情景,列为21世纪最悲惨的威胁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会有更多的人被挤出就业市场。没人知道大学该学什么,因为没人知道20岁的时候学的东西到了40岁还有没有用。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亿人变得一点用都没有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7. 《人类简史》读后感500字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
 
   《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社会,认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从内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让我知道了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与光明面。
 
   它是一个凌乱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让我懂得了:现代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别人的血堆上来的。智人本不是孤独的,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就如麻雀也只是鸟的一种,而为什么智人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呢?我想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祖先当时也可以与他们和谐相处,可是嗜杀和残忍的本性,使我们大开杀戒。但,也正是这份残忍与无情,才让人类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真面目,这嗜杀的基因,永远不能摆脱,和睦与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恶的念头。
 
   当代社会,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强食都由那份残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与被告人,也许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一小块的邪恶,阴险的伏在我们心上。但我们也应向那残暴的基因说不了,只有将枷锁套上自己残暴的心,将爱注入我们的心田,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未来,人类不应只踏着别人的血前进,而更应该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类简史》告诉了我,我与那份残暴的相同,也告诉了我,我与它的不同。

《人类简史》读后感500字

8.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5篇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类简史》  读后感  心得,欢迎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1 
  本书将人类史巧妙地分成三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单就这个分类就足以把玩很久。因为相比较而言,认知革命时间跨度最长,农业革命次之,科学革命跨度最短。反过来,对人类变革影响最大的却是科学革命。所以说,人类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自我认知阶段,接着通过农业革命慢慢稳定下来形成了村落、城镇、国家,最终依赖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发展出了科学,运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到了如今的现代。说到影响,其实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遗传基因,至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本书作者认为: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的预测,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这种历史甚至要追踪到几百万年前。现在的我们喜欢吃甜食,这件事就来源于远古的采集社会,那时候唯一的糖分来源就是果糖,然而这种藏在植物中的宝藏,一年只能获取一次,所以渴望吃到甜食的祖先们一定是吃到爽为止,吃完了估计还要搞个“爬梯”庆祝一下。于是乎对于糖分的喜爱就深藏在我们的基因当中,即使现代社会发明了蔗糖的人工提炼,人类还是对糖分爱不释手。于是,迎来了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肥胖。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肥胖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当然这样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书中着重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一个食物链的中低层生物一跃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甚至成为“上帝”的过程。这里面我认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最特别之处就是他能够虚构一个  故事  。从而让更多的智人团结起来向一个目标奔去。书中举了一个标致汽车的例子。我家里就有一辆标致车,他的车标类似施泰德狮人。过去标致汽车只是来自法国瓦朗帝盖伊村的一个小厂,距离施泰德洞穴只有300公里远。而现在的标致却是个跨国企业,全球员工50万,年产量150万辆,是什么让这么多陌生人合作办公的呢?标致公司又是什么呢?答:即使有一天标致汽车破产了,把公司员工裁员了,设备处理了,办公室全毁了,公司本身也是存在的,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公司是存在的。这个建立在人类集体想象当中的标致公司,他与实体世界并没有什么连接。让这个虚构之物与世界产生连接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除了语言的力量,书中还展示出了文字、数字、金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等等事物的原理。每每读后我都要叹服作者非同寻常的  想象力  。就像评论家高毅说的,他竟能从用生物学制造的那只背上长耳朵的老鼠联想到3.2万年前的施泰德狮人,并能匪夷所思地产生“弗兰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尔伽美什肩上企图灭绝智人”这样的奇想。这说的是人类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制造出生化人,从而迎来新的人种和智人的末日。但作者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因为看得出他并不希望那一天的到来,而且这样的结局和自我毁灭的方式太令人毛骨悚然了。于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我们人类到究想要什么?”从而将本书从历史学层面提升到了哲学层面。
  这里我也就不展开探讨人生哲学和人生真谛的话题了,我深知自己水平不够。如果朋友们悟到了,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但我真心感到这是一本旷世奇书。读过之后爱不释手,所以通过读书分享的形式写出来,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在茶余饭后聊聊他……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2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  文化  、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3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  传说  、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一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的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  毕业  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  方法  ,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研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  典故  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而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上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下结论说人类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类从动物变成上帝后,还有可能迎来智人末日。"因为即使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一本好书,不是当你合上书本恍然大悟:"哦。原来说了这么件事",而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完仍意犹未尽。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弃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吗,人类现在过的生活比以前快乐吗,是否也像鸡、牛一样为了DNA数量的增加牺牲了自由和快乐?人类社会会怎样发展,地球能实现人文意义上的地球村吗,民族和人种的区别会变得不重要吗,人类意识真的已经变成文字的奴仆了吗,语言文字会实现大融合吗?科学革命将何去何从,可以随意创造生物的时代会来临吗,浩渺的宇宙难道没有外星人吗,可以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一样进入更高的维度吗,可以进入平行宇宙逃离必定湮灭的这个宇宙吗?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4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
  《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社会,认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从内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让我知道了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与光明面。
  它是一个凌乱的  魔方  ,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让我懂得了:现代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别人的血堆上来的。智人本不是孤独的,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就如麻雀也只是鸟的一种,而为什么智人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呢?我想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祖先当时也可以与他们和谐相处,可是嗜杀和残忍的本性,使我们大开杀戒。但,也正是这份残忍与无情,才让人类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真面目,这嗜杀的基因,永远不能摆脱,和睦与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恶的念头。
  当代社会,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强食都由那份残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与被告人,也许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一小块的邪恶,阴险的伏在我们心上。但我们也应向那残暴的基因说不了,只有将枷锁套上自己残暴的心,将爱注入我们的心田,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未来,人类不应只踏着别人的血前进,而更应该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类简史》告诉了我,我与那份残暴的相同,也告诉了我,我与它的不同。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5 
  我很努力的记住了作者名字,然后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
  智人从亚非大陆到席卷全球,一路上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作者把物种毁灭定罪给智人。
  「对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动物来说,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我承认在人类征服各种生物到达食物链顶端的过程中,很多生物因此灭亡。但是试想一个场景:一群智人迁徙到了美洲大陆,这里有很多巨型动物,有脖子很长的,有尾巴很大的,有腿很粗的。智人和这些动物一样还不会创造资源,只能利用现有资源,资源有限,混吃等死的智人估计都不够这些巨型动物塞牙缝。动物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巨型动物有,智人也有。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智人胜利了。巨型动物死亡了。然而人类被作者形容为毁天灭地的洪水。我觉得对人类来说不公平。
  有时候,我们为达到我们的目的,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然而这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认知革命下,智人有了意识,有了情感,有了生存的能力。智人尝试驯化狗,养鸡,杀大型动物,让自己的孩子顺利长大,让自己的部落明天依然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随之狗被驯化成宠物,鸡进化的肥肥的,大型动物灭绝。显然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是为了生存而做选择。
  后来人类不再需要和其他生物竞争资源了,那就转为内斗了。
  首先,人有互信才产生金钱,有了金钱置换资源,人们就开始追逐财富。
  其次,人类通过想象构建出阶级,宗教构建出神,上层阶级构建  出国  家,人们就开始追逐权力。
  然后男性战胜了女性,白人战胜了黑人,富人战胜了穷人。
  人类在追逐财富与权力的过程中,欧洲人通过革新技术创造武器征服一个又一个新的大陆,并且顺便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提高了航海技术等等。当然,上层阶级的地位是不稳固的,被压迫的人们不断反抗,成功的下层阶级会成为上层阶级,帝国本质未变只是至高权力的椅子上换了一个人而已。在这样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人类为了巩固和平现状学会了设计制度、设计规范约束、设计法律。为了达到平衡制约,人类学会了博弈,让利益双方共同遵守约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可怕的毁灭性武器。随着战争成本提高,战争利润下降,现在的地球出现了空前的和平状态。
  似乎当人类在做恶事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世界的发展。
  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从无正义,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人类演进过程中,感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斗争,然而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敬畏。
  我们敬畏生命的短暂所以珍惜,智人为了子女和自己的生存敢于对抗强大的对手。
  我们敬畏群体的力量所以依附于群体,建立秩序发明规范有了文明。
  我们敬畏自然的神奇所以创新,我们利用资源,我们用热能转化动能,我们用人工智能替代自己,我们在改造自然。
  或许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并不重要,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原子到构成分子再到结合成有机体演化成智人发展成人,我们经历了太多,无法追溯过去,无法想象未来。站在每一个岔路口,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没有神力预测,我们也并不知道会带来什么,但我们走过,都留下痕迹,又都找不到边际,但是这都是人类走过的路啊,都有意义。
    
     《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5篇相关  文章  : 
  ★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 
  ★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  六项精进读书心得范文5篇 
  ★  经典好书推荐:读后让你受益良多 
  ★  课外五年级读书笔记范文5篇 
  ★  读课外书有感1200字范文 
  ★  读红色刊物《大江南北》有感 
  ★  《人工智能》观后感精选5篇 
  ★  匠人精神读后感心得 
  ★  2021高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