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2024-05-17

1.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2. 关于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书上关于影响财政政策效果因素的一个矛盾,求高手指教。

较大的政府购买乘数(即你说的“国民收入的政府支出弹性”)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因为这一乘数越大,同样的政府购买G就能让IS曲线向右移动越多——注意只是让IS右移更多,这不是国民收入增加更多的充分条件,不会必然导致财政政策效果更好。这一例外情况就体现为边际消费倾向β的单独变化导致的政府购买乘数变化,当β较大导致IS平坦时,IS虽然右移很多,但不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因此财政政策效果较差。

你学的很仔细,这很好。质量高的问题是我求之不得的,还有什么疑问再来问我好了,我也检查下自己掌握的是否有疏漏。欢迎探讨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几道问题请教

1、如果实际利率足够低,经济可能深陷于流动性陷阱之中,无论是扩张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都失灵了,此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实际利率足够低,说明货币供给远大于货币需求,就像土豆种的太多卖不起价,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好比你摧毁一部分土豆,可能土豆还是太多了,价格还是上不来。从这个道理上来讲,选A还是可以的。虽然我觉得这道题很无趣。主要实际利率很高的话,紧缩货币政策不仅有效,而且有可能会导致利率变成无限大,所以这道题不能选C。相较之下,你就勉强选A吧。

2、什么经济的总供给曲线会是一条垂直的线?恐怕只有理论上的完全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是不会采用财政政策的。这点你需要和货币供给进行区分,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相对来说保持货币供给不变较为容易。而一个经济体要完全控制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很困难的。这道题从数学函数上来讲,你是对的;但是在经济学中,我们还是要重视把经济和数学结合起来讨论。

3、向工人支付1单位产品的实际工资,意思就是工资为1单位产出。因为这个模型中没有价格,所以是实际工资,具体来说,Y=K^1/3*L^2/3=1000,也就是1000单位资本和1000单位劳动力生产出了1000单位产品,而工人的工资就是1单位产品。其实你可以很简单的看出,100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工资是1单位产品的话,那么总工资就是1000单位产品,而总产出也是1000单位产品。也就是说,工人拿走了所有产出,投入的1000单位资本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均衡工资肯定小于这种实际工资,否则资本根本不会投入进来。更进一步,根据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均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所以均衡工资w=dY/dL=2/3<1。从经济意义上来讲,每产出1单位产品Y,资本K贡献了其中的1/3,所以应该分得1/3,而劳动力贡献了其中的2/3,所以应该分得2/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几道问题请教

4.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在谈到LM曲线时的货币政策无效或财政政策无效推理过程看不懂

高鸿业的书能看懂就怪了,高鸿业试图在脱离数学模型的前提下仅仅凭借文字表述把问题说清楚,于是全书十分晦涩,何不看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呢?

线性的IS曲线可简单表述为:r=(α+e+G)/d-(1-β)Y/d,r是利率,α是自主性消费支出,e是自主性投资支出,g是政府财政支出,β是边际消费倾向,d是投资的利率弹性,Y表示收入;线性的LM曲线方程可简单表述为r=kY/h-m/h,k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h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m是实际货币供给。联立两个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Y=[(α+e+G)/d+m/h]/[(1-β)/d+k/h],要衡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只需分别求得均衡收入对政府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量的导数即可:dY/dG=h/[(1-β)h+dk],dY/dm=d/[(1-β)h+dk],货币投机需求为0就是说h=0,你看dY/dG是不是=0呀!所以说财政政策在古典极端无效。在凯恩斯区域LM水平,因而有h=∞,dY/dm=0,于是货币政策无效。同样你联立IS和LM解得均衡利率,再求均衡利率对G的导数你就会发现Keyns区域财政政策不改变利率了,也就是说,这一区域挤出效应为0。
以上两个导数当中把1/(1-β)换成自主性支出乘数Ke(注意这里e是下标,不要跟自主性投资混淆),就是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的标准形式。学习经济学一定要有乘数分析的思维方法。那个均衡收入方程当中把1/(1-β)换成Ke,把m换成名义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的比值M/P,把α+e+G用一个自主性支出变量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AD曲线)的标准形式。

5.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的一道题。。麻烦能人给我做一下。。的确不会啊。。。谢谢了。。

MPC=投资的增加量除以收入的增加量。(电脑上公式打不来,不好意思了)题目中MPC等于0.7,政府购买为100,所以收入增加100.可以算出投资的增加量为70.所以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可以增加70万的投资,而投资和储蓄是互补的函数,所以公共储蓄减少,而私人的储蓄增加。如果政府同时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和政府购买的100万相等。政府同时等量增加购买和税收是,会使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量刚好等于购买的增加量或税收的增加量。所以上述变量不变。。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的一道题。。麻烦能人给我做一下。。的确不会啊。。。谢谢了。。

6.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高手来!!!

1.这个是典型的经济学模型推理问题,必须搞清楚一点,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都是相对而言的。
2.我们知道,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供求关系;
3.这里,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生产者可以用较为低廉的工资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生产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在工资下降,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工资水平,商品的价格相对是上升的;同理,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生产者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要付出较多的工资才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这个时候工人的工资是增加的,但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恒定的,商品价格不变,那么相比之下,价格水品就下降了。
4.这个一个理想模型下的推理,排除了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者计划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题目中,这些因素都是不变的,这样结论才成立。学经济学一定要学会假设和推论,用于寻找一般规律。

7.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高手来!!!

你问的太好了 就是最后那句话“详细些”高老爷子是写教材 没法子太详细。这段话是源于《反倾销协议》中关于正常价格确定的条款。原话如此 不是笔误 高老爷子教诲全国 数次修订不会再留太多问题了。具体解释大概是这样,正常价格是一种出口国内的价格,反倾销协议规定以量来确认国内价格具有代表性,即占出口量百分之五以上,而如果贸易商人为的抬高国内销售价格,那么国内销量会低于5%,这时候根据《反倾销协议》其国内销售价格不能作为正常价格的指示(不管高还是低)没有所谓的正常价格就没有倾销了,所以这个问题在于防止毁掉尺子,而不是篡改上面的刻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高手来!!!

8.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高手来!!!

  首先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具体知道这个债卷的具体票面价值,而只需要比较其获利大小。因为我们在乎的是这张债券的回报率是多少。上面提到了,如果利率是10%的话,100元一年就可获利10美元,恰好和这张债券的回报率一样,这时候代表什么意思呢,说明我这时候拿100元钱存银行里和买债券得到的回报率是一样的,而这张债券现在能够买多少钱呢,就只能卖100元,为什么呢,如果我卖101元,那么绝对卖不出去,因为如果买家把这101元存到银行里可以获利10.1美元,比债券的回报率高,所以他宁愿把101存到银行。其次我也不可能卖99元,这样的话,我如果把99元存到银行就只能收到9.9美元的回报,比我持有债券的回报少,所以我只能在大于等于100元的时候卖,但是卖家只会在小于等于100元的时候买,这时候这张债券就会以100元卖出去。
  第二点,当利率为5%的时候,相当于把200美元存进银行才能换回10美元的回报,而债券的回报是10美元,那么如果买家能以小于等于200美元的价钱买进债券的话,他的获利就能大于等于10美元,所以当这张债券的价格小于等于200美元他就愿意买,而不是把钱存在银行里,而这个时候债券的持有者也想以大于等于200美元的价钱卖出去,因为这样的话他才不会亏本,所以二者会在200美元的时候成交,这时候这张债券的价格就值200美元了。
  当然以上的推论最终是为了推出利率和债券价格成反比的关系,理想化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