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鸦片战争?

2024-05-13

1. 第1次鸦片战争?

摘要:近期中美贸*易战正酣,在历史上由于贸易摩擦引起的真正战争也不少见。标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很多人会以为是因为鸦片贸易和虎门销烟引起的,其实真正的原因也是贸易摩擦。


图1:第一次鸦片战争真的是因为鸦片贸易引起的吗?

战争是禁烟引起的吗?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时开始,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进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长达百年最屈辱最沉重的阶段。
说到这场战争,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因为虎门销烟引起的,英国为了维护鸦片商人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梳理下这段历史:
虎门销烟是1839年6月3日(道光十九年农历四月廿二)到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总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而英国侵华远征军47艘舰船和4000名陆军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率领下,抵达广东珠江口海域是在1840年6月,距离虎门销烟整整一年!就算当时通讯和交通没有今天这样发达,但怎么也不至于在虎门销烟一年后才开战。


图2:反映虎门销烟的绘画作品

那么就来看看在这一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由于清朝和西方采用不同的法律体系,所以西方列强认为按照清朝法律是不公平的,之前凡是发生涉及洋人的案件,都是由西方领事官员裁决,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拒不交出凶手,只判了几个月的监禁了事。因此,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与英国的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人出境。这一事件才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0月1日,英国内阁以与清朝的贸易受阻以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的决定。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正式封港,并且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这就等于是导火索最终引爆了炸药桶。
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严重关切,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请注意,通商关系中断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4月,英国国会对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但是没有正式对清朝宣战,所以英国一直认为这只是为了通商断绝而采取的军事报复行动,既不是为了鸦片贸易,也谈不上是战争。
这才有了英国舰队1840年6月从印度开赴中国,拉开了这场中英之间没有宣战的战争。

打开市场才是根本原因

因此,18440年1月清朝永久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导火线,英国国会谈论是否出兵中国的原因也是通商断绝,而不是为了鸦片贸易。
本来进行鸦片走私也只是英国商人追逐商业利润的个人行为,并不是英国政府的国家行为。很多人会提到鸦片贸易的元凶东印度公司,因为走私到中国的鸦片都是在印度种植提炼的,而东印度公司说是商业公司,但更是英国在印度的代理人,也是英国在亚洲扩张的急先锋。没错,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是带有浓厚的英国半官方色彩,并拥有英国王室授予的对华贸易专卖权,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型商业巨鳄。但是,在1834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六年前,由于英国王室和东印度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众多商人开放自由贸易的强烈要求,英国王室就废止了授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专卖权,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贸易随即逐渐衰落,在虎门销烟前,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都是独立经营商人。


图3: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英国发动战争,绝不是为了走私鸦片。恰恰相反,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对驻华使节的训令中一再表示:“女王陛下的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女王陛下的政府对于这件事情不提出任何要求。”正如费正清先生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所言:“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当时从中国进口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尤其茶叶更是英国家庭的重要消费品,十九世纪初英国家庭茶叶消费要占到家庭收入的5%。而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棉花和羊毛,但中国对这两项商品的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在十九世纪,清朝对英国的贸易顺差每年都在两三百万两银子。
而且,当时英国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清朝则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所以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都要以银两折算,英国必须从欧洲、美洲购入白银来支付给清朝,金银货币之间的买卖兑换,再加上清朝又是实行浮动汇率兑换,让英国的利润进一步受损。同时在税率方面,清朝对从英国的进口货物都要抽取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这也让英国极为不满。
更让英国难以接受的是,清朝原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将江苏的松江、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并分别设立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负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但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就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地海关,仅允许在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确切说,“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主要是针对西方各国而言,南洋地区的商人仍然可以到闽、浙、江海关进行贸易。即便在广州,西方商人也只能通过由清政府特许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也就是著名的十三行)来进行。西方商人吃住都只能在十三行的驿馆里,根本不能和普通中国商人直接贸易。


图4: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和英国商人进行贸易

因此,英国迫切希望能够全面打开中国市场,而且英国在乾隆、嘉庆年间多次派出代表与清政府协商谈判,但都没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在结束了与拿破仑的战争之后,英国就开始准备以军事手段来打开中国市场。当清朝宣布永久断绝与英国的贸易,无疑给了英国出兵最好的借口,这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从战争结束之后签署的《南京条约》来看,也没有一项内容是涉及鸦片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强占香港、赔款2100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和税率协商。所以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英国发动这场战争也并不是为了鸦片贸易。

中国市场并不买账

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除了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还有文化层面上的冲突也是一直被人忽视的。清朝依然延续传统的世界中心、五服朝贡等非平等外交策略,在对待外夷来朝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这样被轻视或是忽视,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待遇。客观来说,清朝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文明的国际社会中确实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希望能够获得与巨大的中国市场开展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并把清朝拒绝与英国的深入交往看作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也不可否认,一部分西方人甚至还有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入近代世界的所谓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文化和认知上的出入,再加上清朝缺乏对当时世界大环境的清醒认识,就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都对西方列强存在各种错误认识,就更别说其他人了。因此,清朝对时局的错误判断,英国决心以武力打开市场的强盗逻辑,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至于认为鸦片贸易是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有的是为了给因为愚昧落后而挨打的清朝披上一块道德的遮羞布,还有的则是望文生义想当然,而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那段历史。


图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并不是鸦片贸易

不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大量英国商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英国对华出口总量急剧增长,但是中国的市场对英国商品却并不买账。从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中,英国输入中国最重要的商品棉纱由260万磅上升到290万磅,增幅才不过10%,而棉布的情况更加不堪,居然从310万匹下降到200万匹,减少30%以上!
总体而言,1846年以后中国的进口货物总值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其中在1848年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20.1%。以后虽然一度有所回升,但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反而在五口通商之后,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种开始逐渐增加,从早期的茶叶、丝绸、瓷器逐渐发展到皮革、猪鬃、锡、豆类、籽仁、食油、原棉及其他小手工艺品等。当然茶叶和生丝仍旧是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占中国出口总值的75%以上。自1846至1856年的十年中,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几乎连年递增,茶叶从1846年的4674.6万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万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增幅都非常显著。
谁都没有想到,战争结果竟然是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迅猛增加,而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反倒是增幅缓慢,这就势必造成了中国对英国贸易的巨额顺差,从1850年到1856年,短短六七年间,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顺差从4274880英镑增加到8436072英镑,几乎翻了一番!即便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的提升,也无法弥补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中国仅仅生丝一项的出口就足以将鸦片走私的金额抵消了。


图6:《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中国市场对英国商品却并不买账

就算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咸丰八年(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里,明确规定了鸦片以“洋药”的名义合法征税输入中国都无济于事。这恐怕也是英国所始料未及的。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只要还有经济活动开展就会一直存在,如何以最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从历史教训中所汲取的。

第1次鸦片战争?

2. 第一次鸦片战争又称什么战争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3. 鸦片战争后都有哪些战争?

一、对外的战争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国法国;帮凶美国俄国导火线——“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 
2、中法战争。1883年底至1885年。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
5、局部抗日。1931年-1937年7月7日
6、全面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9日(这是中国战区受降日期)
7、建国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
二、国内的
1、太平天国运动和北方的捻军起义。1851年1月-1864年6月
2、义和团运动。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
3、1911年辛亥革命
4、1915护国运动,1916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5、1926-1927,北伐战争
6、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
7、1946-1949,全面内战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 

扩展资料:
例举介绍:
1、中法战争
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
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2、中日甲午战争
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后都有哪些战争?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1840~1842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三月,林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开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编辑本段影响 
政治及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11]。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而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其后各国纷纷要求此一条款,清廷失去某一特权于一国,等于失去该特权于列强,这使清廷外交上处于不利的弱势位置。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英国可在五个通商口岸各驻兵舰一艘,以后商港越开越多,深入内地,使国防受到威胁。香港岛被割让给于英国,开外国人要求割地先例,在后来的战争中更多土地被外国所夺去,使中国领土失去完整。领事裁判权使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外国人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

鸦片战争是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开端,一场战争竟签下多达5条条约,分别为《穿鼻草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虎门条约》和《黄埔条约》,其中《黄埔条约》中法国取得传教权,入侵中国传统文化;美国人更通过《望厦条约》中取得治外法权。这使以后与列强签下更多更不合理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而割地和赔款对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的。这些不平等条约要到半个多世纪后的民国时期才能正式废除。

经济民生
战争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仍是旨在“羁縻”。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11]。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12]。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10],严重打击中国民族工商业,使原本问题重重的社会经济更加恶劣。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只有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

5.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里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中国东南沿海。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里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语: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7.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八四○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野心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经过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完成的工业革命,生产飞快增长,最早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而这一切是与加重对国内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强盗依仗其船坚炮利,到处横冲直撞,十八世纪就取得了所谓“在英王的领土上太阳永远不会下落”的世界霸主地位。十九世纪初,英国实际控制了印度;一八一九年,占领了新加坡;一八二四年,侵入我国南部邻邦缅甸;一八三八年,打进了我国西部邻邦阿富汗。继续向东发展,它的侵略魔爪就直接伸向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了。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也不甘落后,一面积极赞助英国对华的侵略扩张,一面竭力将自己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沿海。在我国北部,沙皇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起,就闯进我国黑龙江流域,成为从陆路蚕食我领土的恶魔。总之,在鸦片战争前夕,国际资本主义强盗,从沿海到陆地,争先恐后,步步向中国进逼,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被敲得当当响了。 
  当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统治日趋没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贵族官吏、地主豪绅手里。据一八一二年统计,光是被皇帝直接和间接掌握的土地,就达八十三万顷(每顷一百亩),几乎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一。“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以清朝皇帝为头子的地主阶级,不仅直接从农民那里榨取高额地租(一般占收成的一半,多的占百分之七、八十),还用国家的名义,强迫农民缴纳大批捐税和从事各种劳役。广大农民过着不得温饱的悲惨生活。全国上下,贪官横行,贿赂成风。军备废驰,军器破烂,军纪败坏,这样的军队实际上已失去了抵御外侮的能力。 
  由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前,北方以白莲教为主,南方以天地会为主,农民起义不断,给清朝政府以沉重打击。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防空虚的这种状况,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进行侵略的最好目标。 

二、鸦片的泛滥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 

  罪恶的鸦片贸易  中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十七世纪以来,到中国沿海来的西方人,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商人,而是一群海盗。他们在东南沿海一带,抢我财货,烧我村庄,杀我百姓,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规定无论是外国进口还是中国出口的商品,一律由指定的“公行”经营;对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的地点、时间作了一定的限制,等等。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盗,为了扩大其殖民势力,开辟这块广阔的远东市场,根本不满足于按清政府的规定进行正常的贸易,他们早就处心积虑地要用炮舰政策打开中国的大门。 
  从一七九三年到一八一六年,英国先后派使节向清政府提出开放天津、宁波、舟山为通商口岸等要求,均遭拒绝。一八三四年派律劳卑到中国做所谓“商务监督”,清政府又未予承认。于是,英国侵略者露出了强盗咀脸,一八三七年指挥军舰轰击虎门炮台,用武力相威胁,在清军的反击下,退往澳门。 
  英国向中国扩大商品输出,面对的是以农民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洋呢、洋布销路很差。他们只好用大量的白银换取中国的练、茶。因此,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入超的地位。英国侵略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最后找到了鸦片这样一种特殊商品。鸦片是用罂粟未成熟果实里面的浆汁制成的。可以做药材,有提神、镇痛的作用,但它又是一种毒品。经常吸食,就会上瘾,慢慢体力衰退,意志消沉,骨瘦如柴,成为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的废物。 

       早在一七九九年,清政府就多次颁布过禁烟令,不允许贩卖和吸食鸦片,但并没有禁绝。以英国侵略者为首的毒贩子,仍然千方百计向中国偷运鸦片,同时用金钱收买奸商,贿赂官吏,从中国内部寻找鸦片贸易的保护人。清朝不少官员,成了鸦片贸易的受贿者。连奉命禁烟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吸食鸦片的。如当时有个叫韩肇庆的官员,被派到东南沿海捉拿鸦片贩子,他不但不捉拿,还用公家的船帮助走私,以其一部分上缴清政府,谎称是缉私来的,荒唐的清朝政府竟说他查私有方,传令嘉奖。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的鸦片,象一股汹涌的毒流倾泻而来。在一七七三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不过千箱(每箱一百二十斤),到一八三○年就达两万多箱,到一八三八年增加到四万零二百箱。这时中国每年全部出口的丝、茶、土产,都不足以抵偿进口鸦片的烟价,还要补偿白银一千万两以上。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四十年中,英国共走私运入中国四十多万箱鸦片,从中国掠夺去约三、四亿银元。造成国内银元枯竭,银价上涨一倍以上,工商停滞,国穷民困。当时吸食的人越来越多。不仅贵族官僚、地主豪绅、商人学士吸,到后来连农工兵役也抽起鸦片。到一八三八年,全国抽鸦片烟的人达二百多万。一些坚决主张禁烟的爱国志士痛心地指出:“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对此,清政府不得不考虑处置的办法了。  
  正义的禁烟斗争  围绕着禁烟问题,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一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主张“重治吸食”、“法当从严”,坚决禁绝;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主张坚决抵抗,又叫抵抗派。另一派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弛禁派,始则反对峻法严刑,主张取消禁烟令;后又反对抵抗,力主投降,又称投降派。抵抗派的立足点,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但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主张消灭烟毒,抗击侵略,在这一点上是有远见的,是和人民的愿望与利益一致的。一八三八年十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说鸦片为害极大,非严禁不可。他在奏折中大声疾呼,如果再马虎下去,只怕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皇帝知道,兵、饷是他维持统治的命根子,威胁到命根子当然不行,因而决定禁烟。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一八一一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等省任地方官,还在河南督修过堤工,比较了解社会的情况和民间的疾苦,是一个立志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八三九年一月八日,他奉命离开北京,前往广州。临行前,他向朋友们表示:“祸福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决心清除鸦片祸害。三月十日,林则徐一到广州,立即开展禁烟运动。原来对禁烟不太积极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形势推动下,也转变为禁烟派中的积极人物。他向林则徐表示,一定要“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林则徐在广州不断和官员会见,交换禁烟意见,召集书院学生数百人,要他们开列贩毒地点和毒贩子的姓名。他还化装成百姓,到船家、渔户和一般群众中去亲自调查。在充分掌握情况以后,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一,勒令中外烟贩,全部交出现存鸦片;二,要求外国商人一律写出不再偷运鸦片的保证,“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三月十八日,林则徐通知外国毒贩,详细报明存烟实数,并限三天全部交完。三月二十二日,三天期限已满,毒贩们只交出一个零头(一千零三十七箱)。在抗拒交烟中,有一个英国毒贩颠地,是在中国多年贩毒的老手,大批鸦片走私,多半由他经手。他手头鸦片最多,不但自己不交,还阻拦别人全交。林则徐掌握了这一情况以后,立即下令逮捕颠地。这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偷偷从澳门赶到广州,企图保护颠地逃跑,并且命令停泊在珠江口外的英国鸦片船作好战争准备。但当义律手持凶器带颠地等人从商馆逃跑时,商馆已被愤怒的中国人民所包围。颠地等鸦片贩子终于被逮捕了。为了狠狠打击义律的破坏活动,林则徐立即下令派兵封锁商馆,停止中英贸易,断绝商馆与鸦片船之间的交往,并撤退商馆中的中国雇员。义律无计可施,只得命令交出全部鸦片。林则徐会同邓廷桢亲自验收。从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验收完毕,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约二百三十多万斤,值白银八百万两。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

8.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