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电工所就业好吗

2024-04-29

1. 中科院电工所就业好吗

有中科院的金字招牌,就业应该是相当好的。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于1958 年在中国科学院原长春机械电机研究所部分研究室的基础上筹建,1963年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电气工程学科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所,也是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核心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 新型电力技术及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的研究。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26人。其中科技人员323人、科技支撑人员4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3人;共有在学研究生307人(其中博士生142人、硕士生151人、联合培养14人),在站博士后20人。

中科院电工所就业好吗

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怎么样

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攻关、咨询服务、试验检测、标准制定等业务,是中国电力行业最早从事电力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在国内享有较高盛誉和重要地位。

  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主要承担承担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系统(装备)的研制及首台首套试验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各级电网企业提供深入、全面的电力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支撑、服务和咨询,开展电力自动化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系统、技术与装备的试验、检测和认证工作。

  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下设平台技术研究室、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室、电网控制技术研究室、电网分析技术研究室、优化调度及仿真技术研究室、经济运行调度技术研究室、调度交易管理技术研究室、电力市场技术研究室、变电站及电站自动化技术研究室和电力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室10个研究室,拥有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公司首批2支调度科技攻关团队-“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技术科技攻关团队”,“节能经济调度技术科技攻关团队”。

  截至2012年3月,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拥有员工15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2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技术专家人才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11人。

  截至目前,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64项,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组织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70余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专利20多项,完成学术专著10部,发表核心论文近百篇。

3. 中国电科研究所实力排名

中国电科研究所排名:
南京14所
成都的29所
电子通信较强:浙江嘉兴的电子36所

合肥的电子38所
石家庄54所
上海20所
总参56所

杭州52所
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
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
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

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
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
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
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
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

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
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
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

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
28所南京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
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
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

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
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
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

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
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
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

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电科研究所实力排名

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于1958 年在中国科学院原长春机械电机研究所部分研究室的基础上筹建,1963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电气工程学科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所,也是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核心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 新型电力技术及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的研究。1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26人(其中科技人员323人、科技支撑人员44人);建设有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学研究生307人(其中博士生142人、硕士生151人、联合培养14人),在站博士后20人。

5. 中国电科15所怎么样?

很不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又称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NCI)。从1958年成立起就确定了为国防服务的方向,1987年组建太极计算机公司,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47年来,硕果累累、业绩辉煌,为国防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从事军口型号研制、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军事指挥自动化、航天测控等重大军事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计算机及系统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开发和提供计算机应用系统。

对外合作
15所历来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著名计算机厂商、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IBM、SUN、HP、Cisco、oracle等国际知名企业结成了更加密切的战略性合作伙伴。

中国电科15所怎么样?

6.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怎么样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还不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组建于1999年6月,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

人员编制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全所有在职职工5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6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佟振合、陈创天、周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吴以成。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14年2014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502项(包括新增项目105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12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40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1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项(新增30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40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4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5项(新增3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2项(新增6项)。 2014年,电工研究所研制成3MW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流器产品样机,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具备了产业化能力;研制并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开口宽度(6.77米)的槽式聚光器;在广州(番禺)互太纺织园区建成1000平方米基于太阳能导热油/蒸汽双回路太阳能锅炉系统,为纺织工业定型过程提供160℃饱和蒸汽;攻克了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电池大面积效率为20.35%,太阳电池组件输出功率达到了218.4Wp,;首次参加了世界8个国家的光伏标准电池一级校准能力验证,获得了国际认可,标志着中国已建立并形成了完备的光伏器件量值溯源与传递体系;研制成功的喷淋式蒸发冷却超级计算机(QSC-1),通过全系统持续无故障运行72小时以上测试,冷却系统节电40%,标志着喷淋蒸发冷却热管理技术在工业示范应用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14年,电工研究所发表论文512篇,其中EI收录289篇,SCI收录113篇;申请专利192项(含2项PCT),其中发明专利190项,实用新型2项;获得授权专利117项(含2项PCT),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5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20项;主持和参与撰写著作(含译著)10部。2013年2013年,电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87项(包括新增项目91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42项(新增7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1项(新增6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项(新增24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27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4项(新增4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2项(新增3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4项(新增2项)。2013年,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160kW/50MW柔性直流输电设备在世界首座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广东南澳三端口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青澳站得到实际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大功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变流技术的国家之一,该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投入工程化应用的国家;研制成功的362m、10kA、1.5kV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实现了并网运行,节能65%以上,是当时世界上传输电流最大的超导电缆和世界上第一组示范运行的超导直流电缆;中国首台9.4T高场人体成像MRI超导磁体的工艺验证取得成功;研制成功的世界临界传输电流性能最高的铁基线带材;研制成功的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光/储互补微网发电示范项目实现联网运行,成为解决中国边远缺电地区群众生活用电问题的成功范例;建成的1.5MW大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测试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成功的基于SQUID的扫描式弱磁检测系统,在中国国内首次获得了玄武岩岩石切片天然弱剩磁信号的分布图;完成的2m蒸发冷却立环磁选机的研制工作,为中国国内外首创;建成的中国国内首套太阳能电水联产实验示范系统,解决了海南地区太阳能规模化应用系统选址、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系统低成本化以及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2013年,电工研究所发表论文429篇,其中EI收录151篇,SCI收录116篇;申请专利175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含5项国际发明),实用新型9项;获得授权专利100项(含1项国际发明),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6项,实用新型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47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撰写著作(含译著)9部。 2012年2012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34项(包括新增项目112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项(新增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31项(新增1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7项(新增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21项(新增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1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和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3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0项(新增4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4项(新增3项)。2012年,该所研制的三峡地下电站第二台70万千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即三峡发电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成功通过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所在北京延庆建成了亚洲第一座兆瓦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建成的全球目前唯一的配电级超导变电站,被评为2012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功开发的高性能铁基超导带材的制备新工艺,将铁基超导带材的临界传输电流密度提高到17000A/cm2(4.2K、10T);研制了国际上传输电流最大,首组面向工业节能领域应用研究的高温超导电缆系统,正式投入并网运行;搭建了中国第一台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制了中国国内首创的MW级并网光伏电站的现场测试平台;研制的生物人工肝系统获得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发表论文410篇,其中EI收录155篇,SCI收录115篇;申请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179项(含7项国际发明),实用新型6项;获得授权专利84项(含1项国际发明);软件著作权30项;主持和参与撰写著作3部,制定标准1项。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创刊于1982年,是电工类综合性科技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期刊主要报道新型发电技术;大、中、小、微型电机技术;超导电工、磁悬浮技术;高电压及强脉冲放电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计算机在电工领域中的应用等。主要栏目有: 院士论坛;论文报告;综述与述评和新技术应用。《电工电能新技术》已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SA,INSPEC, AJ, CSA及JSTChina收录,同时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以高技术研究发展为主的电工专业科研基地型研究所,是以发展电工电能新技术为学科方向的国家科研机构,在全国电工科技布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电工研究所按一级学科建所,研究领域宽广,以促进电工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孕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为己任。同时,注重电工学科的知识创新,注重电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拓展电工学前沿领域,促进电工学科内涵的更新和发展。

近年来,电工研究所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现代电气驱动技术、应用超导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微纳电加工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前沿基础性研究,发展了多项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性高技术,并以多种形式初步形成了高档医疗设备、先进电气驱动、特种机电装备和绿色能源装置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工研究所正在推进磁技术应用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应用超导技术的产业化和替代能源技术及产业的成长。而作为新的学科生长点,电磁生物工程的研究已经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