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的衰退应该怎么写?

2024-05-15

1. 如何看待微博的衰退应该怎么写?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摘要】
如何看待微博的衰退应该怎么写?【提问】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回答】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回答】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回答】
这个我课本上都有,这个不是微博衰退的原因嘛【提问】
微博衰退原因是对手在赛场上抢跑成功,没给微博从图文内容过渡到直播短视频的时间和空间【回答】
我的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微博的衰退,并且有哪些对策阻止这种衰退【提问】
微博的衰败让我们不难看出需要及时更新,跟上社会的脚步,一旦落后了,就将被淘汰【回答】
对策:尽快地更新方式,把图文转变为直播,视频并时刻观察网络发展的动势【回答】

如何看待微博的衰退应该怎么写?

2.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百度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
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

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

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
另外,有人提到了其他的原因,我不敢苟同:
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

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

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

3.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我觉得微博每天都有爆炸量级的信息产生,刚开始微博能占据市场,因为大家需要新鲜的东西,而且它能很好的过滤,分类,去除不好的东西。微博生态系统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不断地给生态信息资源让生态居民享受。从而可以增强微博的体验,打造一个微博景象。

粉丝这样其他粉丝尽可能的反馈,正式运行大量自我渗透的海量信息等方式推广UGC,这是生态引擎;另一个是电力系统的传输,它允许信息资源在生态快速周转中。

评论它是不是兴盛是不是活跃,是由真实粉丝和活跃用户的评论决定的,只要这个想法对齐整个社会,生态是更可行的生态网络。电气系统是“评论/转发”。它是非常聪明的。也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自发地筛选和过滤。因此,获得更高质量的微博曝光的可能性越高,微博不太可能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这样的角色。

然而,这个天才系统竟然失败了,而且微博团队并没有有效地维护各方心态的命运,生态充满了垃圾,微博并没有拿出和微信一样的决心来解决信号噪音问题。孩子病了,父母会绝望的:“医生,想想办法,求求你,多少钱就会”猪病了,赶紧出手吧!问题的开始。另外,我们所说的产品的成功是指竞争对手相对于行业的成功。相比微信,微博是在衰退的。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4. 新浪微博是不是在走下坡路?

微博确实衰退了,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吧,首先说说新浪微博成功的主要原因:
1.微博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占领了用户宣泄诉求的市场空白。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网民的这部分需求是被压抑住的,而微博打开了这个口子,形成了井喷。为什么是新浪?因为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信息过滤和控制经验,让政府感到可控。
2.借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微博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兴起的,这种随时随地浏览和分享的产品形态特别迎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3.先进的产品设计。相对于博客,微博不是进步,而是进化,领先太多。除了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和分享外,更低门槛的UGC,关注/评论/转发的众包推荐和过滤的机制,粉丝模式给用户带来的虚荣和存在感,更普世的产品形态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革新。
4.新浪原有的资源。举公司所有的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强大的媒体基因,以及侯小强创建的博客运营的那套牛逼打法。
再来说说微博衰退的原因: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百度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
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
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
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
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
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

5. 微博用户再次出现增长,微博怎么做到起死回升

微博曾经风光,但是3 年前,微博似乎要输给微信。微信主要适合P2P沟通,自推出移动支付功能后用户快速增长,而用户对微博这种一对多的通信系统的兴趣开始消退。新浪决定剥离微博,由于不被分析师看好,投资者对微博IPO(首次公开招股)没有显示出多大兴趣。微博是不是真的会从此衰败下去?
点击打开原图
微博起死回生
新浪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说,“说实在话,微博的IPO路演完全就是一场灾难。”微博IPO融资2. 86 亿美元,远低于预期。曹国伟表示,“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一旦失去增长势头,想再复兴是很困难的。”
但微博做到了。微博用户再次出现增长, 5 月份月活跃用户达到3. 4 亿,市值超过 160 亿美元。这是微博月活跃用户首次超过Twitter的3. 28 亿。与Twitter不同的是,微博是盈利的。微博股价在 75 美元左右徘徊,是IPO发行价的逾 4 倍。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柯克·布德里(Kirk Boodry)说,“人们对此绝对感到意外,曾几何时投资者对微博前景是非常不看好的。”
微博过去两年的成功,源自试图赢得被其他社交媒体遗忘的用户。自 2014 年起,微博与在矿区和农村地区受到欢迎的廉价智能手机品牌达成合作协议,把其应用预装到逾 20 家公司的手机中。
曹国伟说,微博迅速意识到,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自己发帖或创建关注账户列表。虽然农村地区用户收入只有城市的约三分之一,但娱乐方式不足,意味着他们仍然有能力购买应用。因此微博开始根据用户偏好挑选帖子,并与数以百计的地方名人、电视台,甚至警方达成合作协议,请他们发帖。
目前,曹国伟正在致力于使微博进入新闻聚合和视频直播等领域。微博还创建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其掌握的大量数据向信用记录不多的用户贷款。目前,新公司正在申请相关牌照。只是,在这一领域,微博需要面对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巨大优势。
微博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但它能利用自己新闻、视频和媒体“之家”的声誉,继续推动广告业务的增长。曹国伟说,在新浪 18 年的经历,有助于他保持自信。

微博用户再次出现增长,微博怎么做到起死回升

6. 新浪微博为何渐渐失去了人气?

    新浪公司的基因是消息,以是微博也带有深刻的消息烙印。对互联网来说,微博的传播方法着实是一种反动。它不具备互联网精力的划一交换,信息始终单向活动,大部分信息关键节点为大V所利用,平凡人的声音要是不经大V转发,很难传播开来,细致观察一些转发上万的热微就会发明,每一次转发量攀升峰值,都是在大V转发之后。这就造成了“大V说,众人听,大V不参加,谁也不知道”的场合场面。这和传统的报纸媒体成果险些是等同的。(固然,在传播服从上不可等量齐观)。尤其是跟推特相比,微博将批评和转发离开,更强化了这一趋势。

    在这种模式运转之下,用户很快就会发明,本身创制内容险些得不到有效反馈,缺少鼓励,还不如存眷通过大V转发出的资讯。大部分用户的心态会被敏捷调解为“细听者”,而不是”内容创制者“,结果就造成了大量的非僵尸甜睡用户,这些用户很少发言,也很少参加转发批评,但对一些掌握信息出口的大V连滚存眷,以随时收听新的资讯,微博对他们来说,只剩下看消息一个成果——但难堪的是,如今的资讯平台太多了,相互之间同质化紧张,单就消息这一成果来说,新浪微博的上风并不明显,用户另有其他选择。而原创内容又由于传播模式的题目,受到极大的减弱,变得匮乏。(语录体、心灵鸡汤摘抄、星座血型占卜的盛行)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经典的Marketing题目:”我为什么要选择你的产品而不是别人的”,新浪微博答复不出来,天然就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而微信走的,明显是别的一条路。在早期版本中,微信还试图雄心勃勃地与微博竞争,但这此中存在着紧张题目。比起微博的开放环境,微信的信息传播是一个半闭锁环,相互存眷者都是朋侪、支属、同事等,微信鼓励创制信息,但更为私家化。这种范例的信息可以在一个特定的交际圈内敏捷传播,但80%的信息都无法突破闭锁,转到达外部去。这是由腾讯的交际基因所决定的。举一个形象一点的例子,微博是大众集会,微信则是朋侪party。在前者的场合,你的声音吞没在集会群众的哗闹声中,但要是充足荣幸,你被大V请到讲台上,拿起发话器,就可以敏捷得到大量存眷;在后者的场合,你很容易就能引起别人存眷或分享,但也只限在Party内,你乃至连门卫都影响不到。

    不过微信很快就发觉到了这个题目,并敏捷调解战略。大众账号的设立和限定群发信息的次数,可以视为微信的一次理念拉锯。到了5.0以后,微信将大众账号分成办事号和订阅号,整个生长蹊径图已然清楚。微信试图在保持social特色的条件下,从media转向functionorienation,比如微信为招商银行开辟的办事账号,重点不在于资讯颁布,而是提供种种移动办事。微信已经或即将颁布一系列成果,如移动CRM,集会参加体系、售前售后办事、及时在线咨询等,都表现微信夸大的是function,并且是详细到service这一个层面——乃至腾讯内部已经开始用微信的HR助手来举行企业内部办理。这些迹象表明,微信不筹划在跟新浪微博的主场跟它火拼,而是独辟蹊径,走迂回战略。成果性的强化蹊径,让微信和种种企业找到了长处共同点,站在了同一条战壕内。企业固然可以通过微信提供多样化办事,微信也可以借助遍及的企业门类,把service和本来就很强大的social连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基于微信平台的S+S内生态圈。只要你开了微信,朋侪圈,银行业务、餐饮查问、商品购买、集会构造、员工办理等等全都集成进去了,你乃至不必要其他任何APP——我信托这是腾讯将来的野心地点。并且比起新浪微博无头苍蝇式的红利模式探索,微信这一条面向企业办事成果的生长蹊径,更容易在对平凡用户免费的条件下,得到充足收益。

    在将来,思量到生长蹊径有着本质差别,新浪微博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被微信代替。两者会在media和social两个范畴连续称霸。但新浪微博至今仍未找准本身的定位,种种奇葩插件、奇葩成果不绝推出,真正故意义的成果却反响迟钝(比如长微博的应用,居然痴钝了一年多才推出官方成果),定位上也是首鼠两端(曾经一度试图把微博搞成了大号的开心网,向social方向转向,无疾而终。又想朝service转向,弄出收费会员制和逼迫塞给用户的企业推广频道这两种天然抵牾的东西并行。)当微信连续进化到social+service后,SS生态圈形成以后,微博的沉默沉静用户恐怕会连续增长,连续失血。到时间微博是否会退化成一个消息频道,就不好说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