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何争议这么大?

2024-05-15

1. 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何争议这么大?

说起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都是很红的一部励志电影。
《摔跤吧!爸爸》电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的电影,电影中的背景也是在印度,故事讲述了一个拥有“金牌梦”的父亲,为了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强迫自己的两个女儿,日复一日的进行训练,每天从早上五点到太阳下山练习摔跤技巧,加强身体锻炼,两个孩子的童年基本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训练,父亲甚至不顾女儿的哀求,剃掉了孩子的长发,也让身边的人嘲笑。
女孩子们无法面对这种被强制支配的生活,开始与独断仲裁的父亲进行反抗,想尽办法逃避训练。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女儿逃过了训练去悄悄参加了自己好友的结婚典礼,在和新娘子诉苦时,新娘子告诉她们,很羡慕能拥有这样的父亲。在印度的背景下,男女地位很不平等,一个女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注定嫁给一个还不相识的男人,然后与家庭相伴一生,一眼就望得到未来,一片灰暗。她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如何做家务、如何做饭、如何照顾家人,从来没有人问过她的意愿,而这个女孩却能拥有一个让他们摆脱这种看不到前路的命运,她们的父亲甚至和她们一起对抗世界。印度的女孩子在14岁就要被迫嫁人,女孩看到自己的朋友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注定下半生在锅碗瓢盆当中度过,突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开始认真的磨练技术、配合训练,她们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从冠军,到全国冠军,最后他们站在联赛的赛场上,为国家夺得的荣誉。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起来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但也有人对此非常反感,其中最有争议的一点就是父亲的做法,对吗?
父亲的价值观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他以自己的梦想强制女儿的梦想,如果说印度社会是强制女孩到年龄去嫁人,然后一辈子以家庭相伴,那么父亲就是将女孩儿强制与摔跤绑定,同样都是被强制的人生,这样一来,同样是被支配的人生,又有两者之间,又有些什么区别呢?
这也是《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最受争议的一点,你怎么看呢?
但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被支配摔跤和面对看不到尽头的人生,通过自己奋斗而得来的成就,看起来更加荣耀。

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何争议这么大?

2. 为什么《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争议这么大呢?

围观了《摔跤吧!爸爸》有关父亲的争议。比起用印度的惨淡现实来为之辩解(尽管确实有道理),我倒觉得不如坦然承认电影里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有其局限性和不完美,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抗争的伟大。
感受最让我感受到这一点的是父亲送女儿来到大学后,低声下气地请求教练多关照一下吉塔,因为他相信她能为印度赢得金牌,而教练只把这看做笑料(因为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很难说这有多么震撼。这相当于你以优异的竞赛成绩从农村考上了清华物理系,当年没钱念不起书的你爸跑到院领导办公室用一口方言说,老师啊我真的相信我闺女能为中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女儿有着不可思议的潜能,并为之面临着全世界的不理解。

而让他与那些痴心妄想的人不同的是,他也一直在用“世界冠军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亲身去与偏见和物质条件的困乏斗争,为女儿赢得那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可能性。无论女儿是在辉煌还是低谷,他对她的信任从来都没有变过。这种精神放到中国也是稀缺的。社会对杰出女性的判断标准总是不同于而且往往是低于男性的,比方说:“女孩就不要做太辛苦的工作了,漂漂亮亮就行。”
“你以后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早点结婚,过了三十岁你就不值钱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声音是:“女孩子也要能吃苦。”“就算数理化很难,你也不能随便放弃。”“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程序员/老师/医生/创业者,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不要拘泥于琐事,多想想大事。”“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观点第一是强迫子女继承父母理想。这个观点呢可以说是这几年国内教育批判的重点。我也不同意父母把自己的遗憾强加给子女。但是孩子毕竟是要引导的吧,你想在印度那个重男轻女的环境里,阿米尔汗忽然对自己的女儿们说:去吧,勇敢的做自己吧,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女儿们除了一脸懵逼还能怎么样?而且阿米尔汗也不是从她们一出生就强迫她们练摔跤,而是在她们展现了天赋后才开始进行训练的。最最最重要的是,女儿在第一次比赛后是发自真心的喜欢摔跤。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邦冠军到全国冠军,再到国家队。看到这里你还觉得阿米尔汗让自己的女儿练摔跤是错的么?第二,是电影里是否有对女性的矮化。电影里阿米尔汗让女儿穿男装训练,减去了长发。穿男装有办法么?主人公所在的那个邦根本没有任何对女子体育的投入,你指着阿米尔汗上淘宝买么?至于剪发,这应该算励志类电影里惯用的手法之一吧。阿米尔汗,也是为了女儿更专心的进行训练,君不见,很多奥运会力量类运动的女选手都是短发啊。而且我个人觉得要求女性必须有“女人样”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女人就不能英气之美么?

而电影里女儿在获得冠军后受到人们英雄般的礼遇。过去对女子摔跤不屑和歧视的人们,也纷纷送上礼敬的目光。想要打破性别歧视,女人就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甚至比男人付出的更多。第三关于唯金牌论。现在的运动励志类电影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经过一番拼搏获得胜利,成功,冠军的。这类相对占主流,像什么《一球成名》《点球成金》《激战》等等等。另一类是讲“失败英雄”的,反鸡汤的,类似《百万宝贝》《百元之恋》《国家代表》《我人生中最光荣的一天》这些。这类电影要么是探讨人生/生命的意义,要么是在运动员在小众运动中的坚持。

那么究竟电影里的运动员要不要获得胜利,要不要取得金牌,一是要根据人物原型,二是根据电影表达的主题。最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唯金牌论,但没有哪个职业运动员在赛场上是不想获得金牌的吧。得金牌,升国旗,奏国歌,享受观众的欢呼与掌声,是所有职业运动员最高的梦想吧。你看哪个采访里运动员会说:这次奥运会拿不拿奖牌无所谓,呐,其实呢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啦。我们尊重运动员的努力和付出,也尊重他们对金牌的渴望。更高,更快,更强!是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不竭动力。
总结这部电影在印度,中国两个地方都成功了,特别在中国。我在中国带了很多年,到处看中国女孩很努力工作,有自由,有地位,几乎都有。没有感觉中国女孩却什么,感觉都是好父亲养好自己女孩。但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中国还能那么成功,很多人也评论也代表中国社会问题,我无法理解。在印度这个电影成功是因为70%-80% 家庭希望最少要一个男孩在家庭里,包括我们家。其实我个人,我同年龄的我的亲戚不那么认为,我们觉得男女都一样。

但是我姐妹结婚后没有生男孩必须要再生孩子看有没有男孩。我一个姐姐有3个女孩,另外也有都希望能有男孩。心里压力大。但是他们特别爱自己女孩也给他们特别高级教育,好的学校,最贵衣服等,但是还是要男孩。我们家庭还是比较不错,姐妹嫁出去的家庭也很好。我前几年特别批评我妈妈,我一个亲戚生了女孩时大家没有表示开心快乐我大家面前开始火,从那天起开始没人敢出生女孩后拉脸的样子。

3. 如何评价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影视作品?

这部电影我是和姐姐在电影院里看的,之所以没有和父亲一起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姐姐觉得一起看这部电影有些矫情,于是就只有我和她两个人在电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其实和每一个说父爱的电影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但是印度这种类型的电影,是结合了印度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更加的现实,所以比国内的很多电影要更加的温情。

印度国宝级的演员阿尔米汗的电影从来都没有让观众们失望过,《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也是。阿米尔汗在电影里是以一个和全天下的父亲都一样严厉的父亲,他自己作为一个摔跤选手,虽然怀揣着梦想,却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但是生活并没有冷却他那一腔追逐梦想的热情,他的妻子并没有给他生一个儿子,继承他的衣钵,替他实现梦想。

母亲一开始也没有把这些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的身上,只不过他在女儿的身上,看到了对对命运的反抗。父亲开始动摇,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一方面是自己那颗对梦想蠢蠢欲动的心。这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女儿在父亲的训练下,拿到了世界冠军。而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和父亲在岁月中一点点的老去的一个过程。

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父亲不顾周遭人的嘲笑,想要女儿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像极了每次考试失利,在面对周围的人说我并不是一块读书的料的时候,总是给我在资料送我去上辅导班的一言不发的父亲一样。父爱如山总是屹立在我们的身后,让我们可以放心的依靠。无论我们在外面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只要在父亲面前,一切都没有关系,都可以慢慢的一步步的走。

如何评价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影视作品?

4. 如何评价《摔跤吧!爸爸》这一部电影?

‍‍二刷了这部电影,真的有共鸣。“所有的运动员都值得被尊敬,而只有冠军才能让人铭记。”——《摔跤吧!爸爸》。还有一句话我觉得也能够代表着运动员的性格吧,就是什么事情都习惯自己承受和解决。我作为围棋运动员,6岁学棋,只想说电影里展现的情节一点也不夸张,每天5点起床,父亲日复一日陪着,手把手地教,顶住很多压力,在我身上也是一样。发现我有一些围棋天赋后,勤奋必须跟上来,才能够把天赋最大化,所以花着大量的时间不停的训练。选择了这样的人生,就必须放弃其他,比如说没有童年,几乎是不准出去玩,在屋子里下棋做题打谱。循环很多年。‍‍

5. 如何评价《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在前些天的下班之际,老板在群里发了一句“开会”。原本答应闺蜜,去看电影的,为了坚守“言出必行”的底线。我壮了壮胆子,找到老板,说我今天有事。没想到,真就改变了老板的心意,会议改到明天早上。感谢那么勇敢的自己,也不虚此行,看了一部励志大片《摔跤吧,爸爸》。在看电影之前,就有听很多人,提到过这部电影的名字,但对影片的具体内容却一无所知。只是一直听闺蜜说,这部电影的评分很高。直到影片开始播放的那一秒,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印度励志片。其实,一直对印度的电影,没有太大的好感。唯一有印象的两部电影分别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看到影片中的“爸爸”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是他。没错,正是我之前提到的两部影片中的男主。原来我还是挺专一的一个人,爱上的演员一直都是同一个人。

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爸爸”和一个不重要的男性的肉搏。在该男子的面前,“爸爸”的小身板显得那么瘦弱,本以为他会吃亏,结果该男子被打得落花流水。“爸爸”的一句“和你打的是全国冠军”,才让我认识到,原来这个小个子的地位不一般。原来,他为了生存,被迫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摔跤事业。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并且开始寄希望于自己的下一代。
确实,当你有个极度渴望去实现的梦想,但却终其一生也无法如愿的时候。你会希望有朝一日,你的孩子能替你完成。就拿我来说,一直喜欢音乐,每每听到别人唱歌,唱得很动听的时候,就会心生羡慕。想着就算这辈子,真的无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也能或多或少地,把梦想寄托在别人,最好是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我还是很能理解“爸爸”的,他之所以一直想要有一个儿子,并不是他思想中的重男轻女。只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爸爸”没能马上意识到,其实女儿也是可以成为摔跤选手的。直到他看见,自己的女儿把同龄的男生,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

其实,我挺想夸“爸爸”的妻子的。她很漂亮,很善良,很懂他。当“爸爸”提出要让两个女儿去摔跤的时候,她有过犹豫,也有过劝阻,但最终还是选择站在他一边,默默地支持着他。真的,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其实,理想的婚姻又何尝不是我爱你,我懂你,我愿意倾我所有,只为帮助你完成你的梦想。影片中的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她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受伤,但最终还是为了他,同意让女儿去摔跤。
在“爸爸”和大女儿产生矛盾的时候,作为他俩之间的纽带,去化解之间的矛盾。可能看过电影的人会觉得,大女儿和“爸爸”之间的矛盾,是小女儿去努力解开的。但是母亲,她的作用肯定也少不了的。父亲的爱如山般深层,而母亲的却如涓涓细流,一点点地,通过她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小女儿更像母亲,能和她一样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相比母亲的温暖,“爸爸”的行为更多地透露着威严、专制和蛮横。影片中的两个小女孩,被要求五点就起床去锻炼,有过汗水,有过泪水,有过反抗,也有了遵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像两个女儿一样,觉得“爸爸”是残酷的,是无情的。直到她们参加完同龄女生的婚礼。当两个小女孩向她抱怨,自己父亲的严厉时,女生说了一句“我希望有这样的父亲”。我才意识到,在那个时代的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低到一出生,就意味着要一辈子和锅碗瓢盆过,意味着一到14岁就要嫁人,而且对方还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你的婚姻,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或许在你我眼里,这一切离我们很远,但却又那么真实。你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人生,就不知道她们的悲哀。现在的你,一口一个“没有等到那个对的人,就绝不将就”。又何尝想过,对她们而言,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事情。

和那个女生的对话,点醒了两个女儿。她们终于明白了,“爸爸”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们。或许我到现在还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觉得“爸爸”最初逼迫女儿摔跤,只是为了让她们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其实,他也是直到朋友的女儿,为自己的女儿加油助威,求得幸运。才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逼女儿做的事情,可能意味着更多。女儿的胜利,能够打破那么多年以来,女性在印度,这个古老国度的地位,甚至可以改变她们的命运。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欢笑多于泪水。第一次哭是,在大女儿进入国家体育馆的时候。可能是“爸爸”之前的训练过于严厉,一进入新环境的大女儿,在那生活了没多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对外貌的重视程度,还是对“爸爸”训练模式的认同感。就像那句话一样,“种了多年的白菜被人拱了”。相信当大女儿开始质疑“爸爸”的训练方法时,他的心里就是这样的感受。幸好,“爸爸”和女儿最终冰释前嫌,在爸爸的信任和鼓励下,大女儿终于完成了自己和“爸爸”的梦想,为印度夺得了史上第一枚金牌。
其实这两天,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极其低迷的状态。看了这部励志大片之后,感觉我又变回了那个元气少女。其实,正能量的电影,真的能帮你驱除心里的阴霾。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部电影,感悟一下人生,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希望,可能这就是电影真正存在的意义。也只有这种电影才称得上好电影。
你的私人树洞  微信公众号  【3的6次方】ID:wosi729

如何评价《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6. 电影《摔跤吧!爸爸》真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看吗?

印度女权的艰难觉醒
文/梦里诗书

如果你不能站在印度现实的社会背景去看《摔跤吧!爸爸》,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部狭隘腐朽的作品,甚至对电影的成功嗤之以鼻。但作为一部印度电影来说,这却又是一部将女权与梦想赋予了丰满形态的佳作。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需要观众以印度现实的社会角度去看待的电影,不然你对一个父亲逼迫两个女孩成为摔跤手的残酷展开,就会有着“何不食肉糜”的质问。其实在电影伊始面对执着要男孩的父亲,面对一心渴望自己孩子继承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做法,我一度也认为这会是一部尤为浅显带有局限性的套路之作,但恰恰以女孩为视角的摔跤之路,赋予了电影全然不同的意味。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影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个背景即是印度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印度未成年婚姻,甚至是童婚习以为常的现实,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很多女生的女权意识尚不谈何觉醒,便以早早的嫁为了人妻,而这一点即在这部电影中有所体现,也成为了两个女孩女权意识得以觉醒的契机,同时我们反观阿米尔·汗所饰演的严父,其即有着发现女儿天赋在先,后又有一年之约为期,对两个女孩的引导和尊重于此中早已是昭然若揭。

所以当你能了解印度种种的现实问题,带着一定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即没有父权更无从谈何彰显男权的作品,电影有的是对一个印度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是一位父亲不畏印度传统观念,将两个本就拥有摔跤天赋的女孩培养成世界冠军的励志燃情,有的反而是对女权意识的发蒙启蔽,而这一切在绝大多数时候又是以亲情为纽带的衔接,使电影在女权与励志之外,也让人得见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

电影最后根据字幕我们知道,这个本自真实的故事,在印度也真的开始改变了更多印度女生原本既定的命运,所以这样一部作品哪里是谈什么父权,只是用一种印度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在一个国家坚若磐石的传统观念中,让女权意识见缝插针的得以着艰难的觉醒。

7. 你对《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会?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励志片,一部超越无数鸡汤电影的电影。而这样的鸡汤喝着让人甘之如饴,美妙无穷。主角是一个国家级别的摔跤手,这方面的天赋在他年幼时期就已经显露了出了,但是天妒良才。让他生活在一个出生都极为艰难的家庭环境里。站到他父亲的角度来看,摔跤是不能当饭吃的,只有脚踏实地做好眼下的工作方能解决生存问题。尽管父辈对他摔跤爱好的反对,但他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理想,在摔跤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后来成为了整个印度的全国冠军。

你对《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会?

8. 为什么电影《摔跤吧!爸爸》争议这么大?

要说问题还是要结合故事的背景来看——印度。起初我也认为电影三观不正,拥有金牌梦的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强迫自己的两个儿女练习摔跤,日复一日从早五点到太阳下山,狠心剥夺了她们的童年。为了让女儿能够更好地完成训练,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剃掉了女儿的长发,让他们饱受村民嘲笑。

这便是电影故事中最大的争议——父亲的做法对吗?
我们接着往下看,女儿们并不喜欢这种生活。她们面对独裁专横的父亲,开始了反抗,诸如调整父亲的闹钟,训练时装病装伤等等,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辛苦的摔跤训练。直到一次机缘巧合,女儿们逃了训练,偷偷参加了好友的婚礼,惹得父亲大发雷霆。在和新娘子诉苦时,之前一言不发地新娘子,却告诉她们俩——自己很羡慕她们能拥有这样的父亲。
印度童婚比例非常高,很多女孩14岁之前就被迫嫁人。虽然印度政府出台过相关法令,限制结婚年龄,但均未奏效。所以电影中,女儿看到自己的朋友,在如花年纪,却已注定只能在生孩子与繁重的家务中度过余生时,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相比辛苦的摔跤训练,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更加可怕。

之后曾经抵触训练的女儿们,意识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开始认真配合父亲的训练,磨练技艺,从邦级冠军,到全国冠军,再到最后在英联邦比赛上,为国家博得荣誉。
在大女儿获得全国冠军,在乡亲的簇拥中,荣归故里时。热闹非凡的场面中,镜头还扫过了几位神情冷漠的妇人。或许女儿们当初没有坚持下去,也只能和她们一样,成为普通的家庭主妇。诚然女儿练习摔跤的行为,在村民眼中荒诞至极,让她们俩饱受白眼。但父亲又何况不是呢?

自尊心极强的父亲在第一次带大女儿参加比赛时,还遭受了工作人员的嘲笑和拒绝,扬言烹饪比赛会给他发邀请;经济拮据的父亲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不但在外恳求养鸡场老板便宜点,还要饱受素食者老婆的白眼,自学烹饪技巧,给女儿做饭;
所以我反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打着尊重孩子选择,尊重女性的大旗,指责这样一个饱受非议却还在抗争的家庭和这位伟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