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的国家标准

2024-05-15

1. 焦炭的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焦炭的国家标准适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冶金焦炭国家标准》。
法律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冶金焦炭国家标准》 第一条 本标准规定了冶金焦炭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和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供高炉冶炼用的焦炭.

焦炭的国家标准

2. 炼焦煤的国家标准

肥煤(fat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煤化度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肥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10~37%,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肥煤加热时产生大量胶质体,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熔融良好,故为炼焦煤。但焦炭横裂纹多,气孔率高,在焦饼根部有蜂窝状焦。肥煤是炼焦配合煤中的重要组分,配入肥煤可使焦炭熔融良好,从而提高焦炭的耐磨强度,并为配加粘结性差的煤或瘦化煤创造条件。山西古交的镇城底煤为全国最好的肥煤之一。  二、 焦煤(coking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煤化度较高、结焦性能好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焦煤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类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10~28%,粘结性批数G>65,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这部分煤的结焦性特别好,可以单独炼焦。另一类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20~28%,粘结性指数G>50~65,结焦性比前者差。焦煤具有中等挥发分和较好的粘结性,是典型的炼焦煤,在加热时能形成热稳定性很好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块大,裂纹少,机械强度高,但由于收缩度小,膨胀压力大,可能造成推焦困难现象,甚至引起炉体的损坏。在炼焦配合煤中焦煤可以起到焦炭骨架和缓和收缩应力的作用,从而提高焦炭机械强度,是优质的炼焦原料。山西古交的西曲是典型的第一类焦煤。 三、 1/3焦煤(1/3 coking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介于焦煤和气煤之间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1/3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28~37%,粘结性指数G>65,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1/3焦煤主要是从1956年订立的中国煤分类方案中气煤类出的结焦性较好的煤,又包含了该方案中约1/3的焦煤,故命名为1/3焦煤。该煤单独炼焦时,可以生成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故为炼焦煤。1/3焦煤性质并不完全一样,其中G>75的煤加热时能产生较多的胶质体,结焦性好,可单独炼出强度较高的焦炭,为配合煤中的主要成份。而G≤75的1/3焦煤结焦性较差,单独炼焦时不能得到高强度的焦炭,在配合煤中的用量也不宜过多。 四、 瘦煤(lean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煤化度较高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10~20%,粘结性指数G>20~65。瘦煤在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少,能单独结焦,属炼焦煤,所得焦炭块度大,裂纹少、熔融性差、耐磨强度不好。在炼焦配合煤中,瘦煤可以起到骨架和缓和收缩应力,从而增大焦炭块度的作用,是配合煤中的重要组分。 五、 气煤(gas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煤化度较低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焦煤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类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37%,粘结性批数G>35,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这类煤的特点是,挥发分特别高、粘结性强弱不等。第二类是V daf >28~37%,G>50~65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高、粘结性中等。气煤在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差,气体吸出量大,单独炼焦时能形成焦炭,故属炼焦煤;但焦饼收缩大,焦炭纵裂纹多,焦块细长而易碎,气孔大而不均匀,反应性高。在配合煤中配入气煤后,焦炭块度变小,机械强度变差;但可以降低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增加焦饼收缩度,并能增加煤气和炼焦化产品的产率,是炼焦配合煤中的组分之一。 六、 气肥煤(gas-fat coal):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对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的烟煤的称谓。该标准规定,气肥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37%,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气肥煤的煤化程度低,挥发分特别高,煤的粘结性强,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煤气和胶质体,但胶质体的热稳定性差。单独炼焦时能形成焦炭,故属炼焦煤。但所得焦炭强度不高。气肥煤的性质和在配合煤中作用与肥煤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将这部分煤从肥煤中分出来,单独列为一类,气肥煤可以作为配合煤的组分。在配用气肥煤时,需适当减少气煤的用量,增加瘦化组分。

3. 冶金焦的焦炭定义

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经回收、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既是高热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铸造焦是专用于化铁炉熔铁的焦炭。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

冶金焦的焦炭定义

4. 焦炭质量标准要求

炼焦的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或高温干馏。生产一吨焦炭的话约消耗1.33吨炼焦煤。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
  
 焦炭从质量标准看来,其化学成分,像硫、磷等有不同的要求,以性质特点来看,焦炭的质量标准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灰分、挥发分和水分等方面。
  
 焦炭中的硫分:硫是生铁冶炼的杂质之一。使生铁质量降低。在炼钢生铁中硫含量大于0.07%即为废品。由高炉炉料带入炉内的硫有11%来自矿石,3.5%来自石灰石,82.5%来自焦炭,所以焦炭是炉料中硫的主要来源。
  
 焦炭中的磷分:炼铁用的冶金焦含磷量应在0.02-0.03%以下。
  
 焦炭中的灰分:焦炭的灰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焦炭灰分增加1%,焦炭用量增加2-2.5%,因此焦灰分的降低是很必要的。
  
 焦炭里面的挥发分,根据焦炭的挥发分含量可判断焦炭成熟度。如挥发分大于1.5%,则表示生焦,挥发分小于0.5-0.7%则表示过火,一般成熟的冶金焦挥发分为1%左右。
  
 焦炭中的水分:水分波动会使焦炭计量不准,从而引起炉况的波动。此外,焦炭水分提高会使M40偏高,M10偏低,给转鼓指标带来一定误差。
  
 焦炭的筛分组成:在高炉冶炼中焦炭的粒度也是很重要的。大于80毫米的焦炭需要整粒,使其粒度范围变化不大。这样焦炭块度均一,空隙大、阻力小、炉况运行良好。

5. 焦炭强度标准是多少

焦炭指标:            
          灰分       硫分       机械强度%             机械强度%               挥发分
                            (抗碎强度M40) (耐磨强度M10)
一级 不大于12.0      不大于0.6     不小于80                 不大于8.0                 不大于1.9
二级 12.01-13.50     0.61-0.80    不小于76                 不大于9.0                 不大于1.9 
三级 13.51-15.00     0.81-1.00     不小于72                不大于10.0               不大于1.9

焦炭强度标准是多少

6. 焦炭的分类及标准

焦炭的种类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按炼焦的原料划分,分为煤焦、石油焦和沥青焦。通常所说的焦炭是指煤焦炭。按用途划分为冶金焦、铸造焦和化工焦;3.按生产技术条件划分为机制焦与土焦;4.按炼制过程划分为低温焦炭与高温焦炭。【石油焦】石油焦是以炼油厂的渣油为原料,通过延迟焦化法或锻烧法获得的一种焦炭。重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温到800℃,在焦炭塔内(生产石油焦的位置称焦炭塔)轻质油组分为汽油、柴油从塔顶逸出,剩下的即为石油焦。

7. 焦炭硫含量的标准

法律分析:分一级冶金焦和二级冶金焦,一级的小于0.65%,二级的可以大于0.65%但不得大于0.75%。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第七条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对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第十条 国家维护煤矿矿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保护煤矿企业设施。
第十一条 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态环境。

焦炭硫含量的标准

8. 焦炭硫含量的标准

法律分析:《焦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是有关焦炭的一项国家标准。煤样在催化剂作用下,于空气流中燃烧分解,煤中硫生成二氧化硫并被碘化钾溶液吸收,以电解碘化钾溶液所产生的碘进行滴定,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