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中国应用

2024-04-29

1. 博弈论的中国应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经典博弈论著作,近几年由于博弈论在全球的大范围流行,出现了多部收集整理博弈论知识的书籍,如《博弈论的诡计》、《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等。中国经纬智库是最早研究新型博弈理论的民间智库之一,由理事宋雪峰牵头研究以公布的《多腿凳定律》《定量无穷大》《十字弓博弈基础》已经被引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博弈论”与传统咨询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开启解决战略定位、股权分配、股权融资、价值塑造、商业模式等疑难杂症的新视角。(该论述源自经邦)

博弈论的中国应用

2. 《博弈论是什么》

     前段时间读的万维钢的书,现在反过来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博弈论是一种思维,是面对一个博弈局面的思考方法。博弈论不是阴谋诡计,阴谋诡计损人不利己,且不可持续(只能用一次),而博弈论可持续运用。
  
 比如:囚徒困境,帕累托改进,压倒性策略等,有一些感觉比较难理解,有一些就在生活中,原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
  
   比如: | 合作与背叛、单次博弈与重复博弈
  
 旅游景点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旅游景点的饭菜很难吃,为啥呢,因为这场景是一个单次博弈。游客本来就不会二次消费,所以老板想着这次能赚多少就赚多少。
  
  
 而在旅游景点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品质还是很稳定,为啥?因为他是用「品牌」面对你,虽然这家店只吃1次,但别的店还要继续做生意,不能乱搞,所以这是重复博弈局面。
  
  
 近些年热门旅游景点的饭菜质量改善了,为什么?
  
 是因为大众点评的评论,会影响后续顾客的决策。使局面变成了供需方的重复博弈。所以饭店开始做好吃饭菜了。
  
   思考:也就是说,信用至上才能赢得回头客。
  
 那么话题来了,如何让别人相信你的承诺?即使是多次博弈,如何拥有别人的信任呢?
  
  
 可信不可信,取决于事后的利益格局。只有“事前最优”与“事后最优”一致时,你的承诺才可信。
  
  
 这些方法可以保证“事前最优”与“事后最优”一致
  
 方法一:给别人惩罚你的权力
  
 最常见的就是“合同里的违约条款”。
  
 对爱情,最可信的“承诺”就是领证结婚。因为婚姻具有法律效应,离婚要分割财产。
  
  
 方法二:主动取消自己的“背叛选项”
  
 过去结婚时广邀亲友大办特办,所有社会关系都知道这个人结婚了,这就是在主动取消自己的选择。(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已经行不通了)
  
  
 没结婚怎么办?在朋友圈、同事圈公开恋爱关系,这也是主动取消了自己的选择。
  
  
 方法三:声望
  
 声望需要慢慢累计,或者有其他人为你背书。情感银行信任银行多存钱。
  
      很有道理,需要细细品味,加以运用。

3. 博弈论研究的内容及应用

   博弈论就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博弈各方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并运用数学方法找出最合理的行动方案的一种理论或方法。     由于它的主要工具是数学,所以严格来说它是一种数学理论或数学方法。
     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第一次对博弈论进行了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研究。
     约翰·纳什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他认定博弈中存在着均衡点,并运用不动定理成功证明了该点的存在,这一重要的研究为博弈论的普遍化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纳什均衡呢?它指的是:博弈中的所有人都将面临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对手不改变自己的策略时,他当前的策略是最优选择,如果参与者改变他当前的策略,他的利益就会受损。     只要博弈参与者都保持理性,那么他们在纳什均衡点上就不会有改变自身策略的冲动。
     主要应用经济学、演化博弈理论、行为生态学等。     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博弈论还被应用于线性规划、统计学和概率论等方面。
     1994年和1996年,以约翰·纳什为代表的多位从事博弈论研究和应用的经济学家,凭借他们在经济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成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博弈论未被应用在经济领域之前,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思路较为狭隘,而博弈论的引入清晰地呈现出经济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经济学的分析有了新的思路。这不仅与现实市场竞争十分贴近,还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博弈论的基础是建立在众多现实博弈案例之上的。博弈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局中人、策略、得失、次序、均衡 。

博弈论研究的内容及应用

4. 《博弈论》

本书是“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高阶水平。
  
  
 《博弈论》一书既包含了博弈数学理论的细致说明,又包含了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书中用丰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零和博弈、三人博弈、混合策略、囚徒困境等经典的博弈理论,每个博弈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运用的策略帮你解决人生难题。
  
 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怎样合理分配利益让各方达到均衡?怎样摸清对手的意图?《博弈论》将带领读者走进博弈的赛局中,开始一场特殊的“博弈”之旅。
  
 作者简介:
  
 约翰·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全才之一。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在1930年前往美国,不到30岁就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终身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的顾问,还参与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因为在计算机设计上的卓越贡献,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诞生。16年后,冯·诺依曼又与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将博弈论的应用扩展到经济学领域,这让他又成为了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人。
  
 你将获得: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什么是博弈论,用博弈论知识武装自己。
  
 学习博弈论的理论和思维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快识破事态格局。
  
 运用博弈论方法,掌握先发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博弈的博弈论

博弈论 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我们将例举出许多类似于“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例子。如价格战、军备竞赛、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players)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payoffs)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博弈的博弈论

6. 博弈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上社会、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博弈各种例子举不胜举。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如果大家都出钱,所有人的福利都会提高,甚至超过其出钱的比例,因为社会成本下降。问题是我出了钱,你不出钱,我得不偿失;反之你出钱,我不出钱,我占了便宜,利己主义得实惠。其结果每个人都作出了“不出钱”的“最优”选择,导致的结果所有人的福利都得不到提高。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猪,猪圈有猪食槽及猪食供应按钮。按此按钮就有10个单位的猪食供猪享用。但任一猪踩要付出3 个单位猪食的效用成本,且后吃。大猪小猪同时进食,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 个单位。都不踩,无食,大家挨饿。如大猪踩,扣除3 单位的成本,出来7个单位,小猪吃了3个单位,大猪还可吃到4 个单位。如小猪踩,扣除3 个单位的成本,大猪饱餐7 个单位,加小猪-2单位的成本实际得9个单位,而小猪则-2。在这种规则下,大猪积极地“踩”,小猪则无积极性地消极“等待”。这智猪博弈在市场经济中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也有参考借鉴作用。小猪搭便车,无积极性,大猪“踩”,但所得未必多,多劳的积极性受挫。在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共享的环境中,谁先“踩”,会造福于双方(社会),但多劳却不多得。同理,小企业先动、先创新、先改革、先变革等,可能感到吃亏,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往往选择观望等待,伺机渔利,坐享其成。企业内部员工激励机制也类似于两智猪。

7. 博弈论介绍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博弈论介绍

8. 博弈论有哪些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