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利的方面

2024-04-29

1.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利的方面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民族金融业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客户资源的无形流失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优势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将造成强烈地冲击。
  如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业务会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而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而对保险业来说,冲击可能更为厉害,中国的保险业由于服务质量较低,外商投资如果从目前的寿险再扩展至财险、再保险及保险业,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将丧失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A股市场还不能放开,证券行业可能好一点,但随着B股向国内居民放开,开放的步伐也在加快。[2]中资金融机构若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在国际经验方面
  除中国银行外,中国金融业长期以来都限于国内经营,与国际市场缺乏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国内金融体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国内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几乎隔绝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中国金融业缺乏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缺乏具有广泛国际服务网络的客户关系。
  (三)人才竞争
  现代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法,则现在的中资金融机构就难以留住人才。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会逐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将随业务规模的扩展和业务领域的拓展招募大量本土员工,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管理、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待遇以及诱人的出国培训机会等,会吸引大量国内金融界的优秀人才,使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可能导致国内金融界整体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3]
  与外资金融机构在个人收入、员工技术培训、业务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将导致我国本土金融机构中一些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这将导致我国金融业人才的流失,而人才的流失将会影响中资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地位。
  (四)金融市场将受到国际游资冲击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的自我表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行为规范还比较薄弱,如过早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就会形成资本的大量流入、流出,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汇率和利率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将被相应的资本的流动效应所抵消。从而加大了金融调控的难度,这就要求使用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控制。
我国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营管理经验,都处于弱势地位。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以其庞大的虚拟经济切割我国实体经济的利润,在基本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四是外资银行将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贷抵押证券化、代客理财和私人银行等业务。如果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被外资银行垄断,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一些国家盲目过度开放金融市场带来的沉重教训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有的国家能够抓住机遇迅速步入现代化行列,有的国家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发展缓慢,这些无不与能否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密切相关,而维护金融安全又成为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最近20多年,拉美地区成为世界上银行危机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35%以上的拉美国家曾经历过数次危机,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世界其他地区的3倍以上。拉美国家频繁出现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都与外部因素有关。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曾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一些拉美国家曾把外国独资银行的进入视为对外开放的成就而引以为豪。但是,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国外资金流入突然中止,即弥补经常账户赤字的资金流入量突然减少,同时,资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资金链断裂,引起乃至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危机。如1998年拉美7个地区大国的资金流入突然中断,造成信贷规模急剧减少,债务链条断裂,经济危机使GDP的增长率由7%下降到-2%。二是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错误安排。在缺乏对银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贷款规模迅速膨胀,导致大量不良资产,而贷款的需求又使得银行无限制地通过国外资本融资,银行系统对国外客户的负债迅速扩大,增加了这些国家面对外部资金流动的风险。三是公共债务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增加。在1998~2003年的拉美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通过国内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数量庞大的公共债务,成为银行有价证券不稳定的根源。四是银行债务过度集中到某一种国际货币上。一旦该种货币出现问题,就会牵动负债国的金融市场。在银行负债高度集中到一种国际货币的国家中,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导致金融危机的概率是75%。负债币种的高度集中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利的方面

2. 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金融企业有什么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1.进入壁垒。限制外部企业进入的壁垒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垒和经济性壁垒。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政策性壁垒将逐步取消,经济性壁垒主要体现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殊资源占有所形成的壁垒。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提高绝对成本壁垒,国内金融企业即使与之经营相同的产品也不具有任何价格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对其他投资者造成绝对成本壁垒。比如,跨国金融企业具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资本实力,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和不同市场的产品,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服务价格。另外,跨国金融集团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大量挖走人才,将对我国金融企业形成绝对成本壁垒。金融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服务量后边际成本比制造业增加产量后边际成本下降的更快,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国内金融企业规模小,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跨国金融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壁垒。2.市场集中度。2005年9月25日,以恒生银行新增5000万美元额度为标志,跨国金融企业继续扩容,富通银行、美林国际、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相继获得新增或新批的额度。根据国家国内贸易局金融企业信息中心的资料计算,2001年我国最大的50家金融企业集团的服务额为680.1亿元,仅占全国社会产品金融总额29152.5亿元的2.33%,金融市场的集中度CR50=2.33,而美国同期金融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我国的9.16倍。随着跨国金融企业的进入,我国金融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3.纵向一体化。跨国金融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一方面表现在批零业务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我国金融业组成战略联盟,甚至入股兼并我国金融业。在品牌经营方面,除采取降价、网络等手法外,还通过跨文化营销与热心公益树立社会形象,从而实施纵向一体化策略。二、对我国金融企业行为的影响 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由于其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增强了市场竞争程度,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行为。1.价格行为。金融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跨国金融企业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定价策略,国内金融企业纷纷因此而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价格竞争中采用最多的是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差异性的特点制定价格歧视策略,如会员制就是将投资者分成会员顾客和普通顾客等两类,对价格敏感并且经常光顾的客户实行会员顾客优惠价。还有搭配服务、优惠折扣、返还式降价等方式都是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策略。2.促销策略。跨国金融企业在促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常采取各种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促销。以贡献度把客户分为三类:最有价值客户及最具增长性客户及负值顾客。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例,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资产多少划分,15万人民币以下为大众零售客户,15~50万的为个人理财客户,50~100万的为私人银行客户。据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研究机构的测算,客户每笔存款只有超过1500元银行才有可能赢利,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存在大量低客额储蓄账户,目前仅工商银行100元以下的账户占总账户的5.16%,其平均存款只有13元。三、对金融市场绩效的影响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面对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金融业的市场绩效。我们将从资源配置效果、技术进步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对金融业市场绩效的影响。1.资源配置效果。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采取各种降价促销策略,投资者就可以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购买到更多的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跨国金融企业投资银行、保险、金融经营的品种多、服务的批量大、服务价格较低,国内金融企业采取低价跟进策略,会使市场上总体价格水平下降,优化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技术水平。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在日常经营中已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总部及时制定决策,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协调金融商和顾客的关系。国内金融企业将在技术水平方面向跨国公司模仿、学习,甚至进一步创新,使中国金融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3.利润水平。跨国金融企业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低价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国内金融企业的服务额和利润水平,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将被淘汰甚至倒闭破产。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绩效,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内金融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加强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金融从业机构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运营理念、投资技巧乃至资金实力等方面与这些国际上领先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都有明显差距,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十分严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自己的生存竞争能力,是我们的金融从业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 开放金融市场的利与弊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利方面:

客户资源的无形流失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优势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将造成强烈地冲击。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了大量宝贵的资金,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它促进和初步实现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原有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上市的改制过程,转变为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营高效的上市公司。同时,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中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桥梁。一方面,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十多年来,一大批国家重点和鼓励发展的、对产业升级换代有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成为优先扶持上市的对象,并成功地发行上市,充分发挥了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证券市场上的兼并重组活动也日趋活跃和规范,使社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开放金融市场的利与弊

4. 开放金融市场利弊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利方面:

客户资源的无形流失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优势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将造成强烈地冲击。

5.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对中国经济实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中国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为了规范金融体系,做了很多的努力。而金融全球化又将是未来的经济格局。再加上中国的金融体制并不完善,法律制度无法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游戏规则。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对于中国的实体制造业来说,我并不认为是一件坏事。现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是一种寡头垄断,而金融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带来信贷的扩张。 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为实体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前期的资金扶持。当然信贷的扩张也会带来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对中国经济实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6.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今天咱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中国的金融开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7. 如何看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与金融环境的稳定 之间关系

利:国内金融市场效率太低,开放引入国外竞争者,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弊: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过快开放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 
贸易协定》的要求, 我国承诺将开放资 
本市场, 允许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 
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中介组织, 取消 
跨国界服务限制, 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走向自由化。为了履行加入WTO 的承 
诺, 中国政府将在2006 年底取消外资 
投资金融业的股权、地区和数量上的 
限制, 迎来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 
局面。目前, 外资银行、券商、保险公 
司、投资银行等金融企业大多数都已 
经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后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是指 
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在一定 
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 
金, 并转换为当地货币, 通过严格监管 
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其资 
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 
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 将会以更 
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金融 
业。本文采用哈佛大学的梅森和贝恩 
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市场绩效”分析框架( 简称为分析范 
式) , 研究金融领域全面开放后对我国 
金融业的产业组织的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1.进入壁垒。限制外部企业进入的 
壁垒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垒和经济性壁 
垒。金融业全面开放后, 政策性壁垒将 
逐步取消, 经济性壁垒主要体现为绝 
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 
对特殊资源占有所形成的壁垒。跨国 
金融企业进入后可以利用价格优势, 
提高绝对成本壁垒, 国内金融企业即 
使与之经营相同的产品也不具有任何 
价格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 对其他投资者 
造成绝对成本壁垒。比如, 跨国金融企 
业具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资本实力, 
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和不同市场的产 
品, 加速资金的周转, 降低服务价格。 
另外, 跨国金融集团对我国企业进行 
垄断性并购, 大量挖走人才, 将对我国 
金融企业形成绝对成本壁垒。金融业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服务量后边 
际成本比制造业增加产量后边际成本 
下降的更快, 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 
应。国内金融企业规模小, 规模经济效 
应不显著。跨国金融企业资本实力雄 
厚, 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 将提高 
我国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壁垒。 
2. 市场集中度。2005 年9 月25 
日, 以恒生银行新增5000 万美元额度 
为标志, 跨国金融企业继续扩容, 富通 
银行、美林国际、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等相继获得新增或新批的额度。根据 
国家国内贸易局金融企业信息中心的 
资料计算, 2001 年我国最大的50 家金 
融企业集团的服务额为680.1 亿元, 仅 
占全国社会产品金融总额29152.5 亿 
元的2.33% , 金融市场的集中度 
CR50=2.33, 而美国同期金融产业的市 
场集中度指标是我国的9.16 倍。随着 
跨国金融企业的进入, 我国金融业的 
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3.纵向一体化。跨国金融企业的 
纵向一体化, 一方面表现在批零业务 
的一体化,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我国 
金融业组成战略联盟, 甚至入股兼并 
我国金融业。在品牌经营方面, 除采取 
降价、网络等手法外, 还通过跨文化营 
销与热心公益树立社会形象, 从而实 
施纵向一体化策略。 
二、对我国金融企业行为的影响 
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 由于其规 
模优势和价格优势提高了整个金融市 
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 增强了市场竞 
争程度, 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行为。 
1.价格行为。金融业是高度竞争 
的行业, 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跨 
国金融企业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 
占有率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定价策 
略, 国内金融企业纷纷因此而加入价 
格战的行列。价格竞争中采用最多的 
是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差异性的特点 
制定价格歧视策略, 如会员制就是将 
投资者分成会员顾客和普通顾客等两 
类, 对价格敏感并且经常光顾的客户 
实行会员顾客优惠价。还有搭配服务、 
优惠折扣、返还式降价等方式都是不 
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策略。 
2.促销策略。跨国金融企业在促 
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通常采取各 
种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促销。以贡献 
度把客户分为三类: 最有价值客户及 
最具增长性客户及负值顾客。以个人 
金融业务为例, 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资 
产多少划分, 15 万人民币以下为大众 
零售客户, 15~50 万的为个人理财客 
户, 50~100 万的为私人银行客户。据 
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研究机构的测算, 
客户每笔存款只有超过1500 元银行 
才有可能赢利, 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存 
在大量低客额储蓄账户, 目前仅工商 
银行100 元以下的账户占总账户的 
5.16%, 其平均存款只有13 元。 
三、对金融市场绩效的影响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 面对市场结 
构的变化, 企业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价 
格策略和促销策略, 必将影响到金融 
业的市场绩效。我们将从资源配置效 
果、技术进步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综合 
评价QFII 进入金融领域后对金融业 
市场绩效的影响。 
1.资源配置效果。跨国金融企业 
进入后, 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 
激烈, 企业之间采取各种降价促销策 
略, 投资者就可以在货币收入不变的 
情况下, 购买到更多的产品组合, 从而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 跨国金融企 
业投资银行、保险、金融经营的品种 
多、服务的批量大、服务价格较低, 国 
内金融企业采取低价跟进策略, 会使 
市场上总体价格水平下降, 优化金融 
业的资源配置,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技术水平。大型跨国金融集团 
在日常经营中已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 
化管理, 公司总部及时制定决策, 通过 
网络系统及时协调金融商和顾客的关 
系。国内金融企业将在技术水平方面 
向跨国公司模仿、学习, 甚至进一步创 
新, 使中国金融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 
提高。3.利润水平。跨国金融企业为了站稳脚 
跟, 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低价促销策略, 
必将影响到国内金融企业的服务额和利润 
水平, 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业在竞 
争中将被淘汰甚至倒闭破产。 
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 将给国内企业 
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 
市场绩效, 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国内金融企业的并购与重组, 按照专 
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 培育一批跨地 
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 加 
强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 降低管理费用, 提 
高企业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企业的 
发展, 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 改 
造传统的业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进一步 
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 如前所述, 
我国目前的金融从业机构在公司治理、管理 
能力、运营理念、投资技巧乃至资金实力等 
方面与这些国际上领先的境外金融机构投 
资者都有明显差距, 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十 
分严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自己的生 
存竞争能力, 是我们的金融从业机构必须思 
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小结 
优化金融行业结构, 促进保险业、证券 
业和其他金融业的发展。首先, 培育适合整 
个金融业成长的土壤。要研究金融各业存在 
的共性和特性问题, 制定金融各业改革和发 
展的模式和路径, 以利于保险业、证券业和 
其他金融业的成长和壮大。其次, 协调好间 
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关系, 重视证券市场的 
改革发展, 充分认识证券市场所独有的重要 
作用, 彻底改变和扭转“重银行、轻股市”的 
做法, 尽可能避免政策因素引致证券市场频 
繁的大起大落, 以免影响了金融业的稳定发 
展。 
过去几十年, 发达国家金融业者的投资 
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 可待续发展的新金融 
投资理论等学术研究已经深入开展, 并取得 
相当成果; 国外金融企业亦已行动起来, 自 
觉地实践新型的企业发展战略, 将企业竞争 
力和改善环境联结在一起。反观国内, 虽然 
已有金融企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 但国内金 
融业整体对环境风险、环境价值的认识还不 
足, 公共部门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的 
认知和关注程度也还很不够。借鉴国外的研 
究成果, 尽快缩短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改变 
传统的贷款方针, 在信贷投资安排上尽可能 
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 引导经济发展走上 
“绿色”之路, 这是国内金融业应有的思路和 
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何看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与金融环境的稳定 之间关系

8. 如何推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据报道,近日有专家表示,金融业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资本管制应协同推进,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报道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外资机构在中国金融业中的占比仍处于低位,在改革开放新阶段,金融业开放仍有很大空间,应该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目前来讲,从开放程度看,各子市场的开放程度有所差异,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最高,股票市场次之,外汇市场相对更低一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开放的统筹性和协调性不足,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则和监管安排与国际市场存在一些差异。

从以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来看,开放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将境外机构引进来或国内机构走出去。第二个层次是尊重并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最终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希望中国金融行业可以稳步的发展下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