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2024-05-16

1.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下面是我搜集的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各个科室电话:
                                    
综合事务科
成员:杨毅 和梅喜
服务地点:行政楼107室
服务电话:0871-65912889
 
教研科
成员:周辉 叶媛 张韶华
服务地点:行政楼105室
服务电话:0871-65912891
 
 学籍管理科
成员:陈樱 刘超群 陈燚 陈爱娥
服务地点:行政楼145室
服务电话:0871-65911216、0871-65933661
 
教务科
成员:杨国林 商春雪 孔慧 肖本秀 傅海清
服务地点:行政楼147室(学生选课中心、自助排课中心、教务系统运行维护中心)
服务电话:0871-65932411、0871-65911156

实践教学科
成员:孙蓉 施彦岑 熊建红 李双
服务地点:行政楼104室、246室
服务电话:0871-65911096 0871-65912885
 
教材科
成员:所晓虹 范永建
服务地点:行政楼144室
服务电话:0871-65912991
 
教师教学发展科
成员:尹琦 高屹琼
服务地点:行政楼107室
服务电话:0871-65911432、0871-65912889
 
计划与信息科
成员:肖梦雄 段晓莉
服务地点:行政楼219室
服务电话:0871-65912887

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成员:卡家喜 余国华
服务地点:行政楼218、219室
服务电话:0871-65910379、0871-65910188

课程中心办公室
成员:张丽辉 李海东
服务地点:行政楼144室
服务电话:0871-65912991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2.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 滇池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1-64310083,该校联系地址为云南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红塔东路2号、邮编为650228、联系邮箱为ynudcs@public.km.yn.cn。
  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 滇池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由国家“双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 申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云南省规模最大、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个校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校区、嵩明职教园区校区,占地面积1306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9769.06万元;体育文化设施完备,后勤服务设施功能齐全;学校图书馆藏书149.5万册,电子图书717210册;校园网络信息点共有1.9万余个,遍布校园各区域,网络出口宽带20G。
 
 学校现有8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覆盖了经、法、教育、文、理、工、管、艺术等多门学科。现有11个分院、2个公共教学部、全日制在校学生达1.9万余人,毕业生4万余人。
 
 人才培养质量成果显著。学校先后共有2500余人考取研究生,其中70%考取“985”和“211”院校,被社会誉为“研究生的摇篮”。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复旦大学 等24所“985”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均有我校学生在攻读研究生。3500余人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被社会誉为“公务员的摇篮”。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参考学生人数的50%左右。助理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获证率居全省民办本科高校前列。英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以及日语、泰语、越南语专业考级通过率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全省高校前列。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连续十余年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全省高校前列。学院现有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9项,其中,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67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7项。
 
 校园文化丰富。学校以为引领,开设了“英才讲坛”、“滇池讲坛”、“校友讲坛”等系列品牌讲座,开展“一院一品、一院一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85%。学校40余个学生社团涵盖了社会公益、学习实践、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创业实践等内容。滇池学院女子排球队是唯一一支参加全国女排甲A联赛的学校体育团队。

3. 昆明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昆明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昆明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1-65098129,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邮编为650214、联系邮箱为kmxyjwc@126.com。
  二、昆明学院简介 
 昆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2004年5月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整合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而成,是目前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校园总占地面积2366亩,其中,洋浦新校园1817亩,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建成面积48.2万平方米;另有校外实习基地549亩。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0多亿元。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18个特色专科专业,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现有21个院(系):经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旅游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8000多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按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基本规格,着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203项,总数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16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8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23人;教授及其它正高职称人员125人,其中,二级教授4人,副高43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以及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以高级别项目和应用研究为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推进,着力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获得批准立项资助的国家基金项目达到6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总数在较短时间内跃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30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00多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成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昆明学院学报》和《旅游研究》的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学报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人才。先后成立了“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4个高层次研究平台和一批院(系)所结合的研究机构,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经费5200万元,其中,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文化研究平台获中央财政及滇池治理基金会1600万元的专项支持。紧扣“两强一堡”战略和滇池污染治理,积极承办“昆明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和“国际水历史学会2012年国际区域会议”等国际会议和重要论坛,举办“昆明讲坛”、“学思讲坛”等4个学术讲坛。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探索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7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签订120余份合作协议和备忘录,10余个专业招收留学生,先后成立荷兰BTEC教育培训中心、昆明学院曼德勒华文教育中心、东盟商学院、爱尔兰中心、瑜伽中心、中加学前教育中心、昆明学院曼谷实习基地、昆明学院•巴黎第五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学院缅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泰餐饮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此同时,与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交流,在若干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互派交流师生。

昆明学院教务处电话

4. 云南大学地址

一、云南大学在哪里 云南大学 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 ,该校是中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二、云南大学介绍
云南大学 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 云南大学 ,1938年改为国立 云南大学 ,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 云南大学 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云南大学 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1958年, 云南大学 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 云南大学 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5. 云南大学招生办电话

为做好2022年本科录取期间咨询答疑工作,现将咨询电话及工作时间公布如下:
1、考生咨询电话:
0871—65033819;65032173
2、咨询时间:
从2022年7月9日起至2022年7月31日,每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周末不休。
此期间招生办公室呈贡校区办公电话0871-65939873暂时停用。
3、违规举报电话:0871-65033908(举报电话不接受咨询,请于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段拨打)。


录取状态:“未开始”表示录取工作暂未开始;“阅档中”表示我校正在审阅考生档案;“审核中”表示我校已将预录取结果提交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征集中”表示有计划未完成,正在征集志愿;“录取结束”表示录取工作已结束;“未投档”表示本批次录取已结束,但并未投档。
1、艺术类、体育类公布的“最高分”、“最低分”为我校录取时使用的综合成绩,美术1(美术学)、音乐学综合成绩=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70+专业成绩÷专业统考满分×30;美术2(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舞蹈学综合成绩=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50+专业成绩÷专业统考满分×50;体育教育综合成绩=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30+专业成绩÷专业统考满分×70;体育教育(校园足球人才)综合成绩=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30+足球专项成绩×2.5÷专业统考满分×70。
2、备注中公布的分数为当地投档最低分。
以上内容参考:云南大学-2022年录取期间咨询电话及时间安排

云南大学招生办电话

6. 大理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大理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大理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2-2219949,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弘圣路2号、邮编为671003、联系邮箱为dluxz@dali.edu.cn。
  二、大理大学简介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经过41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教育学、生物学、生态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最先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  学校设有17个教学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专家学者80多人次。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等1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2018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名列云南省高校第4位和第7位,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学科立项数全国排名第3位。  学校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连续12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8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和“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根植滇西,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80%左右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服务地方,积极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一路”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昆虫药物研发、民族文化研究、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民族医药研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等,培养了大批研究者及传承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7. 普洱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普洱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普洱学院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9—2307782,该校联系地址为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6号、邮编为 665000、联系邮箱为1 281227306@qq.com。
  二、普洱学院简介 
  普洱学院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座落于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枢纽城市——普洱市。 普洱学院 的前身是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77年开始筹建,1978年10月正式招生,是云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一。1998年4月,云南省电大思茅分校成建制并入,同年9月,学校的管理体制调整为“省地共建共管,以省为主”。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同意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 普洱学院 。2014年8月 普洱学院 获批作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4年9月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单位。2015年被云南省列为国门大学建设项目高校。
 
  普洱学院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0(含留学生305人)。有教职工515名,专任教师472人(不含外聘教师)。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84人,占教师总数的60.4%,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53人,其中教授39人。学校内设14个二级学院,有各类专业72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39个,其中美术教育、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校园占地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44万元;纸质藏书85万册,电子文献超过30万册(截止2017年12月31日);办有省级期刊《 普洱学院 学报》。固定的实习学校30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4个。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3万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普洱学院教务处电话

8. 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1-65227706,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邮编为650201、联系邮箱为zhaosheng@ynau.edu.cn。
  二、云南农业大学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办学八十年来,一代代农大人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农大精神,情系稼穑、躬耕疆域、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23956人,成人教育学生8412人。学校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3803亩,校舍面积6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871.17万元。学校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云南省教育厅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各类纸质图书162.66万册,纸质期刊662种,电子期刊3.05万余种,电子图书258.63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7个。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正致力于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现设22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85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科研平台、团队5个,国家级科研团队1个,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8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53人,创新人才5人,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5、“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5人、“云岭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科研团队13个,地厅级科研团队7个。
  专业学科
  学校现有7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一级学科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有农业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社会工作硕士7个专业学位类别。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现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6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6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及22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学养正,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呕心培育边疆民族人才。办学初期,农业教育家汤惠荪、农学家张海秋、育种学家诸宝楚、植物病理学家段永嘉、烟草学家徐天骝、生物统计学家昝维廉、园艺学家蔡克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先贤开创了边疆农大办学基业,先人风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办学八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水稻育种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归侨邓友成,献身彝区五十年,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烟草育种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李永平,育成“云烟85”和“云烟87”品种,推广面积占2007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6.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秀明,立足边疆苗岭壮乡,成为开创“三七之乡”支柱产业科技领军人;畜牧专家马崇文扎根基层第一线,成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张明富、杜金亮、蔡志远、赵家清、杨保和、刘亚瑾、周昆等优秀企业家,在各自创新创业领域取得辉煌成绩;云南省农业高级技术人员8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负责人80%以上、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占30%以上,他们既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孜孜以求,勤奋工作,为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按照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注重内涵发展的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了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先后两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共获准立项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104项、省级345项;建设了课程开发系统、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基地以及教学管理五大教学平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2017年,连续13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评为一等奖,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招生就业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4500多项,科研经费达12.7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9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宣和猪、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6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其中,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3亿余亩;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99.96%,居国际领先水平;盛军教授团队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和辣木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