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jwc.fjnu.edu.cn/

2024-05-13

1.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jwc.fjnu.edu.cn/

福建师范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http://jwc.fjnu.edu.cn/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实习工作,了解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情况,11月27日下午,教务处杨发福副处长和实践科史柳萍副科长专程前往海西高技术产业园,分别走访调研了中科光汇激光有限公司、星网锐捷科技园海西园区两个专业实习单位。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带队教师张先增、詹振林、林慧韫等一同调研。
 
 在中科光汇激光有限公司,教务处老师走访了实习学生所在的生产部、工艺部、研发部和生产车间,听取了企业方关于学生实习岗位的分配、指导教师的安排、到岗签到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学生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内容。
 
   
 
 在星网锐捷科技园海西园区,教务处老师认真听取了企业方对学生实习情况的介绍,亲切看望了实习学生,并就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前景等问题与企业方进行探讨。
 
 在走访调研中,教务处老师详细询问了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学校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了解企业方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与企业方、指导老师就专业共建、项目共研、师资共育、成果共享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实习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高度重视这一环节,持续推进实习工作取得新进展。下一阶段,学校还将重点走访调研工科专业实习点,力争全面掌握学校工科实习情况,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更有质量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jwc.fjnu.edu.cn/

2.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jwc.fjnu.edu.cn/

福建师范大学 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http://jwc.fjnu.edu.cn/ 
 
  福建师范大学 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 福建师范大学 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决定共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5个(2017年招生专业7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7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2%;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入选者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8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27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7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

3.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正方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福建师范大学 教务处正方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http://jwc.fjnu.edu.cn/ 
 
   
 
 9月23日下午,我校在旗山校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集中学习研讨。省委第十一巡回指导组组长陈乙熙、副组长尉纬、成员吴忠正专程莅临指导。校领导李宝银、潘玉腾、叶燊、黄清波、赖海榕、涂荣参加了集中学习研讨。学校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机关部处负责人、全体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集中学习研讨。
 
 校党委书记李宝银作《不忘办学初心 牢记教育使命 加快推进“ 双一流 ”建设》的专题发言。他结合*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于伟国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材料,谈了三点心得体会:一是学深悟透*关于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依靠谁,走到现在”“为了谁,为何再出发”,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发挥好党的独特优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在学深悟透中汲取前行力量。二是牢记教育报国、科教兴国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牢记扎根八闽大地、服务基础教育的初心,始终坚持。三是牢记教育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一流办学目标,始终坚持建强师资队伍,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用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校党委副书记潘玉腾围绕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把握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和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交流发言;校党委副书记叶燊围绕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教育应当怎样培养人、教育应当为谁培养人作交流发言;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黄清波围绕三个“时时刻刻”、五个“紧抓不放”,交流了纪委如何践行好初心使命;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赖海榕交流了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如何推动和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涂荣围绕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忘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交流发言。     ;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正方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4. 福建教育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福建教育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福建教育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591-83724398,该校联系地址为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梦山路73号、邮编为350001、联系邮箱为fjjyxy@163.com。
  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 
 福建教育学院坐落于福州西湖之畔、梦山之麓,新校区位于 福州大学 城共享区(目前正在筹建)。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我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创办奠基阶段。主要承担师资在职进修与中学教研任务,为我省1957年、1958年、1959年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高考红旗”做出了重大贡献。(2)复办发展阶段。1977年学院复办。之后,针对当时省内中小学迅速扩张、教师学历大面积不达标的情况,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为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原国家教委授予学院“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荣誉。进入新世纪,学院参与普通高职教育,累计培养毕业生上万人。(3)转型跨越阶段。2008年,省委省政府从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从高校工作分工特色出发,决定福建教育学院专门从事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2008年12月下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福建教育学院建设,强化其培训、教研的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将福建教育学院建设成为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学院全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主业上来。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学院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充分发挥了五个作用,即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基地”作用、基础教育科研“主阵地”作用、基础教育资源“主渠道”作用、基础教育服务“主力军”作用、教师继续教育咨询指导“主功能”作用。
 
 学院现有内设部门20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9个、教学部门7个、教辅部门4个,另有1个全资经济实体。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专任教师16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高职称78人、中小学特级教师8人(含小学正高1人)。博士研究生25人(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117人。国培专家10人、省培专家20人、省教学名师6人。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政府特约督学1人,省特支“双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4人,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7人。
 
 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是福建教育学院的主业。学院深入实施培训质量建设工程,形成以国培项目为引领、以省培项目为支撑、以委培项目为辐射、以援助培训为使命的培训项目体系。每年集中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两万人次,网络远程培训数十万人次。2012年以来竞标承办了155个“国培计划”项目,项目绩效评估结果位居全国承办院校(机构)前列。2018年4月,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确定为14所首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班培养基地之一。近两年,本院老师主持或参与的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函授自考教育是学院传统教育项目。目前学院有函授专业 27个、自考专业3个,函授自考在册生2.9万人(其中函授1.3万人、自考1.6万人)。学院在全省布局了18个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的合格教学点,重视加强函授自考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5. 闽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闽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教学研究科:2593103 科技信息楼 南1313
  综合管理科:2591353 科技信息楼 南1314
  实验管理科:2523092 科技信息楼 南1315
  教务管理科:2525918 科技信息楼 南1316
  质量管理科:2028311 科技信息楼 南1317
  实践管理科:2528725 科技信息楼 南1318
  二、闽南师范大学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同年9月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师范学院。1959年春,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厦门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合并在漳建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0年停办。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闽南师范大学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办学水平实现了三次重大跨越: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我校博士点建设零的突破,2013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同时本科专业列入本一批招生,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18个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设有62个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

闽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6. 福建工程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福建工程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福建工程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s://jwc.fjut.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福建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凝练形成“大机电、大土木”学科布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6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3023.01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13.11万册,电子图书201.63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824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662人(含外国留学生),18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高原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30人,其中高级职称616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省“*”等各类省级人才项目17人,闽江学者14人,省级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4个。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清泉、陈一坚、郭孔辉、侯立安、杨永斌等国内外300多位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打造“工程牌”、“地方牌”、“基层牌”,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八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7门。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专业通过住建部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共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7个。2014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62项。参与国家863重大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2项;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6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38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1002项,其中发明专利357项。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121项、国家级1618项、省级1657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58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73项。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在文体艺术方面,学校捧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初次签约率保持在80%以上,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201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现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积极服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和闽港澳合作,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历史,不懈的创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7. 福建师范大学地址

两个校区,仓山校区,跟旗山校区。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1个(2016年招生专业7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万多人,各类研究生7000多人。校本部17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6.9%;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人选7人。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1],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
学校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
学校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有1784名专任教师,设有本科专业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万多人,各类研究生近7000人。

福建师范大学地址

8. 福建师范大学地址

仓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旗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
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