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上海叫沪吗

2024-05-13

1. 清代上海叫沪吗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在清代初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逐渐超过松江府的华亭县。因此,雍正八年(1730年)设苏松道(相当于今天副省级),驻松江府上海县,雍正九年建道署于大东门内,乾隆六年(1741年)改道名为苏松太道。一般全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或称苏松太仓道,因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又简称为上海道、沪道、江海关道、关道。

清代上海叫沪吗

2. 上海明代称沪上吗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至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

3. 明代以前中国漕运发展的特点?

春秋战国
这个时候的漕运还只是临时的事件,并不作为一个长期的制度存在。

秦汉。
秦汉时的漕运,主要用于征战时的调运军粮食。粮食经漕运后存放于敖仓以资军用。

三国
三国时期,诸侯征伐不断,全国统一的漕运体系,基本被破坏殆尽。各诸侯,均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中心发展漕运体系。

两晋及南北朝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各割据势力的漕运体系多为应战时之需,规模较小,临时性质的居多,不过,这时的漕运已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度支府,并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这为隋唐发展漕运提供了基础。

隋唐
隋开凿了大运河,将先前的支离破碎的各区域性的漕运体系融汇贯通起来,真正开创了漕运的蓬勃发展的时代,带动了各地沟通,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两宋
到了两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漕运日渐发达,开始制定严密的漕运制度和有效的漕运设施。比如为船编纲,方便管理;规定“江不入汴,汴不入河”这种类似于现今限行的规定,以期提高漕运效率,减少拥堵;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在漕运各环节建立管理机构。比如众所熟知的漕运三司(仓漕司,转运司,发运司)。

明代以前中国漕运发展的特点?

4. 明代初期有哪些漕运方式?

明代初期承元之故,以海运为主,河、陆兼运为辅。一由江入海,经直沽口至通州,或径往辽东;一由江入淮、黄河,自阳武县陆运至卫辉府,再由卫河运至蓟州。江南漕运,则由江、淮运至京师南京。以承运者而言,海运为军运,其余都是民运。雇运权是一种辅助形式。

5. 明代漕运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新阶段?

明明代漕运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时征运漕粮的有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和山东六省。漕粮又按供应地区的不同区分为南粮和北粮。其数额,宣德时最高达674万石。成化八年(1472)始规定岁运四百万石的常额。大抵自正德,嘉靖以后,连漕粮改折(约100~200万石)在内才勉强达到此数。主要征自南直隶和浙江,约占全国漕粮的六成。除漕粮外,还有白粮,由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五府供纳,岁额二十一万四千石,均系当地出产的白熟粳糯米。在用途上,漕粮为京、边(北边)军饷,白粮供宫廷、宗人府及京官禄粮。

明代漕运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新阶段?

6. 明代的漕运的介绍

本书内容囊括京杭大运河、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运输、宫廷供应品的漕运、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7. 明代的漕运的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文本研究的目的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第四章 漕粮运输一、漕粮制度的发展二、军运组织——漕军三、国家支出下的京师漕粮储存拨付第五章 宫廷供应品的漕运第六章 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一、征税二、商业三、旅行四、劳役第七章 结论附录一、印版图和草图二、《明实录》中所记载的输送和京师的漕粮三、《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几省和南直隶几府州的漕粮份额四、几个内河河港的税收份额文献目录注释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译后记

明代的漕运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