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如此严重?

2024-05-14

1.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如此严重?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已经没有大将了,连廖化这样的人都能拿来当先锋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廖化的能力很差,同时还感觉蜀汉已经没有人才了,但问题是,廖化很差吗?
实际上廖化并不差,虽然不能作为名将,在史书《三国志》也没有传记,但廖化的一生显然是传奇的一生,他见证了蜀汉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同时廖化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论文,他最早就是关羽的主薄,之后因为千里离吴投蜀,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当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廖化还神奇地率领一支军队成建制地撤回益州。
廖化
论武,廖化曾在阴平郡太守任上击败了魏国广魏郡太守游奕,杀死了南安郡太守王赟,在蜀汉灭亡的那一年,廖化已经做到了蜀汉政权的右车骑将军兼并州刺史,算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廖化在同一时期的将领还有左车骑将军兼冀州刺史张翼、征西大将军宗预、镇西将军胡济、巴东太守罗宪、建宁太守霍弋、大将军姜维等人。
其实,蜀汉后期也是有人才的,但不如初期的人才那么多,这不是蜀汉一家的现象,在魏国与东吴,人才也是凋零得厉害,三国都是远远没有初期的人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人才凋零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里只分析蜀汉。一个政权想要维持人才的持续,就必须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才能让人才源源不断补充进来。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到了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刘备和诸葛亮主政的蜀汉仍然是采用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
2、要有培养人才的大环境。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段乱世,乱世之中诸侯争霸,每个生在乱世之中的人都会被迫选边站队,同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助不同的诸侯,这样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人才就会涌现得越多。
三国乱世
一般来说,越是乱世,人才越多,越是和平时期,人才越少,三国中后期,战争只在三国的边境发生,三国内部基本上没啥战争或者很少有战争,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只能涌现出一些在边境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才,比如邓艾、钟会、姜维等人。
3、人才选拔的范围。蜀汉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最窄的,因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当政,蜀汉统治阶层只能从外地人中选择,而这个外地人基本上是指当时的荆州人。
这是因为蜀汉的政治决定的,蜀汉与东吴政权一样,都是外来政权,但是,东吴政权从孙权开始实现了江东政权的本地化,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而蜀汉政权却一直是外地人(荆州人)打压本地人(益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集团最早的根基是在荆州,刘备集团早年的政权骨干就是荆州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批荆州人来到了异乡的益州,就面临一个政治问题,如何管理益州?
魏蜀吴三国鼎立
蜀汉集团选择了一条与东吴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东吴是政权本地化,而蜀汉是政权外地化,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担心让本地益州人融入政权,就对蜀汉统治产生威胁,本地人在益州有人、有钱、有地,如果再有政治权力,那以刘禅为首的皇帝有可能无法控制这些本地豪强集团,那样的话,政权就会被夺走,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制定了由外地人主政益州的政治路线,而蜀汉的统治阶层就必须得从外地人中选择,最好是荆州人,其次是东州人,再次是中原人,反正没有或者很少益州人,即使有益州人,也大多是从寒族产生。
那么益州的荆州人或者外地人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东州人,是指从长安及首都三辅周边地区南下益州的人,因为长安及附近经常发生战乱,所以有大量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益州,这批人被称为东州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孟达。
张松与法正
再比如中原人,是指从中原地区经各种原因到达益州的人,有的是到益州投靠朋友或者亲人,有的是到益州作官,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懿、吴班、伊籍、刘琰等人。
而益州最多的恐怕就是荆州人了,因为刘备从公元201年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就一直待在荆州,不断的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曹操南下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紧接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刘备在战后得到了荆南四郡,再加上借来的南郡,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些地盘全部在荆州的土地,初期是五个郡,湘水之盟后还了两个郡给孙权,只有三个郡了。
正因为刘备政权最早是建立在荆州,所以刚建立时,政权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荆州人,包括诸葛亮也是与荆州有重大渊源的人,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亲戚全是荆州人。
荆州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刘备在公元211年受到刘璋邀请,率领万余人进入益州,这一万多人基本上全是荆州人,之后这批人成为蜀汉统治阶层的主要人物,这其中包括了魏延、黄忠、庞统、霍峻、邓方、冯习、张南、马良、蒋琬等人。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荆州人第二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2年底,刘备当时准备攻打成都,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率军入川协助作战,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至少也率领了2~3万人的兵力进入益州,这些人基本上也全是荆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半个荆州人)、刘封。
荆州人第三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9年前后,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孙权在背后偷袭了荆州三郡,蜀汉兵败关羽被杀,一部分不愿意投靠东吴政权的荆州人逃入益州,这些人中包括了廖化等人。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荆州人进入益州,之后这三批荆州人就成为蜀汉政权提拔中高级官吏的范围,虽然三次有荆州人进入益州,但总人口也不过4~5万左右,算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也不会超过10万人人,所以要让蜀汉在这十万人中选拔人才,其实范围是非常窄小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蜀汉人才凋零非常严重。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如此严重?

2.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在正史是什么水平?

严格来说,王平、张嶷、马忠三人是蜀汉中期武将,廖化、张翼二人是蜀汉晚期武将,五人所处的时代并不相同。与王平、张嶷、马忠所处蜀汉中期的武将还有句扶和邓芝,五人可以合称为蜀汉中期五虎将,与廖化、张翼所处蜀汉晚期的武将还有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可以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其实说到蜀汉武将,也只有拿来凑数,毕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匮乏,这些人可以算作是蜀汉所有的武将家底了,除此之外,蜀汉再无大将。蜀汉中期,以234年到254年的二十年间为中期,这二十年时间,蜀汉政权的主要战略是防御,以王平、邓芝、马忠、句扶、张嶷五人为中期五虎将,基本的任务就是镇守边境,防御外敌。

1、王平王平原本是巴西宕渠的少数民族,跟随当地首领投靠曹操,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算是蜀汉中期最有名的大将了。王平的才能体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马谡守街亭,因马谡舍水上山,王平苦劝马谡,但马谡不听,魏将张郃到达街亭后,切断马谡水源,包围山上的马谡,马谡大败,仅王平依靠千余人列阵吓退张郃,保住了手下的大部分军队,在马谡被杀,赵去贬官,诸葛亮自贬三级的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一个依靠军功升官的将领。

之后王平在随诸葛亮参与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时,王平坚守南营,张郃无法攻克王平,为诸葛亮大破司马懿提供了条件,王平也立下大功。诸葛亮去世,王平率军平字魏延作乱,之后王平成为镇守汉中的主将,王平镇守汉中近15年间,力保汉中平安,成功的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门,其中还在公元244年完败魏国大将军曹爽的数十万大军,成为蜀汉北边门户的守护神。王平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蜀汉中期战功最多、能力最强、名望最高的大将,官至镇北大将军,王平于248年去世。

2、邓芝邓芝是河南新野人,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代,比诸葛亮还要大三岁,因为战乱而流落益州居住,在一次与刘备的谈话后,被刘备提拔为郫县县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因政绩突出,被上调到朝廷任尚书。邓芝的前半身为官经历多是文官,还曾作为特使出使东吴,与东吴商定了如何瓜分魏国的计划,因表现出色,也得到孙权的赞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邓芝被任命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与大将赵云作为疑兵,出斜谷,佯攻魏国郿城,吸引曹真大军并对峙。被魏国识破计划后,遭到曹真大军的攻击,赵云、邓芝依托地形勉强守住退路,不致大败。诸葛亮去世当年,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并都督江州,开始镇守一方,之后升任车骑将军,在249年,邓芝率军平定了涪陵国人的叛乱,于251年去世。

3、马忠马忠是四川阆中人,之前在郡上做小吏,不久出任汉昌县县长,刘备参加夷陵之战时,马忠被派往前线,但是等马忠到永安时,战争已经结束。刘备去世后,马忠被诸葛亮任命为门下督。225年,马忠随诸葛亮南征南中,马忠被任命为牂牁郡太守,并率军攻打叛乱的牂牁郡郡丞朱褒,击杀朱褒,攻占城池,安抚百姓,马忠都做得很出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后,马忠率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并平定,之后马忠接替张翼成为庲降都督,镇守南中,还参与平定了夷族首领刘胄的叛乱,平定了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为南中的稳定立下功劳。马忠镇守南中近十年间,不仅平定了当地的蛮夷叛乱,而且恢复了南中的官员建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修改了南中到成都的道路,加强了蜀汉对南中的控制,马忠也因此被封为镇南大将军。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北蜀时,费祎领兵从成都北上,马忠代替费祎在成都坐镇,费祎退敌回到成都后,马忠也回到南中镇守,可见蜀汉朝廷对马忠的信任,马忠于249年去世。

4、句扶句扶是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人,公元247年,句扶接任向朗成为蜀汉的左将军,与当时的镇北大将军王平齐名,当时在蜀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是说蜀汉的四大名将,前期有王平和句扶,后期有廖化和张翼,句扶虽然立下很多战功,但是史书关于句扶的记载很少,推测句扶于249年去世。
5、张嶷张嶷是四川南充人,从小家境贫寒,张嶷年轻时因为勇斗山贼,救了当地县长夫人,因功被征召出任州从事。张嶷在任郡都尉时,曾参与平定在当地作乱的山贼张慕,通过诱骗的办法斩杀山贼。诸葛亮北伐时,张嶷是牙门将,蜀汉有不少名将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如魏延、王平都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张嶷当时是马忠的部下及先锋,跟随马忠参与平叛。张嶷巧施计谋,平定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之后张嶷随马忠又到南中平乱,马忠的很多战争都是张嶷做先锋出战的,夷族首领刘胄就是被张嶷斩杀的,还参与了平定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之后因功被封为越巂太守,这个越巂太守在当时由于南中的叛乱,很多蜀汉朝廷任命的官员不敢去上任,自从张嶷到任后,四周的蛮夷都表示对张嶷臣服。
张嶷任越巂太守后还参与平定了周边不少蛮夷陵的作乱,并开发了越巂郡,张嶷治理越巂期间得到了当地纯朴的蛮夷人信任,张嶷被调到成都任职后,还有不少蛮夷头目跟随张嶷到成都。公元254年,张嶷随姜维北伐,与魏将徐质交战,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蜀汉晚期,就是从254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为止,以廖化、张翼、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1、姜维姜维是甘肃甘谷人,魏国降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受到太守的猜忌而投降诸葛亮,被诸葛亮认为是人才,封仓曹掾,加奉义将军,不久,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并统领五千虎步军,以降将身份而得到火箭般的升迁速度,放眼整个蜀汉,也只有姜维一人而已。之后姜维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蒋琬执政期间,姜维随蒋琬驻守汉中,多次率领偏师进入羌中作战,之后升任镇西大将军。姜维可是继承诸葛亮北伐意志最坚定的人,就连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对于北伐的态度也不如姜维坚决。

费祎执政后,姜维升任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主政期间,大力限制姜维的北代,使得姜维每次出兵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也没有太大的作为,只能偶尔平定些叛乱。费祎去世后,姜维才能独掌军权,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开始大举北伐,前后有十一次之多,比诸葛亮北伐的次数多一倍。姜维北伐有胜有负,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得到蜀汉内部部分大臣的反对,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反对姜维北伐,还有廖化、张翼等将也反对。

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姜维迎战匆忙,在晃过诸葛绪后,姜维抢先在剑阁挡住了钟会大军,钟会无法突破姜维的防线,要不是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不会灭亡,邓艾偷渡阴平后,逼降刘禅,蜀汉投降,于是灭亡,姜维也听从刘禅的命令投降,并在投降后鼓动钟会造反,结果因为钟会造反未策划好,导致钟会、姜维被杀,成都大乱。2、廖化廖化是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关羽的主薄,关羽在襄樊之战败亡后,廖化被迫投降东吴,后趁东吴不备,带着老母亲上演千里大逃亡,一路向西逃回蜀汉,在秭归遇到正参与夷陵之战的刘备,刘备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立即封廖化为宜都太守。

刘备夷陵战败后,廖化跟随刘备退回益州,后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国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结果被廖化打得一死一伤,游奕战败,王赟被射杀,这是廖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功劳。之后,廖化曾随姜维北伐,但无建树,同时廖化向姜维表达了反对北伐的意见,但姜维不为所动。263年,魏国大军伐蜀,姜维在前线抵抗魏军,廖化当时官至右车骑将军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官位相当,刘禅派出廖化支援姜维作战,与姜维一起在剑门关挡住魏军。
蜀汉灭亡后,廖化与宗预一起被魏军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这个廖化,意思是蜀汉没有人才了,还要让廖化上战场作为先锋,要知道当时的廖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人了,随时可能死去,果然,在264年,廖化与与宗预一起在迁往洛阳的途中去世。3、张翼张翼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其家族在益州世代为官,标准的世家大族出身,刘备平定益州后,张翼被任命为书佐,后任江阳郡下江阳县县长。刘备打汉中之战时,张翼参战,并随赵云参与了汉水之战,此战大破曹军。
231年,张翼被任命为庲降都督,由于张翼执法严格,南中地区的蛮夷对张翼多有不满,境内的蛮夷叛乱此起彼伏,结果朝廷征召张翼回朝,让马忠接替张翼。此外,张翼还随诸葛亮参与最后一次北伐,但无建树。238年,张翼被朝廷征召入朝成为尚书,后升迁为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张翼曾随姜维一起参与北伐,并在朝堂之上公开反对姜维北伐。264年,魏国大举伐蜀后,蜀汉灭亡,张翼在钟会之乱中于成都被乱兵杀害。
4、罗宪罗宪是湖北襄阳人,也是蜀地大儒谯周的学生,在蜀汉曾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在朝中因得罪宦官黄皓,被贬为巴东太守。263年,魏国伐蜀时,罗宪镇守蜀汉的东大门-永安,东吴想要趁火打劫,袭击永安时,被罗宪击败。东吴却不甘心失败,派出陆抗率领援军攻打永安,罗宪死守城池六个月,而不败,后吴军撤退,蜀汉却因刘禅的投降,罗宪也投降魏国,后来司马炎纂位后,罗宪又成为晋臣,公元270年,罗宪去世。
5、霍弋霍弋是湖北枝江人,霍峻的儿子,刘备称帝时,霍峻是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秘书或侍从官,诸葛亮去世后,霍弋担任黄门侍郎,霍弋因为一直是太子刘禅的近臣,与刘禅的关系较好。之后霍弋担任阎宇的参军,兼任永昌太守,永昌郡可是益州最南端的郡,霍弋曾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之后进封安南将军,镇守南中六郡。
263年,魏国伐蜀,霍弋听说后,上表刘禅要求带兵北上救援成都,由于刘禅决定投降,没有同意霍弋的建议,刘禅投降后,霍弋在刘禅的命令下向魏军投降,司马炎代魏后,霍弋又成为晋臣,曾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生卒年不详。

3.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了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名将?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了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名将?众所周知,有一句俗语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以说在这句话当中蜀汉后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代现象,乃至于老将廖化都被作为先锋使用。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时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了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而廖化的实力到底是如何呢?接下来就从正史的角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上几个问题。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正史当中廖化的能力。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名将领。说起廖化在正史当中的表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关羽。廖化早年来说在蜀汉的地位并不算高,仅仅是作为关羽的主簿存在,而随着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身死,廖化不得已归顺东吴,暂且在孙权麾下安身。
但是廖化对蜀汉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的深厚,在孙权麾下并不得意。于是他假死脱身,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回到蜀汉。得到了刘备的赏识,被任命为宜都太守。但是刚刚就任,刘备就在夷陵之战当中被陆逊击败,廖化也随之败退到蜀汉境内。

而回到蜀汉之后,廖化得到了重用,先是数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建功,为官之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先是击败击败游奕,王赟二人,夺取营寨。后来又接应羌人入蜀汉,可以说单从其军事能力来看,廖化的水平是很高的。作为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之一,廖化并不赞成姜维北伐的意见。其能力可见一斑。
据史书记载: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

其次再来说一说能比廖化还要强的第一名武将。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心腹,可以说在正史当中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意志。而姜维的为官之路要比廖化顺利许多,可以说一路青云直上,最后做到了蜀汉大将军的位置。
总体来说,姜维的策略与诸葛亮当年并无二致,都是选择主动出击以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是总体来说姜维面对的环境要比诸葛亮恶劣很多。其一,刘禅并非明君,过于信任于宦官,这就导致姜维在北伐过程当中多有掣肘。并不能像是诸葛亮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北伐当中,而是要留心与朝堂斗争。而蜀汉最终败亡,与姜维避开宦官的屯田避祸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二,曹魏的实力更加强势。当时来说。曹魏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三重中心的北方,而蜀汉只不过是偏安一隅。除此之外,随着曹魏外戚势力与司马懿代表的世家大族之间斗争结束,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当中大获全胜,消灭了外戚势力之后,曹魏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统一。这时候姜维选择北伐并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姜维的实力很强,但是蜀汉的败亡姜维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与刘备时期死守汉中的军事策略不一样,姜维的选择是放敌军入汉中,各部驻守重要关口,随后派一支偏师打游击,以此歼灭魏军。结果在实施过程当中关口守将蒋舒献关投降,傅佥战死。导致钟会长驱而入,不得已撤退防御。而与此同时,邓艾率军偷渡阴平,诸葛诞战死绵竹。

后来魏军兵临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如果说曹魏有着无数次失败的结局仍旧可以东山再起,那么姜维就是失败一次就会万劫不复。拖着蜀汉的残躯抵挡曹魏数十年,姜维的能力可见一斑,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其导致蜀汉灭亡的结局,但是从此来看姜维的能力要强于老将廖化。

最后再来说一说另一位蜀汉的武将,那就是张翼。
当时来说姜维作为蜀汉的大将军,力挺北伐计划,除了反对他的廖化之外,另一个敢于反对他的就是张翼。早年来说张翼就跟随刘备,平定了南蛮的叛乱。后来在北伐当中,张翼是为数不多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的将领。
狄道之战大胜之后,魏军死伤过万,许多人都劝姜维乘胜追击,姜维也颇有些洋洋自得。只有张翼保持清醒,认为魏军并未失败,请求班师回朝。使得姜维大为光火,而后来对狄道城进攻的失败证明了张翼的正确。而在军事大略方面,张翼主张国小民疲,不应滥用武力,可以说很是高瞻远瞩,可以说是与廖化相当的大将。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了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名将?

4.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

诸葛武侯继先帝遗志,六出祁山未能克复中原,“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抱憾星归五丈原,蜀军回师成都,但军中第一重将魏延为争夺兵权与杨仪斗法,兴兵作乱,率部烧毁栈道,堵截蜀军主力归路,最终在南郑关被杀。
那么,魏延死后,除了廖化之外,蜀军中还有哪些可堪一战的大将呢?咱们从蜀军后续的一些军事行动中就能检点出来。

一、姜维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魏延作乱被杀,蜀军回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蜀军的总指挥权被后主刘禅收回。只是当有战事发生时,临时赋予,很多时候还是由蒋琬、费祎这些文官来统当主帅。
随着战事逐渐频繁,姜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才华一步步崛起,受到朝廷的倚重,军中将士们的爱戴,逐渐掌握了军权,在后来的战役中都是以其为三军统帅,率兵出征。姜维不仅继承了先师的军事才能,更继承了先师的未尽的理想。“九伐中原”打得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是曹魏最为头疼的劲敌,无愧于先师诸葛丞相的教诲。
虽然与先师一样,姜维最终壮志未酬,但他一生不放弃,不屈服,以一己之力撑起蜀汉鼎立江山,智勇兼备,奉法清廉,坚毅不拔,忠义无二,是千古名将的典范。

二、王平
王平是在曹刘汉中之战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他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精通军事地理,擅长利用地形作战。
魏延死后,蜀军还军成都,汉中地区的军事防务主要就是依赖王平进行组织。魏国大将军曹爽为了以军功建立威信,率大军伐蜀,王平率部进行外线抵御,成功地扼制住了魏军的攻势,使局势转危为安,功不可没。
姜维率军北进九伐中原时,王平已经老迈,没有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战斗。
三、马岱
其实蜀汉后期荆州派势力逐渐式微,人才凋零,军队主要靠降将集团撑着,马岱实际上也属于降将势力。
马岱这个人脑袋瓜子要比马超好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沉默低调,但作事稳妥务实,效率奇高,令人放心,往往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魏延死后,后主刘禅将“南郑侯”的爵位赐予了马岱。在演义中,这就是马岱最后一次露面,而在史书中,马岱还曾有一次率兵袭击魏国,被魏军击退后再无讯息。

四、夏侯霸
夏侯霸原是夏侯渊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夏侯惇,是夏侯一族年轻后辈中少有的智勇双全的佼佼者,武艺高强,善于统兵。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对曹氏、夏侯氏族中的反对势力进行缉捕杀戳,当时正在西蜀前线的夏侯霸闻讯,为求自保发动叛乱,被魏军击破,仓皇中跋涉艰险蜀道,投入蜀汉阵营,得到了后主刘禅的重用。
夏侯霸随蜀汉大将军姜维屡次出征,辅助姜维参赞军务,颇有战功。后来率兵袭取洮(táo)阳,中了埋伏,身死于乱箭之下。
五、张嶷
张嶷是在刘备率兵征伐西川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张嶷性情忠厚,作战勇猛,随诸葛亮南征孟获,北进中原,多次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魏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蜀军将才凋零,张嶷多次随姜维北征,率领战斗力极其强悍的“无当飞军”。狄道之战中,大将军姜维陷入埋伏,张嶷亲自领兵杀入重围,救出了姜维,但张嶷却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六、张翼
张翼归附刘备帐下的情形和魏延相似,他是在刘备攻打雒城的战役中杀死了自己的上级刘璝(guī)后献城归降刘备的。张翼归附到刘备麾下后受到重用,诸葛亮南征和北伐时,张翼每次都随军出征,是蜀汉军中的中坚力量。
魏延死后,张翼又随姜维多次北进中原,继续战斗。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献城出降时,张翼正随大将军姜维在前线作战。姜维设下一石二鸟之计,意欲恢复,张翼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姜维事败后,张翼在乱军中被杀,英勇壮烈。
咱们对比一下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候所率的将领。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三月丙寅日,诸葛亮誓师北进中原,手下的将领有:赵云、魏延、张翼、王平、李恢、吕义、马岱、廖化、马忠、张嶷、刘琰、邓芝、马谡、袁綝(chēn)、吴懿、高翔、吴班、杨仪、刘巴、许允、丁咸、刘敏、官雝(yōng)、胡济、阎晏、爨(cuàn)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樊建、董厥、关兴、张苞。
到了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秋,姜维继承先师遗志北伐中原时,手下可用的将领就少得可怜了:“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这样的阵容远不能与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相提并论。蜀军其他还有一些将领,姜维也在努力发掘蜀汉的年轻一代,比如蒋舒、傅佥,还赋予重任,但蒋舒当了叛徒,投降了钟会,直接导致姜维“敛兵聚谷”防御战略的全面失败。

所以说,姜维其实是非常不容易。蜀军真正能够统领大军的帅才只有姜维一人,而魏军中有郭淮、陈泰、邓艾、钟会等,姜维需要应对不同的对手,而他们只需要琢磨研究姜维一人。即使这样的情况下,姜维仍然能以弱势的部将,单薄的兵力,与强大的敌人纠缠搏杀,胜多败少,屡有斩获,这是需要多么高超精妙的指挥技巧。如果是双方的兵力、部将、后援和得到的支持互相掉换一下,姜维早就把钟会、邓艾揍得稀烂了。

5.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

诸葛武侯继先帝遗志,六出祁山未能克复中原,“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抱憾星归五丈原,蜀军回师成都,但军中第一重将魏延为争夺兵权与杨仪斗法,兴兵作乱,率部烧毁栈道,堵截蜀军主力归路,最终在南郑关被杀。
那么,魏延死后,除了廖化之外,蜀军中还有哪些可堪一战的大将呢?咱们从蜀军后续的一些军事行动中就能检点出来。
一、姜维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魏延作乱被杀,蜀军回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蜀军的总指挥权被后主刘禅收回。只是当有战事发生时,临时赋予,很多时候还是由蒋琬、费祎这些文官来统当主帅。

随着战事逐渐频繁,姜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才华一步步崛起,受到朝廷的倚重,军中将士们的爱戴,逐渐掌握了军权,在后来的战役中都是以其为三军统帅,率兵出征。姜维不仅继承了先师的军事才能,更继承了先师的未尽的理想。“九伐中原”打得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是曹魏最为头疼的劲敌,无愧于先师诸葛丞相的教诲。
虽然与先师一样,姜维最终壮志未酬,但他一生不放弃,不屈服,以一己之力撑起蜀汉鼎立江山,智勇兼备,奉法清廉,坚毅不拔,忠义无二,是千古名将的典范。
二、王平
王平是在曹刘汉中之战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他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精通军事地理,擅长利用地形作战。

魏延死后,蜀军还军成都,汉中地区的军事防务主要就是依赖王平进行组织。魏国大将军曹爽为了以军功建立威信,率大军伐蜀,王平率部进行外线抵御,成功地遏制住了魏军的攻势,使局势转危为安,功不可没。
姜维率军北进九伐中原时,王平已经老迈,没有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战斗。
三、马岱
其实蜀汉后期荆州派势力逐渐式微,人才凋零,军队主要靠降将集团撑着,马岱实际上也属于降将势力。

马岱这个人脑袋瓜子要比马超好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沉默低调,但作事稳妥务实,效率奇高,令人放心,往往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魏延死后,后主刘禅将“南郑侯”的爵位赐予了马岱。在演义中,这就是马岱最后一次露面,而在史书中,马岱还曾有一次率兵袭击魏国,被魏军击退后再无讯息。
四、夏侯霸
夏侯霸原是夏侯渊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夏侯惇,是夏侯一族年轻后辈中少有的智勇双全的佼佼者,武艺高强,善于统兵。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对曹氏、夏侯氏族中的反对势力进行缉捕杀戳,当时正在西蜀前线的夏侯霸闻讯,为求自保发动叛乱,被魏军击破,仓皇中跋涉艰险蜀道,投入蜀汉阵营,得到了后主刘禅的重用。
夏侯霸随蜀汉大将军姜维屡次出征,辅助姜维参赞军务,颇有战功。后来率兵袭取洮(táo)阳,中了埋伏,身死于乱箭之下。
五、张嶷
张嶷是在刘备率兵征伐西川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张嶷性情忠厚,作战勇猛,随诸葛亮南征孟获,北进中原,多次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魏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蜀军将才凋零,张嶷多次随姜维北征,率领战斗力极其强悍的“无当飞军”。狄道之战中,大将军姜维陷入埋伏,张嶷亲自领兵杀入重围,救出了姜维,但张嶷却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六、张翼
张翼归附刘备帐下的情形和魏延相似,他是在刘备攻打雒城的战役中杀死了自己的上级刘璝(guī)后献城归降刘备的。张翼归附到刘备麾下后受到重用,诸葛亮南征和北伐时,张翼每次都随军出征,是蜀汉军中的中坚力量。

魏延死后,张翼又随姜维多次北进中原,继续战斗。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献城出降时,张翼正随大将军姜维在前线作战。姜维设下一石二鸟之计,意欲恢复,张翼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姜维事败后,张翼在乱军中被杀,英勇壮烈。
咱们对比一下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候所率的将领。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三月丙寅日,诸葛亮誓师北进中原,手下的将领有:赵云、魏延、张翼、王平、李恢、吕义、马岱、廖化、马忠、张嶷、刘琰、邓芝、马谡、袁綝(chēn)、吴懿、高翔、吴班、杨仪、刘巴、许允、丁咸、刘敏、官雝(yōng)、胡济、阎晏、爨(cuàn)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樊建、董厥、关兴、张苞。

到了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秋,姜维继承先师遗志北伐中原时,手下可用的将领就少得可怜了:“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这样的阵容远不能与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相提并论。蜀军其他还有一些将领,姜维也在努力发掘蜀汉的年轻一代,比如蒋舒、傅佥,还赋予重任,但蒋舒当了叛徒,投降了钟会,直接导致姜维“敛兵聚谷”防御战略的全面失败。

所以说,姜维其实是非常不容易。蜀军真正能够统领大军的帅才只有姜维一人,而魏军中有郭淮、陈泰、邓艾、钟会等,姜维需要应对不同的对手,而他们只需要琢磨研究姜维一人。即使这样的情况下,姜维仍然能以弱势的部将,单薄的兵力,与强大的敌人纠缠搏杀,胜多败少,屡有斩获,这是需要多么高超精妙的指挥技巧。如果是双方的兵力、部将、后援和得到的支持互相掉换一下,姜维早就把钟会、邓艾揍得稀烂了。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

6.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在正史是什么水平?

蜀汉后期“小五虎”?不知从何说起;我们都知道,蜀汉五虎将一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则没有五虎一说;至于“小五虎”的出处,《三国演义》都未作提及,估计多为民间流传;而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蜀汉后五虎”,句扶、王平、邓芝、张冀、马忠五人,常被人称为“蜀汉后五虎”;

个人认为,这五人中,军事能力最接近关张马黄赵的,应该是王平;
个人认为,王平的军事能力,实际上不输关张马黄赵;其他几位相比关张马黄赵,差的不止一点;

街亭之战,诸葛亮任命王平为马谡的先锋,助马谡镇守街亭要地;马谡一意孤行,舍弃水源,将大军驻扎在山顶,最终被张郃击败;期间王平曾多次谏言,马谡皆不采纳;王平只好独自领兵千余,坚守阵地,以金鼓之声迷惑敌军,张郃以为有伏,故而不敢深追,王平全军安全撤退,无一损伤;
在此次战役中,主要参战将领们,要么被降级,要么被斩首,只有王平一人,被诸葛亮升为参军,统领五部兵马,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王平的对手,同样是魏五子张郃;王平坚守南围,张郃攻克不下,无功而返;在王平与张郃的对战中,王平从来就没落过下风,足见其实力强悍,不下于关张马黄赵;
在魏延与杨仪内斗,魏延率先抵达蜀中,阻断杨仪等归路;王平领军攻城,在王平的威势下,魏延部将不战自乱,被一举击溃;

曹爽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王平为汉中太守,领兵三万奋起抵抗,坚守待援,曹爽不能攻克;
王平的对手,都是比较强悍的,张郃、魏延、曹爽这些人,都是当代名将,但他们很难在王平身上讨到任何便宜;

7.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

自魏延死后,大家对于三国中蜀汉的了解就变少了,认为蜀汉人才凋零,没什么可看的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然而,事实真的如大家所想象的这样吗?
魏延死后,除廖化外,蜀汉真的没有大将了吗?其实,蜀汉后期还是有不少将才,之所以我们了解得很少,主要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自魏延死后,演义的故事节奏加快了不少,导致大家对蜀汉后期知之甚少。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蜀汉至少五位大将,他们都是谁呢?

王平王平原本是曹操的属下,汉中之战时,曹操命令王平和徐晃一同进兵,徐晃率军到达汉水,命令士兵渡河列阵,王平劝谏,说万一前军遇阻不方便撤退,然而徐晃却不听王平的建议,认为应当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结果事情如王平所料,徐晃被蜀军打的大败,而士兵们面对汉水又退无可退,淹死溺亡者不计其数。
徐晃死战逃回营寨,责怪王平救援不力,想要杀掉王平,让王平背锅,王平当然不服,当晚就放火烧营,投奔刘备去了。演义原文:晃死战得脱,回营责王平曰:“汝见吾军势将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来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谏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败。”晃大怒,欲杀王平。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云引见玄德。

王平投奔刘备后,得到重用,被刘备任命为偏将军。最终在王平的帮助下,刘备顺利夺取汉中。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北伐,命令王平和马谡守卫街亭,结果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被打的大败,街亭失守。不过此战过后,诸葛亮很欣赏王平的统兵能力,对王平更加器重了。
诸葛亮去世后,王平被封为镇北大将军,帮助蜀汉镇守汉中。张翼张翼也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大将,他是汉初英雄张良的后代,刘备入主益州后,张翼加入刘备,屡立战功,受到刘备的赏识与重用。汉中之战时,黄忠在定军山阵斩魏军主将夏侯渊,引得曹操亲自率军前来救援。然而,在汉水之战中,就算曹操亲自前来,仍然被张翼和赵云联手击败。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从斜谷出兵北伐曹魏,任命张翼为前部都督。诸葛亮去世后,张翼又被拜为前领军,受关内侯的爵位。公元255年,张翼被封为镇南大将军,随同姜维一同北伐,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军队,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想乘胜进军,张翼劝谏,担心魏军的援兵,姜维拒绝听从,结果如张翼所料,姜维没能攻下狄道城,魏将陈泰和邓艾又前来救援,蜀军只能撤退。
公元209年,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官位与廖化相等。原文: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句扶如上文所说,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句扶是能和王平齐名的大将,深得人心。他为人宽厚,忠诚勇敢,在蜀汉的北伐中多次立下大功,后被封为宕渠侯。
虽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不多,仅寥寥几笔,但就从这短短几句的评价中,我们就能看出句扶的军事能力,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强的,要不然大家也不会拿他和王平相提并论了。

马忠马忠是蜀汉著名的军事将领,曾被刘备称为和黄权一样贤能。诸葛亮南征时,分兵三路,马忠被任命为东路军主帅,而马忠也是不负使命,顺利的打败了叛军,平息了叛乱。后来,由于张翼执法过于严厉,朝廷派马忠替换张翼,镇守南中。当时的南中,叟夷部落数次作乱,杀死太守,马忠上任后,采用恩威并济的方法,最终剿平叛乱,马忠也因此被封为安南将军,封彭乡侯。由于马忠治理出色,朝廷就让马忠一直镇守南中,没有再参与北伐了。

霍弋霍弋是霍峻的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军事能力非常强。霍峻去世后,霍弋被刘备接到宫中,陪伴刘禅读书,深受刘禅的信任。永昌郡蛮夷作乱,刘禅让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霍弋不负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平息了叛乱。但是刘禅并没有让他回到成都,而是加封他为安南将军,统管南郡。
公元263年,魏国攻打蜀国,霍弋听闻魏军来攻,请求前往成都协防,但是刘禅以成都无事,已经准备充分为由,拒绝了霍弋的前来,最终邓艾从阴平小道来袭,成都被破,刘禅偷袭,而霍弋已经来不及前往救援。假如刘禅接受霍弋的建议,允许他前来帮助防守,邓艾就不一定能够攻下成都。
结语虽然大家都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但是其实除了廖化,蜀汉还是有很多大将的,至少有以上五位大将。只不过他们分驻在各地,并没有参加北伐,或者有些参加了北伐,但是并没有被记述在三国演义中,所以大家对此认知不深,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错觉。备注:姜维是一军主帅,不参与此次大将排名。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

8. 蜀汉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廖化外,至少还有哪些大将呢?

诸葛武侯继先帝遗志,六出祁山未能克复中原,“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抱憾星归五丈原,蜀军回师成都,但军中第一重将魏延为争夺兵权与杨仪斗法,兴兵作乱,率部烧毁栈道,堵截蜀军主力归路,最终在南郑关被杀。
那么,魏延死后,除了廖化之外,蜀军中还有哪些可堪一战的大将呢?咱们从蜀军后续的一些军事行动中就能检点出来。
一、姜维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魏延作乱被杀,蜀军回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蜀军的总指挥权被后主刘禅收回。只是当有战事发生时,临时赋予,很多时候还是由蒋琬、费祎这些文官来统当主帅。
随着战事逐渐频繁,姜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才华一步步崛起,受到朝廷的倚重,军中将士们的爱戴,逐渐掌握了军权,在后来的战役中都是以其为三军统帅,率兵出征。姜维不仅继承了先师的军事才能,更继承了先师的未尽的理想。“九伐中原”打得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是曹魏最为头疼的劲敌,无愧于先师诸葛丞相的教诲。

虽然与先师一样,姜维最终壮志未酬,但他一生不放弃,不屈服,以一己之力撑起蜀汉鼎立江山,智勇兼备,奉法清廉,坚毅不拔,忠义无二,是千古名将的典范。
二、王平
王平是在曹刘汉中之战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他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精通军事地理,擅长利用地形作战。

魏延死后,蜀军还军成都,汉中地区的军事防务主要就是依赖王平进行组织。魏国大将军曹爽为了以军功建立威信,率大军伐蜀,王平率部进行外线抵御,成功地扼制住了魏军的攻势,使局势转危为安,功不可没。
姜维率军北进九伐中原时,王平已经老迈,没有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战斗。

三、马岱
其实蜀汉后期荆州派势力逐渐式微,人才凋零,军队主要靠降将集团撑着,马岱实际上也属于降将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