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他,为什么就不会有永乐盛世?

2024-05-14

1. 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他,为什么就不会有永乐盛世?

提起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一定绕不过去。在此事件中,燕王朱棣夺取政权,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那么建文帝的旧臣们都怎么样了呢?以如此手段取得皇位,朱棣当然难以优待建文旧臣。然而有一人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他不仅没有被清算,而且大有作为,成为了垂范青史的一代名士,这个人就是夏原吉。





爱民如子的好官


建文帝即位不久,京师发生了地震。在当时,地震等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上天给皇帝的警示,可能有奸邪之人作恶。于是,刚刚提任户部侍郎的夏原吉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京巡查。巡查期间,夏原吉所在之处,政治清明,百姓无不称赞。巡查归来却正好赶上了“靖难之役”的尾声,朱棣大权得掌,要开始清算建文旧臣了。





大臣们惊慌失措,无心朝政,只想着如何自保,京内乱成一片,却只有夏原吉,丝毫没有恐慌,也来不及恐惧,一心在整理混乱的户部册籍。户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夏原吉希望这些重要的资料能被完整保存以免给百姓带来损失和不便。当朱棣的清算来临时,他面无惧色,只是请求朱棣能再给他三天时间,再有三天,他便可以整理好全部的文书资料,即便被处死也无愧于百姓了。





朱棣被他的爱民之心打动,说明夏原吉心中装的是天下百姓,而非建文帝,大赞他是可用之才。于是,朱棣又提拔夏原吉做了户部尚书。此后,夏原吉用自己的能力和权力为百姓做了更多的好事。浙西洪灾时,夏原吉深入灾地考察,不仅妥善解决了灾后的重建,和灾民安抚事宜,而且对河道进行了修整和疏通,使这里的洪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真正为百姓解决了大患。





擅长理财的能臣


夏原吉不仅理政有方、爱护百姓,他的政治才能还体现在了理财上。作为掌管钱粮的户部要员,夏原吉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对赋税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保证了国库的收入。另一方面,夏原吉看到了商业发展对国家财政的支持作用,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商业发展的措施,重视边境的贸易往来。商业的繁荣,大大充盈了国库。





此外,夏原吉通过自己在户部的工作经历以及外出巡查,意识到了朝廷中存在的冗员冗费问题。他制定了严格的措施控制多余的开支,裁撤冗员。他还鼓励屯田和耕种,重视农耕,在他的治理下,农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自建文帝之后,夏原吉还辅佐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皇帝,进行了迁都、编修《永乐大典》、修建皇陵、郑和下西洋等大事,而这些大事件、大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夏原吉的经济改革政策所带来的充盈的国库钱款的支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坚持要北征。但国库再充盈也经不起一再地消耗,此前的数次征战已经损耗了大量钱财,再度征战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白白损耗国力。夏原吉力劝朱棣为百姓考虑放弃出兵,却惹怒了朱棣,获罪下狱。此后,朱棣更下令抄了夏原吉的家。令人感叹的是,抄家过程中抄出的东西除了皇帝赏赐给夏原吉的东西,就只有一些布衣和坛坛罐罐。理财能臣夏原吉,以才能和智慧充盈了国家的财政,自己的家却寒酸至此,真正是肥了天下,瘦了自己。连朱棣也为之动容。








两大盛世的推手


朱棣于北征途中病逝,在狱中关押了3年的夏原吉被明仁宗朱高炽释放并恢复原职。朱高炽接受了夏原吉抚济百姓、减轻税赋、减少大的财政消耗行为等建议,虽然在位时间较短,但所为皆是爱民惜民的仁君之行。





此后,夏原吉又辅佐了明宣宗朱瞻基,依然秉持以百姓为重,爱惜民力的信念。朱瞻基也受夏原吉影响,始终能够体恤百姓疾苦,以百姓为念,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宣德五年(1430年),夏原吉病逝。朱瞻基感念其功绩,不仅追封了夏原吉而且下令优待其后人。





自夏原吉向朱棣请求再给他3天时间起到他去世,夏原吉的人生又走过了25年。这25年,他兢兢业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朱棣到朱瞻基,从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夏原吉未曾辜负这25年,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爱惜百姓的初心成就了这两大盛世。

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他,为什么就不会有永乐盛世?

2. 夏原吉究竟是谁呢?为何说永乐盛世离不开夏原吉呢?

夏原吉是一代名臣。是永乐朝户部尚书、财务大拿,为国理财几十年。堪比汉代桑弘羊。
夏原吉一生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对永乐乃至洪熙两朝都有重大历史贡献。尤其是对当时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都是“攻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说是实践了,“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据《明史》,永乐年间的如,营建北京紫禁城(大起北都宫阙)、增设武卫百司(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朝廷平定叛乱(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郑和下西洋建造大船(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等重大项目开支都需要国库负担,所需巨万,夏原吉能够一一安排妥当,平衡收支。甚至对国库中的银子能用多久,都清清如水。

永乐元年,浙西大水,夏原吉亲赴抗洪抢险一线,广泛调研,采用夏禹的古法,疏浚吴淞下游,上接太湖,建设蓄水大坝,搞了一个治防并举的水利体系工程。历经三年才成功。有人提议,增加百姓种植水退游田的赋税,以增加朝廷的收益。夏原吉上表,力陈其弊端,请求放弃此意向。明成祖采纳了其意见。灾民欣喜。姚广孝陈赞说“古之遗爱也”。
永乐七年,明成祖出征北元,特意留下夏原吉辅佐太子处理政务。夏原吉“兼摄行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永乐八年,明成祖继续打北元,夏原吉“辅皇太孙留北京,总行九卿事。”,“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治国施政也是一把好手。

因为夏原吉夙夜在公,公忠体国,以致明成祖曾感叹道,“高皇帝养贤以殆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当着夏原吉的面甚至还讲过,“朕以房玄龄视卿。”
永乐十八年,北京明故宫大火,烧毁三大殿。刚开始明成祖以火灾,昭命大家上书提意见,结果一众人都会错意,说道当时就不应该从南京迁都北京。惹得明成祖龙颜大怒,直接把主事萧仪给砍了。大家都悄悄地了。这时夏原吉站了出来,说“彼应昭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明成祖后来气消了,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

夏原吉虽然是户部长官,但明成祖每每议论军国大事,都要单独召见他仔细丞参详。看《明史》,明成祖对夏原吉基本上言听计从的。
只是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打算再次远征北元,夏原吉极力反对,”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皆疲。“基于经济、军事、政治等等多方面的考量,夏原吉准备来个“死谏“,这次永乐帝没有听从其劝谏,执意北征,并把夏原吉投入大牢。结果又是无功而返,归途中永乐帝弥留之际,想起夏原吉,脱口而出”夏吉元爱我”。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太子(洪熙帝)听到朱棣病逝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路哭喊狂奔去了天牢,和夏原吉相对而涕,然后就地释放夏原吉,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