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法最高额保证合同的问题

2024-05-15

1. 关于民法最高额保证合同的问题

在最高额保证合同中,保证期间虽然从性质上也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责任期间,但其存在两个期间:保证人应对一系列债权承担责任的范围期间;在不特定债权额确定之后,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
举例来说:甲企业与乙银行达成协议,未来3年内乙银行每月贷给甲企业1000万元,总额不超过3.6亿。丙企业以高级大酒店一座提供抵押并登记。2年半后甲企业停止贷款,总共欠乙银行3亿,到期不能清偿,此时丙企业承担的保证债权实际上为3亿,其所担保的最高额债权还有0.6亿余额。如果甲企业最后的三个月又从乙银行贷7000万元,则丙企业仅就其中6000万仍承担保证责任。这6000万便是最高额保证中的保证债权余额,即你所问的债权余额。即甲在期间内可能贷3.6亿,也可能贷3亿,如果贷的是3亿,则3.6-3=0.6,那么丙仍然要对在剩余期间内甲向乙银行贷的数额就其剩下的0.6亿承担保证责任。

关于民法最高额保证合同的问题

2.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合同保证金指的是签订合同的一种约定。一般来说是在您和对方都基本履行完毕合同内容后即确认收货后退还的。下面来看看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1     1、 民法典保证金指的是在商业活动中,签订合同的其中一方或者是双方为了给合同的履行提供保证,存在对方账户或者是第三人的存款,第三人也可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2、 想要对民法典保证金有个深入的了解,那么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合同中的保证。保证指的是除去债务人的第三人为债务人承担债务向债权人提供的担保,若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将由担保人向债权人履行,这是一种典型的人保,属于约定担保。
     3、 民法典保证金是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担保方式。合同保证金出现比较多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商业合同的保证金 ,这种大多数是用来承包某个工程、或者是开店加盟等商业交易活动。民法典有规定,在双方签的商业合同中,如果合同中有提出保证金的条款,这个合同保证金就是一个双方的约定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交易时需要按照约定的合同处理才算有效。
     第二种是劳动合同中的保证金 ,劳动法中有规定,用人单位在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或借口收取劳动者的定金,保证金或是抵押物。如果发现有用人单位不遵守以上规定的,将会有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出面,要求退还。如果劳动者还没有上交的,则不需要交了,已经上交的,可以到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发生冲突解决不了,可以在 冲突发生开始的60天内申请劳动仲裁,说明签订的'合同保证金违法。
     第三种是租赁合同的保证金 ,出租房屋,房东可以收取租客的保证金,收取租赁保证金是为约定提供保障。也就是房东可以按照房屋的用途、支付租金的多少、租房的期限以及房屋维修等收取租客相应数额的押金。这种保证金的收取是合法合规的,受到法律保护,双方要按合同约定履行。
    由此可见,民法典中的保证金,属于一种担保的方式。不同的合同中,保证金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也是为了减少合同当事人的损失,可以约束双方履行合同。在违反合同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也能增进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度。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2     一、合同保证金能退吗 
    1、合同保证金是否可以退还,应以合同约定为准:
    (1)如果明确约定该保证金为定金,就可以退还,但是需满足法律规定的退还条件;
    (2)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该保证金为定金,一般不可以退还。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二、合同保证金退还的条件 
    合同保证金退还的条件为保证金所担保的合同内容已经按约定履行完毕,且双方没有违约行为。给付保证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保证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双倍返还保证金。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证金3     一、合同的保证金一般是百分之多少 
    合同保证金是由当事人自己约定的,不同合同的保证金法律规定的限度也不同。合同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约定合同的保证金数额,如果合同保证金是具有定金性质的,其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五百八十六条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二、什么是合同保证金 
    合同保证金指的是签订合同的一种约定。
    关于合同保证金,目前经常出现的基本是3种:
    (一)商业合同的保证金,现在多用于加盟,承包工程等商业活动中。按合同法规定,在签署商业合同中,如合同条款中的约定中有提到合同保证金的事宜,此时合同中的合同保证金就属于一种约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履行合同时需按双方有效合同的约定处理。
    (二)劳动合同中的合同保证金,劳动法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公安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给劳动者本人.若未交,可以不交,若已交,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退还,或向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如就此发生争议,可以在发生争议之日起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此合同保证金不成立且不合法.
    (三)租赁合同保证金,房屋出租时,出租人可以与承租人约定收取房屋租赁合同保证金,房屋出租时,出租人可以与承租人约定收取房屋租赁保证金。租赁保证金是一种履约保证的措施,是指出租人根据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期限、房屋用途、维修责任等因素与承租人约定收取的租赁押金。 此时合同是合法,在履行合同时需按约定处理。

3. 民法典后保证最高额担保的规定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法律规定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
第四百二十一条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民法典后保证最高额担保的规定

4. 最高额保证合同

法律分析:最高额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一个总的保证合同,为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同种类其他债权提供保证,只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保证合同约定的期限且债权额限度内进行交易,保证人则依法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行为。对于这种合同的保证人要求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保证合同约定的债权额度内进行交易,保证人就依法承担保证责任,对于超出期限以外的债权和超出最高债权额的部分,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协商订立最高额保证的合同,约定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保证。
最高额保证除适用本章的规定外,参照适用本法第二编最高额抵押权的有关规定。

5. 最高债权额保证合同是怎样的

最高额保证合同就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的一个整的保证合同,为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同种类其他债权提供保证,只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保证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且债权额度限额内进行交易,保证人则依法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行为。通常只适用于债务债权人之间有经常性的业务往来。
一、合同担保的含义和方式
担保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主合同的义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担保有以下几种方式:
(1)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享有向主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其实际清偿额大于主债权的,保证人只能在主要债权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保证人求偿权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从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完毕之日起算。
(2)保证人对债权人不享有请求给付的权利。其权利主要为抗辩权和抵销权。
二、保证合同内容包括什么
保证合同内容包括如下:
1、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3、保证的方式;
4、保证担保的范围;
5、保证的期间;
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保证合同不完全具备前面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保证合同指的是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为履行或连带责任的协议。
三、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指什么
保证合同当事人指保证人和债权人。保证合同指的是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为履行或连带责任的协议。保证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的范围,明确是对主债务、主债务的利息、损害赔偿金、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内容的全部还是部分承担保证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条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协商订立最高额保证的合同,约定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保证。最高额保证除适用本章规定外,参照适用本法第二编最高额抵押权的有关规定。
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最高债权额保证合同是怎样的

6. 民法典后保证什么最高额担保的规定

法律解析:保证债务的承担包括几种情形: (一)连带共同保证(连带共同保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没有份额的保证责任)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 履行期限届满 没有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 承担保证责任 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 连带保证人 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二)按份共同保证(按份共同保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约定份额的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 (三)最高额保证合同(最高额保证,就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一个总的保证合同,为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和某项商品交易行为提供保证,只要 债权人和债务人 在保证合同约定的债权额限度内进行交易,保证人则依法承担保证责任)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当对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承担保证责任。 (四)一般保证(一般保证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当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的,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 免除保证责任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三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 抵押 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第三条 国家实行 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7. 民法典后保证什么最高额担保的规定

最高额保证,是指保证人对债权人与债务人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若干笔债务,在最高限额内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最高额保证所担保的债务在保证设立时有些债务已经发生,有些债务尚未发生。最高额保证所担保的债务为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务。最高额保证约定有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最高限额。最高额保证所担保的债务不是多笔债务的简单相加,而是债务整体,各笔债务的清偿期仅对债务人有意义,并不影响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当对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承担保证责任。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协商订立最高额保证的合同,约定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保证。最高额保证除适用本章规定外,参照适用本法第二编最高额抵押权的有关规定。

民法典后保证什么最高额担保的规定

8. 最高债权额保证合同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最高额保证合同就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的一个整的保证合同,为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同种类其他债权提供保证,只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保证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且债权额度限额内进行交易,保证人则依法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行为。通常只适用于债务债权人之间有经常性的业务往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协商订立最高额保证的合同,约定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保证。最高额保证除适用本章规定外,参照适用本法第二编最高额抵押权的有关规定。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