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河的自然保护区

2024-05-13

1. 麻阳河的自然保护区


麻阳河的自然保护区

2.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介绍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麻阳河、洪渡河流域,与黎志峡西岸毗邻,距沿河县城34公里。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享有“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兼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独特的峡谷地貌景观,地貌独特,风光旖旎,是集山、水、洞、峡谷、溪泉、河流、珍稀动植物等一体的景区,极具美学欣赏价值。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3.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交通位置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8°37′30″—28°54′20″,东经108°3′53″—108°19′45″。公路:贵阳—遵义—湄潭—风冈—德江—沿河铁路:贵阳—玉屏乘车至铜仁—江口—沿河民航:贵阳—铜仁乘车—江口—印江—沿河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交通位置

4. 位于贵州省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哪里?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总面积31113公顷。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扩展资料:
199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隶属省林业厅管理,管理机构定编25人。
200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锯齿山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归并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擦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森林覆盖率63.74﹪。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防火工程等的有效实施,保护区的自然植被恢复很好。在很多地段,栓皮栎、木荷、青冈栎等树种已形成大面积的中幼龄林,马尾松、柏木、杉、樱、响叶杨等也大量出现,区内自然生态环境迅速向良性转化,生物物种特别是黑叶猴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科学考察,保护区内分布维管束植物120科293属800余种。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3种;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苏铁蕨、黄杉,三尖杉,穗花杉,香果树、楠木,香樟,伞花木,榉木,润楠,十齿花等12种;有春兰、寒兰、白芨、虾脊兰、石斛、天麻、独蒜等珍稀兰科植物20余种。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为主,经过科学考察,保护区内分布各类珍贵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兽类37种,鸟类149种,两栖爬行类32种,鱼类48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大灵猫 、猕猴、斑羚、穿山甲、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27种。麻阳河保护区两条河谷森林植被保存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座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经济价值。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6.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区

 梵净山地处西南,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梵净山为弥勒道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佛教五大名山,“梵净”二字即是从“梵天净土”而来。可以说,正是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去梵净山,除游览赏心悦目、神奇绝妙的大自然风光外,不可不用心感受一下佛教文化,拜拜佛祖、拜拜观音、更要拜拜弥勒菩萨,因为梵净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根据文献记载,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被称为“古佛道场”,声名远播。唐朝时期,梵净山麓有天池、天庆二寺;宋元时期,山中有寺庙多座。明清时期,梵净山寺庙成林,香火鼎盛,朝山信徒如云流水涌,香客不仅来自云、贵、川、湘,甚至有从赣、皖、浙不远千里前来朝拜者。清光绪年间立《下茶殿碑》记述“数百年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每当农历四月香会期,每天朝拜者数以千计,善男信女们各自成伍,各种香会旗号飞飞扬扬。金顶位于全山的中心,海拔2493.8米,为山梁上拔地而起的独峰,绝壁高百余米,雄伟壮观,为游览梵净山的必到之处。登金顶需手攀铁链,足踏悬崖绝壁上凿出的阶梯。立于山巅,放眼望去,千沟万壑,伸向远方;葱茏苍翠,直达天际。金顶被金刀峡一分为二,东北峰有释迦殿,面积31平方米;西南峰有弥勒殿,面积28.6平方米。两殿均建于明代。一线峡谷之上,有明代建(清代重建)长4米的天桥相连。由于峰巅风大,常瓦不能覆盖,乃冶铁以作瓦盖之。殿内供铜铸释迦、弥勒各1尊(清末遗失,今重铸)。清人曾这样描述金顶:“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承恩寺(又名承恩殿,俗名上茶殿),明代称“金顶正殿”,位于新老金顶之间鞍部。占地面积1128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万历四十六年和清康熙十五年两度重建。承恩寺分前后两院,寺的左右与前面为石墙护围,后为悬崖。山门为石质拱券门,门额阴刻“敕赐承恩寺”。镇国寺,又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约11公里。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原名天池院,清初更名为护国寺,占地2万余平方米。护国寺内题咏、楹联颇多,尤以印江着名书法家严寅亮所书正殿长联及匾额最为珍贵。太平寺位于梵净山北麓排龙田,原名观音阁,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毁于战火,光绪十二年重建,“文革”中被毁。1988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关心下重建。梵净山留存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文物古迹。“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俗称敕赐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立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文对梵净山地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沿革等都有记述,称其为“天下众名岳之宗”,而且“自开避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亘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等,是梵净山的镇山之宝。茶殿碑,1979年发现于金顶左侧古茶殿遗址内,系清同治光绪年间梵净山隆参和尚的记功碑,对山水风光、名胜物产、寺庙兴废和红号起义等均有记述,尤以对光绪年间以刘满为首的哥老会起义余部进驻梵净山的史实记载最详,对研究清末政治社会经济有重要史料价值。行走在梵净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山石间,红墙黄瓦、摩崖石刻乃至一些古老庙宇的断垣残壁,无不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让人尘心尽洗、流连忘返。

7.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黑叶猴。
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区内有黑叶猴76群736只。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居全国之冠。 
 

栖息环境
黑叶猴是比较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树栖叶猴。主要栖息于江河两岸和低山沟谷地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栖息生境的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之间。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繁茂,灌木丛生,山势险峻,岩洞较多的石灰岩地区。
黑叶猴善于攀缘、跳跃,在人兽罕到,生有稀疏树木的悬崖峭壁则是他们活动觅食的主要场所。夜间则栖息于悬崖峭壁间的天然岩洞内。生活于分布区北部的黑叶猴体毛较长而密,到了冬季在皮下聚积有较厚的脂肪,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8.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黑叶猴及其栖息地。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体长约50-60厘米,头小,尾巴较身体长,细长的四肢,头顶有直立的毛冠,体背毛比腹面的毛长而密,臀誉基搭疣较大,全身黑色有光泽,耳基至两颊有白毛,手足均为黑色。
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锋乱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黑叶猴、豹、林麝、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大灵猫、猕猴、斑羚、穿山甲等27种。

麻庆拿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