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2024-05-17

1.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4.构建独立的内审管理体系,要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行业务与监督分离,建立独立运作的内审管理系统,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超脱性、权威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实施自律监管,提高自律监管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自律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与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克服重监管,轻整改的思想,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监管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重监管手段的互通与监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和各种监管手段的作用。 
  5.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并强化信息科技安全风险意识,要从提高风险管理支持可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认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力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2. 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4.构建独立的内审管理体系,要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行业务与监督分离,建立独立运作的内审管理系统,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超脱性、权威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实施自律监管,提高自律监管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自律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与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克服重监管,轻整改的思想,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监管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重监管手段的互通与监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和各种监管手段的作用。 
  5.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并强化信息科技安全风险意识,要从提高风险管理支持可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认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力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3.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银行业构筑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制定操作流程建立管理架构防范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制度漏洞外部监管缺位等原因而形成的风险。加强内部机构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机构,加强风险防范,一个银行如果精细化经营,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是一个相对关键的因素。内部管理属于一个银行的内部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适合同一个内部管理机构。每个银行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自己的内部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包括对规章制度、职责行为、人员操行等的管理。可以进行分级管理,有利于管理的协调性。可以设置首席风险官,时刻监督报告银行风险情况,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建立审计部门保证独立高效审计部门是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门槛,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防范操作风险,并且保证审计部门一定要独立。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其次,要真正落实问责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今后银行发生大案,既要有人及时问责,又要深入追查事件责任人。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4. 银行风险防范有哪些方式?

一,银行的岗位职责风险点:由于客户疏导不及时、服务纠纷处理不妥当或其他工作疏漏,导致网点环境、秩序混乱,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自我防控措施:1、当发现有客户出现不耐烦的情绪,甚至大声喧哗、吵闹时,大堂经理应该第一时间上前询问,安抚客户情绪,在职责范围内解决客户的问题;2、对于个别情绪过于激动的客户应该迅速引至会客室或者其他僻静之处,耐心倾听、解决客户的问题;3、时刻关注大厅里面等候客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情况,维护业务秩序和客户排队秩序,根据业务情况协助网点负责人及时解决柜面的压力;4、受理客户投诉时,大堂经理应该按提问、倾听、提出处理方法等步骤缓解客户的不满,做好解释工作。对在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网点负责人,并将处理意见及时反馈客户。

三,廉政防控措施建议:银行的大堂经理跟其它银行内的岗位不同,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上,而:“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所以,廉政防控主要做到:1,不以权谋私,比如不通过岗位便利,引导客户到其它银行、公司等部门去办理涉及私人利益的业务等;2,办事公正廉洁,比如不包庇其它职员的以权谋私的行为等。

提高自己的正确思想觉悟和价值取向是防控的最有利手段和措施,止于源头,从思想上杜绝。

5. 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x0d\x0a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x0d\x0a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x0d\x0a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x0d\x0a  4.构建独立的内审管理体系,要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行业务与监督分离,建立独立运作的内审管理系统,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超脱性、权威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实施自律监管,提高自律监管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自律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与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克服重监管,轻整改的思想,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监管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重监管手段的互通与监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和各种监管手段的作用。 \x0d\x0a  5.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并强化信息科技安全风险意识,要从提高风险管理支持可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认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力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6.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一、当前营业前台部门的业务风险点主要表现
  1.业务管理的风险点。由于营业前台的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较低,缺少合理的内控制度,对前台重要岗位检查监督不利而导致风险点的产生。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主要业务岗位说明书,营业人员对细分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极易产生差错;内控制度执行不合理,印章及重要空白账证保管不严格,重要空白凭证没有及时纳入表外科目核算,重要空白凭证账实不符;内部往来账目核对不及时,对账不符合规定和要求;不及时对现金出纳进行查库,导致现金超限额现象时有发生;后台复核管理松懈,对前台疏于约束力度,造成前后台脱解现象。
  2.业务操作风险点。前台经办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水平低,违反操作规程,产生业务隐患现象。对客户结算票据核对预留印鉴不认真,造成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对有些假票据及假钞等缺乏常识性的鉴别能力,造成不法分子的犯罪目的得逞;内部往来账目核算不合规矩,报单给客户自带,无正常登记手续且人账不及时;业务对账没有坚持双人对账的原则,事后稽核监督不及时;不按规定管理操作员密码,操作员密码常出现串用混用现象,因岗位调离不及时注销及更换新的操作员密码。
  3.服务风险点。由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不过关造成不利风险点,同时由于各家银行服务竞争激烈,服务设施不尽完备,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产生较多风险隐患。前台经办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低,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容易使客户产生不满情绪,同时由于服务态度不够热情周到,造成与客户之间的纠纷,因此导致客户对银行服务方面的投诉,从而影响到银行的服务信誉,对其经营造成不良影响。业务范围不广,服务手段不完备,客户没有资金安全感,容易产生客户流失现象,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效益。
  4.新业务风险点。由于银行新产品、新业务的发展和前台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同步,产生风险隐患。首先是员工的素质无法满足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新业务培训少,掌握不多,加上人员变动频繁,很容易产生一人兼多个岗位现象,造成业务风险隐患;其次新业务迅速发展以后,业务规模相对扩大,管理人员和前台经办人员不能有效增加,监督管理跟不上,风险防范能力有所下降,容易产生风险漏洞。
  5.道德教育风险点。由于只注重前台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造成前台风险的产生。由于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影响,极个别前台人员利用前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挪用客户存款,虚开储蓄存折,携款潜逃案件时有发生,这类恶性案件通常都会给客户和国家的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也给银行的信誉造成极坏的影响。这类案件通常发生于前台的储蓄部门、现金出纳部门等涉及现金的重要部门。近年来这类案件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员工平时缺乏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的教育,导致少数人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
  二、营业前台风险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营业前台的风险点的产生和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从银行的角度而言,是规章不健全、制度不落实、管理工作没有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从银行员工的方面而言,是由于少数员工享乐思想滋生、道德水准有所下降形成的。这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控机制不严密,各项管理检查不到位。银行没有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前台常规性业务检查大多流与形式,无法查出操作中的违规现象,没能及时纠正业务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根除风险和隐患的目的。
  2.业务培训不到位,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推出一项新业务时,经办人员如果达不到新业务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在处理新业务时难免出现差错,有时前台人员变动频繁,而新接替的人员又未及时经过新业务的培训,业务经办不熟练。
  3.前台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够热情周到。前台人员有时不太注重服务形象,工作效率低,对新客户提出的业务方面的咨询不能圆满地做出答复,或者态度冷漠,与客户发生争吵,引起客户不满或投诉。
  4.法律意识淡薄,思想教育不到位,导致员工道德水准下降。对于前台一线的员工缺乏有效的、必要的、有思想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员工的思想动向不了解、不掌握,在思想教育上留下隐患。
  三、防范与化解营业前台风险点的主要措施
  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点,首先必须认识风险、研究风险,提出不同部门潜在风险点,掌握风险点发生的主要规律。要认真分析不同风险点产生的原因,制定不同措施加以防范、控制,把风险点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风险。
  1.加强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尽快进行业务管理制度、方法、措施、程序的归纳,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银行的风险点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隐蔽时使人不知不觉,突发时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要掌握银行风险点的分布情况,有效化解风险点,就必须加强对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要定期查找业务风险点,熟知可能产生风险点的要害部门,找出隐患,制定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对现有制度进行重新整合,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分类科学、内容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制定完整全面的主要业务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确前台岗位人员的职责及操作规程,对于没有制度规定的内控盲点,一定要加紧落实,明确制约关系和措施,防范风险点于未然。
  2.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及科技创新力度,防范业务风险。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是不可能有效地防范控制风险隐患的。要加强对一线前台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熟岗位各项要求、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提高风险意识,把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对一些违规行为能及时加以纠正、制止,从而真正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同时加强对后台监督人员和事后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事后稽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发现违规问题的能力,对所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多岗培训,以便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及不同岗位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银行业务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发挥计算机的科学化管理作用,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有效控制业务经营中的风险。
  3.合理分配和调整人力资源,满足不相容岗位控制,做到人控、机控和制度控制相互制约、相互补充。要对不同的员工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做到了如指掌,对那些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员工尽快充实到一线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特别重要部门要做到员工定期轮岗,在严格上岗资格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劳动组合,消除岗位人员设置不合理现象。
  4.加强思想教育,努力防范道德风险。要重点抓好一线员工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要建立完善定期学习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员工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前台员工特别是要害岗位部门员工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提高对不良思想的防范能力;要树立良好精神风貌,抓好典型,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行树立良好风气,避免人为性、突发性风险的产生。
  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我们在日常经营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各种前台风险和隐患,开拓创新、稳健经营,我们一定会在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抢占先机,我国的金融事业也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7. 银行业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第一、制度上。这是根本,要把漏洞堵住
第二、技术上和流程上,这是保证。
第三、从教育上,这是最关键的,因为再好的制度和技术也是人来用的。

银行业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8. 商业银行防范风险采取的措施

1.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内控监督机制
  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即贷款的发放实行审贷分离;二是全面实行贷款抵押、担保;实行贷款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坏账准备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即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财务核算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存入信息库,实行客户经理制,对贷款单位实行单个的动态监测。风险分散机制,可以组织银团贷款,同时实行授权、授信制度。风险补偿机制,要建立贷款风险基金,开展信用保险,提高坏账准备金。
  3.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首先,要优化配置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金整体效益。要按照效益优先和集约化经营原则,制定分客户、分行业、分地区的信贷投向计划,逐步实现贷款向重点客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转移,向大系统、大集团、大企业倾斜,扩大基础行业贷款,支持名优品牌生产,支持优势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合并、租赁劣势企业。其次,要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操作程序,强化信贷责任人制度。商业银行应制订严格的信贷审批操作程序,并真正落实信贷责任人制度,切实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并依法追究问题的责任。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上制定贷后检查、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结合贷款信息系统确定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及时采取对策,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制定贷后管理质量奖惩办法,正确处理业务拓展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关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就整个外部环境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国内金
  融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的局面已逐步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争夺市场份额。交行、中信、光大、深发展等全国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机制完全商业化,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招商银行还与四家国有银行一样进入了世界千强银行之列。除了竞争对象的增多,金融竞争的范围和空间也越来越大,不仅存在着业务上的竞争,而且治理上的竞争、资本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日趋白炽化。社会大众的金融投资意识, 随着银行多元化的服务渠道的拓展而增强,他们开始选择和享用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