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2024-04-28

1. 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
  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 则》 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依法审计;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的要求执业,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二、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
  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有利于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们要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四、加强自我保护,促进相关法规的健全
  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
       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
  六、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这样才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 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 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七、积极与委托单位开展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有关人员见面协商,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2. 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

 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2017
                      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普遍性是指审计活动的各方面都存在风险;客观性是指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的原因如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被审计单位为了掩盖某种行为蓄意造成的错报及审计资源的有限性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审计人员思想觉悟、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工作经验、廉洁程度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审计风险越小,反之审计风险越大。审计人员的合理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审计、财务、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能力亦必不可少。客观方面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难以控制,所以审计人员应主动提高控制主观方面审计风险的能力,将审计风险概率控制在最低。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01、一如既往坚持廉洁审计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政治理论著作,以及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上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要求,从严自律、管住自己、筑牢防线,警钟长鸣、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02、提高自身审计能力 
    面对当前审计任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重要性,审计人员仅仅靠以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等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项目的方法、技术的更新,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做好“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审计能力,更好的适应审计形势的发展。
     03、增强审计内部沟通协作 
    由于审计任务的多样性,且审计内容常包含多种专业类别,如政府投资项目不仅包含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还包含财务会计等诸多方面,而审计人员多数是仅学一个专业,少部分人学两个专业,两个专业以上的人就特别少,即使有也难以做到既多又专。因此,加强审计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和探讨,审计数据之间的相互比对,增加发现审计线索的可能性,进而更好的降低审计风险。
     04、有效发挥计算机数据审计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应用数据库记录业务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而审计时间、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任务艰巨,审计人员不得不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固有的风险可能导致未抽审的项目存在财务数据重大错报等情况未被发现。计算机数据审计则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计算机数据审计是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采用计算机数据审计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检查覆盖的范围,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0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模式 
    首先,通过审前风险预测对审计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对被审计项目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据此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方案等,将审计风险预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审计实施阶段做好过程控制。主要是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选择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建立审计方法的实施程序,进而降低、规避或转移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实施过程中,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抽样范围,有限的采集审计证据,严密的进行审计质量检查,准确的对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最后做到事后监督与评价并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06、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固然重要,强化风险意识亦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人员应充分重视如何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和技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审计任务,并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

3. 如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
  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
则》
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依法审计;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的要求执业,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二、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
  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有利于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们要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四、加强自我保护,促进相关法规的健全
  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
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
  六、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这样才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
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
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七、积极与委托单位开展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有关人员见面协商,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如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4. 审计风险如何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方式有以下这些:1.可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2.应当规范审计程序,从过程中进行防范。3.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防止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5. 审计风险如何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方式有以下这些:1.可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2.应当规范审计程序,从过程中进行防范。3.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防止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风险如何控制

6. 如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优化审计方法。
在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方法。如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适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它是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但审阅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法,运用审阅法常常只是提供审计线索,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必须将审阅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交叉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这样所获得审计证据不论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都显得更为充分,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三)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被审计单位应从加强经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激励制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经济活动经济资料合法性合理性。
(四)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和法律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是非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审计的法规应除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方面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7.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
  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
  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
   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8. 审计:如何降低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财务报表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源于抽样技术本身,可称为抽样风险。另一方面源于审计工作中的失误,即质量控制风险。
抽样风险
因为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会对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进行详细检查,只是采用以部分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结论的抽样方法进行操作,所以一定程度的抽样风险必然存在,这是审计抽样方式的固有局限性。
对策:增强抽样样本的代表性或者扩大样本规模。
质量控制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没有遵循恰当的审计程序等工作失误是造成检查风险的主要原因,也称为质量控制风险。造成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与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执业怀疑精神或者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策:a.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的控制与监管,完善审计活动的监督、指导和复核。
b.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控制考试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