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024-05-14

1.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可以不用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中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显而易见,当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3. 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1,国际因素,随着西方经济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中国表现相对强劲稳定,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世界最有活力的贸易区域的支点,许多经济观察人士预测中国将恢复其在货币上的突出地位,具体地说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2,政府因素,北京方面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与数十个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放开了外国投资者的准入条件以及香港的人民币计价基金,并允许外国央行有限地参与国内银行间拆借市场。3,也有人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一种“特洛伊木马式的改革”。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者并非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最终目的,而只是推行更多市场改革的托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改善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的金融市场,并从根本上解除其资本管制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4. 简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什么?

你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发挥着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后可能面临人民币汇率风险、利率市场化成本、监管成本增加、信心成本、政策偏离成本等。积极为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选择合适的机遇和制度安排,逐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最终取决于其综合经济实力。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障。拓展资料:一: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人民币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刷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二级货币单位为焦、分。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仙。人民币的符号是元拼音的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条横线,即“¥”。人民币发行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1个年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它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到2020年,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纸金属币、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分、2分、5分硬币外,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已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币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纸币除外)。 5角1元硬币)。流通人民币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召开的会议上透露,将争取尽快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议认为,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其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报告也同时指出了其产生的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不仅可以取得铸币税的收入,还可以部分地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6. 美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

从很多中国政府官员的公开言论中,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充满了羡慕,并且也希望人民币有一天也能拥有同样的地位。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我个人预测,人民币将会在十年之后取代美元。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美元作为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给美国的贸易商和金融家们带来了诸多好处。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使他们避免了汇率变动对商品和资金流通的干扰。此外,美元的地位也使美国可以从其他国家那里获得好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这样写道:
        “美国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优势:它可以印制有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弗逊头像的绿色纸张。这些纸张被叫做‘美元’。美国人用这些‘绿纸’,从其他国家那里换来汽车、意大利面、音响、搭乘计程车、酒店住宿等商品和服务。只要外国人继续被引诱持有美元,不管他们把美元放在床垫里、银行里还是在流通中,美国就能继续用绿纸换来实实在在的商品。”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另一优势是赋予了美国政府一项“过度特权”——只要外国人想要持有美元资产,美国政府就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填补赤字。这项权利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尤其有利,因为大量资金从多数国家撤出,流向储备货币国家,使其免遭危机的致命打击。当然,这项权利被认为是“过度”的,因为美国需要保持预算和经常账户赤字,使其他国家能够买入美元。
总之,储备货币地位是美国主导力的象征,就连很多跨国犯罪都是用美元进行交易的。而美元主导地位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谴责。前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就曾在欧洲各国财长面前直言不讳:“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美元的主导地位,和之前英镑的地位一样,都是凭借着所在国成为全球最大、最富有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而得到的。同时,美国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也处于优势地位。这些因素使得美元对国外投资者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2020:人民币取代美元

        历史告诉我们,如何获得的就会如何失去。我曾经预测过,在2020年左右,在统治了近100年之后,美元的地位会被人民币取代。怀疑者会对这个大胆的推测嗤之以鼻,认为仅从时间上看,这一判断就和历史经验相悖。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往往会滞后于经济上获得主导地位的时间。所以,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时间应该推迟。举例来说,大约在1870年,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而美元取代英镑则是在二战时期(1940年左右)。这个事例表明,在经济主导地位和货币主导地位之间会有70年左右的滞后期。
但是以上这种对历史的解释是有误的。和普遍认为的时间相比,英国实际上更晚丧失经济主导地位,而英镑更早丧失主导地位。经济主导地位对货币主导地位的影响,不仅仅和经济体的规模有关,还和该国的贸易和对外金融实力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美国超过英国的时间并非在1870年,而是在一战时期。事实上,直到1920年,英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投资国。
美元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主导货币,如果不是一些特殊政治因素支撑了英镑,美元将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其主导地位。当时英国政府决定加强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实施贸易优惠和货币联盟,这一系列政策使得英国殖民地继续使用英镑而非立刻转向美元。因此,经济主导地位和货币主导地位之间的时滞并不是70年,而更可能是10年左右。
当前,中国已经崛起并在赶超美国。以购买力来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和美国相当。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额比美国要大。而且,中国是一个净债权国,而美国则是一个净债务国。用刚才得出的结论来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取代,将在10年内发生。换言之,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为人民币即将成为主导货币创造了条件。在2020年,以美元计算实际购买力,中国将超出美国40%左右。中国的贸易也会超出同样的幅度。到那时,中国将保持债权国的地位。而根据目前的推断,除非美国能够解决中期的财政问题,否则到那时美国还是一个脆弱的债务国。

改革的阻力与动力

        现在,中国国内的各种资产对于外国投资者充满了吸引力,但是他们购买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人民币能成为储备货币,中国需要营造相应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但现在这方面的准备还远远不够。
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缺乏取信于投资者的透明度。并且,金融市场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流动性,让投资者快速的进行兑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的政府和私人怎会愿意用人民币来支付、持有资产或是进行结算呢?此外,在目前较为封闭的金融体系中,大量既得利益对金融开放的阻挠,使得变革的到来更为遥远。人民币币值保持低估,对出口部门有利,出口商成为货币改革中重要的反对力量。银行和国有企业也是廉价信贷的收益者,也会反对削弱其特权的改革企图。银行的所有权改革和经营的市场化,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提,也是打破既得利益和特权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进行改革,人民币要在2020年成为储备货币甚至取代美元的地位,只能是幻想。
尽管面临着多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开启。“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各项政策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同邓小平的名言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方面,货币当局将采取很多干预手段。尽管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自由化,但对外部资金和人民币兑换的开放进程,将是有控制的、审慎的,并进行微观管理。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描述为“有干预的开放”,而不是像上世纪60年代一些欧洲国家那样实行全面开放。
另一方面,这一开放进程也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划分了几个经济特区,用来开放贸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当经济特区的实验成功之后,再把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相似地,中国现在将把香港和上海(未来可能还会有新加坡和伦敦)作为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验区。可以预见到,两地的成功经验将会推广到在中国大陆的更多地区。
近年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举措迅速实施。短短几年时间,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dim sum,点心债券)从无到有,规模迅速扩大。据估算,其2011年的发行量将达到1800-23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
还和阿根廷、白俄罗斯、冰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据报道,中国还将和巴基斯坦及泰国签订类似协议,这会让互换协议中的人民币总量达到8000亿。
以上变革背后的动力并非仅仅来自于人民币国际化,背后还有其他原因。中国的一些改革者希望通过改革减少中国对出口的依赖。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令中国的出口急剧下滑,导致上千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为了逆转这种局面,政府启动了巨额的财政投资计划。出于对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的担忧,今后政府采取这类措施会受到限制。为了改善经济的脆弱性,金融体系必须更加开放,以减少出口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
另一部分改革者则关注廉价的信贷对经济造成的扭曲。国有银行把廉价信贷发放给企业,导致企业更愿意使用资本而非劳动力来赚取利润。近年来,投资占GDP的比重创下历史新高,正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与此同时,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的份额在持续萎缩,加剧了收入差距和政府的民生压力。所以廉价资金的政策必须终结,这样国内的企业可以到海外去筹集资金,倒逼政府开放金融体系,为人民币自由交易创造条件。
此外,现在的资本管制和人民币低估导致中国累积高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多改革者已经意识到庞大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根据推算,人民币还将对美元升值30%,这意味着外汇储备将会大大贬值。中国现有的汇率政策持续的时间越长,外汇储备就会积累得越多,在美元贬值时的损失也会越大。中国的决策层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困境,为了避免将来的巨大损失,开放金融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现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已经是几万亿美元。今后进出口商将不再愿意用美元结算。只要贸易转为用人民币结算,贸易金融也会转向人民币,整个银行体系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中国的银行业将会扩大海外业务,而中国的企业也想走出去。所以,这样的需求将促使政府制定政策适应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进程。香港和上海将在推动开放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未来十年,全球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有逐步的、实质性的增长。贸易商将会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投资者希望持有人民币来保值。这些变化已经在发生。很多国家的央行都在把储备货币更多的转向人民币,并不仅仅希望增值回报,而是出于本国进出口的结算需要。人民币国际化的浪潮就要来到,现在受到抑制只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将闸门打开。
储备货币的双刃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现有政策将经历改革,金融体系将更加开放,国内的既得利益者将会发出很多的反对和阻挠。为了战胜这些阻碍,决策层要大力宣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反对者会强调人民币升值、金融开放对经济带来的损失和混乱,而决策层则可以从国家威望的角度,推动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在此过程中不能低估国家荣誉的推动作用。改革现有体系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人民币成为主导”这样的有民族自豪感的话语,可以成为政策制定者重要的宣传口号和依托。
那些怀疑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人会说,尽管中国有经济上的成就,但是要想拥有储备货币地位,必须赢得其他国家的信心和信任。尤其是在危机当中,投资人会问:我的钱在中国是否比美国安全?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会否保障外国投资人的财产权?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化进程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保持贸易和金融开放是非常关键的。中国采取保护主义和其他破坏稳定的措施的代价是巨大的。那将使得中国一直努力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倒退。所以,一旦明白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知道,中国将不会做出威胁这一目标的举动。
货币主导权和它所受到的指责之间有着矛盾的关系。货币主导权在某种程度上被错置和夸大了。之所以被错置,是因为货币主导权并非导致经济主导权的原因,而只是经济主导权的一个反映。货币主导权的收益往往被夸大,事实上,它是一把双刃剑。货币主导权是一种“过度特权”。对于美国来说,强势美元的代价是巨大的。廉价货币是鼓励过度消费的政策的帮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储备货币地位就像是酒吧里的侍者,不停地向客人提供烈酒。嗜酒的人当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充裕的烈酒供应也助长了这种沉溺。换个比喻来说,储备货币就好像一杯有毒的圣酒,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无法抗拒,而中国很快也将饮用。当然,中国得学会如何避免中毒。

7. 哪些事件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英国政府发行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 人民币逐步跻身储备货币
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超3.1万亿元 应对危机功能显现
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
四、沪港通鸣锣 RQDII出场 RQFII扩围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
五、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黄金国际板起航交易
六、加拿大建立北美首个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实现24小时全球清算
七、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四足鼎立” 人民币走俏韩国
八、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银行间外汇市场放开准入
九、存款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
十、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激增 人民币投资产品日趋丰富~

哪些事件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8. 人民币国际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从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货币来看,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和地区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我们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增强我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使我国国际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另外,许多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我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非常有利。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目前我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流失。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我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进行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