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和他不朽的《夜巡》

2024-05-13

1. 伦勃朗和他不朽的《夜巡》

上一次说到了荷兰国宝中国宝级绘画作品,伦勃朗所作的《夜巡》,先上一张在在荷兰国立博物馆现场参观时的场景。
                                          
 我当时去博物馆的时间比较早,人还不算太多,但相比于荷兰其他地方的人口密度而言,这已经算是很高的人流量。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贵为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职业生涯第一次出访荷兰的时候,到达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件事也是去《夜巡》前打卡游客照。
                                          
 《夜巡》现作可是一幅纵363cm,横437cm,重达300多公斤的巨幅画作,从前面两幅图中画作与正常人的比例可见端倪;而在伦勃朗刚完成这幅画时还要更大一些,因此在1715年,为了能够将这幅画塞进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这幅画被裁去了好一部分,有两个不幸的画中人物被永远的排除在了这幅名垂青史的画面以外。
  
 这幅画起初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名字,原本这幅画是描绘画面中央的自卫队队班宁·科克上尉和威廉·范鲁伊滕博奇少尉,率领队员们参加因法王亨利四世的遗孀玛丽·德·梅迪西斯访问阿姆斯特丹而举行庆典时的场面。自卫队的队友们发起了一项众筹,每人付给伦勃朗100荷兰盾,中间两位大人物可能付了双倍的价格,希望当时已经名噪尼德兰的伦勃朗,给他们画一幅能够永久记录自己威风凛凛样子的肖像画。
                                          
 那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做《夜巡》呢?要知道这幅画虽然描绘的可是自卫队员们在大白天参加庆典时的场面?
  
 之所以得名《夜巡》,一是因为该画采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且阴暗部分占据了画面的大多处;二来更为悲惨的是画作完成之后惨遭裁剪自不消说,画作的保存方式也极不妥当,长久遭受烟熏落灰,画作表面氧化严重,同时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以至于后世根据画面内容,一直误认为此画描绘的是自卫队夜间巡逻的场景,直到1940年画作被修复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夜巡》真的不是“夜巡”,可是叫做“日巡”什么的也不太合适,所以就一直延用该名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幅和《蒙娜丽莎》及《宫娥》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画的画作会是如此待遇?伦勃朗彼时正因作出《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画而声名显赫,寻他作画的人络绎不绝;但待这一幅画家倾注了前半生所有的画作交给甲方时,自卫队员们愤怒不已,他们认为简直找不出比这幅画更烂的肖像画了,同样付了相同的报酬(除了两位头目私下多交的那份),凭什么有的人处于画面中央,身上带光,有的人却在阴暗的角落里,甚至只露了一双眼睛?
  
 他们愤怒的原因在于,与《夜巡》展于博物馆相同展馆同一时期的肖像画,主要都是下面这幅样子。
                                          
 看看,这幅肖像画的多好,中间人物自然夺人眼球,但是边上扛旗的人物也不赖,每个人都仿佛在聚光灯下姿态威严,完成这样一副画对别人可能也不易,但对于伦勃朗来说肯定不难,只不过,伦勃朗要求的不止于此,1642年之前,他才华横溢,精力旺盛,琴瑟和鸣,而且已经相当富有,他想要的是一幅能够完全实践自己绘画理念的一幅画。
  
 由于这幅画与当时主流的肖像画相悖,甲方们非常愤怒,虽然贵为伦勃朗,但是自卫队员们依旧将他告上法庭。在当时的荷兰,独立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荷兰共和国的国旗要在1648年才能升起,但靠“海上马车夫”起家,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1609年成立证券交易所,彼时的荷兰人对于商业信誉也就是金钱极为看重,在这种大环境下,乙方伦勃朗难逃败诉的悲惨下场;
  
 同年,伦勃朗相识十年成婚八年的妻子萨斯基亚也因病辞世,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之下,虽然伦勃朗的绘画生涯仍将继续攀登高峰,但伦勃朗的普通人生至此一落千丈。
  
 因此,《夜巡》是伦勃朗人生的分水岭,为了实践理想的他因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回过头来看这幅超越了时代的肖像画,画中的人物细节惊人,并且秉承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技巧和北方画派刻画平民人物的细腻手法,队长班宁·科克上尉和副队长威廉·范鲁伊滕博奇少尉似乎即将迈出画外,枪手填装火药,鼓手正在奏曲,后排人物也是姿态不同却又错落有致,画中故事一目了然,原本二维的平面画也实现了超常的立体纵深感;
  
 更为重要的是,画中为时人诟病却为后人景仰的人物排列,不再是死板的一字排开,而是真实地展示了队员们参加庆典时的姿态模样,人物群体肖像画终于由以往的桎梏中跳了出来了。
                                          
 让我们看一下画面的具体细节。画中光源源自左侧,下图是上尉伸出的左手投影在少尉衣服上的阴影,一说自卫队的象征是鹰爪,而少尉身上穿着的衣服纹饰则绣有阿姆斯特丹城市章纹——狮子,这一细节安排暗示着自卫队守护城市的光荣使命。
                                          
 画中还有一个吸引众人眼球的是前方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出现在这引起了自卫队员们的极度不满,“这个女孩又不是自卫队员,这个位置为什么不能放我们的人?”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来历也众说纷纭,一说她和旁边匆忙走过的小男孩代表的是城市的老少妇孺,象征着自卫队保卫全城百姓的使命;二说是伦勃朗把自己的妻子画进了画中,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看伦勃朗为他夫人画的别的画作做个对比。
                                          
 下图便是伦勃朗为其夫人萨斯基亚所作多幅肖像照的一幅,眉眼间与小女孩颇为相似。
                                          
 还有画作中小女孩身上系着的鸡,狂吠的小狗,在如此巨幅的画作上完成如此般细致入微的描绘,无一不彰显着伦勃朗的绘画技巧和浓厚心血。据说画中身着黑色军衣披红色绶带的队长还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的市长,当时却丝毫不解这幅旷世名画的风采,并令伦勃朗蒙上了奇耻大辱,自己却又另邀他人绘制了一幅原图1/36大小的复制品,人心真不可测啊。
  
 令人欣慰的是,不过在19世纪,伦勃朗就得到了时人的肯定,用梵高的话说,“他愿意折寿、吃干面包度日,以换取在伦勃朗面前久坐观赏的机会”,现在伦勃朗更是公认的荷兰史上最好的画家;而《夜巡》更是成为荷兰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以说整个博物馆的设计都是围绕这幅画而展开,《夜巡》也从来没有出国展出过,因为在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一度沦落国外,世界大战期间《夜巡》更是被专门运送至荷兰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一处秘密的地下防空基地保管。
  
 最后的最后,是围绕《夜巡》而建造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外观,愿《夜巡》能一直安静的在那,等着世人们的瞻仰。

伦勃朗和他不朽的《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