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国财政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3

1. ①我国财政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一)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从横向来看,在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要高于低收入国家。从纵向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目前已上升到30%-50%,并保持相对稳定,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两步利改税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转变为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确立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先后进行了分税制、费改税等项改革,同时加强税收征管,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正常回调,而只有在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该比重回调的目标才可能实现。由于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该比重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无法保持稳定,在特殊年份还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例如2007年该比重突增只是偶然现象,不具有代表性。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宏观调控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财政职能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不同,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瓦格纳法则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为了保障必要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否则便会因赤字过大或债务依存度过高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在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以支出为主导的民生财政如火如荼,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原理,通过扩大转移支付,把超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民生,可将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使社会有效需求扩大。因此,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福利。
  2.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政策的另一大特点是“自动稳定”,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都具有自动稳定效应,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挥稳定作用,而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产生调控效果。在最近的经济繁荣时期,我国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收入有所增加,税率档次会相应提升,达到起征点和超过免征额的纳税人会相应增加,使得财政收入规模自动增加,从而防止投资与消费的过度膨胀,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势头。由此可见,当前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存在着合理性,对稳定经济有利。

①我国财政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