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介文人,何以能坐镇西北呢?

2024-05-13

1. 范仲淹一介文人,何以能坐镇西北呢?

在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里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不但是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也是他一生的做人标准。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他还有一个军事家的身份。

范仲淹年幼丧父,为了生存,母亲带他改嫁,因继父姓朱,因此范仲淹小时候的名字叫‘’朱说‘’。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范仲淹从小勤奋刻苦,立志做一个栋梁之材。在20来岁时中举,进入仕途。先后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范仲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因此付出了不小代价,经常被贬。公元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一起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他们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了西北边防,并重用和提拔了狄青。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是一介文人,在重文轻武的北宋,为什么要去到前线,镇守西北边关呢?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公开同北宋反目,为了让北宋认可西夏的合法性,李元昊与北宋大战三川口,北宋不堪一击,大败。西夏派兵集结于延州城下,形势非常危机,北宋朝廷得知这一消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公元1040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宋仁宗在众大臣的提议下,把范仲淹调到京都,出任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不久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同韩琦一起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当时的安抚使是夏竦。不久范仲淹出任延州知府,他上任后,废止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修筑军事防御基地,节省军费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
1041年,宋仁宗下令攻伐西夏,范仲淹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向宋仁宗建议,稳固边防,加强防范,并用恩宠的方法,招降了李元昊的向导西羌,这一计策让西夏损失很大。同时范仲淹令军士们修筑承平和永平等要塞,并扩建城池,收留流离失所的百姓和归附的羌民,举措深得人心,随后不少部落归顺北宋。1042年,李元昊率兵伐宋,范仲淹率军联合各部,把西夏军赶出了边塞。

范仲淹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宋仁宗的赞赏,范仲淹被授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在范仲淹的建议下,北宋恢复设置了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李元昊在如此形势下,不得不议和(庆历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北宋边境从此安宁。
1043年,范仲淹回京任职,被授枢密副使,后拜为参知政事。后作《答手诏条陈十事》,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历时仅一年有余,就在一片反对声中宣告失败。但范仲淹的改革行动,给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借鉴作用。
 

范仲淹一介文人,何以能坐镇西北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