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被谁收购了?

2024-05-15

1. 力帆被谁收购了?

车和家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造车资质
1、车和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力帆汽车100%股,新帆机械为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心电智能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其实从账面上来看,力帆汽车的经营状况是非常难看的,截止到2018年11月30号,力帆汽车审计的资产净额度为161.05万元,而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3、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



扩展资料:
理想汽车除了收购力帆股份之外,还与力帆汽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技术、车型研发成果共享外,力帆股份有权出资且车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资参与最近一轮融资。也就是说力帆汽车将会在资本等方面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力帆被谁收购了?

2. 力帆被谁收购了?

车和家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造车资质
1、车和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力帆汽车100%股,新帆机械为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心电智能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其实从账面上来看,力帆汽车的经营状况是非常难看的,截止到2018年11月30号,力帆汽车审计的资产净额度为161.05万元,而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3、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



扩展资料:
理想汽车除了收购力帆股份之外,还与力帆汽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技术、车型研发成果共享外,力帆股份有权出资且车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资参与最近一轮融资。也就是说力帆汽车将会在资本等方面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 力帆收购了哪个汽车品牌

1、河南力帆就那样了吗
2、力帆集团申请破产,哪一步走错导致全盘皆输?
3、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4、重庆力帆前身
5、力帆被谁收购了?
河南力帆就那样了吗
1、河南力帆在汽车领域已经消失了,因为缺乏核心研发技术,亏损巨大,被吉利汽车收购。

2、力帆汽车被收购以后只保留了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

力帆集团申请破产,哪一步走错导致全盘皆输?
力帆集团申请破产,哪一步走错导致全盘皆输?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多样的,首先来说力帆汽车集团,其实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些压力。

而且这些压力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逐渐得到解决,而且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立法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情况和具体的问题处理上,力帆的一些集团的公关能力并不是那么强。

而且我们都知道,如果要是一个集团想要获得大的发展的话,可能他的一些关键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力帆集团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比如他造汽车这个事情,我觉得力帆集团制作汽车其实是一个队的选择,但是他在制作汽车汽车的过程中呢,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实际的情况,就比如他在制作汽车的过程中可能投入了相应的技术,但是他的技术并不是核心技术。

而且我们都知道力帆以前的主营业务是制作摩托车力帆的摩托车其实是非常厉害的,而且在之前的时候,这个摩托车的品牌一直在我国都非常有名,这也使得力帆集团能够不断的发展不断壮大,并且能够积累到大量的资金。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汽车品牌,它要想获得大的发展的话,最主要的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力帆集团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它的大部分的成果都是一个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它的核心技术也并不太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呢,逐渐的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这些问题逐渐的积压在一起,最后使得力帆的负债利率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要想真正的实现发展的话,可能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步骤来实现自己的发展,但是我觉得现在力帆的整体实力并不是太强,它主要就是没有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和核心的技术如果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如果要是掌握了一些核心的竞争力,就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力帆不能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我觉得如果他要是能够主动的去改变加大资金投入或者是研发新的产品的话,那我觉得他也可以获得一个很大的成功。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力帆汽车近来一直都是负面新闻缠身,尤其经营巨额亏损,加上各种逼债,汽车质量缺陷等,无不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倍受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

然而,最近一条新闻,却破天荒地给力帆汽车“打气”。有媒体就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向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注资,成为其最大股东,股权的价格和规模尚不清楚。此消息一出,稍微对力帆汽车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下力帆汽车得救了,或者说力帆汽车走出目前的困境大有希望。

对于吉利汽车集团来说,人们猜想,其收购力帆汽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是大环境不好,加上力帆汽车确实处于危局中,这个时候出手力帆,可谓低价收购,符合资本追逐的本质。二是吉利汽车这几年一直都在收购,加上这一次收购,并不意外。

然而,就在市场替力帆高兴的时候,吉利的一则公告又仿佛给市场以及力帆泼去了一瓢冷水。

6月19日,针对市场有关吉利控股将收购力帆股份的传闻,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果断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力帆汽车似乎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在论述“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力帆汽车目前的状况进行一番了解。

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达到了46亿元,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10年间的利润。而上年同期盈利2.53亿元,同比下降2068.77%。

在销量方面,力帆汽车2019年燃油车销量下滑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69.49%。而在今年的1-5月份,力帆汽车累计销量仅有1347辆,赫然出现在汽车销量跌幅超过90%的车企名单中。如此之大的跌幅,相伴而生的一定是巨额的亏损。

有媒体这样预测:力帆汽车如今已经处于困境,资金链紧张、产品竞争力不足,加上纯电产品持续出现问题需要召回,力帆汽车的2020年并不好过。

今年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召回3651辆纯电动汽车的消息。而在2018年的6月,力帆已经召回了6431辆纯电汽车,至此,力帆汽车在过去两年中累计召回的电动车已经突破1万辆。

在诉讼方面,6月18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补充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

力帆汽车面临着巨大困境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它还将面对大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资本基本上都处在观望中,除非出手投资确实能够捡到大便宜。

以上吉利否认了收购传闻,力帆汽车的创始人尹明善被解读为再“难寻救主”。不过,从上述“无中生有”的传闻来看,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我们首先应该确认一个事实,力帆汽车仅靠现有股东的力量,是难以获得根本的转变,唯有依靠外来力量才能带来转机。

为了吸引市场注意,这个时候出现的“被收购”传闻,是否是一场精心的谋划?从传闻的影响来看,至少给市场造成了这样一个假象,有吉利这样的大集团来收购,说明力帆汽车还是具有相当价值的,至少将来在跟别人谈判中,“底价”不会太低。“被收购”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力帆有意透露确实想卖股份,寻求新的合伙人,以拯救目前的危局。

资本运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一场“局”,但是,“局”的背后却是迷雾重重,谁能火眼金睛看个清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庆力帆前身
是的,当年在甲B就叫前卫寰岛 ,后来叫隆鑫,后来被力帆收购就叫重庆力帆。不过那只队伍已经没了,这只重庆队的前身是云南红塔,被力帆集团整体收购后改名重庆力帆。

力帆被谁收购了?
车和家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造车资质

1、车和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力帆汽车100%股,新帆机械为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心电智能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其实从账面上来看,力帆汽车的经营状况是非常难看的,截止到2018年11月30号,力帆汽车审计的资产净额度为161.05万元,而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3、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

力帆收购了哪个汽车品牌

4. 力帆被谁收购了?

力帆被谁收购了?力帆被车和家收购。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销量下降: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摘要】
力帆被谁收购了?【提问】
力帆被谁收购了?力帆被车和家收购。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销量下降: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回答】
还有问题吗?亲亲,可以具体讲讲吗?或者有什么想聊的吗?[微笑][微笑]【回答】

5. 力帆被谁收购了?

亲亲您好,力帆被车和家收购。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销量下降: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摘要】
力帆被谁收购了?【提问】
亲亲您好,力帆被车和家收购。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销量下降: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回答】

力帆被谁收购了?

6. 收购力帆只是第一步,吉利汽车正在布局一盘大棋

一直以来,优胜劣汰这个词语在各行各业都适用,汽车行业也不会例外,早在几年前,吉利老大李书福曾经说过:未来我国的自主品牌将只剩2-3家。在当时公开发表后便引起了网络上巨大的舆论风波,很多人都在评论下方批评李书福根本就看不懂市场,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人们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对于汽车需求肯定是源源不断的,有了如此巨大的用户作为基础,车企哪有可能说倒就倒。然而事实果真如李书福所说那般,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企退出市场,走向死亡,这里面不乏有我们所熟悉的夏利汽车。而在最近,力帆汽车的一则破产声明也预示着这种情况在未来只增不减。

其实力帆生命走到尽头这件事早有预兆,因为2018年的时候,力帆汽车就宣布以6.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至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明面意思就是将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卖给了理想汽车。要知道,这可是汽车生产资格证啊,没了它就不能合法造车了,尽管当时力帆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知道力帆汽车只是苟延残喘,距离生命的尽头已经越来越近了,它要想活下来,唯一方法就是等着大财主来搭救它。

事实证明力帆汽车是幸运的,最近力帆汽车发布公告,内容显示吉利汽车通过组成基金会和产业投资人名义来对力帆进行重组,而重组过后吉利汽车将会成为力帆汽车第一股东,正式成为吉利旗下子公司。

商人总是逐利的,李书福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会花大价钱收购力帆,那肯定是力帆身上有他想要的东西。

首先李书福看上了力帆的换电服务。由于目前正处于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交替时期,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内布局新车,除了有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汽车厂商之外,还冒出了许多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比现在要激烈不少,稍有不慎就会被甩出主流阵营。虽说吉利目前在新能源板块的地位并不差,但多一项业务终究是好事,况且今年两会期间,换电站首次被列入“新基建”范畴,紧接着7月份工信部表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换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并鼓励新能源车企多研发可换电车型,而到11月份,再次有相关文件鼓励换电站设施建设,从以上种种文件和说明可以看出,未来换电站会成为一个新的风向标。

除了换电业务之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能源出行也是吉利所看重的卖点之一。力帆汽车曾经推出了盼达用车,希望借力租车服务来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但无奈力帆终究还是入不敷出,业务持续亏损,进而出现车辆无人维护,用户退押金困难的情况发生,市场口碑一落千丈,但这些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吉利是看重盼达用车在西南地区有着巨大的用户基数,而这正是吉利所缺少,预计收购之后,盼达用车将会联手吉利目前旗下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继续扩充这部分的市场份额。

最后,吉利收购力帆后除了继承债务之外,还可以得到旗下生产资源。比如说占地740亩的鸳鸯工厂,吉利完全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去租借或购买土地,转而在鸳鸯工厂所在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其次,吉利收购力帆背后有重庆地方政府的推动,由此一来,吉利以后可以把重庆当做一个支点,向着整个西南地区扩散式发展,在这片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开发的市场上占领优势地理位置。

在完成企业重组和新工厂建设后,力帆将会在重庆投产吉利旗下纯电动MPV车型“枫叶80V”,这意味着力帆很可能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此外,这次收购可以说是双赢局面,对力帆来说,傍上了吉利这位大款,未来只要踏实努力干,不愁没饭吃,而对于吉利来说,力帆耗时二十多年布局下来的资源可以尽情为自己所用,无疑是剩下大量时间与精力,有助于加快布局脚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史料|又一家车企宣布破产 力帆汽车的前世今生经历了什么?

在汽车行业长达百年的发展史中,有太多红极一时的厂商最终走向了破产。而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又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车企破产了,熟悉摩托车的朋友一定很了解它——力帆汽车。

2020年8月6日,力帆集团发布公告,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要知道,这家企业曾经被称为“中国摩托车之王”,大有“中国本田”的气势。而随着力帆集团证实了破产的“传言”,基本也就宣告着创始人尹明善在第一轮的竞争中落败了。

其实力帆汽车沦落到这步田地,绝非偶然之失。仔细想想,是不是你和我一样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力帆汽车的消息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从2016年力帆被牵扯进“骗补”风波之后,力帆汽车就显现出了节节败退的迹象。
不仅当年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而后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出售球队股份、出让厂区土地、甚至连乘用车的生产资质都卖给了理想汽车,我们能看出尹明善为了让力帆汽车重整旗鼓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

但最终,它的资产仍然抵消不了欠下的债务。仅仅2019年一年,公司的总负债就高达178.63亿元,信用评价也一路下滑至“C”。此时的力帆已再无回天之力,破产重整似乎是它现在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了。
力帆汽车之所以会破产,原因有很多,我们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相反,我更想在此时回顾一下力帆汽车的发展史。看看这家企业曾经的辉煌,你也许也会像我一样感慨虎落平阳的悲壮,世风日下的无奈。

●经历过牢狱之灾的董事长
其实我们很难想象,如今力帆汽车的创始人尹明善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10年前,72岁的他带领力帆成功上市,他本人的身价也飞速飙升,甚至一段时间之内成为了重庆的首富。纵观他的发展史,我们只能用「传奇」来形容了。

1938年,尹明善出生于重庆市涪陵区。在平凡的长大之后,20岁的他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人生转折。那时他还在重庆一所高中读高三,原本想要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但却因为一些“不正当的言论”而被人告发,导致尹明善被法院判处了20年有期徒刑。
1978年,尹明善出狱了,他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几乎全部在这20年中逝去。这样一位有案底的中年大叔,原本应该是“底层工作岗位”的常客,任谁想也不会猜到后来的发展轨迹。

尹明善很努力,他并没有因为牢狱之灾而自暴自弃或静静地等待人生结束。反而坚持自学英语和读书,用飞快的速度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出狱后便得到了一份重庆设计院英语老师的工作。
只不过那时老师的工资并不高,踌躇满志的尹明善并不满足现状,于是没过几年便辞去了这份工作。因为尹明善喜欢阅读,同时还当过老师,所以很快发现了“书本”中存在的商机。

没过多久,他就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亲自编辑和发行了《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并且以每本书一分钱的价格卖出,销售量很快就达到?1000?万册,净获利?10?万元。
这个结果让他非常开心,认为自己在商业方面很有运气和潜力。随着时间推移,他已经不再满足于这一毛钱的生意和10万元的总收入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干一场。
●摩托车带领力帆走入正轨
90年代初,他在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发现了摩托车行业的商机。朋友表示,重庆本地虽然有嘉陵和建设两大摩托车大厂,但他们并没有和小型的修理店做生意。而修理店所需要的发动机一般都要从河南进货,成本非常高。他突然萌发了自己组件摩托车发动机,然后卖给小修理店的想法。

于是,尹明善的“摩托车之路”正式铺开了。他首先想办法从建设集团批发了一堆摩托车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卖给了小部分的用户。当时成本大概是1400元左右,而卖出时的价格是2000多元,他从中可以获得600元左右的利润。
后来建设集团发现了这一点,马上想要停止对他的供应。可惜此时的尹明善已经将摩托车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了解的非常清楚,他的公司也早已从发动机组件厂变为了摩托车生产商。于是,“力帆”这个名字横空出世了。

由于对市场环境十分熟悉,并且多年下来已经积累了不少客户,力帆摩托车的销量一路走高。而尹明善所创立的公司,也在此时成为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龙头老大。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力帆并没有“吃老本”,而是在组建、生产摩托车的传统模式上,对摩托车的技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公司的业绩十分辉煌,曾经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同时还拥有全国第一个四冲程?100?型发动机、也是第一个组建甲A?联赛足球队的摩托车企业等。

辉煌的时光总会被历史推进的很快,2017年,已经79岁的尹明善主动选择了退休。按理说,功成名就的他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可惜结局我们也看到了,天不遂人愿。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力帆欠下了如此多的债务而宣告破产呢?
●一步错步步错
2013年,力帆集团的事业发展到了巅峰。力帆的发展真应了那句「盛极必衰」,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力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和失败的变革之路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几个行业开始突然的爆火,包括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而在所有的制造业中,只有摩托车行业在逐渐萎缩。并且由于政策限制,摩托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可以说尹明善的眼光并没错,它看到摩托车行业逐渐显露出了颓势,于是果然把目光转移到了汽车行业。然而力帆汽车的发展远没有摩托车那么顺利,力帆这么多年的努力也没有让它在汽车行业中真正的立足。

一方面,力帆汽车对于车辆的认知不足,在消费者最关注的关节经常容易掉链子。另一方面,力帆也没有大力且果断的推广汽车产品,而是准备「摩托车、汽车」两手抓。显然,这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力帆生产的每一辆车完成度都不够高,并且尹明善丝毫没有扩大生产的意思,这导致力帆汽车的知名度很低,口碑也比较一般。
后来为了迎合时代发展,力帆也尝试推出过新能源车,但销量仍然不怎么好。更可悲的是,2016年力帆还因为「骗补」,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由于骗补而被处罚的汽车上市公司。

在多方的压力下,力帆最终还是倒下了。无论这家厂商未来是否还会活跃在消费者的视线里,它曾经确实凭借独有的优势站了起来。只不过,如今它的对手已经太强大了,逆水行舟的后果,就是不进则退。我们只能说,力帆还没有做好“行舟”的打算时,就已经被水冲了回去。
●总结
从一家生产摩托车零件的“小作坊”,到“中国摩托车之王”,力帆的经历可谓是一帆风顺。尹明善提前规划好了一些最坏的情况,才让好成绩来的这么轻而易举。而当力帆决定转型时,结果却恰恰相反。也许是尹明善的决策出现失误、也许是高层管理意见不统一,不管如何,力帆终究是输了。

自从进入了新世纪,我国的经济飞速提升,国民的代步工具已经从摩托车转为了汽车。如果说力帆拥有着和本田相似的出身,那它欠缺的就是本田的眼光和决策力。如果我们未来再也不会看到力帆的产品,那就让我们记住那句经典的广告吧:
“摩托力帆鲨,都市千里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史料|又一家车企宣布破产 力帆汽车的前世今生经历了什么?

8. 力帆进入破产重整 本土汽车品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在存量市场时代,总会有车企顶不住压力,最终被淹没在中国汽车史的长河之中。此次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的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从整体市场来看,随着中国品牌“马太效应”的加剧,或许力帆股份不是最后一个进入重整程序的车企。
8月24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及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这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同时,力帆股份还对外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的数量及金额。据力帆股份统计,目前,公司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 件,涉及金额 50.37 亿元。对此,力帆股份强调,诉讼事项将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部分诉讼未开庭,无法判断是否影响2020年业绩。
进入重整程序后,将对力帆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帆股份究竟有没有能力偿还债务?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品牌车企为何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
力帆重整失败或将破产
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力帆股份、力帆财务、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力帆摩托车发动机、力帆汽车发动机、力帆内燃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等12家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据了解,破产重整不同于公司“倒闭”,而是在法院主持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重组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破产重整不但能够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还能保留珍贵的壳资源。当然,重整程序只是为濒临破产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重整程序失败而正式宣布破产,该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
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当前力帆股份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力帆股份被认定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实际上,力帆股份所涉及的诉讼或债务不止于此。8月24日,力帆股份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截至目前,力帆股份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 件,涉及金额 50.37 亿元。

力帆股份距资不抵债仅一步之遥。今年第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减少74.88%,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9720.48万元扩大至至1.97亿元。资产负债方面,截止2020年3月31日,力帆股份流动资产为55.1亿,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为157.19亿元,净资产为25.75亿。
从力帆股份业绩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状态下,亏损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无债务偿还能力带来的违约金,也会加重力帆股份的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力帆股份重整程序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这也就意味着,力帆股份不排除被其他车企收购。
中国车企两极分化加剧
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仅仅是中国品牌车企两极分化的缩影。一方面是以吉利、长城、长安为首的中国品牌开始向上发力。另一方面力帆、海马、众泰等中国品牌销量呈现大规模下滑,游离在生死边缘。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4.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虽然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结束了连续下降趋势,但市场份额依旧处于被压缩状态。

生存空间的压缩使得中国品牌车企“马太效应”加剧。头部车企呈现出快速增长或维持固有份额,具体来看,吉利汽车7月销售新车10.52万辆,同比增长约15%,长安汽车(指长安系中国品牌)7月销量达12.35万辆,同比增长49.9%,长城汽车7月销售4.74万辆。
而边缘化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却不尽人意。7月份海马汽车仅销售新车875辆,同比下降68.41%,力帆汽车7月销售新车253辆,同比下降70.75%,众泰汽车在7月销量直接归零。
事实上,从研发投入上或许能够解释“头部”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长安汽车历年年报显示,2011年到2019年期间,其研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从16.11亿元增长至44.78亿元,九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46.43亿元。此外,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更高,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反观力帆股份,从2015年开始就呈现出研发投入逐年减少态势,2019年,力帆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3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11%。尽管力帆股份体量小于绝大多数中国品牌车企,但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当然,研发投入的多与少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车企的生与死,但却可以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实力与底气。因为研发投入与产品更新换代、外观设计、核心技术等问题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不会有未来。(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