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为什么会倒退

2024-05-14

1. 经济为什么会倒退

社会制度的运动规律是振动的规律。没有哪一种社会制度是永远好的社会制度,必须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调节社会制度。美国现阶段的经济衰退与美国长期维持一种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美国的生产能力非常的强大,经济衰退主要在于消费疲软。这时候应当向共产主义方向适度的调节社会制度。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等到开发出大量的新产品,使老百姓的需要在横向上扩展在纵向上提高以后,还要适度的向私产主义方向调节社会制度。使社会制度基本适合当时的国情才能不阻碍经济的发展,也能让老百姓比较充分的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要想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就得调整分配方式这个变量,适度的增加工资、减少按资本分配的比例。这样就可以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同时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该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该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失败。这是因为WTO的缺陷。WTO过分的强调国际自由贸易,而过分的忽视各个国家的经济保护。全球完全自由贸易有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的一面,也有破坏全球经济的一面。而每个国家完全封闭的发展又是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所以,WTO应当有合理的经济保护门栏。使每个国家享受全球贸易的有利条件的同时又能保护好本国的经济,有能力独立的调节本国的社会制度。使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比较适合本国的国情。


如果要实现全球的完全的自由贸易,又不破坏全球的经济。那么就必须适时地调节全球的社会制。但是,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社会结构具有饱和性。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引力强度差别太大。适时地调节全球的社会制度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强大的引力强度,能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利益的损失。但是,打开全球的国界后必然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引力强度,降低人们对利益损失的容忍度。而调节社会制度是伴随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变化的。所以,要适时地调节全世界的社会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要想使WTO发挥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让WTO有合理的经济保护门栏。



美国现在的经济衰退是在对自己有利时过分的追求全球经济自由贸易的后果。如果不能使WTO有合理的经济保护门栏,不能使每个国家适时地调节社会制度。那么,经济衰退不仅仅停留在美国,而是全球的发达国家都会发生经济衰退。而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又会波及到发展中国家。

经济为什么会倒退

2. 中国经济崩塌了对那个阶层的人影响大

对中层阶级影响最大!目前中立国进入新常态,无论是能源清洁化、还是国家城镇化发展,最终都是要培育大批的消费力量,而这些消费力量即为我们每次报道中国经济增长量中的贡献率。2014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0.2%,可以看出多一半的经济增长靠的是消费。而消费的中坚力量是80后消费者,他们前卫的消费理念,超前消费的大胆尝试,投资风险的敢为人先,都为自身的未来买单,可经济未来一旦崩塌,他们的这些单将全面沉默。
对于高层阶级,他们早担心到这一单,把资产等都转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采取各种行政的、财政的手段,制止资金外流。
底层呢,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他们对经济依赖小,还是采用原始的生活方式,即使经济溃败,他们原始自闭的生活环境还可以继续,影响也不是很大。

3. 中国经济怎么了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股市还有希望么?看得见的税收与看不见的政府之间,改革何去何从?
徐瑾的经济时评,常常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厘清现实世界的纷繁,阐述立意独到的见解,论证经济改革的主张,徐瑾不简单。

——黄 
益平(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这本经济评论集,像一面思考的多棱镜,折射出转型中国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现象。沉闷的经济话题和抽象的分析逻辑,借助笔者的细腻观察和流畅文笔,却变得质而有文。本书展现了一位专业编辑在经济研究与观察领域的特殊风格与视角,愿意理解中国经济的读者应能从中获得思想共鸣与认知启迪。

—— 卢锋(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期中,徐瑾以她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宽广而独到的视角,优美而深刻的文笔,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鞭辟入里,发人深思。未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这样率直、深刻、及时和到位的分析和财经评论。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 薛兆丰(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徐瑾是我在FT中文网的同事,也是专栏作家。她写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中的“经济人”和他们的行为。她的思辨,怀抱启蒙和人文情怀。她敏感她犀利。她知道,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她为读者写,更为自己追索中国经济和市场问题的答案。我推荐她这本新书。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

I have enjoyed writing for your 
column and wish you success i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邹至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直关注和期待你:旁征博引的理性与逻辑,和用心良苦的向善与恒心,一定要我形容的话,就是FT“唧唧复唧唧”的“木兰”。
——网友newunique

中国经济怎么了

4.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今天的美国,中央空调、室内管网以及冬天里的新鲜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财富是分等级的,这个事实本身就不公平。人们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
  上述理念与道德取舍息息相关,但与现实无甚关联。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那些没有足够储蓄的人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如果艾伯是一个无赖,每天所做的就是去窃取邻居的一半劳动成果,那么他的财富就是建立在那些受其压迫的人的贫穷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会迫使他人去做一些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会增强这座小岛的整体生产能力。艾伯可能会直接拿走别人生产的东西,而岛上的产量并没有任何变化,不仅如此,他们的整体产能还可能会下降。当被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偷走时,就会缩减自己的劳动量。 
  历史上,此类事例并不少见,奴隶制、农奴制以及佃农制都属于这一类型。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就会奋起反抗压迫,如果他们的劳动惠及自身的话,这种反抗会更加强烈。
  不幸的是,争取充分经济自由的实例在世界历史上还很鲜见。不过,一旦利己主义得到发展机会,生产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信用卡的使用就是经济自由惠及百姓的最好例子。只要贷款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地达成协议,总体效果就是好的。然而,我们将来会发现,借贷市场会受到外力挤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灾难便在所难免了。

5. 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假设停止增长会带来哪些危险? 中国经济现在不会持续快速发展了,原因见下:  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通胀而是经济衰退,”一位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最近表示,“中国必须以人民币升值缓解通胀压力,而中国经济紧缩政策也可能因为内忧外患很快出现逆转。”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表明,今年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下了10年以来月度新高,同比上涨了7.1%。表面上,CPI的攀升是南方雪灾和农历新年等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但事实上在雪灾之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在逐渐增加。这样来看,继续执行紧缩政策是理所当然。但美国次级债危机在恶化,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影响到中国,再加上灾区重建要求管理部门执行相对宽松一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可让人犯了难!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应该继续紧缩控制通货膨胀,还是放松以保持经济增长?  价格上涨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从国际环境上看,1月份国际PPI创下3年来新高,同比上涨6.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进口价格同比上涨8.9%,国际油价也一度冲破100美元/每桶,国际粮价在1月份继续上涨保持高位运行。这些升涨压力不可避免地将推至终端产品。加上雪灾之后农产品〔股吧 行情〕歉收,至少是农产品价格如同一口沸腾着开水的大锅锅盖,能不能压得住就要看管理部门压上多重的石头。2007年中国GDP增长了11.4%,1月份112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中国,同比增长了109.8%,远远高于去年同期13.9%的增长速度,其中仍然不乏赌博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热钱。这表明中国经济与1994年GDP和物价高增长一样,有可能继续保持过热。  一年来中国CPI和PPI同比涨幅(点图片放大)从另一个角度看,另外一组数据更不乐观,美国次级债危机使金融市场状况恶化,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225个基点,但是仍然难以扭转经济衰退的趋势。“现在美国经济确实不景气,华尔街,包括我们都在裁人。美国人的消费也开始下降,连婚礼都从简了。” 一位摩根斯丹利高管从美国回来后描述。美国的投资和就业率还在继续下降。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大。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实际上兑美元升值,今年1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已经下滑到5.3%,而去年全年对美出口增速至少还有14.4%。现在中国试图把出口转移到欧元区,但是乐观的形势维持不了多久,欧元区的购买能力也会被削弱。  有人说,眼前的危机和1998年一季度的情况很类似。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使中国1998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降到了7%。同样,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亚洲主要货币贬值而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上相对升值了10%到40%,使得当年的出口增长率一下降到0.5%,有将近4%GDP的商品不得不从国外市场转为国内销售。不同的是,1998年是中国第二次通货膨胀周期的第4年,过去几年的货币紧缩政策下,CPI已经下行,国民经济在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势头。同样,这一年的洪水灾害给中国带来3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政府在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也从紧缩转为积极。  方向在哪里?会不会在过热到顶点后,突然来一个180度转弯,迅速走向过冷?或者出现“滞胀”——低增长、高通胀并存发展?不知道!但显然,管理部门不会马上改变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投资的热情依然很高,而中国政府历来以控制通胀为主要任务,因此收紧银根的政策还将继续。  经济学家们还在争论,“美国经济衰退能否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孰轻孰重?”这些对于政府来说都必须在平衡中做出选择。面对这些必然的结局,政府仍然会对一些行业政策放松,今年的冰雪灾害也在指明方向,政府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电力行业提供财政补贴,放松相关行业的信贷。实际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很难低于8%,过去的政府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等措施已经表明,中国不再单纯追求数字的增长,而是不得不为经济增添新的引擎。索罗斯在达沃斯的会议上断言,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60年一遇,美国将引领全球经济加剧恶化,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将崛起。  从中国经济的成长期到进入到成熟期,2008年以后的几年里,注定成为中国新兴经济崛起的关键年代。能否解决当前的经济难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中国应对危机避免经济衰退,更因为这已经被看作是中国能否脱离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驾驭全球经济能力的检测。

中国经济问题!

6. 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问题

中国经济到底会不会崩溃?听完罗胖讲述后,令人恍然大悟!

7. 中国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先看看带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情况:

  出口。这方面我比较看重几个指标,一是上海集装箱指数,二是波罗的海指数,三是外汇占款和广义货币发行总量(M2)。查一下相关数据,都很不乐观。有人对人民币趋势很不理解,事实上,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近期的市场和SDR的一系列新闻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投资。中国用二三十年的时间,使用了世界上最多的钢铁和水泥,煤炭和石油,搞铁公鸡,这也是此前经济两位数高度发展的基础。目前这个基础还存在吗?房子越盖越多,多到鬼城四处涌现,多到四处都是杂草丛生的所谓高新工业园;公路实现了乡村黑色路面化,连青藏高原都通了火车;把雾霾的责任推给了农民燃烧秸杆……中国用大跃进的速度,把应该几十年上百年慢慢干的事情一次性干完了,所以国内再靠投资拉动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了。但依我看,这正是我们仅仅靠国内投资已经无法拉动经济了,只好向外投资,包括在非洲最近又花了大笔钱,都是无奈之下铁公鸡模式的向外推广。

  消费。人们常说中国的房地产、教育和医疗绑架了老百姓的消费,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一斤酱卤小肘卖到40块钱、一只酱卤三黄鸡卖到30块钱时,我看到不少人先问“这一块有多重”,不少人拿起来又放下——我想他们不是不想买,是嫌贵。

中国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8. 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了么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表现,让市场上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的讨论开始增多。近来神秘的“权威人士”再次现身《人民日报》谈经济大势,称中国经济运行将呈L型。不同机构的研判中,有不少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就能探底。即使按比较悲观的预测,中国经济触底时刻也将在2017年到来。此后,经历过洗礼之后的中国经济,将在新动能的驱动下,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轨道上平稳运行。请看《瞭望》新闻周刊的分析。
判断中国经济触底为时尚早
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具体指标,比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占GDP比重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每天新增企业主体超过1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等等。
这是否可以断定中国经济的底部就已经到来了呢?“判断中国经济触底为时尚早,当前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中。目前的反弹,有房地产政策、信贷政策等强力干预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靠旧有动能来驱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即使是目前出现房地产回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呈现“总体过剩、结构分化”的特点,房地产投资能否持续回升及其程度尚不明晰。
“一季度GDP增速成功守住年度目标,但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并未逆转,总体经济依然处于缓慢的探底期,经济复苏的迹象尚未全面出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
“L”形运行态势可能性较大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经济短期已经见底,但是长期远没有见底,全年的经济增长会继续放慢。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会在多个相对低位的点上触底,这与部分学者的预判一致。有关中国经济是何种底部的讨论中,有不少学者认为是W形底部运行态势。
U形底部是另一种判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目前经济正在U形调整期,今年经济有机会出现U形底部,接下来几年的GDP增长会回到6.7%以上,甚至到7%或更高。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总体走势是“有底,但没有高度”,很可能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这与近来再次现身《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的判断一致。这里的“底”是指“十三五”规划提出的6.5%。由于中国还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中国能够创造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因此经济会保持增长惯性,守住底部是有能力、有条件的。但经济增长短时间内没有高度,或很难达到过去的高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