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会计的称呼是什么?

2024-05-14

1. 古代对会计的称呼是什么?

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后来会计人员一般称为账房先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古义是集会议事。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在民间是很不普及的,民间的企业和富户个人只有身兼会计出纳的账房,而没有专门的会计。
但国家机关里却是一直都有专门的会计部门和人员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会计”(这个词不是外来语,中国古已有之)这个词出现了。
最早的会计人员叫司会,后来的朝代多称为“度支”,这个官职不但具有现代会计的功能,而且还很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很是超时代,呵呵。

古代对会计的称呼是什么?

2. 古代官方会计怎么称呼


3. 古代官方会计怎么称呼

古代官方会计称呼叫做账房先生。
历史起源
大禹为公益事业构建了最早的国家税赋制度,有了税赋制度自然就有了会计审计工作,在绍兴的会稽山大禹集合全国的诸侯,召开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审计工作大会,创立了会计审计制度。商朝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
到了西周时代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
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
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

扩展资料
会计专用术语逐渐形成
春秋以至秦汉时期,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会计相关法典—《法经》;会计凭证—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记账方法—以“入-出=余”作为结算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会计报告——“上计簿”等会计专业术语先后出现。
结算方法
1、“四柱结算法”
唐代中后期,创立了“四柱结算法”。即,是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在宋代建立了我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结存)。通过这种结算法总结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
2、“龙门账法”
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这是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存(资产包括债权)、该(负债包括业主投资)四大类,该十进=存十缴,或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于“该”即为赢利。
3、“彩项结册”和“存除结册”
“彩项结册”类似现在的损益表;“存除结册”类似今天的资产负债表,“彩项结册”表的格式是上方(来方)分项列示本期发生的全部收入,下方(去方)分项列示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及利润(红利)。红利=上方(来方)合计-下方(去方)合计。
“存除结册”表的格式,上方称为天方,下方称为地方。上方(天方)分项列示资本、负债和红利(从“彩项结册”转来的本起红利)。下方(地方)所列示的是各项资产、债权及亏损(从“彩项结册”转来的亏损)。此表如果上方(天方)合计数与下方(地方)合计数相等,称为“天地符合”,也称“天地合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古代官方会计怎么称呼

4. 哪个是会计在古代的称呼?

账房先生。
账房先生是管理记录账簿的人。古代所称的账房先生,类似现在的会计与财务人员,主要负责记账与管理所辖财务。
账房,旧时企业单位或有钱人家中管理银钱货物出入的处所。

现代会计介绍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