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生产中如何解决菌棒问题?

2024-05-16

1. 香菇生产中如何解决菌棒问题?

香菇栽培方式因品系、地区、气候、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不同,其生产季节安排也有所不同,选用最佳栽培季节,关系到香菇产量、质量及品种在市场上的价值。
在常年栽培中,以秋、冬季菇的质量最优,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左右,所以具体菌棒制作时间应在7月初,6月初制作生产种。而反季节栽培香菇,则在2~4月制棒,6-9月出菇。
春、秋栽培宜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偏低型菌株,春末至夏初栽培,可选用低温型或中温型偏低型菌株。

香菇生产中如何解决菌棒问题?

2. 香菇菌种生产与使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制定菌种生产计划:菌种生产计划包括菌种生产日程、生产数量和质量检查等项内容。
(1)生产日程安排进行规模化香菇代料栽培,菌种用量较大,所需菌种应在料筒(料袋)生产之前培养好,菌龄60~90天为宜。菌龄太短或太长,接种后定植成活缓慢,不利于提高菌筒(菌袋)成品率。尤其是越夏菌种的成活率低,易感染杂菌,应杜绝使用。菌种生产的具体日期,应根据料筒生产日程确定。(2)菌种用量菌种用量主要由栽培规模和接种密度决定,以每袋接种4~6穴计,每千克菌种可接种70~80袋。菇农应根据栽培计划,提前向信誉好的菌种厂定购菌种,并提出主栽品种名称、菌种数量及质量要求。不宜临时到处求购,否则容易失败。
菌种生产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有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香菇菌种生产。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528)要求。香菇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点请参考有关资料,本书不作详细介绍。
香菇菌种生产与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组织分离获得菌丝体纯培养物①选择种菇。用作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的种菇,必须在抗逆性强的高产群体中挑选出菇早、菇形圆整、柄短、肉厚、大小适中、无病虫害,5~6分成熟(内菌膜部分破裂)的香菇作种菇。由于第一、第二批菇较能体现早熟性状,加上此时菌棒养分充足,所产香菇健壮,用其作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均易得到具有本品种(菌株)特征的菌丝体纯培养物(菌种)。所以提倡在第一、第二批菇中挑选种菇。这一原则适于香菇、蘑菇、草菇、平菇、白灵菇、杏鲍菇、杨树菇、姬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菌。②组织分离。按上述标准挑选种菇,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忌用塑料袋)。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棉球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持菌柄,将香菇撕成两半,取手术刀经火焰灭菌、冷却后,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挑取一小块(米粒般大小)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事先配制并灭菌备用),即可转入培养观察阶段。③培养观察。上述组织分离物在25℃条件下,经过3~5天即可看到分离物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呈星芒状在培养基上生长。培养期间,应每隔1~2天检查1次,随时淘汰霉菌或细菌污染的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再作1次转管培养,即可得到香菇母种。进行栽培试验,确认其可以正常出菇后方可用于菌种生产和栽培。笔者发现,很多菌种生产者与个别菇农自己分离香菇菌种,根本不进行栽培试验,直接将香菇组织分离物用于栽培。生产实践表明,这是十分危险的,损失往往不期而遇。(2)菌种生产与使用食用菌菌种生产有严格的技术路线,只能循序渐进。在香菇菌种生产中,通常将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菇木基内菌丝体分离所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称为母种,也称一级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为原种(有的地方称为母种),也叫二级种。原种主要用来生产栽培种,也可直接用作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栽培种,或称生产种,也叫三级种。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
检查菌种质量:检查香菇菌种质量可以参照国家标准GB19170—2003 香菇菌种。检查原种、栽培种菌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查阅制种记录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副其实,避免张冠李戴。(2)计算菌种成品率只有染杂率低的菌种才能作为菌种繁殖播种。制作菌种常有污染杂菌的现象发生。菌种培养期间,原种染杂率≤5%,或栽培种染杂率≤10%,均属正常现象,去杂后的菌种可按计划利用。如果原种染杂率>10%,栽培种染杂率>20%,则表示污染率过高。剩余菌种虽经认真检查没有发现杂菌,但很难肯定它们确实是无杂菌的纯培养物(菌种)。生产实践表明,原种污染率过高时,剩余未发现杂菌的菌种应改变用途,可作为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
如果原种污染率超过15%,栽培种污染率超过25%,均不宜作为菌种应用于生产,可直接用其栽培出菇或出耳;或全部报废,将其灭菌后掏出培养料用于食用菌代料栽培。(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在适当培养条件下,菌种培养25天左右即可完全吃料。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超过45天仍未完全吃料,表示菌种已经老化,不宜用于生产。(4)再生试验为了避免购买或使用长势弱、退化菌种或老化菌种,选购或使用前应进行再生试验,检查菌种是否壮。具体做法是:在菌种中部取黄豆或蚕豆大小的一块菌种,移植到培养皿中,培养皿内先铺一张滤纸或数层卫生纸,加少许冷开水使纸湿润,在室温(25℃)条件下培养3~5天。若菌种块正常萌动,长出旺盛、整齐的菌丝,表示菌种壮,质量好。如果培养5~7天仍原样不动,说明菌种长势弱,再生能力差,不宜利用。
培养或贮运过程中,容器破损或已被老鼠、害虫光顾的菌种,也不能利用。(5)检查菌种的成熟情况在生产中,利用培养成熟的菌种可以提高接种成活率。判断菌种是否成熟或老化,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观察分析:
①观察菌种是否成块状。无论是锯木屑菌种,还是木块菌种的菌丝体,一部分进入培养基内部,一部分向空中伸展,即所谓气生菌丝体。健壮菌种的气生菌丝体非常旺盛,伸展到一定程度就互相连接,将培养基包成块状,成为相当坚韧的菌块,这是良好菌种的一个标志。
②观察菌种表面是否正常。香菇菌种培养太久,菌皮逐渐加厚而褐变,与菌盖表面的颜色相似。当菌种表面出现这种颜色时,表示菌种已经老化。老化菌种的再生力弱,且易感染杂菌。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就及时淘汰。木块菌种的老化现象是由于木材被菌丝体腐化过度,木栓组织因而软化,以致毫不费力就可以捏碎。这样的老化菌种与未成熟菌种一样,接种后菌丝体不易伸长到段木内部,定植成活率低,不宜利用。
③观察培养基变色是否均匀。香菇是白腐型木材腐朽菌,木材经过菌丝体利用后便腐朽成浅黄白色。培养基变色是否均匀,可以用来判断菌种是否成熟。检查锯木屑菌种时,可以随机取出几瓶,从每瓶菌种的中间部位掏出一块,观察锯木屑变色是否均匀、变色的浓淡程度如何、菌丝体是否只蔓延外层、是否局部无菌斑,然后通过样品判断整批菌种的成熟情况。如果尚未成熟,就应该继续培养。通过上述鉴定,将合格菌种做上标记,以备利用。若近期内暂不接种,必须将菌种转移到冷库内,或者存放在其他清洁、阴凉(低于15℃)、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而且要避免与农药、肥料等一起堆放,以免影响菌丝体的活力。
菌种制作与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1)菌种不宜多次转管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生产中不能直接使用母种播种,而必须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原种、栽培种或液体菌种,才能在生产上广泛使用。从科研单位购买的母种,多已转管2~3次,基层菌种厂转管1次比较稳妥。如果菌种厂转管次数过多,常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的现象,或出菇推迟、出菇少,或菇形小、质量差,甚至出现不出菇的绝收现象。以上均称为菌种退化现象。所以说,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多次转管将导致菌种退化,是公认的事实。若究其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温诱变和病毒寄生导致菌种退化。当然,多次转管并不是菌种退化的唯一原因,生产中双核菌丝脱单核化,或双核菌丝与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杂交,产生所谓布勒现象,也是导致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2)优良菌种的标准各种食用菌菌种,既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也有共同的质量标准。这些共同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纯、壮两条。
①第一是菌种的遗传种质优良。生产实践证明,用其栽培可以实现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这样的菌种,就是遗传种质优良的香菇菌种,即所谓主栽品种。
②第二是菌种纯。除银耳菌种外,其余各种栽培食用菌均是一种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不得混入杂菌或纯培养物以外的其他菌种。例如,香菇856菌种,只能是856菌株菌丝体的纯培养。第一,不得混入毛霉、根霉、曲霉、木霉等任何霉菌或细菌、病毒;第二,也不得混入平菇、金针菇等其他食用菌的菌丝体;第三,也不得混入香菇856菌株以外的任何一种香菇菌株,如武香1号、135-1、939等。
③第三是菌种壮。菌种长相正常,长势旺,接种(移植)后再生能力强,即所谓壮。菌种壮,接种后才能尽快吃料发菌,正常生长繁殖。如果菌种不壮,接种后迟迟不能萌动,即使超长时间培养不被污染,勉强用于生产,必然影响正常出菇。

3. 香菇菌种发干能用吗

  不可以的,香菇属于菌类植物。只有用人工培植成的菌种才可以。
  菌筒是孕育香菇的母体,主要原料包括:棉籽壳、锯木屑、玉米芯等,不同的原料需要不同的配方.菌种要选择适宜北方栽培的优质品种,先用母种培养一级菌种,再用一级菌种繁殖二级菌种,再用二级菌种繁育三级菌种,即直接用于生产的栽培种。选用优良菌种。优良菌种表现为:纯,无虫无杂菌;旺,菌丝粗壮,整齐、色白适龄,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约40天;香,具有香菇特有的香味。若发现近袋口处的菌种有棕红色,有黄水,这样的菌种绝对不能使用。
  栽培种的质量主要看菌种的长相和活力,是否老化、有没有污染和螨害,对于购买栽培种的菇农,拿到菌种后首先要看标签上的接种日期,看是否老化、如在正常菌龄内,再将菌龄与外观联系起来判断菌种质量。然后仔细观察棉塞和整个菌体,看是否有霉菌污染和螨害,最后看长,看是否有活力。
  (1)长相和活力:优质菌种外观水灵、鲜活、饱满,菌丝生长旺盛,整齐、均匀(蜜环菌除外),这是菌丝细胞生命力强、有较强生长势的表现,是品种种性优良、菌种优质的重要标志;相反,则表明该品种已老化,不宜投人生产使用。
  (2)老化:老化菌种的特征是外观发干,菌丝干瘪,甚至表面出现菌皮,或有粉状物,菌体干缩,与瓶(袋)壁分离,还可能有黄水。
  (3)污染:污染有两种情况,一是霉菌污染,二是细菌污染。霉菌污染比较易于鉴别,污染菌种的霉菌孢子几乎都是有色的,常见颜色有绿、灰绿、黑、黑褐、灰、灰褐、橘红等有时霉菌污染后又被食用菌菌丝盖住,这种情况下仔细观察可以见到浅黄色的拮抗线。细菌则较难鉴别细菌污染不像霉菌那样菌落长在表面,一看便知,而是分散在料搜索内。有细菌污染的菌种外观不够白,甚至灰暗,菌丝纤细、较稀疏,不鲜活,常上下色泽不均一,上暗下白,打开瓶塞菇香味很淡。
  (4)螨害:在我国南方,菌种的螨害时常发生主要来自培养场所的不洁,菌种培养期从瓶(袋)口向里钻,咬食菌丝。有螨为害的菌种在瓶(袋)内壁可见到微小的颗粒,小得像粉尘,菌种表面没有明显的菌膜,培养料常呈裸露状态,肉眼观察不清时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劣质菌种首先表现为外观形态不正常,如表面皱缩、不平展、不舒展、长速变慢;气生菌丝雪花状、粉状、凌乱、倒伏,生长势变弱;有的是气生菌丝变多、变少或没有;菌丝不是正常的白色,而是呈现微黄色、浅褐色或其他色泽,或由鲜亮变暗淡;有的分泌色素吐黄水;菌体干缩、色泽暗淡、上下色泽不一致,表面有原基或小菇也是劣种的表现。保证产量,质量,收成,不建议使用不合格的菌种。

香菇菌种发干能用吗

4. 香菇是怎么(用什么)烘干的

  香菇是驰名世界的名贵食用真菌,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香菇内含独特的香味,营养丰富,肉质嫩滑,是中外名菜常用的配料之一,被誉为菜中之王。同时,香菇也是一种著名的药用菌,具有益气、活风破血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代医学证明,长期食用香菇可以增强体质;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更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因此,香菇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食用菌,香菇的生产与加工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备料
  (1)采收方法
  采收前1天禁止浇水,适时采收。厚菇应在四五成熟时采收,一般采收均不能超过八成熟。采收时应选择香菇菌膜自然破裂,菌盖尚未开伞,边缘内卷,菌褶伸开的无病变、无畸形的菇体。采收时要用手指轻轻掐住菌柄扭取,不得碰菌褶,轻拿轻放,积压不得过厚。搬运或置于竹筐时,应避免碰压变型或破损。
  (2)前处理
  剪除菇根,留菇柄长1~2厘米。先分拣出花菇、厚菇、薄菇,然后按品种与大小不同分装于盘中,在阳光下曝晒2~3小时,以去除部分水分。装盘时应使菌盖朝上,菌柄朝下,摆匀放正,不可重叠积压,以防伤菇而影响质量。香菇采收后6小时以内必须烘烤,如果有冷藏条件,保存时间可适当延长。
  2、烘干室干燥
  (1)入烘干室
  香菇装盘后放在烤架上,送入烘干室进行烘烤。应把大而厚及水分含量高的放在上层,小而薄及含水量低的放在下层。一般摆放8~10层。若摆放过多,则易使上层、中层、下层的物料受热温度不均匀。每层的间距应为30厘米。
  (2)温度控制
  烘干室温度升到35℃时,方可将香菇入室烘干。室内近窗处应挂2个湿球温度计。烘干时必须先低温,然后逐渐升高温度。通常1小时增温1~3℃,最高温度应控制在80~85℃。一般要求35~40℃下烘烤6小时→40~60℃下烘烤8~10小时→60℃条件下烘烤2小时。香菇含水分越高,需要在低温条件下烘烤的时间就越长。如果烘烤刚开始,温度就骤然升高,势必会造成组织失水太快,易使香菇菌盖变形不圆整、菌褶倒叠、菌盖龟裂、颜色变黑、破坏酶的活性,使香菇失去原有的香味。香菇送入烘干室后应连续烘烤,直至干燥,加热不可中断,温度也不能忽高忽低,否则会使香菇颜色变黑,品质下降。
  (3)排潮
  在香菇的烘制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及时排潮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烘干室的上部必须设排潮孔。小型烘干室的排潮孔为10×12厘米,中型烘干室为15×20厘米,大型烘干室为20×40厘米。根据需要,有的可设2个排潮孔。周围环境不利于排潮的,应安装排风扇,排潮孔最好直接通到室外。排潮湿总的原则是:在香菇烘烤的前期,烘干室温度为35~40℃时,应全部打开排潮孔或排风扇;当温度上升到40~60℃时,排潮3~4小时就可以了。60℃以后,可将排潮孔全部关闭,不需排潮。如果排潮过度,易使香菇色浅发白。如果烘出的香菇带有水浸状的黄色,说明排潮不好,或者炉温不够,特别是中途停热更容易造成这种现象。
  (4)通风
  为了调节室内温度,保证烘干室的热风循环,必须随时向室内通风。因此,烘干室下部应设20×20厘米的通风孔2个。如果送风不畅,应安装鼓风机。送往烘干室的空气最好先经过净化处理。
  (5)验质
  烘烤至16~18小时时,可打开烘干室门,检验香菇干度是否合格。检验时,用手指压按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若只呈现痕迹,说明干燥合格;若手感发软,菌褶也发软,则还需继续烘干。合格烘干品的特征是:有香菇的特殊香味;菌褶黄色,菌褶直立、完整、不倒状;菇体含水量不超过13%;香菇保持原有的形状,菌盖圆平,保持自然色泽。

5. 香菇发菌过程注意什么?

1,空气:香菇菌丝体是好氧真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菌丝在短期缺氧时,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菌丝逐渐衰弱,菌丝严重缺氧时,生长受阻易感染杂菌不易转色缩短生命。   2,光线:香菇不同生育期间对光线要求不同,前期能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但菌袋发满时没有光线,菌袋不形成原基,无光条件下子实体不形成。大棚覆盖物太密,产生畸形菇,因此发菌原基形成。出菇期间必须有适当光照。  3,温度:因为优良品种的种性不是十分永恒,往往发现温度影响,随温度变化产生很强异差,有些原来优良的性状,渐渐消失或变坏了,出现长势差,出菇迟,大脚菇,产量不高,质量部好等现象,随着培养时间过长,失去抗逆性能力或失去高产性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变成了不能表现优良种种性或烂了。

香菇发菌过程注意什么?

6. 香菇的发菌期应如何管理?

(1)料袋一经接种,就叫菌袋。菌袋发菌时多采用井字形堆放,每层排4袋,依次堆叠4层~10层,堆高1米左右,最多40袋为一堆。注意堆放时不要使一菌袋压在另一菌袋的接种穴上。温度高时堆放的层数要少,反之要多些。
(2)每隔7天~10天翻一次堆,逐渐降低菌袋层数高度,轻度污染处及时处理,注意注射杀菌药液。
(3)增氧。在正常情况下,菌袋在20天左右时菌落直径可达到8厘米~10厘米时,为了增加氧气,去掉套袋,用牙签往菌落上扎孔,每次翻堆结合扎孔3次~4次。

7.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方法

10月食用菌的生产,应以发菌管理为重点,正在出菇和准备出菇的应不失时机的做好管理,确保理想出菇。
  早秋平菇 自9月上旬开始出菇,到10月份多已完成2潮出菇,个别的3潮出菇正在管理中,即使中下旬的出菇,至少也有1潮上市,10月份即应进入2潮管理。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常规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应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补水,以期获得较高产量。暴发出菇生物学效率达到100%以上产量的,可予清理菌袋,及时将下批菌袋转入出菇管理。9月份播种的菌袋,应尽量控制使之进一步菌丝后熟,最大限度的积累营养,为高产出菇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香菇 高温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商品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但要注意: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后即应清棚,进行消毒后,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菌株的菌……详情请登录aaaaaa中国食用菌商务网aaaaaa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方法

8. 香菇的干燥过程及其操作要点是什么?

干燥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现以干燥箱上段香菇(由观察窗察看)的状态为基准来说明各时期的特点及其操作要点。
初期:在短时间内蒸发大量水分,因此干燥箱上部水气接近饱和状态,需用干燥的强风把水分排出箱外,吸、排气口全开,强送风,起始温度40~45℃。中期:是决定干菇形状的重要阶段(5~7分干)。进入中期的标准是:菇体表面干燥,开始出现光泽,菌褶开始变成淡黄色。吸、排气口半开,中等强度送风,温度50~55℃。后期:后期为干燥菇体内部水分阶段。水分慢慢蒸发,以一定温度的干燥热风送入干燥室为宜。后期标准:菌褶干燥,呈淡黄色,菌盖边缘卷缩,重量为鲜重的12%~14%,吸、排气口全闭(全循环),送风减至最弱,最终温度60~65℃。终止标准:菌柄干燥。未完全干燥便终止,干菇生产率固然较高,但易生霉、受虫蛀,且卖价低;相反,过度干燥(取数个干菇于手中,振动时发出“咔啦咔啦”响声),干菇生产率低,易碎。
近年来,我国的干香菇加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由一般农产品加工提升为食品罐头加工,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不断改进。荣盛隆(随州)食品有限公司以香菇为原料,经筛选、初选、精选、高温蒸汽抹面、烘干、金属探测、微波杀菌干燥、抽气、密封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干香菇罐头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商业无菌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