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老杂志上看到一篇龚莉丽写的《感受父爱》,谁知道哪有这篇的电子版或者博客地址?感谢

2024-05-15

1. 在一本老杂志上看到一篇龚莉丽写的《感受父爱》,谁知道哪有这篇的电子版或者博客地址?感谢

  网上这名字有好几个,但不知你说的是不是这篇

  感受父爱
  文/龚莉丽

  父亲是一个地道老实的农民汉子,年近五十,黝黑的脸上过早爬满了斑马线似的皱纹,长着稀稀拉拉泛着白银的胡须。从少吃过很多苦的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地走到现在非常不容易。我的爷爷是党地下工作者,在一次战役中光荣牺牲。剩下父亲和七八个兄弟姐妹跟着奶奶,在饱一顿饿一顿的日子中慢慢地艰难长大。
  后来父亲娶了母亲,二年后母亲生下了我。那时候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我没有得到奶奶一丝的疼爱,只有父母对于我这个皮肤发黄,眼睛却闪闪发亮的女儿浸注了全部的爱。四岁的我还不是很懂事,看到奶奶给大我两岁的哥哥糖吃,我也吵着要,结果哥哥拿出一粒剥了油纸的糖在我面前逗,当我伸手去接时,他一把放进嘴里。这一幕恰好被妈妈看到,立刻把我带到房间骂了一顿,说我小小年纪就那么嘴馋,一边又心疼地摸着我的头说,明天叫爸爸给你买,买好多好多。我才满意地点点头。
  那时市集上有人收购一种竹子,小的能卖到五元,好的大的不用说。有一次父亲跛着受伤的腿一回到家,就递给我一个食品袋:“爸爸给你买了漂亮裙子鞋子,还有糖呢。”那时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的脚伤了,只顾自己找糖吃。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给我买些像样的衣服和鞋子,也为了满足我想吃糖的愿望,一大早就和几个村里人到深山里砍竹子。山路远,又不好走,父亲一次性背着三根竹子走着走着就重心失衡,连人带竹一起掉到石沟里……右腿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最后在村里人的协助下才赶上市集。
  我还记得当时母亲一边给父亲擦药,一边悄悄流泪。只是父亲忍着疼痛,还在安慰说:没什么大碍,只擦破点皮儿,有什么好哭的?还对我说:过来让爸爸看看。嗯,穿爸爸买的裙子和草鞋真漂亮!
  后来,我又有了妹妹和弟弟。再后来,我上高中了。
  农村的父母对自己没什么太多的奢望,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把我们姐弟三个拉扯大,甚至送我们读完大学,理所当然就我父母一直以来的期望。也正因这样,让父母下半辈子过上好日子,则成为我今后生活和工作的动力。长期的劳累使还是中年的父亲落下了腰疼的毛病,经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说需要做牵引治疗,做一次就要近200块钱。当时父亲摸摸干瘪的口袋,转身离开医院,而且一拖就是三年,也断断续续疼了三年。为了省钱父亲始终不愿去治疗。后来我和妹妹相继外出打工,每次出粮都把工资一大半寄回家。日子不紧不宽中也慢慢变好了,可父亲还是固执地不去治腰疼,说要把钱省下来供弟弟将来读大学云云。
  去年取消农业税了,电话里父亲一个劲高兴,不停说:党的政策好!党的政策好!还说,他们打算今年多种几亩田,粮食能卖上千百块钱!到时可给你准备嫁妆呢。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父母还是在不停地操着心,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是他们手里头握得紧紧的风筝--飞得低,父母会在一旁揪心地为我们加油鼓劲;飞得高了,他们又担心我们会不会掉下来摔得很痛……每每这时,我的眼泪就沿着眼角无声滑落,直滑进我的心里,酸酸的,苦苦的……我越发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努力学习。
  当05年年关将至,掘指一算,我也整整有三个年头没有回家了。
  父亲早在一个月前就给我下了最后通碟: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年!等我向公司请到假的时候已经是农历二十二了,回乡的火车票早已预售完,最终不得不从票贩子手中高价买了张卧铺票。
  我告诉父亲是10:30发往永州的车,次日凌晨7:00点到达。
  当车到站时,天也渐渐亮了,我拎着背包一下车,冷空气扑面而来。我竟忘了穿棉衣回来,等我走到候车室时早冻得直哆嗦。
  “仔仔。”有人叫我乳名。我回头一看,是父亲!
  我冲到父亲面前-----“你这么早赶来这接我做什么?”我几乎带着哭腔,“这么冷的天,又这么远的路。”
  父亲将一件厚厚的棉衣递给我叫我穿上,还将自己的手套脱下来给我。父亲告诉我,他听天气预报说今早会有雪下,怕我不够衣服会冻着,所以昨天下午就跑来亲戚这里,一早起来就赶到这里了。
  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细细地看着父亲,发现三年未见的他竟变得如此的苍老、黑瘦,眼袋浮肿,像几个月没睡好觉,一条条的皱纹过早地出现在他的额上,仿佛在诉说着三年来所有的艰辛。长年的腰疼使父亲的背过早地背过去,那些泛着些许银色的头发更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的揪了几下,阵阵发痛。
  父亲一路上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我,弟弟长得很高了,母亲每天都在念叨着我。父亲还说妹妹今年上半年已嫁人了。你今年都已经24了,也该结婚了……父亲紧紧抱着我的行李,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他说我长高了,成熟了,漂亮了,像妈妈……我说我宁愿永远不要长大,不要漂亮,也不要你和妈妈生出揪心的皱纹和白发……
  这个冬天我们一家团聚,喜悦让我忘记了寒冷。可是,这个年说过就过去了……

在一本老杂志上看到一篇龚莉丽写的《感受父爱》,谁知道哪有这篇的电子版或者博客地址?感谢

2. 有一篇日志标题大概是《半夜手机别关机》谁知道这篇日志的???麻烦复制下 有需要

你说的是那个有多少个害处那个么?   答案补充 女孩每天临睡前会先关掉手机?然后把它放在写字台的像架前,这个习惯自从买了手机之后就一直保持着!女孩有个很好的男朋友,两个人不见面的时候,就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联络方式。
     有一天夜里,男孩想女孩了,打电话过去却关机,女孩已经睡下了。第二天,男孩对女孩说:"以后晚上不要关机了,好么?我想你的时候找不到你,心会不安。"
     从那以后,女孩有了一种习惯,整夜都不会关机。而且,因为害怕自己睡的太死听不到铃声,女孩夜夜都很警醒,人便日日消瘦下去。然而,慢慢的!两个人还是有了裂痕。女孩很想挽回濒分手的局面,便在一个深夜里给男孩打电话,回答她的是很好听的女声:sorry,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于是女知道,她的爱情已经关机。
      答案补充  很久以后,女孩遇到了另一场爱情。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很好,但是女孩怎么也不肯嫁。一个人的时候,女孩还是会想起那个男孩的话和那个关机的夜。女孩还是保持着整夜不关机的习惯,只是不在期待它会响起。
       一天夜里,女孩身染急症,慌乱之中把本想拨给父母的电话,拨到了男孩那里,这个男孩没有关机。女孩平安地恢复了健康。
     后来女孩问男孩:"为什么深夜不关机?"  
     男孩说:"我怕你夜里有事情找不到我,会心慌。" 女孩最终嫁给了这个男孩。
     是啊,你的手机,深夜为谁而开?你会不会怕她找不到你而心慌?爱一个人,有一份等待,就会有深夜里习惯的开机。有一个愿意夜夜开机等候你的人,是一种深深的祝福!

3. 《他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谁有这篇文章?

《他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切·格瓦拉的文章。  40年后,世界对于格瓦拉的评价仍然和他的冒险经历一样庞杂:他是始终孤身作战,对自己的牺牲早有预见,被同志背叛,为自己尽力解放的民众所不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或者,他是个自我身份认同障碍症患者,冷血的暴力运动倡导者。这个出身阿根廷的青年是“一个拉美近代迷惑与追求的缩影”。  40年前的10月8日,在玻利维亚尤罗峡谷,埃内斯托·切·格瓦拉。这位20世纪的红色罗宾汉停止了战斗。负责协助玻利维亚政府军围剿这支游击队的古巴籍中情局特工菲利克斯·罗德里格斯回忆说,和剩余6名同志一起被俘虏,由随军记者拍摄照片存档后一小时,格瓦拉就被处决。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命令很简单——“500-600”,头一个数字是军方为格瓦拉定的代号,后者则表示死亡。从这场谋杀实施的那一刻起,一个英雄的传奇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被放大成了神话。 2004年上映,由沃尔特·塞勒斯导演的影片《摩托日记》为大众揭开了一条探寻格瓦拉早年精神世界的路径。1951年12月,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格瓦拉和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上一辆诺顿500大力士摩托车,开始了遍及拉美的漫游。和沿途的风景一样,格瓦拉的信仰也在不停变幻,从嬉皮士的浪游精神,到甘地主义,最终变成了革命暴力。 格瓦拉的精神与古巴革命的胜利,曾使美国坐立不安。1960年8月8日的《时代》周刊以格瓦拉为封面,却号召美国“采取积极行动来应对拉美地区中令人不安的新变化”。1961年,由美国政府倡导,旨在扭转拉美国家经济贫困和政治高压状况,“争取进步同盟”正式启动,肯尼迪政府宣布联手美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年内向拉美投入1000亿美元,以便促使这些国家进行土地、税收改革和经济多样化。当时美国的构想是,一旦这些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进而成为“现代化”国家,那么“古巴,苏联式的暴力社会革命道路就在人民心中自然失去了吸引力”。然而,这个目标一旦与美国保护自己在拉美的投资经济利益和政治控制地位相背离,美国往往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前者。在整个60年代,拉美国家总共爆发了16次军事政变,有10个宪政政府被推翻。 时任古巴工业部长和军训部长的切,曾无数次赤裸着上身,和革命军的战士们一起收割甘蔗、烟草,驾驶拖拉机,尽管许多带有偏见的西方媒体讥讽记录这些瞬间的照片不过是蛊惑人心的宣传,但曾在古巴长期采访报道,客观中立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资深记者埃德温·泰特洛在《眼睛望着古巴》里言简意赅地指出:“没有镜头对准的时候,切的劳动更加繁重。”1965年2月,在阿尔及尔的第二次亚非团结大会上,格瓦拉抨击苏联是西方帝国主义“暗中的同谋”,经互会的实质是压榨和资本主义式的不平等贸易。一句话,他的乌托邦绝对不可能借助现实政治和社会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完成,苦闷的切于是唯有反复呼吁,共产主义需要“新人”,而“正确选择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必须首要是“精神方面”的。这一切,共同造成了切1966年底神秘戏剧性地从古巴出走,“唯有穿上破旧的军装,他才感觉自己做回了自己”。 1967年4月16日,格瓦拉从玻利维亚丛林中发表的《创造两个,三个……许多个越南》,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最后著作,他反复强调,民众武装力量能够在对抗正规军队的战斗中取胜,“游击中心”能够在革命条件未成熟的拉美国家促成斗争的胜利。不过在这份热情激昂的文稿问世15天前,美国南方司令部派遣的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就降落在圣塔克鲁斯军用机场,为玻利维亚陆军带来了无线电通讯器材,M60重机枪和先进的M-1步枪等先进武器,甚至刚刚发明、可以野外方便加热、密封贮存的“C”军用口粮。同时来自古利克堡基地的美国特种部队开始训练玻利维亚陆军的第二突击营,进行远程侦察、渗透、伏击与追踪训练,格瓦拉的短暂冒险已经走到了尽头。 美国人杀了格瓦拉。在格瓦拉牺牲后的次年,也就是被古巴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年”的1968年,格瓦拉的一些主张终于在古巴实现,尽管这是与苏联关系严重破裂的副产品。卡斯特罗在国内宣布实施汽油配给制,声明革命者的尊严使古巴不能向苏联“乞求援助”,古巴全体政府职员和党员被动员起来,参加收获甘蔗的义务劳动,普通劳动者则被分发了“劳动记分卡”。古巴青少年被安排每天在课堂上背诵切的语录,并发誓以他为榜样,为古巴革命奋斗终生。 如何评价格瓦拉为其追随者留下的遗产?他无疑是拉丁美洲桀骜不驯、浪漫骑士化的游击战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继承人,在他前面则是卡兰萨、潘乔·比利亚和帕萨塔。当这个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端起长矛时,曼德拉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南非律师,越南仍然是个分裂的前殖民地国家,整个拉丁美洲被形形色色的军人独裁政府占据。在他死后,拉美的革命游击战争再没有能达到他期望的效果和高度。里吉斯·德布雷在《革命的革命》中强调,缺乏长期系统化的农村动员和结构严密的干部队伍,精英化、具备高度献身精神的起义者只是丛林中的一撮暴乱分子。1964年,阿根廷军政府消灭了马蒂赛游击队;60年代末委内瑞拉民族解放阵线因新总统雷奥尼的政治宽容改革而分崩离析,在哥伦比亚,“黑色骑士”费尔明·查理和“神枪手”马鲁兰达创立的“民族革命武装”也因既没有系统的土地分配纲领,也不愿意动员印第安原住民,始终未能摆脱殖民时代的盗匪形象。1968年,秘鲁游击运动领导人约瑟夫·汉森在第四国际大会上承认,拉丁美洲的游击革命主义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它孤军作战,在国内无法发动农民,无法和教会、知识分子、工人达成任何一致,在国际上从未得到过莫斯科或哈瓦那的支持。 格瓦拉的牺牲与古巴式武装输出革命模式的暂时失败,反而激发着拉美乃至整个发展中世界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公正的追求。从60年代中期开始席卷拉美的“解放神学”运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切的“新人”观念影响,智利的弗雷斯诺·红衣主教与尼加拉瓜的布拉沃主教,分别成为桑地诺、皮诺切特等军事独裁者最有威胁、最激烈的反对派领袖。而巴西的卢拉·席尔瓦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则把在拉美湮没已久的“民众主义”,与格瓦拉式的社会平均分配理想重新拾起,当作反击国际经济贸易不平等和自身经济结构恶化的全新武器。 在他的众多信徒中,也包括绰号“副司令马科斯”,以一身迷彩服、黑色面罩、AK47冲锋枪、中国红军五角星帽徽和滑雪帽、墨西哥传统游侠式交叉子弹带、电子手表和对讲机等“革命”符号武装起来的墨西哥萨帕塔运动领导人。“副司令马科斯”在这场利用网络和电视新闻而非爆破和伏击来完成的“全球第一场后现代革命”中,格瓦拉式的革命浪漫主义,拉美文艺中的魔幻主义传统和后现代文化的狂欢性前所未有地结合起来,1997年8月,在拉坎顿丛林深处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人类对抗新自由主义国际聚会”几乎成了一场打着革命旗号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1年“副司令马科斯”决定走出丛林,带领他的追随者们骑着黑色的摩托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巡游,跟随他们的是支持萨巴塔主义的旗帜和标语,还有浩浩荡荡的“骨肉皮”——完全是摇滚乐队巡演的架势。 没有人知道“副司令马科斯”到底是谁。在丛林中,他设法安装了网络连接,不定期地发表网络日志。每时每刻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有同样为革命——互联网革命——神魂颠倒的大学生窥探他的主页,然后惊为天人。他的个人魅力招来了一大批西方朝圣者:MTV希望给他拍一部电影,贝纳通想让他做形象代言人,然而他拒绝此类的请求。至少到如今,“副司令”还坚持着一个革命者纯粹的使命——完成革命意愿,淡化个人形象。马科斯承认自己也有动摇的时候,想摘下面罩成为真正的名人,然而最终还是听见自己头脑里有一个嘲弄的声音说:你只是作为一个神话才有存在的价值,你自身并不存在。 这个嘲弄的声音也许正来自切·格瓦拉。

《他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谁有这篇文章?

4. 什么是博客?

博客是一个定期更新的网站或网页。可以用于个人用途或满足业务需求,其内容以相反的时间顺序显示(较新的内容首先出现)。博客是一种网站,其中内容以相反的时间顺序显示(较新的内容首先出现)。博客内容通常采用条目或“博客文章”的形式。典型的网站本质上是静态的,其中内容按页面组织,并且不经常更新。而博客是动态的,并且通常会经常更新。一些博客每天发表多篇新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