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全国多地丰富政策“工具箱”

2024-05-15

1. 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全国多地丰富政策“工具箱”

多措并举、加大供给,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实招良策,也是解决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有效路径和措施。人民网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以北京为例,今年全市计划安排租赁住宅用地300公顷,其中集租房、公租房各150公顷,较去年分别增加100公顷、70公顷,并持续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主体、多渠道增加有效供应,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
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积极引导多主体、多途径的多元化实施模式改革,综合利用现有土地一级开发、集体土地入市、存量资源改造、闲置房屋盘活等方式拓宽供应渠道,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此外,北京还将构建“房地联动、一地一策”机制,即根据不同地块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土地竞买或房屋销售条件,如设定地价上限、竞政府共有产权份额、竞建高品质住宅、竞建人才公租房、竞企业自持房屋比例、执行差异化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制定优先购房顺序等,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对于人口流入多、住房供应短缺、房价过高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未来要解决外来人口住房问题应建立“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体系。“租赁住房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化的长租公寓;还有一种是公共租赁住房,包括保障性住房。”他说。
对此,杨伟民建议,特大和超大城市要更多建立一些共有产权商品住房,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时,也可以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当前,政策性租赁住房已经成为各地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重点。
“十四五”时期,广州将通过统筹配置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以及人才公寓等住房供给,通过城市更新可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5万套,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6月初,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的通知》,要求在深圳从事住房租赁经营的企业,应开立银行专户,用于收取承租人押金及租金,被监管资金不得随意使用。据悉,新规自6月11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将有效规范住房租赁企业经营,维护住房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
辽宁省沈阳市房产局局长陈杰也于近日公开表示,沈阳市今年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全年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着重向新市民、青年人和及重点产业、基础公共服务行业人群倾斜,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障碍问题。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目前大城市的住房问题主要集中在新市民、年轻人,因为,经过‘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计划,兜底式的住房保障,基本上解决了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既然纳入保障,各方面的资金要形成激励效应、撬动效应,‘四两拨千斤’,鼓励市场资金进入。”在李宇嘉看来,在政府的规划、土地、税收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后,要切实做到降低成本。
“建议通过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定向扩大租赁住房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通过补贴或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市场化力量建设运营,这些房源的成本和租金也会相对较低。”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向人民网财经表示。

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全国多地丰富政策“工具箱”

2. 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 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三大工具”

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23日获悉,银行间市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银行间类REITs等“三大工具”首批三单试点项目已完成注册,规模合计40亿元,将支持南京、成都等地区1500多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盘活资产,为银行间市场助力新市民和青年群体“住有所居”探索新路径。
据了解,为多方位助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着力支持民生保障的重点领域,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易商协会此次组织创新推出“三大工具”有三大特点,即:“强资产”,盘活存量为直接融资赋能;“拓渠道”,丰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企业融资选择;“扩产品”,探索权益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新渠道。
对于银行间市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记者了解到,资产担保债券是国际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结构化融资工具,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结构化产品体系下,交易商协会试点推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依托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准不动产等资产信用,通过资产抵质押、结构化技术等交易结构,加之主体和资产“双重追索”机制,为民营、小微等企业盘活资产、实现融资提供增信,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更好地服务稳主体保就业。
据介绍,南京软件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定向保障性住房租赁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为江苏银行、建设银行,注册金额10亿元,拟发行金额3.13亿元,期限3年,是首批试点的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担保方式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抵押,支持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700余套租赁住房盘活存量,有效惠及1000余人。
业内人士指出,交易商协会坚持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动制度、机制和产品创新,着力落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保障性租赁住房或成为2022年新亮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从自身规划出发,积极把握此类机会。

3. 银保监会:坚持租购并举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5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意见提出,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意见表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城市发展的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大力支持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
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绿色债券,妥善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市场建设,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意见还指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城市功能提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依法依规支持城市更新项目,鼓励试点先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功能提升。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以及现代化物流体系、便民生活圈网点、步行街改造提升、城市停车设施等提供金融支持,保障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意见强调,严守风险底线。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坚持审慎合规经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科学规划论证的项目。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禁银行保险机构配合地方政府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及时跟踪掌握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有关举措,密切关注相关业务发展及风险,适时调整完善工作措施。对银行保险机构经营中的不审慎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有力监管措施。

银保监会:坚持租购并举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4. 银保监会:坚持租购并举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5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意见提出,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意见表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城市发展的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大力支持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
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绿色债券,妥善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市场建设,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意见还指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城市功能提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依法依规支持城市更新项目,鼓励试点先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功能提升。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以及现代化物流体系、便民生活圈网点、步行街改造提升、城市停车设施等提供金融支持,保障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意见强调,严守风险底线。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坚持审慎合规经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科学规划论证的项目。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禁银行保险机构配合地方政府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及时跟踪掌握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有关举措,密切关注相关业务发展及风险,适时调整完善工作措施。对银行保险机构经营中的不审慎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有力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