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群体心理学管理“乌合之众?

2024-05-14

1. 如何利用群体心理学管理“乌合之众?

有时候身处人群之中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会发生踩踏这样的伤亡事故。但是,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BBC英伦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首先,我们都觉得人群是盲目的、松散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人群管理社会心理学专家杜利(John Drury)说:“人群与个体一样具有心理独特性。”心理学家和灾难专家的研究表明,在突发事件中,往往会展现出人群的集体特征。了解了这个特征之后,我们才能确定人群在特定情况下是如何合作和适应的。比如,从2005年伦敦爆炸事件的幸存者访谈中,杜利和他的同事发现,人们在骚乱中其实是会互相帮助,彼此安慰的。杜利认为,重要的是不要瓦解这种人群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因为群体特征可以取代其他结盟方式,比如,把人群分成宗教或者种族群体,对管理是没有帮助的。
其次,管理人群的关键,是要了解特定人群的特殊规律。在朋克和金属乐的演出中,场地中央人多的地方,歌迷们经常会随着音乐“冲撞”周围的人群。他们的身体里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正是这个逻辑阻止了歌迷们互相踩踏。值得注意的是,歌迷们在狂舞和互相冲撞的时候,始终保持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人群安全管理者知道,那些狂舞的人群,有他们自己的规则。”但如果是没有经验的安全人员,他不理解现场的情况,会觉得这种行为很危险,并采取武力干预,就可能导致人群变得危险。
此外,文章说,很多时候,最好的管理方法往往是一开始没想到的。比如,英国纽卡斯尔的一所学校有个问题,每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学生们都要从各个方向经过走廊走到楼下,造成过道拥堵不堪。学校打算扩大走廊,避免拥挤。但是,有一个智能空间团队提出了更简单的建议,取消下课铃,一旦教师有了几分钟的弹性时间,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下课。很快,学校的走廊就变得通畅了。所以,识别出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对人群管理有帮助。

如何利用群体心理学管理“乌合之众?

2.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拜读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古斯塔夫・ 勒庞 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 集体行为 的作用以及对 社会心理学 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这本书主要分三卷,其一:群体心理,其二:群体的观点和信念,其三:不同群体的分类和描述
  
 作为中国人,第一二卷深度即可,三卷没有什么实质的用处
  
 整本书分析的很深刻。从群体的基础形成,到群体的特点观念,影响因素,直至领导的劝说手法,把成为群体的存在的现实一一写出,淋漓尽致。
  
 也许看完这本书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面对现实去印对,还是显得比较碎片化,这篇文章就从身边开始,从社会上的现象和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表述其中的知识点。
  
 其一:群体的开始形成
  
 书中明确讲述了群体的逐渐形成的路线
  
 首先一定是 共同心理特征 。广场上有很多人,他们是一群人,但是不是群体,缺乏这个共同心理特征。
  
 共同心理特征的拥有,比如传销,抛出暴富的口号,内心驱动如此的人就会欣然所往;比如创业型公司,那些内心驱动是赚钱拼事业的人也会融入。
  
 书本有段话说非常透彻
  
 这种利益相关的思想分为:钱,荣誉,名声等等
  
 比如二战时期纳粹引导其人民的就是荣誉,高贵的日耳曼民族,然后把剥夺来的钱财分给民众,使得他们看到这样一个现实
  
 拥有了如此,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即 无意识 
  
 而与无意识想反的就是理性。
  
 书中说:
  
 由这种观点,可以看出,人类身上的无意识是天然存在,而且人大部分的人都是无意识呈现的时间远远超过理性时间,所以进入无意识状态也是有迹可循的。
  
 群体受到无意识行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停止理性思考和丧失一切理性思考能力。
  
 逐渐地,处于群体的个体,其行为,思想会一致,存在身上原有的意识性和个性就会逐渐褪去而不复存在
  
 正如书中说:
  
 根据群体形成两点,可以看到,无论什么样的个体都可以成为它的组成部分,部分性别,职业等
  
 其二:群体的特征
  
 书中讲述到三个特征
  
 第一个:个体,独处时和群处时的表现
  
 当某个个体独时,可能胆小,犹豫不决,而当处于群体时,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大部分时候被无意识掩盖而没有能发现
  
 第二个:传染效应
  
 关于传染,很常见,例如一个公司里面很少发一些消极的消息,在某个人情绪出现不稳定时也会及时去制止,因为会蔓延到所有的人,直至整个公司都处于这种状态。而发布一些好的消息也会如此,管理层人员都懂这个理论点
  
 而传销里面应用的更加透彻,相对于公司,传销整个场所的人完全无意识的,被洗脑引导,这样情况就是群体的第三个特征
  
 第三个:完全无意识,被催眠
  
 书中说:
  
 进入这种境界后,这个群体完全无意识被控制,此时才刚刚开始!
  
 
  
  
 其三:领导和群体的演绎
  
 根据上面提到的:
  
 关于群体的几大表现:
  
 1.群体的冲动性,易变性及易怒型
  
 2.群体具有轻信的倾向并且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服从集体命运的特征)
  
 3.群体情感的夸张性以及率直性
  
 4.群体的狭隘性,专制性以及保守性
  
 5.群体的品行。群体在不同暗示力量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品行是两种极端的表现
  
 这几大特点存在总之于无意识,愚昧,受制等
  
 而只要避开: 群体往往无法容忍质疑和未知着两样事物 
  
 给予领导的手法即可
  
 关于群体领导的及其劝说的手法
  
  主张,重复,传染 
  
 纯粹的主张,免于所有推理论证和证据,是让思维进入群体头脑里面最可靠的方式,主张越简明扼要,论证和证据出现的机会就越少,承载的分量就越大。如此这般,然后在持续的重复,使得群体在某个环境中耳濡目染而付诸于行动。
  
 在演绎的过程中,领导者不断地给群体输入一些观点,带动整个群体的情绪即可
  
 为什么带动情绪呢?
  
 心理学上说:情绪是能够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
  
 而我们生活中,戏剧的表演尤为明显,全体观众同时都被一种情绪包围,其感染性和带动性可见一斑。这也是被成为第二大艺术伟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果输入的观点非真实的呢?也无碍
  
 这也是很多公司把前景描绘地如何好输入给员工,带动他们的情绪,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去行动。
  
 而书中提到的决定群体观点和信仰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其种族因素,传统因素,时间因素,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归根于 不同文化下的人性需求。 
  
 从辩证法来看,不能说无意识没有一点用处,如同勒庞所说:
  
  对于支配群体行为的大多数都是无意识行为,而非推理和思考这一点,我们不应该老师怨声载道。某些情况下,如果人类时刻在度量和思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那么我们的星球根本不会出现文明,人类也创造不了历史。 
  
 非常棒的一本书,关于群体心理学分析的非常透彻,虽然文化差异不同,但是我们中国人可以用其可取之处,受益无穷
  
 在书本还提到关于教育,提到的两大弊端应对中国教育也非常的准确
  
  其一:  缺乏的人生经历,而这些经历会让人在洞穿人性和不同事物上有一定的敏感和精确性,除此之外,还会掌握解决事情的不同方法 
  
  其二:在自身的工作领域上总是接二连三地遭受挫折。这些挫折将是导致你们心灵长时间受到创伤的原因,甚至会使他们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实践和学习的相辅相成,才能把知识发挥到最大的力量,总结和理顺了基础的理论点,实践的时候继续拜读

3. 《乌合之众》: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学

这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对群体的认知。众所周知,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生活方式就是群居生活。人们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抵御外界的一些危险。所以,这些也让我们一直对群体的力量,深信不疑。
  
 群体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团结一致、激情、活力的代名词。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这个词,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一个群体典型的心理特征是:无论组成的群体个人是谁,一旦形成了一个群体,个体的自觉人格就会消失,所有人都会转向一种集体心理。 
  
 一个人私下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表现,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因为集体心理的出现,能削弱个体的智力和个性,做出与他独处时,完全不相符的感受、思考和行动。这也导致了,群体将拥有共同平庸的品质,实现不了高智慧的行动。
  
 群体的第一个特征是:群体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光从数量上看,是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很强的力量,但也因为人们数量众多,没办法统一承担责任,因此,约束着个人的那种责任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群体的第二个特征是:在群体中,每一种情绪和行为,都可以互相传染,这种传染程度,可以让个体自身产生巨大勇气,毫无顾忌的为集体的某种利益,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
  
 群体的第三个特征是:群体中的个体,他们会受集体中的某种暗示,服从于群体中最具威望的人,像是被催眠一样,失去了自我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与平时习惯相反的行为。至于最终行为的好坏,取决于“暗示”的性质好坏。
  
 因为话语是有力量的,运用适当的词语、惯用语,灵活使用,群体就会更容易接受暗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不过,有些词语只有在某些时刻拥有意义,群体并不会全部接受,他们会在特定时刻,赋予某些词语意义。
  
 群体的第四个特征是:群体极度轻信,也不关心事实。这就使得一些梦幻人物的传说,更容易传播,群体经由暗示和传染后,会出现一种集体幻觉,事情在群体的想象中,发生很大的扭曲,最后,所有人都把一场幻觉,信以为真。
  
 历史人物在数千年、数百年的人们渲染下,他们的传说,也会逐渐被改变。相同的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时期背景下,会被人们描述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例如:拿破仑的传说,在50年里不断被修改。
  
 群体的第五个特征是:容易走极端,拥有夸张情绪,也很容易被夸张情绪所打动,做出过激行为。在情绪方面,群体要么非常暴力,表现出很强烈的愤恨;要么表现出完美的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美好品德。
  
 从以上群体的几个特征中可以看出,一个群体的特征,其实和原始人类的特征非常相似,都不受大脑所控,都是由外界接收到的刺激因素决定,做出反应。这也解释了历史中,那一场场血流成河的革命,以及众多英雄主义的形成原因。
  
  
 说完了群体的特征,群体的整体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上的一些大动荡,基本都是观念变革的结果。书中,把这些观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那些,稍纵即逝的观念,例如某个人的话、某个信念;第二类是一些基本观念,例如环境、法律、社会观等一些稳定性观念。
  
 其次,有一件事情,我们必须了解,每一种文明,都是少数基本观念的结果,这些观念很少被更新。书中提到:一种观念想要被人们所接受,就必须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经历最彻底的改变,才能流行起来,影响我们的言行。
  
 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的渗透进群体的脑海中,固定下来才可以。因为群体是保守的,信奉传统,对新鲜事物感到恐惧,所以除非某些观念,涉及到种族遗传的需要,不得不去改变时,才会被群体接受。
  
 这也让我想到了如今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平等、自由的来之不易。不同的民族,需要根据不同的民族性格,建立不同的制度,与之对应的是,制度都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改变它也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这就是书名《乌合之众》的来源吧,也是群体的悲哀。“群体”这个词,在书中,被冠以了各种不好的形象,书里多次强调,一旦身陷群体之中,无论你有多高的智力、多强的能力、多好的性格,都会变成愚蠢群体中的一员。
  
 但即便如此,我们人类也依然脱离不了这个世界,小到组织,中到社会,大到国家,我们都无法离开群体,独立生存。这也看到了我们做为个体的弱小,容易随波逐流,如果不时常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就会被群体带离自己的轨道,失去理性。

《乌合之众》: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学

4. 《乌合之众》-群体的心理

前言: 
  
 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群体心理。如果你正在从事管理相关的工作,并想要了解群体的存在逻辑、运作方式及特征,建议阅读此书,能增加对群体更多的了解。
  
  内容: 
  
 任何群体都是需要一个神或上帝领导,群体的行为和思考是没有意识的,在智力上,处于群体中的个人,智力也会被降低,受到断言、重复、暗示、传染的影响,会导致无法控制和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而群体相对于个体而言,总是会表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认为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归因于群体是无名氏,无需承担责任,所以群体容易表露违法、强破坏性的一面。而改变群体行为和思考的最有用的办法是用一个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
  
  具体笔记: 
  
 1、在群体中,个人有意识的行为,会逐渐被无意识行为取代,或者说有意识行为发挥的作用很小很小。比如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一些隐藏的动机所造成的结果,
  
 2、人们在智力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但在本能和情感方面是比较相似的。在群体中,个人的才智是被削弱的,个性也是被削弱的,个人会被带入一种状态,失去独立的人格意识
  
 3、群体相对于个体而言,它更容易拥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可归结于群体是无名氏,无需承担责任,没有思考和推理能力,这就使他们没有畏惧,觉得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能的,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4、传染的现象存在、也易于接受暗示
  
 5、在智力上,群体总是会比孤立的个人低,但是从感情上和群体的行动上看,表现会比个人好。
  
 6、孤立的个人可以控制、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但群体却没有这种能力
  
 7、刺激群体想象力最有用的办法是用一个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由此可以知道,影响民众想象力的不是真实事件的本身,而是引起人们注意力的方式
  
 8、不管群众需要什么,他们首先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上帝,一个神
  
 9、在感情与理性的冲突中,感情总是没有失败过
  
 10、信仰是 人类支配的所有力量当中,最为惊人的。
  
 11、断言、重复、传染使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得到普及
  
 12、名望可以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名望是有许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成功。
  
  借鉴 
  
 那在团队管理上,我们是否有所借鉴的地方呢?我总结了几点,用以抛砖引玉
  
 第一,我们要意识到一点,公司也是一个群体,很多创业公司或刚提升做管理的人们,特别是互联网公司,都崇尚于扁平化管理,管理者喜欢跟员工打成一片,其实是有一定误导的,要相信是群体就需要“上帝”的领导,这样也许更能提高效率。
  
 第二,群体的智力是较低的,情感是高于理性的,导致意见很容易被断言、传染、重复和暗示,所以在一些重大决策和判断时,不能一味的听从群体的意见,而要更理性,有原则的去分析。
  
 第三,公司的群体是有破坏性的,他们想象、猜测公司的制度,断言管理者的行为,做法,很容易就传染和暗示给团队
  
 第四,要改变群体的意见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是情感化的,用再多的数据和理性去说服也终将会无功而返,所以面对最好的方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者可以用一个惊人的鲜明形象去改变

5. 群体心理学-《乌合之众》

                             
         就在月初,因“虞书欣事件”而上热搜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12日发微: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所疯狂所淹没。此段就选自古斯塔夫.庞勒的《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对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深层次的剖析,从群众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历史和当今的社会现象和事件。作者语言辛辣,观点极端,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天才般的洞见,从而给我们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毁三观”的思想享受。
          尽管时代在进步,个人的道德、逻辑、理性较于作者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一旦形成了群体,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并不比19世纪的群体进步多少,因为影响群体智慧的不是单个人的智慧,而是人们无意识的本性行为。一如现如今各大“追星脑残粉”群体。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群体中积累起来的只有愚蠢的智慧,而非天才的智慧。
  (1)群体完成不了高智商的工作;(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第二卷-群体的观念和信念
  (1)群体的领袖;(2)群体的行为方式;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征,如:犯罪群体
        读完后就一个感受,群体的智慧,不一定比我们自己的见解高明多少,这本书也是一个警示: 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群体之中,要最大可能的保持理性,既要融入群体,又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盲目从众!

群体心理学-《乌合之众》

6.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一个种族的所有个体因为遗传而得到的共同特征的总和,构成了该种族的灵魂。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因为从属于一个流派,就意味着会接受该流派的偏见和成见。    能够治理人的,是观念、情感和风俗,他们是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东西。   群体对理性一窍不通,相反,他们却精于行动。 
                                           仅仅通过描绘一个人的罪行,是无法了解他的心理构成的。    人们永远都不会根据存粹理性的要求去行事。    有些想法,有些事情,只有在个体成为群体时,才会涌现出来,或者转化为行动。   在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在智力上可能存在一个深渊,但从性格和信仰角度来看,差别经常很小,甚至不存在。
   群体添加的,不是智力,而是平庸。所以群体在智力上是比个体更低。    群体是匿名的,因此也是不负责的。一直控制住个体的责任感,会完全消失。所以,他会特别容易放纵自己。    一个在一定时间内沉浸到一个行动的群体中的个体,很快就会进入一种特别的状态,与被催眠者被完全吸引、诱导的状态非常相似。   从属于群体的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再具有意识,可以通过暗示去指挥。所以群体中的个体就像沙子中的一粒,随风吹起。
    群体的特征:冲动、易怒、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缺乏批评精神和判断、情感夸张过度以及其他特征。不可能对他们来说不存在。看不到矛盾。    让群体感到震撼的人,是一些传奇的英雄,而非真实的英雄。所有最不真实的事,往往是最能震撼人的。
    每个文明,都产生一小部分根本性的理念,它们很少更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巨大河流中的水来代表;而临时观念,则是小小的浪花,总是在变化,在表面骚动,而且,尽管没有真正的重要性,却比河流本身的运动还要显眼。 
   在群体那里,友善很快就变成崇拜,讨厌很快就转化为仇恨。   说一个人有宗教性,并不仅仅因为他崇拜一个神灵,而是当他将自己神智的所有能力,自己意志的所有力量,自己狂热的所有热情,都服从于一种事业,或者一个人,任其成为自己情感和行为的目标和向导。   群体不再愿意听到曾经长时间压制他们的一些词。
   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人所从事的两大工作就是,先创造出一个自成一体的传统,然后,当这些传统不再有益处之后,将它们毁掉。没有稳定的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缓慢的消灭,就没有进步。
   制度可以弥补社会的缺陷,民众的进步源自宪法和政府的完善,社会可以通过法令,得到一步步的改进。   制度是观念、情感和风俗的产物。   一个民族被治理,不是根据他们一时的想法,而是他们的性格所要求的。    教育既不让人变得更道德,也不让人更幸福。    教育并不改变人的本能和遗传下来的激情,一旦不好好引导,不仅无用,反而有害得多。    在脑子里存储那么多的碎片,绝对是没有用处的。     至少十分之九的人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付出,浪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好多年,而且是高效率的、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年度。    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预测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理性和论证,面对一些词语和口号,是无能为力的。    词语只拥有流动性、过渡性的意义,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到另一民族,意义都会产生变化。    语言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只需要一些选择得当的词语,就可以让人接受最可恶的事情。   从文明的曙光开始,人类就一直受到幻想的影响。    没有幻想,人走不出原始的野蛮时代,没有幻想,人将很快再次回到原始和野蛮。也许,它们只是一些幻想,但是,正是我们梦想的产物刺激人们创造了所有艺术的辉煌和文明的伟大。    人民演变的伟大动因,从来都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你可以试一试,用逻辑推理去说服原始人,野蛮人,或者孩子,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论证方式几乎没有价值。    人类的理性没有能够像幻想一样,带来刺激和勇敢,引领人类走上文明之路。 
   在人群中,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的意志是核心,围绕着它,意识可以形成,相互认同。群体是不能没有主人的羊群。    跟动物一样,人的天性喜欢模仿。    是智力在引导世界,但是,智力实在是从太遥远的地方在引导世界。   事实上,威望是一个个体、一部作品,或一种教理对我们的迷惑。   具有威望的人、思想或事,会通过传染的途径马上被模仿。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信仰的终结。   当一种宏大的信仰的价值开始被讨论之时,它就已经注定要消亡了。    宗教所许诺的幸福理想,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实现,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 
   群体分为异质的群体、同质的群体。    异质群体 :包括匿名之众(大街上的人群);非匿名之众(评审团、议会等)。    同质群体 :包括宗派(政治、宗教派别),等级集团(军事、教会、劳工群体),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7.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深度剖析群体心理入门书

《乌合之众》这本书,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可真正开始阅读却一直拖拖拉拉,直到今天才全部看完。
  
 看过之后,对于成语“乌合之众”,对于群体的认识,对于自我的反省,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笑。
  
 不愧是被誉为"改变世界的20本书",它把个体、群体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详细介绍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同时深入浅出得剖析其中原因,在代入我们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令人受益匪浅。
  
 它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细细思索的好书。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特指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用来形容群体,真的是在合适不过了。
  
 同时,《乌合之众》这本书里指代的“群体”,并不是单纯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如果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不叫群体,只能称为一群人;“群体”是指有共同目标的人,他们不需要出现在同一地点,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人们通过网络,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聊天工具、APP,就能自动自发得形成群体。
  
 书中汇总了人在这样的群体之中的特征:
  
  第一,低智,甚至反智。 
  
 人一旦深处人群中,就感觉自动放弃了思考的权利,“群体无意识”,是这本书最基本的观点。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野蛮人。
  
 推理、逻辑、智力,这些有意识的“理性”因素,统统下线,
  
 在群体之中,没有个人,只有共同的目的,它主宰一切,甚至摧毁一切。
  
 所以在群体中的人,在这书中被称为最卑劣……
  
 我在其中获得的反思是,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尽可能地多读书,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偶尔跳出群体束缚,去其他的地方看看,见识得越多,能抵御的外界影响会相对来说小一点。
  
  第二,高自信,甚至盲目自信。 
  
 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因为身在群体之中,法不责众,导致个人责任感缺失,所以为所欲为,或者自认为其他人会见义勇为,而导致所有人都毫无作为。
  
 这点尤其可怕,自信或许是好事情,但是过分的自信就是自负,是走向灭亡的标志了。
  
  第三,情绪化,甚至一点就着,极易被煽动。 
  
 (哈,说到这些,我特别怀疑这些都是在形容川建国同志的粉丝。)
  
 所有的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交叉感染,被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自己拥有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所有特点交叉形成完美闭环,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形成的巨大破坏力,只有群体被分化,被消解,才能得以平息。
  
 以上这些特点造就了群体之中的个体,他们走向了最不可思议的极端——最崇高或者最卑劣,最正义或者最邪恶。
  
 我甚至有些害怕进入群体了,但是了解群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平常没有注意的事情,有人试图操纵群体,却被群体的力量反噬自身;而有的人顺应群体的力量,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新生活。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这本书带我们走进群体心理学中,发现我们自身的短板和弱项,带我们更深层次得了解群体,分析群体所作所为中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群体就像流水,我们每个人就是其中的水滴,或许我们是大家都是在随波逐流,引导不了流水是往好的方向流,还是往坏的方向流,但是希望能有机会跳出群体,审视自己,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End。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深度剖析群体心理入门书

8. 十分钟读《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此处所说的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整体,指的是受某一事件、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了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人。
  
 群体中的个人具有一人独处时所没有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人们一眼就能把他们分辨出来,作者勒庞把这种区别于他人的东西叫做“群体精神统一律”,也就是群体的精神灵魂。人一加入群体,原先的个性就会消失,他不再独立思考,而是随大流,无意识占上风,智力程度减弱,很难做出明智的事情。
  
 我们所进入的时期将真正成为群体时代。群体不擅讲理,却善于行动。
  
  群体的心理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个人在失去自己有意识的个性时,会服从引导者的心理暗示,做出与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完全不同的事情,
  
 只要它属于有组织的群体中的一员,他就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劣于独处的个人。
  
 独处的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反应能力,而群体却缺乏这种能力。
  
 集体观察室错误率最高的,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别人。
  
 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群体只拥有简单和极端的感情,他们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被暗示给他们的意见、主张和信仰,把它们当做是绝对正确或是完全错误的东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他们很快就对混乱感到厌倦,本能地走向奴性。
  
 如果说群体常常服从低劣的本能,有时也可以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群体不懂得推理,毫无批评精神,也就是说,他们分不清是非,不能对事情作出正确判断。
  
 所以一件事,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
  
 那么如何才能给群体的想象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绝对不是通过他们的智慧或理智,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论证的办法,不是用雄辩的演说聚起民众去进攻杀害凯撒的敌人,而是手指凯撒的遗体,向众人朗读他的遗嘱。
  
 所以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群体的所有信仰都采用宗教形式。
  
 他们崇拜心目中的崇高者,害怕他身上所谓的传奇力量,盲目地服从命令,缺乏分析这些心信条的能力,只想着传播他们。
  
 创造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都懂得如何让群体产生这种狂热的感情。
  
 对群体来说,必须要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群体的主张和与信念 
  
 决定主张和信念的因素分为两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让群体接受某些信念而不让别的信念渗透。直接因素是指与这种长期工作重叠的因素,没有这种长期的工作,直接因素就不会有结果。
  
 在间接因素当中,有的是普遍的,在群体的所有信念和主张中都能找到,如种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
  
 事实上,起作用的并不是制度,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制度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影响群体精神的,是幻想和词语。
  
 词语的威力太强大了,只要好好选择,就可以给最讨厌的东西取个好名,让大家都接受。
  
 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谁让他们产生幻想,谁就能轻易的主宰他们。谁试图破灭他们的幻想,谁就将永远成为他们的敌人。
  
 要说服群体,首先必须察觉到他们被激起的感情,假装与之分享,然后试着去修改它,已粗略组合的方式,唤起某些富有暗示意义的形象。必要的时候要懂得半路这回,尤其要随时猜测他们所产生的感情。必须根据演说的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措辞,这会大大好过事先经过思考和准备的演讲。
  
 大部分的人,尤其是普通民众,除了自己的专业,对事情并没有一个明确、理性的看法。他们不知道如何行动,领袖就是他们的带路人。
  
 我们可以吧领导阶级作一个明确的划分。第一类是强有力的人,意志坚强,但持续的时间很短。粗暴、大胆、勇敢,尤其是擅长指挥突击战,带领大家冒着危险往前冲。第二类领导者,意志持久,尽管看起来没有那么神气,但影响要大得多。他们往往是宗教创始人或是创造了丰功伟绩的人。
  
 领袖起作用的方式:断言、重复和感染。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在本书研究过的那些因素的影响下,有两类人群可以变成有组织的人群或者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在这些有组织的群体中,我们作如下分类:
  
 异质性群体
  
 A无名称(比如街头人群)
  
 B有名称(陪审团、议会等)
  
 同质性群体
  
 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
  
 B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工人等)
  
 C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种族的精神越是强大,群体的次要特征越不明显。
  
 本书只讨论异质性群体。
  
 所谓犯罪的群体,其普遍特征,正如我们在所有群体中发现的那样:容易受到暗示、轻信、多变、情绪好坏都很极端、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道德等等。
  
 当受到暗示的影响后,他们就像上文所提到的人一样,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爱国的事情,他们其实扮演者双重角色:法官和刽子手,却丝毫不认为这是在犯罪。
  
 此处只对两种群体进行分析。
  
 重罪法庭的陪审团,辩护人用不着让陪审团的所有成员都改变主张,只需针对能左右大家一件的领头者,如同在所有的群体当中一样,总是有一小部分人在起带头作用。
  
 我们害怕群体的力量,但某些身份团体的权利更可怕。前者可以被说服,后者绝对不会让步。
  
 对于选民群体,选民很在意候选人是否为满足自己的野心和虚荣而不惜用最肉麻的话来奉承他们,不假思索的向他们许诺最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选民是工人,就大骂他们的老板一番,怎么骂都不为过,对于竞争对手,那就要设法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的方法,把他说成是天下最大的坏蛋,让大家都知道他罪恶滔天。口头纲领再怎么夸大都不会过分,再宏伟的改革也可以毫不畏惧地允诺,这些夸夸其谈当时会起很大的作用,至于将来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