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对我国的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有何借鉴

2024-04-29

1. 海尔对我国的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有何借鉴

其实阁下不能直接去思考海尔直接投资的方式是否能够借鉴,而是海尔为什么能够直接投资,以及怎样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能够适应海外直接投资。
第一,海尔的品牌号召力和自身企业管理
第二,稳定上升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本土制造与就业机会
第四,管理营销制造本土化
第五,经销商的选择与合作
第六,关税成本更低,价格更具有优势
通过这些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资本运营、品牌营销、市场扩展以及政治交易等方面,海尔是能够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通过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以及产品市场化推广营销优势。海尔的综合成本低,而市场占有率高,顾客认知价值高,从而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利润源,从而不断推进海尔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海尔对我国的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有何借鉴

2. 海尔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海尔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就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抓住消费者的心,就掌握了市场!
下面说一下海尔营销的演变历程:
狠抓产品质量(事件:张瑞敏当众砸冰箱)----狠抓售后服务(事件:海尔打出星级售后服务的口号)----大力推广专卖店经营模式(事件:在全国雨后春笋般地建立海尔专卖店)---大力开发新品(事件:建立海尔研究院,并先后推出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和个性产品)---狂轰滥炸"地毯式"广告宣传(事件:中央多套的黄金时段广告,花样翻新的促销活动)---进军国际市场(事件:在国外建厂,在国外成立销售中心).......关于海尔,这里说不完,太多的行业领先模式,太多的先进理念!
但我们可以从海尔的成功之路中,领悟很多东西,以下是我个人的体会;
1,工作中及考虑问题时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学会转变思维!
2,凡事(比如做一个市场,再比如开一个店)要精耕细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
3,工作或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海尔的工作用语"日事日毕...马上行动..."!

3. 海尔竞争优势的背后是什么在起支持作用?

海尔现在采用平台化管理,人单合一。

2019年12月26日在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暨第六个发展阶段战略主题和第四代企业文化发布仪式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与海尔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杨绵绵,海尔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武克松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开启了第六个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阶段。
2019年10月25日,青岛第一只科创板新股“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证券简称“海尔生物”,证券代码“688139”。

品牌介绍:
2020年6月30日,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WPP与品牌资产研究专家凯度集团(Kantar)联合发布了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海尔以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百强,全球排名较去年提升21位,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生态品牌持续引领。同时,海尔还获得BrandZ授予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奖。该奖项旨在表彰海尔在全球品牌进化方面的标杆引领。

海尔竞争优势的背后是什么在起支持作用?

4. 海尔公司发展历程中做了哪些战略选择,实施了哪些战略,你对这些战略选择有何评价?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下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采取多元化战略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影响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实施多元化战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采取多元化战略,那么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和实施多元化战略呢?第一,企业要有正确的多元化的动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应该是为了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减少多元化决策的盲目性,使其多元化的投资决策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利益。这些管理者可能在以前的经营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因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自我膨胀的感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在各个领域都能取得成功,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当某些领域出现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时,他们便会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进入该领域开展经营活动的决策。企业缺乏约束机制的现状又使他们的决策往往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使企业开始迈出错误的一步。第二,确定战略目标——多元化经营成功的起点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而且指导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明确的多元化经营目标,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总的来说,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可分为:加速企业成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加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这4个目标对企业的含义是迥然不同的,第一种目标强调的是企业资产,经营和盈利规模的扩大,而并不赋予企业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第二种目标是基于各产业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能扩展到现有产业之外并得到充分利用;第三种目标是公司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最终加强其核心竞争力;第四种目标就是要在恰当的时候,将企业引入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脱离原来、趋于饱和、衰退的行业。第三,选择战略模式——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 不同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若经营者盲目采用不符合企业实力的多元化战略模式,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而且不利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可见,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掌握每种多元化模式的利弊及其使用条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一般认为,多元化的战略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中心多样化、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联合多样化。 1.中心多样化,它是一种增加与企业目前的产品或服务相类似的新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其特点在于新行业与主业有较强的相关性,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发展。缺点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适用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上升阶段时。 2.垂直一体化,它是一种向上下游两个行业扩展企业目前业务的增长战略。其优点在于降低成本,开发新的市场机会,扩大经营领域。缺点是行业盈利性较低,退出障碍高。适于高度多样化,客户的分散程度较低,新产品占整个销售额的百分比较低的企业。 3.水平一体化,它是一种收购企业的竞争对手的增长战略,通常是通过企业购并实现的。其优点在于易于稳定顾客群。缺点是企业向其他行业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适用于具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以及稳固的核心能力的企业。 4.联合多样化,它是一种能够增加与企业目前的产品或服务显著不同的新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其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资源,开拓市场,增强企业实力。缺点是造成企业规模庞大与管理困难。适用于具有生产、资金、技术、管理等能力优势的企业。 第四,企业必须拥有必备的资源和实力,并在某一产业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企业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实力,进行科学论证,从资源潜力、市场占有率、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绝不能盲目推行多元化经营。因为企业在多元化发展领域由创始到形成利润增长点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企业只有保持足够的资源投入,才能支撑到企业利润增长的实现。这些实力主要包括人、财、物的连续投入能力,技术上的生产、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扩展新产品新市场领域的能力。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当某种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25%时,企业便有了影响市场的相当实力,而当达到35%时,企业就几乎可以左右市场,主导价格,进而能获得超出平均利润的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企业只有在行业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时,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优势。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一味的追求经营的多元化,其结果不仅不会降低风险,反而有可能因分散投资资源和降解企业原有实力而增大风险。在市场适应能力方面,企业由于实行多元化经营,开发外业产品,从投入市场开始,到产品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必须具备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价格、不同产品之间的平衡能力、不同的产品差别能力、不同的销售网络及不同的营销策略等多方位的适应性和内在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外业产品短期内的市场适应能力并逐步提高利润水平。 第五,企业应当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实施多元化经营,不仅需要有资源优势,还应当有管理优势,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推进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问题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先进的企业管理不仅要求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而且要不断改善和优化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以适应变化的需要。要防止企业规模扩大后可能出现的“大企业病”,避免因企业组织结构缺陷导致企业步向衰退,必须根据企业规模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时、恰当地调整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青岛海尔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组织结构,将直线职能制向事业部制不断推进,适应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第六,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应做到市场上相关、技术上的协调 多元化经营要注意发挥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的基础是产业间的关联性,产业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的核心技术或共同的市场上。许多实践研究表明,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如果进入一个与原来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的话,其赢利能力要高于进入非相关产业经营的企业。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在市场上具有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有效经验,才能有利于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否则,如果企业进入与企业原业务毫不相关的产业的话,需要配备一套新的销售力量,需要在新的市场上进行经验的积累,这在竞争激烈、市场变化频繁的环境下很难成功。此外,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还应注意技术上的相互协调,技术作为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首要因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产品如果在技术上相互协调,能够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则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使多元化经营产业获得优势而立足市场。 第七,企业应具有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将可能利用的市场机会转化为实际的盈利机会的关键,是多元化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独特性、不可仿制性、不可交易性和可扩展性等特征。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应是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运用、延伸和发挥。因此,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必须充分考虑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分析企业核心技术、营销能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向相关领域渗透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并研究判断其机会的大小和风险的高低。
回答时间:2011-10-23 23:50:45

5. 如何提升海尔竞争力,主要是面向国际的,更好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它的战略,经营特色等,最好详细点

  如何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的滞缓,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不足以借鉴。
  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重新评价和创造。
  受Enterprise IG 公司邀请,笔者参加了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品牌规划顾问公司、专家和香港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就如何应对目前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到来,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了现代企业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受与会者一些观点和思想的启发,关注国内企业,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的与会品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近期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滞缓的局面,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借鉴,必须通过重新评价和创造新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保留和开发新的客户和消费者。
  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讨论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别是对于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的企业必须将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而不是“窝里斗”。
  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这是加入世贸之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谈道,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劳;二是具有廉价的资源;三是有限的产品优势;四是关系网络优势。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这不能不说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得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也就是说,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要有这样的特点:没有市场可以买到;要有法律保护;资源本身与能力有互补性;具有组织性,不属于个人;有持续竞争力。 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附加值它隶属于一定的组织,并且有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的竞争力也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满足客户需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来自于新加坡的品牌管理顾问和学者,同时也是《亚洲品牌战略》和《高技术、高接触品牌化》两本畅销书的作者,Paul Temporal博士在研讨会上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未来竞争优势来自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而不是市场营销。其实,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实质就是在努力维系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企业的品牌得以延续和持久。Paul Temporal博士指出,品牌作为一种关系,是基于企业和客户之间相互信任的前提条件下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品牌管理的策略应该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化的。与客户培养和塑造一个感性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品牌关系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有知名度,让客户获得足够的信息能够充分地了解品牌;其次,要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尊重,和客户建立起友谊关系,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最后,由信任而生成对品牌的忠诚,客户和品牌之间转变为水乳交融的合作伙伴关系。
  品牌就等于客户,拥有客户才意味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国际著名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指标,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客户关系管理(CRM)能力,可从六个方面来加以衡量:(1)企业是不是把客户的信息作为战略性的资源来管理?(2)企业是否评估客户持续的价值?(3)企业如何定义和满足客户的期望?(4)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与客户的价值相匹配?(5)企业是否进行了跨部门的集成?(6)企业是否主动地管理客户的体验和感受?显然,这种能力与最终反映在企业品牌竞争力上的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是一致的。
  为什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会转向以满足客户需求程度为归宿?如今每一个竞争者都具备了模仿其竞争对手产品、服务、系统甚至整个过程的能力,持续保持一个品牌的差异性市场定位再也不像以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分销推广那样简单,更不能靠广告就可以长期维持一个品牌的形象。即传统的、单一的营销策略已难以奏效,而客户关系的培植具有惟一的不可替代性。
  国内刚刚开始流行的CRM管理还只是停留在IT行业进行广泛宣传和市场培育阶段,部分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CRM和品牌竞争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习惯将客户服务和品牌管理分开来的传统观念,将随着CRM软件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尤其是境外跨国公司的促动而转变,能否利用CRM满足客户需要将是衡量和提升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竞争实力的指标之一。
  三、信守承诺——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关键点
  如何给一个品牌建立一种信用,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此而付出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价格?世界著名的品牌与识别顾问公司亚太区域(Enterprise IG)的CEO Mike Murphy这样认为: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不是产品本身。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商品的金钱价值。品牌在今天已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商业社会品牌具有天然的所有权属性,它可以转变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产品则不能;另外,在信息化的社会,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强势品牌才能生存下去,而强势品牌则可以创造品牌忠诚。建立强势品牌依赖的基础就是信用。
  刚成长起来的本土品牌如何保证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忠诚、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户资源被跨国品牌掠夺?反思成长中的中国品牌,其致命弱点就是“轻于承诺,耽于信守”。加入WTO之后的本土企业,要增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这是我们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的第一步。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话:“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而以商业承诺为基石的品牌竞争力核心也必然是信用。入世后的中国市场,最终是一场没有终结的信誉的较量和品牌的角逐。张维迎教授曾多次提到,缺乏信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管理——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现代企业品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化莫测、难以控制的复杂多变的市场。香港Enterprise IG公司董事总经理Debora Chatwin女士指出,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的挑战使得企业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看到许多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单一品牌成长的过渡阶段,如联想、海尔、TCL、科龙、海信、美的等,基于单一产品结构成长起来的品牌已经延伸到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中,形成以母品牌为主体的品牌架构,原有的品牌识别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监管一套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则更具实质性的意义。包括改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界定企业品牌和专业品牌、事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及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品牌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虽然目前这些品牌管理深层的问题在国内还没有成为企业考虑品牌战略的焦点,但Debora Chatwin女士已经用跨国专业公司的案例向我们预示,中国入世之后企业品牌管理的重心将从视觉转向核心主体。从核心竞争力理论来分析,这是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长期考验。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性要素是企业自身的素质,内部条件比外部条件更具决定性影响,企业依赖强势品牌获取超额利润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决定了我们的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资金以及生产规模等被动性核心资源方面需要有一个综合平衡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企业里,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尚未真正形成。据国外一项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9位,管理水平居第36位。管理,这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资源正是中国企业最为欠缺的,而管理能力的缺乏,尤其是品牌管理经验和理论的欠缺所导致的能力的低下,更是阻碍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难以形成的关键。
  五、专业化——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企业品牌面临着一个如何重新定位和资源整合的管理课题。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70%的有146家,占29.2%。这说明500强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品牌。
  当然这经历了一个过程。美国企业大规模实行多元化经营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是这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满意的结果。事实上,不少500强企业因盲目多元化而一度危机重重,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索尼美国分公司、西尔斯、惠而浦、施乐等, 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致使公司顾此失彼,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极大的挫伤。70年代,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占94%,然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跨国品牌竞争力最弱的阶段。
  自80年代末开始,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韦尔奇即是在此时接任GE总裁职位并开始了对GE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品牌竞争优势。进入到9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扩张,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以及企业之间兼并潮流的兴起,促使各国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多元化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相反,通过拆分、重组,将不相关的业务出卖,或变成独立的公司,缩小企业经营范围,使经营业务专业化,品牌单一化。
  中国也一样。八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投入了多元化经营,如今天在国内地产行业被称为第一品牌的万科地产,从创业初期直到最终将地产作为自己的主导行业,也曾经涉足过贸易、模特经纪人、广告业、展览业、服装、葡萄酒等十数种行业。我们看到,在经历了多元化发展之后,国内本土留存下来的都已经是在某一专业领域独具竞争优势的品牌。所以,无论是新兴的海尔、联想,还是百年老店同仁堂、张裕葡萄酒,它们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和跨国企业在自己家门口摆开擂台一比高低,中国武术对西洋拳,走专业化经营发展之路,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惟一选择。
  六、长期发展利益——保持品牌竞争力的源泉
  任何企业在品牌初创期间都必须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出选择,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即处理好产品和品牌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事实上企业往往难抵短期诱惑,加之体制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营者为获取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较之西方企业品牌,中国的品牌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还仅仅是一件体面的外套,或者说是一件奢侈品。
  除了从体制上根除诱因外,中国企业还应该逐步建立起基于长远发展并兼顾社会进步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始终坚持四种价值观: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四是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而这正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是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这些价值伴随企业的发展变迁和经营活动的成败考验,日积月累沉淀为企业文化,并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中小企业将很难长大。是什么造就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西门子、惠普、索尼、雀巢、IBM、汇丰等品牌?既不是资本、规模和技术,也不是特定的优秀员工——这些因素每天都在变化,而是看不见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融入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经营方针之中,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
  总之,21世纪,现代企业战略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创造强势品牌,从而保证企业投资获得长期的根本性的利益。中国加入世贸之后,最终决定企业品牌命运的不是价格,不是产品,也不是跨国竞争者,而是我们自己。

如何提升海尔竞争力,主要是面向国际的,更好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它的战略,经营特色等,最好详细点

6. 试说说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

您好亲,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第一阶段:用户至上:因为核心竞争力将最直观地表现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客户体验、用户价值,也就是通过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建立用户粘度,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即参照用户最可接受的价格,在满足用户最基本的功用性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增值部分”的体验或服务(例如,性价比更高、服务体验更舒适、产品设计更人性等)l第二阶段:独特性:因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个企业依据自己的特性,总结梳理出来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其他企业很难快速地模仿或复制。例如,建立在某项核心技术,或者独有的专属设备上构建出来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在知识产权完全受保护的情况下,由于其竞争壁垒较高,在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同业者模仿或复制(例如,高通的3G、4G的通讯标准和协议以及相关专利等)。l第三阶段:扩展性: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所有产品或服务综合分析和梳理后,整合形成的一套更精益的管理生态,所以,在边际效益没有衰减到营收平衡点之前,在该企业内都有规模化复制、延展的特性。特别是在IT、电子制造等高科技企业中该特性尤为明显。第四阶段:领先的技术。【摘要】
试说说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提问】
您好亲,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第一阶段:用户至上:因为核心竞争力将最直观地表现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客户体验、用户价值,也就是通过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建立用户粘度,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即参照用户最可接受的价格,在满足用户最基本的功用性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增值部分”的体验或服务(例如,性价比更高、服务体验更舒适、产品设计更人性等)l第二阶段:独特性:因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个企业依据自己的特性,总结梳理出来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其他企业很难快速地模仿或复制。例如,建立在某项核心技术,或者独有的专属设备上构建出来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在知识产权完全受保护的情况下,由于其竞争壁垒较高,在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同业者模仿或复制(例如,高通的3G、4G的通讯标准和协议以及相关专利等)。l第三阶段:扩展性: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所有产品或服务综合分析和梳理后,整合形成的一套更精益的管理生态,所以,在边际效益没有衰减到营收平衡点之前,在该企业内都有规模化复制、延展的特性。特别是在IT、电子制造等高科技企业中该特性尤为明显。第四阶段:领先的技术。【回答】
那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嘞【提问】
您好亲,四个阶段已经写出来了呀,您可以回看一下。【回答】
那核心竞争力分别是,用户至上,独特性,扩展性,领先技术吗【提问】
[抠鼻]【提问】
您好亲是的呀【回答】

7. 试说说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

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只做冰箱一种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至今)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摘要】
试说说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提问】
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只做冰箱一种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至今)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回答】

试说说海尔集团在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

8. 简述海尔的品牌发展战略!

日前,首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揭晓,包括摩托车 空调 洗衣机 彩电 电冰箱 微波炉 微型计算机 彩色胶卷 味精 衬衫在内的十大类产品共评出57个全国名牌,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囊括了电冰箱 洗衣机 家用空调器 微波炉 彩电等5种家电产品的 中国名牌产品 称号 是什么原因使海尔品牌在国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国内家电第一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品牌 

一 海尔的 名牌战略阶段 

从1984年到1991年,在7年的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 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传媒渠道来打造冰箱名牌 海尔 ,从而使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不断提升 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 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 海尔商标在全国家电行唯一入选 中国十大驰名商标 张瑞敏把这7年叫做海尔的 名牌战略阶段 

建立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为产品创造独特身份的过程 它不但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使他们易于将产品相对于其他品牌的产品来作定位 而且,品牌的个性和形象能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从而产生可靠性好感,养成购买习惯 成功的品牌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 变化迅速的市场上独占风骚 有调查显示,品牌的受注意程度跟其市场占有率是很接近的 品牌愈成功,便会吸引愈多人注意和购买,令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因此的强势的品牌将得到消费者忠诚的支持,它们的重复消费使企业的营业额至少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而且,一个良好的品牌能让企业把产品的定价提高,从而得到可观的利润 例如劳斯莱斯汽车,它的品牌给人的印象是名贵 品质优良,反映使用者高尚和有地位的特质 所以即使其定价高昂,也不乏追随者 

良好的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名称 产品本身的型号 外形 包装设计或是用于其商标的字体 形状 美术图案和颜色等物质方面,还应该包括诸如企业宗旨 经营理念 行为规范 管理哲学等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因此,优秀的品牌应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并能突出于对手的产品之中,最理想的是,自己的品牌能成为该类产品的代名词,如 麦当劳 是汉堡包的代名词, 商务通 是掌上电脑的代名词 

海尔集团在创立和打造自己的名牌战略时非常注意运用各种行销活动和宣传攻势,充分突出海尔的商标设计 口号 电视和杂志广告等 例如,海尔的CI整体形象的策划,在外界做了一个统一的形象,从Haier这几个英文字母到两个小孩,使人们会迅速联想到海尔产品,和海尔人的承诺 真诚到永远! ,这对提高海尔的知名度,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 海尔的 名牌延伸战略 

良好的品牌有助于企业进行跨行业扩张 因为消费者已经熟悉这个品牌,较之于新的品牌,他们会更快及更容易接受其推出的新产品 例如哈尔滨制药六厂 盖中盖 等原只是一种补钙产品,但近年来开始扩张业务,进占感冒药及其他药品市场 由于企业形象一向良好,而且产品有效,所以新产品很容易就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品牌延伸已成为海尔为获得更大发展,获得更大利润而采取的手段,由于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品牌形象,海尔通过品牌延伸进入新领域,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 

在海尔的 名牌战略阶段 中,海尔先从冰箱做起,使之成为名牌,因为海尔冰箱是名牌,企业形象一向良好,它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 所以新产品一问世,很容易就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从1992年到1995年,海尔品牌逐步延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 1997年,海尔又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9年,海尔品牌的电脑成功上市,现在海尔集团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 黑色家电 米色家电在内的58大门类9200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电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家电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 名牌竞争力为海尔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保障 张瑞敏把海尔的这种多元化战略概括为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